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答:孔子说自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惟贤法师答:他那个境界是世间法的境界。“三十而立”立事业嘛,离不开功名利禄,这不是佛法的基本思想。佛法是要淡于世俗,主要是为众生救苦难,不在功名利禄上讲,这是有区别的。
“四十而不惑”是对于人世道理建立起认识,晓得这个道理了。
“五十而知天命”呢?所谓“天命”就是天道的循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万物能够生长离不开天道,而天道的中心就是仁爱,这是儒家主讲的。尽管说仁爱,但它是有范围的,佛法那个慈悲好了不起啊!目标不同。《金刚经》头一段就说明佛家的慈悲,比这个就高得多。
“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就是眼睛很清亮,耳朵很通达一些道理,就是自然的了。耳顺就是自然对于这些道理不再迷惑了。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到了七十岁就更进一步了,就是由勉强到自然,自然的行动都不超越规矩了。这个就像我们佛家修行次第说到那个七地菩萨、八地菩萨时一样,七地观空,他还勉强;到了八地观空,他就是自然的了。无功用行,是一样的道理,但是这个观空与有的道理,不是儒家讲的。也就是说,他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就是很自然的,有规矩,有方圆,把人格提高了,是这个意思。
所以,这个道理与佛家道理比较啊,是在世间法里面。以《瑜伽师地论》中所讲之“四种真实”来衡量,属于世间真实,同时也通道理真实。虽然包括这两个真实,但进一步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所知障净智所行真实,那就办不到。烦恼障要达到我空、人空,所知障要达到法空。烦恼障净智是趣声闻缘觉到解脱境界,所知障净智是菩萨到佛的境界,他就办不到这个,恰恰是两码子事。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