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重庆寺院

探访重庆北碚缙云寺(中)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上次说到,缙云寺原名相思寺。佛家讲六根清净,何来相思?

——绿树掩映相思寺
——绿树掩映相思寺

 

古书上是这样说的:香炉峰下有相思岩,娟秀奇丽,跻其巅者辄徘徊不忍去,故名。岩产红豆树,亦称相思树,高数丈,实如豆,色正赤,名相思子;又产相思竹,形如桃钗;又有相思鸟,羽毛绮丽,巢竹树间,食宿飞鸣,雌雄相应,笼其一则一随之。吴均在梁武帝时期作的《齐春秋》中称:渝州相思寺之北,石山有佛迹十三,皆长三尺许,阔一尺一寸,深九寸,中有鱼文,在佛堂北十余步。山有九峰,宝塔峰最著,亦阿育王塔八万四千之一也。迦叶尊者于九峰顶上示一十三足,又饬袈裟印文于狮子峰。

古刹无言云为景
——古刹无言云为景

在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十月,即公元646年,相思寺侧边有泉,忽然冲出朵红莲花,面广三尺,游旅往还,无不叹呀,经月不灭。缙云山有保护林木的传统,地方政府都要求不准随意砍伐,连军阀也会下令制止砍伐行为。这样,除了山火、飓风外,缙云山的树木少有损失。甚至一些灾害,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像1937年2月22日,缙云山发生山火,半夜北碚区域即下起了细雨,并且一下就是两天,到25日早上才停。这可是干旱了一年多才下的第一场雨,下透了,北碚也从席卷大半个四川的旱灾中挺过来了。再如1989年6月6日夜,缙云山刮了一次龙卷风,包括贺龙松在内的六株胸径在80厘米以上的树木被连根拔起,总计有数百株树木被毁,损失有三千立方米。但不久人们就发现,朝日峰在龙卷风中被刮出一块光秃秃的山壁,而这山壁怎么看都像有一幅巨画,一尊头顶一轮轮光环的佛像出现了,这就是佛光岩。

朝日峰上佛光岩

——朝日峰上佛光岩

 

还有个故事,是说当年迦叶佛和太上老君斗法,看谁先跑到缙云山。结果太上老君跑得太卖力,到了缙云山却收不住脚,多迈了一步,冲到了南山,一回头,迦叶佛已经坐在缙云山上了,太上老君只得在长江对岸的南山落了脚。传说种种。总之,缙云山注定该成为佛寺所在。缙云寺原来的山门就是天王殿。天王殿前这对石狮,典型的清代石狮风格,应是康熙年间作品,它和后面大雄宝殿前的石狮一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从石华寺移过来的。

天王殿前的石狮

——天王殿前的石狮

天王殿内,供奉着弥勒佛,左右是四大天王,手持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握宝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缠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手卧银鼠宝伞的北方多闻天王。弥勒佛背后是韦陀菩萨,看护着寺院。

天王殿上的错别字,应该是八十年代出品

——天王殿上的错别字,应该是八十年代出品

 

出天王殿,就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有两块石碑,对称树立,四根盘龙石柱,上覆青石雕花宝盖。单看外形就知道这碑不同寻常。左为:“敕赐崇教寺碑记”。右为:“重修崇教寺碑记。”碑阴面有“临济正宗图记”。只可惜石碑风化严重,文字难以一一辨识,且历代方志中没有其内容的记载。从部分残存文字中可知,此碑立于1462年(明天顺六年)。

明代盘龙石碑

——明代盘龙石碑

跟皇帝有关的,除了这里和山门外的御赐牌坊,其他还有公元874年,乾符元年,唐僖宗赐额相思寺。998年,宋真宗即位时,咸平元年,赐宋太宗御诵梵经240函给相思寺。咸平三年,慧懽大师羽化,相思寺立慧懽师遗诫碑。1007年,宋真宗又下诏书,勅赐改相思寺为“崇教寺”,封慧懽为慈印大师。并勅赐温泉寺为“崇胜禅院”。慧懽师遗诫碑也就改为慈印师遗诫碑。大家想想看,直到百年前,民国初期,这里都还是一个偏僻穷困的地区,缙云寺却积累有这么多敕封御笔,完全一派皇家寺院的风范。那边是个碑亭,立的碑,是太虚大师亲笔撰写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记》,碑上部,是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华藏总持”四个字。

林森题字太虚书写的汉藏教理院碑记

——林森题字太虚书写的汉藏教理院碑记

 

好,进入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门柱上原有对联:“芬郁灵台,三际寂光常照彻;华严觉地,十方刹海总含客”。跨过门槛走进大雄宝殿,有一尊巨大的坐佛,仔细端详着你。这尊塑像,就是塑于康熙年间的迦叶佛像,在光绪十四年重塑金身。迦叶佛高约2米,金面彩衣,跏趺坐于莲花之上,左手弯曲平胸,掌心托一如意宝珠,两旁站立天王护法,左边为帝释天,代表帝释法相,右边头戴大花冠的为大梵天,代表梵天法相。其外有匾额:“昙花蔼瑞”。大殿左右是十八罗汉,然后是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后面是观音菩萨。

