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占你便宜相报;救命之恩,杀你全家相报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我们中国有句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表面的意思是:你口渴的时候,人家给你一口水喝,日后你要回报人家几箱矿泉水(我瞎说的),延伸出来的意思是:在困难的时候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以后也应当加倍报答人家。话是这么说,但是我注意到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么一回事。
先讲几件真人真事,如有雷同,纯属故意!
30年前,我有个亲戚(那时,他很年轻我们就称他为小王吧),带着怀孕5个月的妻子回成都的娘家探亲。当时平常的火车票跟现在春运一样难买,他好不容易只买了一张坐票,另一张站票。他们要坐30多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真是旅途辛苦啊。
在火车上,小王夫妻遇到另一对夫妻,这对中年男女,也没有买到坐票,跟小王一块站在过道里。长途的绿皮火车,旅途辛苦又无聊,大家开始天南海北地聊天,相处得也算愉快。小王的妻子是个心地善良又大方的女子,不仅将自己带去的煮鸡蛋、煮花生拿出来和他们分食,她还提出将唯一的座位分享出来,让大家轮流着都坐一坐,这样大家就不会站得那么累了。也许在她心里,一路自己一个人坐着,看着那对夫妻都站着,她有些不好意思外加于心不忍吧。
她的提议自然换来那对夫妻的感谢。但后面发生的事情就完全超出小王夫妻的认知了,座位分享出来之后,他们便一直没得坐了,那对夫妻两个人坐在那个唯一的座位,聊天、吃东西、睡觉,根本没有起身让大家轮流坐的意思。小王看不下去,好言好语地说自己的妻子正怀着孕,很辛苦,不能站得太久,需要坐一坐。接着这对夫妻阴阳怪气地说,你们辛苦,我们也很辛苦,你们比我们年轻,多站站是应该的。小王听了,顿时火冒三丈,觉得太生气了,明明是自己买的坐票,却不能坐。他便训斥这对夫妻,说,你们让开,这是我们的座位,我们好心让给你们坐一下,你们怎么这个态度?这对夫妻开始撒泼耍横了,我们就不让,你能把我们怎么着。那个男的甚至还想动手打小王。小王只好更大声地训斥,我家大肚婆好心让你们坐一下,你们却霸占了别人的座位,要不要脸啊!还当着全车厢人的面,把他们让座的事情说了一遍,这个时候恰好列车员经过,在围观群众和列车员的双重施压下,这对夫妻才不情不愿地从位置上站起来,走到别的车厢去。
事情是解决了,但小王夫妻的心里像吃了一个大苍蝇,恶心的很,一路上心情都不好,小王还因余气未消,忍不住对妻子骂骂咧咧:谁叫你让座,谁叫你做好人!
前段时间,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个热帖,标题叫“一个铸铁锅引发的轩然大波”。帖子中的楼主是一名在美国的中国女生,她租的房子暂时空着,有个朋友的父母要来参加她的毕业典礼,问可以不可以住在这个女生的家里,她同意了。
某一天阿姨向她要锅煮东西,她便借出自己买的某品牌的铸铁锅(价格比较贵),告诉阿姨要如何正确使用。没多久,报警器就响了,她出来一看满屋子烟,阿姨举起锅就往洗碗池里扔,锅肯定烧坏了。但女生还是第一时间去检查阿姨的手,给她涂了烫伤药。阿姨提出要赔一个锅给她。那个铸铁锅不仅价格贵,还是这个女孩的心爱之物。于是她就说了价钱。阿姨听了之后炸了,说一个锅这么贵。她觉得阿姨不懂,跟朋友讲朋友总该懂吧,没想到朋友向她要小票,小票信息对才赔钱。楼主没有保留小票信息,提出不用赔钱,买一个一样的锅就行了。可这个阿姨各种啰嗦:你看你锅这么多,你也用不到啊,少一个没什么,你们都是朋友,要互相体谅,我的手也都被你的锅烫伤了。
后来,楼主心里憋屈,就提出让他们住酒店,然后这个阿姨又炸了,开始骂:“你父母就是这么教你的,一言九鼎你知不知道?做人不能这样子!你以后要吃大亏的!” 这位朋友的母亲破口大骂这个女生,并踢飞了女生的狗(可怜的小狗被踢出了内出血),还推了女生,让她撞到桌角上了。接着,女生报警,阿姨还叫嚣着不怕,警察来了也没有证据。但这个女生的男朋友害怕她一个人在家不安全,家里安装了摄像头,还有邻居可以作证。美国警察来了之后,录了笔录,验伤,收集了证据,还帮这个女生申请了保护令,限制令。最后将这个阿姨带走,她的行为已经涉及到犯罪,在美国极可能她会面临坐牢的处罚。
这两件事中的助人者给予别人提供的帮助还算不上非常巨大,一个让座,一个留宿,我们姑且称之为“滴水之恩”,但他们不仅得不到“涌泉相报”,对方还处处想占他们便宜,觉得他们为自己让座,留宿自己是应该应分的,一旦对方停止继续提供帮助,他们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对待,自己是个受害者,开始转而攻击帮助自己的人。在他们的眼中,看不到自己得到的,只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于是生出了非分之心,生出了恶意与仇恨。
?
