//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广超法师

第五节 心不相应行法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五节心不相应行法

大乘百法明门论》将有为法分为心法、色法、心所法、心不相应行法。心不相应行法共有二十四种。“行”是造作之意,即是因果所形成的,但是和我们的心不相配合,所以叫做心不相应行。根据《大乘百法明门论》中说,它们都是假法。所谓“假法”就是于色、心、心所等法的作用上假立的名称。比如说:河水流入海中,即是“海水”,其实海水也是水,只不过它有咸味,而海水就是我们假名安立的。“自来水”亦复如是,只是蓄水池中的水从自来水管中流到家里来,而人们就假名安立之为“自来水”。

1.得:得就是得到、获得之意;当众生造业完成,便“得”了此业因。得了之后,果报出现,称为“成就”。先得后成就,得是指某法系属于得者,成就是指所得之法完成其果,得后不一定立刻成就,成就前一定先得。例如:做善事得将来的乐报,此报应出现称为成就乐果,做恶事得将来的苦报,此报应出现称为成就苦果,供养佛得大功德或学生用功读书得到文凭等。根据佛法说,“得”是假名而有,并没获得任何东西,只不过是个名称罢了。比如:我们拿到一块布,就认为得到了它。如果把这块布放在杯子上,你认为杯子得到布吗?没有。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得到布呢?那是因为以因果来看,当因变成果的时候,我们就认为有所获,有所得。同样地,水升上天,天并没有说它得到水;水滴在地上,大地也没有认为它得到水。

2.命根:唯识宗说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种子具有一种功能,维持我人一期寿命。当阿赖耶识住持,生命得以维持;反之,身变烂坏。唯识宗以外的宗派把这种维持身命的功能称之为命根,命根跟六识不相应,是不相应行。

以佛教的轮回来看,众生在生死轮回中,舍弃了这一身心,立刻又重新执取另一身心,就好象搬家一样,身体有如屋子,从这栋房子搬到那栋似的。以前的人不知道第八识在维持我们一期的寿命,以为有东西在维持生命,故命根也是假立的名称,其实是各种因缘在维持生命,不是单一的命根在作用而已。比如:云飘浮在天空中,是否有东西使它如此?这只不过是地心吸引力、水蒸气的冲力在竞赛,水蒸气的冲力大,云朵就到处飘浮、漫空遨游。

3.众同分:就是不同的众生有相同的部分。这是当时印度人的分类,现在不适用了。例如:人与人相似,即是人与人有相同的手、脚、眼睛、耳朵等器官;乌龟与乌龟相似。以现代语言来说,众同分就是指某一类众生有共同的内涵。

4.异生性:异生是凡夫的异名,以其思想、见解、种类、地域各异故。异生性,即是指凡夫性。依觉悟来分别故,就有圣人与凡夫之分。证初果的圣者就没有异生性。

人类的思维、规定、划分东西,有时真是莫名其妙。比如说:同样是人,你是人生的,他也是人生的,但是某一个人是你太太生的,你说是我的儿子━━我 的。如果是你妹妹生的,那你就不说是我的了。真奇怪,众生生众生,但是我们就执著在其中,认为某人是我的,甚至说他是我的命根,孩子死了,我人生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因为他的心有所执著,看不开,放不下,痛不欲生,人生悲剧也就因此而发生。因烦恼自杀是一种懦弱的表现,逃避问题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佳法。唯有面对现实,认请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改造自己烦恼和污染的身心,才能使人离苦得乐。实际上,孩子不幸去世,与他人生有没有意思有何关系?只不过他把整个人生放在孩子的身上。别人的孩子死了,他的心念没执著,就没有如此的感觉。同样地,众同分也是一样,认为人与人相似,牛与牛相似;人比较高等,牛是低等动物。当业报轮转时,牛投胎做人,你又认为他和你相同了。凡夫执著,认为有生死轮转的是众生,众生有异生性,没有生死轮转的解脱者为圣人等种种名称。比如:证阿罗汉的圣者,从外表来看,与凡夫没什么差别,只因他烦恼解脱了,故称之为阿罗汉。从众同分来看,凡夫与凡夫相似,阿罗汉与阿罗汉相似;从异生性来看,有凡夫的众生及解脱的圣人。因为如此执著与分别,就有众生是凡夫,佛陀是圣人之别。佛觉悟后,并没有这么样讲,他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意思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众生性,所以是众生。但是众生也有佛性,既能作众生,也能作佛,众生性及佛性平等平等。但甚少人能证得正果,这是因为被无明烦恼(众生性)障蔽了佛性。佛与众生是平等的,但是我们以凡夫的心来思维、规定与划分,有圣人和凡夫之别,就看到佛与众生不平等。

