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答:如何理解《道德经》之第一章中讲到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惟贤法师答:“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同那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差不多。道家讲“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这就把万物看尽了。这是天相与人世的结合,天人境界的结合,《易经》就是讲这一套的。为什么讲这个结合呢?在天为阴阳,在地为刚柔,在人为仁义;天讲阴阳四时变化,地讲刚柔,有山有水,生长万物,但是要协调;而天地人,人在中间,就是协调的,以什么协调呢?以仁义之心来协调,有仁义之心,阴阳和谐,天地也就是和谐的,四时变化是正常的,假如违反仁义之心,阴阳不协调,灾难就多,发生刀兵、水火、瘟疫等等,这是由人心来的,要抓根本。
所以佛家、儒家、道家,总之来讲都是修心,不过程度不同而已,儒家重在人伦,道家重在天人境界,清净无为,返朴归真,淡泊宁静,减少贪心;佛家就高,由做人到成佛,做人在世间,成佛就要超越世间,成佛就要学菩萨,菩萨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以大智慧不住于世间,以大悲心又要在世间,这个境界就大!就像那个莲花,为什么说是莲花呢?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生在污泥中、在五浊恶世中不随污泥所转,有大智慧!但莲花又不舍污泥,吐出芳香,净化浊土,这就叫大悲,这个精神很了不起,做个菩萨不简单!
那么,道家的无名是什么?就是一种无极境界,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一种在佛家来讲,还是在阿赖耶识的境界,阿赖耶识随业支配,阿赖耶识生的时候内变根身,外变器界,就有各种现象,就这么一个境界。真正的如来藏这些,必须要经过修行,修戒定慧,逐步逐步才能把真如境界显现出来,道家这个“无名”就没有到这个境界。所以“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名是什么呢?就是在无极的境界,阴阳未分之境界,有名就是阴阳已经分了,由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么来的。所以无名与有名,无名就叫潜伏状态,“无极”潜伏状态,有名就在“太极”以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么一个境界,万物之始嘛!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就在无私无欲之中,可以得到那个妙,但是由无私无欲,逐步逐步转化了变成世间法,就是一般人的七情六欲,走正道的呢,就可以合乎正道,合乎那个无名的正道,走邪道呢就违反那个东西,就变成普通的凡人、庸人,可以这么区别。所以这中间要加以观察,在观察之中就要保持无名的境界,返朴归真,清净无为,返朴归真,这中间很玄妙的。
宋儒有一首诗,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那个危是什么危呢?危险的危!为什么人心惟危呢,走的普通人的七情六欲,非常危险的;道心惟微,要走正道保持无名的境界,非常微细的;什么叫“惟精惟一”呢?就是要慎独、要精细,惟一就是要专一、要有定力,专一不变,这样子才能达到中道。所以,不管儒家的中道,还是道家的中道,都是不偏不依,阴阳谐和,阴阳不乱,合乎人心,称之为中道。这个中道跟佛家讲的也有区别,懂这点要看《易经》,要结合老子《道德经》,结合起来也好懂。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