那如果助人者给予别人提供的帮助特别巨大,结果又会怎样呢?比如资助他人上大学,比如救人一命等。
深圳歌手丛飞的故事,很多人应该都知道。
他先后参加了400多场义演,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共计300多万元,被评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丛飞拼命工作,省吃俭用,为了帮助他人付出了很多,但是结局却很悲惨,当他自己得癌症生病住院,需要别人帮助时,有些曾经得到过他资助,已经大学毕业并且有很高收入的人却无动于衷,甚至连门都不登。 2006年,他因胃癌在深圳逝世,年仅37岁。
2005年的晶报曾做过关于丛飞资助者心态各不同的报道。
受丛飞资助的李某大学毕业已经工作了,毕业后与丛飞没有任何联系,只是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了受丛飞资助上大学的事实。几天后,他从网上看到记者写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很不高兴,感到没面子,要求丛飞想办法删去文章中他的名字。
受助者小A,大学毕业前夕,她还与丛飞保持联系,丛飞一直通过电话对她进行辅导,并在她即将大学毕业时为她找工作,但后来,只是丛飞为她找的学校音乐教师的岗位她不满意,才失去联系。
“他资助你时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至于有什么样的想法,我也说不太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图的,至于他图什么,我不说你也应该能猜到。”
受助学生的家长问:“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丛飞的朋友急忙解释:“丛飞病了,已经几个月不能演出了,现在暂时没钱给孩子们交学费,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半信半疑地盘问起来:“他得的是什么病啊?”得知丛飞得了胃癌,对方听了,问:“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
看了这样的报道,是不是让人气愤到忍不住爆粗口?
我们再来看一下救命之恩,何以回报?
在唐《国史补》中,说了汧国公李勉的事。李勉做开封尹时,狱囚中有一意气豪迈之人,向他求生,李勉就放了他。
数年后李勉任满,客游河北,碰到了囚犯。故囚大喜迎归,厚加款待,对妻子道:“恩公救我性命,该如何报德?”妻曰:“酬以一千匹绢够了么?”曰:“不够。”妻曰:“二千匹够了么?”曰:“仍是不够。”妻曰:“既是如此,不如杀了罢。”
故事的结局,李勉并未杀人。但李勉的妻子所说的那句话“不如杀了吧”还是让人毛骨悚然。
其实像丛飞的受助者那样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故事无论东西方从古至今都有发生。因此才会有了《农夫与蛇》的伊索寓言。在中国则有俗话: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
心理咨询师曾奇峰这样分析这种心理:“在一碗米的施与中,由于人际基本规则的影响,接受者自然会产生感恩的心理,由一碗米所导致的施与者和接受者的地位的反差不太大,所以伴随产生的仇恨也不会太大,这种仇恨很容易被接受者的道德感和良心压制,所以二者之间显得没有产生仇恨。但是,当施与的“剂量”达到了象征性的一袋米的程度时,恩也重了,恨也重了,重到了不可以被道德良心压制的程度,所以就变成仇人。”
这个解释了为什么接受丛飞帮助的人会对丛飞如此冷漠,那是因为他们接受了太多他的帮助,让他们觉得自己与丛飞的地位反差太大了,然后对他产生了仇恨的心理。给予帮助的人一般处在高位,他们会有愉悦感,并在道德上有优越感,被帮助的人则一般处在低位,他们会有弱小、无能和卑微感(如何我强我就不需要别人帮助了),而这些感觉是非常让人不舒服的,因为人都是天然喜欢追求公平,甚至是追求优越的。于是,伴随着帮助而来的,就是仇恨,给的越多,受的越多,仇恨就越大!