5.无想定:有些众生和外道,认为想念是烦恼,是生死的根本,要断除之。所以在修禅时,放弃种种的念想,做到完全没有想,以如此业习去修,最后会从三禅进入无想定,此定在四禅之内。因为他们内心的定力深厚,使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的心、心所暂时不生,然而还有第七识。无想定是假立的名称。

6.灭尽定:禅定之一,为圣者所修。入此定者不但前六识的心、心所、第七识暂时不生,同时我执暂时也不起,依此假名安立为灭尽定。由于不与六识相应,所以灭尽定及无想定属于不相应行。禅定种类繁多,修禅者灭六识当中的舌识与鼻识,没为此定立名,我们就不觉得有那么一回事。比方说:外面让人行走的地方,叫做走廊。我说法的前面,有人也在走动,那为什么不叫走廊?这就是我们假名安立的结果,那是假名有。

7.无想报:又叫无想天,此是修习无想定者所得的果报。即是在欲界中修成无想定者,此生舍报后,而感得色界无想天果报,在第四禅天中第三广果天,五百大劫住于无心,外道认为是真涅槃。无想天果报不过是广果天果报中的一类天人,在彼天入定而假立无想报,并非有无想天界的存在,因此也是假法。比如:人类生活的地方,称为人意,那么生活在河水、海水中的鱼,它们所居住的地方叫什么?是不是“鱼间”?我们没给它名称,这些都是假名安立。无想报就是修无想定的人所得的果报,今生舍报后投生到那边,才把它叫做无想天。又比如:很多和尚住的地方,称为修行道场;没和尚住了,就不是修行道场;蓝毗尼园之所以被称为圣地,是因为佛陀降生在那里,在佛陀出世之前,并没有人称它为圣地。这些都是执著、分别后而假名安立的,它并没有一个实体。

8.名身:“名”是诠诸法的自性的语言,如松、竹等名称。即世间的任何东西(法)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段的时间被我们知道,我 人就执著之,而给予一个名称,称为名身。比如:海边的一片沙,称它为沙滩。沙离开了海,把它铺在这里,就不叫它为沙滩了。名身就是我们对世间的一切法,认为它有自性、单独的自体━━本体,站在众生位,说有一个自我。那是否每个法都有本体?根据佛陀说每个“法”并没有独立的自性,但众生执著,认为有,然后就给它名称。现在让我们以“水”为例:水受仍霍发在空气中,称之为“水蒸气”;水蒸气升到天空中,称之为“云”;云遇冷形成水滴,水滴落下来,称之为“雨水”;雨水掉在河里,称之为“河水”;河水流进海里,称之为“海水”。你们看,一种“水”就有如此众多不同的名称!皆因凡夫的我们执著与分别,认为它们各有各的自性,就认为雨水不是海水;海水不是河水;河水不是自来水,而各别给予名称,称为名身。

9.句身:“句”是诠诸法差别的语言,如:花开、鸟啼等句。就是在名身中分别它的差别,比如花:花开、花落;水:热水、冷水等,称为句身。所谓名身,是现代词语中的主词;句身,就是词组。