缙云寺大雄宝殿的古佛
——缙云寺大雄宝殿的古佛

讲一个关于这佛像的故事吧。文革时期,有红卫兵组织要来捣毁佛像,这可没人拦得住。他们准备把绳子套在佛像脖子上,把佛像拉倒,那就一定会粉身碎骨。两个人爬到佛像身上,要套绳子,但看起来这么简单的事,就做不好,两个人相继摔下来,有一个还扭伤了脚。一旁缙云寺仅剩的那个和尚低声念着经,这下红卫兵们都害怕了,这是不是佛祖在生气惩诫呢?大家一轰而散。这尊佛像也成了难得的保存了三百年的佛像。此外,缙云寺从前还有观音殿,天子殿和王爷殿。观音殿供奉观音和药师佛。王爷殿供奉着燃灯佛,殿内有天井,天井处有石雕,刻有“殿前月”,“寺中天”和“竹露滴清响,松月生夜凉”、“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联句。天子殿供奉玉皇大帝,还有十个阎罗王小殿,殿前有塔墓残迹,那是传说为蟒蛇修的塔墓。说的是,当年慈应和尚,孤身到缙云山修行说法。缙云山环境艰苦,无水无路。慈应和尚的说法,感动了四方乡民,也感动了神灵,于是,有“蟒蛇开路,鸡公化缘,老牛送水”,让一座寺庙得以在荒山中成形。后来乡民又分别修建石塔以作纪念,蟒塔,鸡塔,牛塔。蟒塔是最后残留的痕迹。

缙云寺的残宋碑,旁为光绪碑

——缙云寺的残宋碑,旁为光绪碑

 

大雄宝殿后面,这是一块光绪十六年的石碑。史料中记载,缙云寺有好多石碑,有些留下了完整的碑文,有些只有碑名。这块碑是少有的还基本保存完好的碑。这里本是堆满泥土的花台。看这青苔,埋在泥土中,只露出的这覆满青苔的一块弧形山石。偶然清理花台,才发现这块弧形山石,竟然是一块残碑,以一块巨大的山石为基座。此碑虽然只剩三分之一不到,但仍可以研判,应当是宋代,公元1000年左右,为纪念慧懽大师而立。很可能是慧懽大师重建相思寺完成后立的纪念碑。当年因慧懽大师被宋真宗赐封为慈印大师,不能再用慧懽的名字,改立慈印师遗诫碑,想来此碑被毁。

缙云寺残宋碑特写

——缙云寺残宋碑特写

从此碑和基座的位置,也可确定,虽然史料载最初的相思寺建在相思岩下,但那应该是一种大范围的说法。至少在宋初时,相思寺就建在此处,聚云峰下,延续了上千年。

缙云山石华寺只剩地基和这个石刻了

——缙云山石华寺只剩地基和这个石刻了

从现有的史料看,缙云寺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唐宋时期。前面提到的状元冯时行,曾有诗描写缙云寺:“借问禅林景若何,半天楼台冠嵯峨。”那可不像现在所看到的只有三五个殿,各殿也都基本只有一层。没那份气派,也配不上好几个皇帝的御笔。尔后在明朝,缙云寺大力扩张,兴建别院分院,绍隆寺,大隐寺,石华寺,复兴寺,白云寺,永兴寺,禅岩寺等等都是明朝建起来的。

 

缙云山转龙寺遗址

——缙云山转龙寺遗址

从1600年前建寺,缙云寺是迭经兴衰,数十年一变迁。风光时,朝廷敕封,皇帝题额。衰败时,这里荆棘丛生,虎豹毒蛇穿行。史料里提到,好多法师,像唐朝的幽谷净满禅师,宏济禅师,宋朝的慧懽大师,明朝的永灯大师,都是几乎从荆棘瓦砾中重振寺庙。

缙云山复兴寺门柱和残垣

——缙云山复兴寺门柱和残垣

现在缙云寺的基本格局,来自于清朝康熙年间的破空法师。顺治年间,一个法号自然的老禅师带着徒孙破空来到缙云山,在只剩残砖破瓦的寺庙里整理出空地,以野菜野果为食,开始弘法。自然禅师圆寂后,破空留在缙云山,继续讲法,声名遐迩,远近皈依,但当信众献上供奉时,破空时常要拒绝。信众不解,破空说,你看这缙云古刹,到处是残垣断壁,藤蔓缠身。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信众加入进来,重建寺庙。在四下乡民捐钱支持下,康熙三十一年,破空开始修缮庙宇。

智福住持铸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

——智福住持铸于1822年(清道光二年)

几十年下来,缙云寺又有了规模。康熙五十年,八十七岁的破空法师坐化,其弟子明贤继续努力,康熙五十四年,大雄宝殿建成。到雍正二年,也就是1724年,完成了崇教寺的建设。

 

1937年法舫法师等在破空塔前

——1937年法舫法师等在破空塔前

但就是接下来这两百年,缙云寺还经历了几次兴衰,到民国初期,缙云寺只剩下五六个僧人,其下院温泉寺、绍隆寺、石华寺等等都脱离了缙云寺,更有甚者,缙云寺、温泉寺、复兴寺、绍隆寺还因为相互间产业纠纷闹上了法庭。当然,更多的官司纠纷,发生在缙云寺与附近乡民之间。这一切,给缙云寺带来了新的机遇。

 

作者丨风是美好的感觉

来源丨北碚乡建旧事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 重庆永川大佛寺

    名称:大佛寺 地址:重庆永川区黄瓜山大佛寺 重庆永川大佛寺山门 地理位置 永川 大...

  • 重庆华岩寺(九龙坡区)

    重庆华岩寺简介 重庆华岩寺,位于重庆市西南郊九龙坡区华岩寺风景区,距市中区23公...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