如果说“一碗米养恩人,一袋米养仇人”是讲人性的至理名言,那为什么生活中“滴水之恩,占你便宜相报”这样的现象还不少呢?这要谈到另一个我们中国人的普遍问题,那就是缺乏界限感。
我们中国人缺乏界限感的表现是常常分不清楚什么是我的(事/东西),什么的别人的(事/东西),什么是大家的(事/东西)。所以,会出现那种明明是自己的事情却让别人代劳,明明是别人的事情,却急吼吼地要插上一脚的现象。比如有的人喜欢催自己家的孩子,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结婚、生孩子。也因为缺乏界限,很多中国人经常把别人的东西认为是自己的,公共的东西也认为是自己的,他们不容易自觉地遵守规则。比如别人买票的座位可以是自己的,公众的走道可以建一个小房间自己住。很多人因为缺乏界限感,还喜欢将自己的感觉,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别人身上。比如“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缺乏界限感,跟我们集团主义的文化有关。孔子说,“仁者,人也”。我们中国的“人”他是没有所谓的独立的个体,而是存在于两人世界中的,或者说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集体主义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而西方的个人主义文化,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从小都被教育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他们在小时候就被强化明确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感。
如果一个人缺乏界限感,一是他很难感觉到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二是他也很难尊重彼此的这种差异性。一个界限不清的人面对一个界限清晰又懂得坚持自己的人,常常会有委屈、不理解和抱怨:“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你竟然有这种的想法?”
在铸铁锅事件中,那位阿姨是这样骂那个楼主的:“你这么有钱,你在乎一个锅?你自己住这么大的房子,你看看我XX,我们正经人家的孩子都是省吃俭用为家里省钱。你这样的,你爸不是贪官,就是你妈是卖的。”这是典型的仇恨比自己优越的人+界限不清的表现。别人与自己不同,不是以尊重的态度对待,而是以自己的生活样本去恶意揣测别人。如果换成是我,面对这样界限不清的人,也会选择报警,用界限清晰的法律来制裁她。不过,我要吐槽的是,因为很多中国人的界限不清,中国的很多法律也不见得界限多清晰,制定的法律本身就很模式,执法也模糊。比如老妈被家暴了,孩子报警,警察不仅不管,还会骂这个孩子不孝。
“滴水之恩,占你便宜相报”这种情况,除了界限不清,这其中还有一种心理便是:“我弱我有理”。
我一个朋友,在炎热的街头看到一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卖桔子。出于好心,她想买一些桔子,让老人早一点卖完,早一点回家休息。她想买2斤桔子,可是让她哭笑不得的是,老人非逼着她买5斤,而且在结账的时候,明明是26.6元,老人却说,你给我27元吧,四舍五入,我也不用找了。朋友心里很纳闷了:哪有这样做生意的,别人26.6元会算顾客26元,或者26.5元,而你倒是还要多算顾客钱。
有则新闻报道,有一年某地农户种的白菜由于价格低,没有市场,很多烂在地里,当地农户的日子很不好过。有一家中小型企业的老板知道了这个事后,想做慈善,去收购白菜,计划收购一千斤白菜,一部分供应单位的食堂,一部分当员工福利,发送给员工,收购价格按照市场零售价计算。这家企业派了几个人参与此事,也联系了当地的村委负责人,谈好了价格,组织好农民进行收购活动。可是在收购过程中,很多农民不仅将白菜以烂充好,还强迫他们收购更多,有的农民甚至要坐地起价,还发生了哄抢、争吵和推搡。
经此一事,想必这位公司的老板再也不会对这些农户施予善举了。
卖桔子老人、这些卖白菜的农户,就是典型的“我弱我有理”,“我穷我有理”,“我老我有理”,前文提到的霸占别人座位的夫妻也有一种“我年纪比你大,我有理”的心态。他们面对他人的善举,不仅不知感恩,还想尽办法占便宜,“我穷,我弱,我年纪大,因此你必须帮我,你对我有义务”。
我们能因此责怪他们吗?
如果我们从更大的社会视角去看,也许就能理解他们的行为了。这些弱势群体,是在方方面面资源都匮乏的人,比如农民没有挣钱的门路和技能,受教育水平低,视野狭窄,社会资源对农村分配不公等,使得他们长期处在资源匮乏的状态中,为了求生存,他们心中不再有善意,不再有温情,只想急切地获得资源,也没法对未来有更长远的规划,因此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的好处。所以,一旦有一个获得好处的机会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耍各种手段得到这些好处,能得到多少算多少。所以,他们充满了局限性,不懂感恩,缺乏诚信,没有契约精神,争着抢着占别人便宜……
唉,说到底,这又是谁的错呢?