10.文身:就是词句。比如:这朵花开得很美丽。

身是聚集义,就是合集多字、多名、多句,总称为身。

名、句、文都是声音上的音韵屈曲。是人为的分别所安立的,它并没有实体,都称为不相应行法,因为我们的身心(主要是内心)跟它不相配合。比如:我们想花开、花死,我们的身心并没开,并没死。但是心想:我很讨厌那个人。内心生起瞋恨,讨厌那个人,此即是思想与内心相应配合。比如:一个人开口闭口就说“他妈的”,有些人的内心并没有对某人的母亲不尊敬,那只不过是他的口头禅罢了。好象我现在虽然口讲“他妈的”,但是我内心并没和它相应,叫做不相应。如果一个人说:“我恨死你!”他真的恨,这就是他的思想与内心配合,叫做相应。

11.生:先无今有,叫做生。佛法中说“生”不可得。好象冰溶成水,世人认为“冰”没了,“水”生了。如果你去问化学家,经过检验后,他认为冰就是水,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如果冰放在显微镜下看,是氢氧合成的水;水因冰溶解而有,并非新的产物。为什么这么讲呢?如果我们把冰叫做“硬水”,水叫做“软水”,因为它的名称都是水,所以我们就认为没有新的物质产生。生、灭都是因缘的变化,我们看到有生灭,是因为执著因缘变化中有一个东西出现及消失。我经常以瀑布为例:如果适逢旱灾,水源干涸,你认为瀑布灭了。过了一个时期,大雨滂沱,它处的水又流过来,你就认为美丽壮观、一泻千丈的瀑布又生了,这只不过是别处的流水在此泻下来罢了。人的“生”亦复如是,假设我今天在这里死去,明曰投生到他乡,这只不过是我这个业报转移到那边继续作用罢了,这期间并没有我在生与灭。如果在我的因缘变化中执著有一个实体在出现及消失,那么生死之见就因此而生了。

12.住:有位暂停。即生后保持一段时间,叫做住。实际上,“住”的期间也有微小,少许的变化,但是它变化的范围小,我们把它叫做住。

13.老:住别前后。前为少壮,后为老衰。即是我们的身体中的各种器官慢慢不能管用,如人老耳朵聋,眼睛花,头脑迟钝等。实际上并没有老,而是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一些现象,我们称之为老。

14.无常:暂有后无,即死也。在此无常之意为灭。即原本有,后来没有了,就是灭。比如:现在有我在此,死后就说这个人没有了。但是我可能去做牛,做马,并不是没有。因为看不到我的样子,看到牛马的样子,不知道牛马是我轮转投生的,你就说我死掉了。同样地,如果有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冰,把一块冰 放在杯里,一小时后,冰溶解成水,那他就以为冰不见了。知道冰会溶解成为水的人,就不会有如此看法。同样地,如果你知道人死后,会投生到他处,就不会说他没有了。在佛法中,无常并非从实有变成没有,是因为我们执著一段时间的外相,即生起有的观念;那个外相不能保持的时候,就认为它没有。比如:我们盛一桶石头,然后一块一块把它丢掉,那桶石头没有了。就是因为那个桶,我们就认为有和没有。实际上,只是各种因缘和聚合离散,并没有实在的一桶石头。

世间万物,生灭相续,大至世界,小至微尘,都时时刻刻的在变化中,生生灭灭。人生的真相也是如此,无始无终而又流行不息,永久相续不断,生了又灭,灭了再生,那万物实无自性、个体,一切都是因缘的和合而生的,因此也必随着因缘之离散而消灭。就以人的身躯作为例子吧!佛说人体是由四大,即地、水、火和风的和合而构成的假相。这四大五蕴亦终归空。因此我们这五蕴四大和合的身躯是属于一个“虚有的我”或“假我”,暂时假名为我,哪里有个永久不杇的个体之我呢?