写了这么多,不是要告诉大家恩将仇报的坏人太多,生活中受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好人还是很多的。我讲的只是人性的一个面向,而非全部,人性是很复杂,但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思辨。
也不是让大家不要去帮助他人,而是在帮助他人的时候,给予被帮助者尊重,尽量不要让被帮助者有低人一等的屈辱感。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上中学的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父母付不起她的学费,她获得了学校和一些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帮助,但是学校会组织他们这些贫困学生和资助者进行一个见面会,双方都要上台领证书、合影,台下还有很多观众。学校可能还会把他们的照片刊登在报刊、杂志上。当她对着摄像头强颜欢笑时,她会感到非常痛苦和屈辱。
看过一个视频。讲的是南非开普敦慈善性质的“街边店”。店里所有的衣服和生活用品都来自爱心人士的捐赠,流浪者可以在店里随意观看挑选,店中还有志愿者作为“服务员”,帮助他们挑选商品,并把他们想要“买走”的商品打好包装。这是一种非常富有创意的扶贫方式,简单又不失尊严的慈善商店让流浪者们充分地体会到了购物的乐趣而不是感觉自己是被施舍的。这样的慈善举动影响了非常多的流浪者,视频中流浪者们在“街边店”里露出灿烂的笑容,令人感动。这种慈善形式也快速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传播和扩散,有很大的影响。
(点击即可播放视频)
助人者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还要认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内心,看看自己助人的动机:我是出于一种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的心理,还是我只是怀着一颗平和、简单的心在做事,回不回报都没所谓。有很多助人者,他们在帮助他人时心态平和而不求回报,而得到他们帮助的人也以同样的方式转而去帮助别人,于是,善举带来的正向波动影响。
对于喜欢帮助别人的人要看看自己是否有“助人者情结”,希望通过对别人的帮助来获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以及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享受崇高感、伟大感、优越感或者被感激感等,利用帮助他人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是这样,是比较危险了,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很多时候,助人者要懂得分别善恶,不要做滥好人,要照顾好自己,保护好自己。如果你不幸遇到那种不知感恩,不尊重你的界限,忘恩负义甚至对你生出仇恨之心的人,一定要看清楚这种人其实有着满满的恶意,是不值得你帮助的。我们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遇到这样的恶人请坚决转身离开,或者跟他大声说一句:“滚”。
一个心智成熟而理性健康的人,在接受他人帮助时,无论对方是只有一瓶水,然后给他半瓶水,还是对方开矿泉水加工厂,然后给他半瓶水,他都明白没有谁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他能看到自己获得的帮助,有一颗感恩之心。
愿你成为一个成熟而理性的人,帮助那些值得你帮助的人,感恩那些给予你帮助的人。
♡ 喜欢 (0)上一篇:27年后的报恩(感人故事)
下一篇:量子科学帮我们理解空性
热点推荐
-
冯冯居士特辑 冯冯居士简介
冯冯本名冯培德(字士雄)的冯冯,在一九六四年以小说「微曦四部曲」轰动一时,并...
-
因为你福报不够,所以总被业障拖着走
有福报就快乐, 没福报就算呆在皇宫里也整天忧愁苦恼, 就像堕在地狱里。 没福报是...
-
屹立千百年不倒险峻寺庙 处处犹如仙
远离尘世,很多寺庙修建于偏僻险要的山野,看似岌岌可危的建筑,却能屹立千百年而...
-
美国女画家绘制人与动物互换的世界
来自美国加州的艺术家Barbara Daniels 自2013年起移居柏林。也许是在这座欧洲最大的素食...
-
毁掉我们 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
(资料配图 图片来源:网络)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
精华推荐
-
揭秘肉眼看不到的人体能量场
人的身体能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辉光。当你和你的恋人食指相触时,指尖发出的辉光...
-
不办寿宴杀生,该如何正确孝敬老人
不办寿宴杀生,该如何正确孝敬老人, 让老人多福多寿呢? 人的福报寿命是由往昔所造...
-
每天这样吸收大量的阴气负能量,怎么
这个话题很难写,因为语言是有边界的,但今天聊的内容,有很多只能意会,不好言传...
-
什么性格就得什么病—病因对照表
什么性格就得什么病病因对照表! 王凤仪先生(18641937) 王凤仪先生(18641937)是中国...
-
毁掉我们 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
(资料配图 图片来源:网络) 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