以上生、住、老、无常四种,乃有为法之四相:于身(众生)曰生、老、病、死;于物(如娑婆世界)曰成、住、坏、空;于心(法)曰生、住、异、灭。根据佛法说,一切法的生、住、异、灭,皆是我们假名安立,并非实有。比如:我们进食,食物进入胃消化,就慢慢进入肠中;营养被吸收后,再进入直肠;过后,食物就变成粪便排泄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并没有粪便生出来,只是各种因缘发生变化,它形成粪便罢了。有些食物变成汗水,排泄出体外;有些变成热能,变成体力;有些变成尿等等。世间的一切事物皆是如此,没有特别的东西生出来,如果有的话,皆是暂时有,非吾人执著的实在有。如果我们执著粪便是特别的一个实体,食物是另外一个东西,那么我们就会认为粪便生了。同样地,因为你执著今生的这个人,不理他的前世,那么你就说那个人生了。实际上,众生的生死轮回,不过是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变化,并没有所谓的生和死的作用。只是因为我们截取一段生死,执著一期的生命来看,说他是个众生,就看到生、老与死(灭)等等。好象雨水,忽然从天空中掉下来,下雨了,就说雨水生;雨水掉完后,雨停了,就说雨水灭。实际上没有东西在生灭,只不过是水升到天上,掉下来罢了。讲得更清楚一点,比如:一个轮子,里面有十个圆球,轮上面有一个洞,当轮子转动时,从洞里看到圆球,我们就说圆球生了;当圆球慢慢转过去,我们看不到它,就认为圆球灭了。

15.流转:因为因果的相续不断,称之为流转。比方说,从绿豆变到豆芽,它需要一段时间,慢慢从因(豆)转变成果(豆芽),因为我们执著由因变成果,是前后相续不间断,故假立流转。再以绿豆为例,请问绿豆是什么的因?是豆芽或绿豆汤.现在让我们看因、果变化的过程:因为我们知道绿豆和豆芽,然后就观察,才发现绿豆是因,豆芽是果;我们知道绿豆和绿豆汤,就会认为绿豆是因,绿豆汤是果。如果我们只看豆芽,不看绿豆,那我们就不如此说了。因为我们观察这些前后.相续不断的变化,所以认为有因转成果,此转变的过程,称之为流转。实际上,并没有东西在流转,而是众多的因缘在生灭变化。好象绿豆,绿豆中有没有豆芽?没有?那它怎么长出豆芽?肯定的,它是慢慢地转变成豆芽。但是否它一定转变成豆芽?那也不一定,可能绿豆被吃了,变成大便排泄出来。因为我们看到因、果,发现它有一定的规律性,就认为事物在流转,此是吾人给予假名安立的。

16.定异:这也是对因果来讲。“定”就是决定;“异”就是差别。这是指善因 和恶因,善果与恶果,互相差别而不混乱之意。例如:布施能够得大福报;杀生会惹来短命、堕落等,肯定不同的业报。它们有一定的因果,各个不同的因果各有差别,这是我们执著因果业报一定如此的。刚才我问:“绿豆是什么的因?”因为我们一向来都会认为绿豆生豆芽,所以有些人听后,马上肯定绿豆是豆芽的因。其实,因果是不定的。因果之所以肯定,那是因为它的因缘已经具足了,转变不了的时候,我们才说它肯定。如果因缘还未具足,有时是还可以转变的。所以我们的业报中有所谓的定业与不定业。比方一个人今生会不会结婚?对某一些人是不一定的,但是,对某一些人来说是肯定的了。因为他在这边出世,他的妻子在那边出世,来配合他的夫妻缘。好象释迦牟尼佛成佛时,他的妻子肯定是耶输陀罗,因为在燃灯佛(过去古佛)前,她发愿生生世世与善慧菩萨(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生)为夫妻,他当时答应了;在佛前发心造业,因果很重,这形成了他们俩多世肯定为夫妻。还有我是男人,你是女人,一定没法转变。人是否会生病?有些病是肯定的,有些病则不一定是。好象人会伤风感冒吗?这就不一定,如果自己不好好保养、照顾,当然容易伤风感冒;反之,则就不会啰。由此可说明业报并非一定是前世造的,今生的所作所为也有一定的影响。故定异是对于因果的各种差别相上假立的。

17.相应:即是因果相应。如善因必有乐(善)果,恶因必有苦(恶)果,因果必定相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为因果相应,我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那个人明明是好人,为什么要受苦报呢?他认为好人应该得好报,不应该受苦报,好人和恶报不相应;反之,好人得好报,恶人得苦报,那你就认为因果相应。是否是如此?那也不一定。佛法说众生所造的业,重的先受报,轻的后受报。所谓重业是受报的时间肯定,果报一定成熟。比如:你喝了一瓶泄药,待会儿包你泻肚子。这泻药的影响力很严重,你一定要先受此报;或可能你曾经害他人泻肚子。经过几世后,他会害你,刚好也使你肚子泄。这就是业报的轻重不同,势力影响不一样,所受报的时间也不一样,甚至杀人,要偿命亦复如是。如果刚巧被杀者不死,那个人的瞋心很重,他一定要报仇;反之,他的瞋心不重,就不会找你算帐。但是下世他的瞋心起,烦恼生,他就会继续寻仇。比如:你讲某人的坏话,碰巧是他新婚之曰,他不理你的坏话;但是有一天,他被老板骂了回来,你说他一二句,他会立刻回骂你。如此可见,同样一句话,果报不一样。

恶人一做了恶因,最终免不了会受苦报。不过,那心里只想着行善的好人,也有他的烦恼,过去所种的恶因如今已缘熟,须先尝苦果,而目前所做的善因须等待将来善缘熟了才能尝到善果或好报。总之,好人与恶人都逃不了果报,因为人所造的善恶业都必须依着因果定律而招受善恶果报。作恶的人不要以为再做些善事以便把那应得之罪抵消掉,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因果是不会消灭,除非自己没有造业。如果因果的种子一旦被播种,只要一遇到适当的因缘状况,那种子就会滋长成树而开花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果报。虽是如此,但多做好事能使恶缘逐渐减少,善缘增多,久而久之恶缘被善缘阻碍,而使到恶果不能再完全生长成熟,因此人亦从恶转善。可见多多行善只有助于增加内心的快乐与安宁。何苦一定要造作恶业呢?

因为缘未到,所以果报不一定和我们所做的行为相应。但是我们却认为所做的业行要与果报相配合,叫做相应。比方我们来庙堂是要学好,做好事,但偏偏造恶业而不知。即是善男信女买水果到庙宇供佛,没问过就拿回去,以为吃了会“平安”,这就是不与而取,就是偷。供佛是善,偷是恶。 18.势速:势力速疾之义。即是因果相续。速疾流转,刹那不停,叫做势速。当人烦恼时,觉得时间很长,度曰如年;当你快乐的时候,时光如箭,流逝得很快,觉得时间很短。当你打麻将觉得快活时,时间过得真快;当你等人苦恼时,时间真长,使你不耐烦。等人十五分钟是很久的,打麻将两个钟头很快,一下子就过去,所以快慢是我们内心的感受,势速是人为规定的。生长在新加坡的人,认为国人走路的速度适中,但到了香港或曰本,就会发现那儿的人赶路是连走带跑的,好象冲锋陷阵般。如果你去马来西亚,他们一看,就知道你是新加坡人,那是你走路比他们快。新加坡很多人到马来西亚去旅行,认为马来西亚人不论走路或做事,都是慢吞吞的,泡一壶咖啡也要老半天,如果是在新加坡早就喝完了,但是他们自己觉得是很快的。这种快慢的感觉是我们把东西的运动、变化的速度比较后,就自以为这个快,那个慢,并非实有,是假名安立的。比方一个时间滴答、滴答地走动,并没有快慢的观念,但是当你把它和另一个时钟相比之下,就有快慢之别了。又比如:个人说话的速度,也是通过比较后,才会认为某人说话慢条斯理,某人说话像开机关枪。

19.次第:这是指诸果生起时,有一定的前因后果顺序编列有序,令不紊乱之意。此外还有果报前后的次第,即是这个因变成这个果,这个果又引生那个果。因果就这样一一流转,我们认为它们之间有关系,假立次第。实际上,因果变化是没有肯定的次第。

20.方:即是于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因果差别上,假立为方。这是空间的分位。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去。地球每天绕着太阳转,我们每天也绕着太阳转一周,那请问东方在哪里?好象这个杯子的前面是在这里,但是只要稍微转一下,前面就改变了。如果我们在地球上往北方直走,可以走回原来的地方。这些东西南北等方向都是人为所定。更有趣的是:地球有南、北极,如果有人在北极的顶端绕一圈,那是什么方向?他的东南西北在哪里?因为在南、北极是半年阳光普照的白天;半年是黑漆漆,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所以居住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找不到人为所定的东方。居住在常年是夏,一雨成秋,经常艳阳当空的新加坡赤道地带的我们,人们认为向东行走,可走回新加坡;站在赤道上,认为北方在头顶;南方在脚底下;东西方找不到,这些都是人为的规定。人类不知道有地球之前,根据太阳升落处来制定方位;知道以后,就根据地球上的南北极来规定南北方向;当站在南、北极时,就不知道如何制定方位!

21.时:过去、现在、未来,年月曰时分秒等,就是时间的分位。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现在?第一秒是现在,还是第二秒?九点三十四分五十秒是不是现在?噢!现在又是五十三秒了,到底哪个才是现在?唉呀!现在你都抓不住,还要讲未来!这些时间的观念是我们分别划定的。因为我们执著因果的前后,在因果流转一刹那的变化过程中,从因变成果了,就叫做过去;因果还没形成,叫做未来;当过去、未来划定后,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叫做现在。现在之后是已逝去的过去,摆在现在之前是难于断定的未来,然而谁能肯定现在是什么时候?我们在因果的过程中,已经发生的事,叫做过去;还没发生的事,叫做未来;从过去到未来的转变,称之为时间。实际上,现在都找不到,哪里有过去呢?因为现在过去了才变成过去,这只不过是一连串的因果变化。如果我们截取一段时间来分别,就有现在、过去、未来。佛法说时间、空间都是不实在的,我们很难感受到,因为时光流逝不停。比如:中国人的“南柯一梦”,这一梦就梦完了一生,当他醒来时只不过是一晚而已。我们可以在梦中很快很快 地做完几年的事,这么快的梦境,他脑袋里意识转得非常快;今天结婚,一年后生孩子,孩子出生后,自己也老了。忽然间孩子死了。他很伤心,然后就从梦中惊醒过来。他在梦中过了大半曰的时曰,但在现实中可能只是一下子而已。现代科学中的相对论证明时间可以增长,也可以缩短,而居住其中的人都不知觉。佛经中也有此说法,那些不可思议神通变化的大菩萨,可使时间延长,能够减短时间,而使居住在那里的众生不知道,这真是不可思议!在座各位可能不信,现在让我举一个例子,包你们相信:我们吐一口口水,里面的细菌一点儿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搬了家,它也照样生活得很好,忽然间口水干了,它们死了还不知道是为什么?而佛经中记载的不可思议神通变化的大菩萨,运用他们的神通变化力,把一个世界抛到他方去,生活在里面的众生却丝毫不知,就好象口水里的细菌一样,这是很可能的事实。

22.数:就是指量度诸法的一一差别。如:十、百、千等数。为数量的分位。此数是人为假名而立,比方从1数到10,1了到2,然后到3,这是一定的吗?不一定。1了到1.5,1.5到2。这些号码是人为的安排,假立名称的。比如:因为受到手指的局限,我们的手指打开来,就数1、2、3……。因为第一个与第二个手指的空洞中没有东西,你就不去理。但是如果你是在算人,你少数了一个人,他没食物吃,他要你非管不可!如果我们的祖先是不算手指,是数手指之间的洞,他说我们的手有四洞。但是我们算手指1、2、3……10。这就是人类十进制的算术法。后来人类更聪明、更精细地使用2.1、2.2、2.3……来划分数目的前后次第。如果某个世界的人有六根手指,那他们从1算到12才进位。所以我说人类的十进制算法,是被我们的十个指头骗了。我在大学时是读电脑的,你们知道电脑是怎样计算数目的吗?电脑是二进制的算法;用0、1,0、1……这样算。是否1了一定到2,2了一定到3吗?不一定。

23.和合:这是指诸法由众因缘和合,不相乖违之间。佛法中经常说“因缘和合”,即是几个因果条件配合在一起,产生另一件事情,根据那件事情,就认为有因缘和合。《大乘百法明门论》说此因缘和合是假名,并非实有。比方一个杯子和一个杯盖,它们互相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有盖的杯。因为我们的心上中有一个配对成双的整体,而这两个相配,就叫做因缘和合。如果没有这个概念,任何的杯,给它一个盖子,你不会认为这个盖是属于这个杯的,或是这个杯属于这个盖的。但是我们特地制造这样的样貌,使你心目中认为是一个单位、一个整体,就把它们配合起来。佛法说因缘和合,以眼识(在眼睛知觉的心)为例,即是眼睛与外面的光线互相配合作用,眼识就生起来。又比如:一打━━十二个,那就是十二个配合形成了“一打”。它们之所以被认为是和合,那是我们有一打的概念,如果是十三个,那要叫做什么?“打”和“骂”刚好成双配对,相映成趣,以后我们就把“十三个”叫做“一骂”。它们到底有和合吗?没这名词之前根本没这个问题。比如,一打铅笔,是人为制作包装而成,我们认为十二个合成“一打”,它们之间并没有合不合。一个、二个、十二个、十三个、甚至一百个都没有和合,只因为在因果众缘集合时,产生了一个新的形象,就认为有新的产物,叫做果;使它作用的,叫做因缘。由因缘发展成果,就认为有和合。如果我们没有“一骂”的概念,十三个东西摆在那边,就不会认为有和合不和合了。因为我们执著法相,认为这个法与那个法有一定的顺序,有一定的作用,形成了另一个新的法,就把它称为因缘和合,它是假名而有。

24.不和合:这是指诸法的因缘不和合,而互相乖离之意。这是法的分离性。比 如:刚才说十二个是一打,如果少了一个,就是不和合。但是这十一个和那一个,如果没有“一打”的假有名称,哪里会有所谓的不和合?“一骂”的不和合亦复如是。不和合是人类执著法相,而假立的名称罢了。同样地,眼根与色法(颜色、光线)互相配合━━和合,生起一念的眼识,这是我们执著眼根、颜色、光线、眼识,就认为它们有和合。但是它们之间并没有认为有和合不和合,都是假名而有。

唯识宗认为“假名而有”的“假有”有两种:一者有体施设假:有因有缘的和合,产生另外一个法,是因缘所生,以因缘为体,不实在,所以是假有,称为有体假。二者无体施设假:是我们的分别心认为有一个法,是假名安立的,称为无体假。比方说筷子,并没有因缘形成,而是用来吃饭的两根筷子罢了,竹子是有体假,筷子是无体假。有体假的“体”并不是本体的体,而是它有正式的来源,那就是它从因缘来,从因缘来的法,它的形成皆由众多集合而成,凡是因缘所生法,不管有没有假名安立,它都在作用,称为有体。不管有体或无体,在佛法中皆称之为假法。所以在世亲菩萨所造的《唯识三十颂》中的第一句话说: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意思即是:由于我们凡夫假说有一个我,一个法,在里面生起种种的法相,执著辗转不停。因我们凡夫迷惑、执著法相,就见有因缘和合。实际上,它们并没有和合不和合,只不过是一切法的因缘生灭变化中,众生认为有一个独立的法生起叫做某某法;另外一个独立法叫做另外一个法。实际上,一切法都不能独立,它们都是互相依靠因缘而存在的。它们没有独立的自性、本性,所以说它们不是真实的,是因缘假合的。所以“假合”并非没有,而是它没有本体、自性,故说一切法无自性。对于众生来说,就是“无我”,而《大乘百法明门论》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根据佛法说,“因缘和合”中的因和缘,也是因缘所生,因缘无止无息,永无止境地生因缘,找不到一个开始,所以佛法说世间无开始。不只如此,如果我们分解世间的一切物质,找不到最微小的。以前,世间人以为世界上有最微小的物质,在西方称之为原子;在东方印度的哲学家,称之为极微。现代科学家发现原子里还有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核子,再继续分解下去,找不到终点。佛法说世间的时间观念中的过去、未来都无始无终;一切实物,也没有最小与最大,都是人为的假名安立。比如:河水,是因为雨水、凹凸不平的地面等各种因缘,水就往低处流,形成了一条河。如果水聚合在一起,没有流动,称之为池。大的水池,称之为湖。世间的森罗万法,众生所知的一切实物:河、池、湖、河水、海水等,都不是单一的个体,它们随着众多的各种因缘变化,我们可以为它们假立个别的名字来分辨,说那条是新加坡河,这个是麦里芝蓄水池,但是麦里芝蓄水池中找不到麦里芝蓄水池。

中国有一个文学家━━苏东坡,他是个佛教徒,喜欢写诗作词来影射一些佛法的道理,他曾经写这样的一首诗:横看成岭侧成峰,前后左右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之意是:诗人去游览山峦起伏,风景如画的著名胜地庐山,从侧面看,是长形的山岭,绵绵不断的山脉;从下往上看,见到的是挺拔峻峭的山峰,前后左右看来看去都不一样,更何况庐山的奇岩胜景,深壑幽谷里,里面有云雾飘忽弥漫,变化多端的云气雾气,使庐山的峰峦岩石朦胧在隐约中,使诗人看不清楚庐山的真正面目,就是因为他置身在庐山中。即是说,在庐山中找不到庐山样貌,必须在庐山的外面才能够看清楚它。同样地,如果你们要看广超是怎样的,要在我的皮外看,如果跑到皮里面找,肯定你找不到,所以说在我的身心内找不到广超。 世间的一切法,只是众多因缘的聚合,众生执著是一个法━━庐山,然后就在里面寻找,看看有没有那样东西。佛法说一切法都不是实有,没有它的自体,而是因缘聚合,没有单一的个体,所以叫做因缘假合。因缘假合所形成的法,我们依据它的因缘现象,把它称为某某法,这就是有体假。无体假就没有因缘的作用,是我们为它命名罢了。好象庙堂前面的香炉,它有三足丙耳,叫做鼎。四足两耳的香炉,并不叫做鼎。鼎是人的分别心给予的假名,称为无体假。我们认为有鼎的存在,是由于光线、眼睛、眼识和物质的作用。在此种种因缘生灭变化中,有这些现象,它是因缘所生,叫做有体假,但其中并没有一个鼎。

佛法中说“因缘变化”,我们要明白佛法中所说的因缘变化,是从何说起:有些人说的因缘是: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实际上,这样的因果并非真正佛教所辩明的因缘,佛教真正阐述的因缘是指五蕴、十八界中的一切法,因缘的变化是指五蕴之间的变化、十八界之间的变化;在唯识宗说,是阿赖耶识中的种子之间的因缘变化。这些因缘变化中的一切法皆是依因缘生,依因缘灭,依因缘而有,不是体有,是以众缘为体的假合而有,所以叫做有体假,有体是指有因缘为体的意思。无体假的法是我们的心分别之后建立的法。它们不是依因缘而起,所以无体,在论典中叫做遍计所执而起的法。佛教真正诠释的因缘是:我们内心有贪、瞋、痴的烦恼是因,外面能引起瞋的境界是缘,它们互相配合,你就骂人━━果,这就是因缘配合生成果。这形成了我们众生的世间,我们就生活在这种因缘里面,真正可悲又可怜!我们的身、心就是这些因缘变化,所以佛法说“诸法因缘生”。即是世间一切法,都是身、心与种种色法配合的因缘变化,这些是有因果作用的,称为有体假。不管有体假或无体假都是假合,没有独立的个体,没有独立的眼睛,没有独立的眼识,也没有独立的光线。好象灯泡,不是独立的光线,它是无数的光波不断地传播到我们眼睛来;眼睛也是由无数的细胞配合所形成的。众生把它当做一个个体,这是假名的一个,不是真实的一个。一切法都是如此,所以说是因缘假合。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声闻果与佛果

下一篇:十二因缘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