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上座本来面目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明上座本来面目
【经文】
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传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惠能拜别了五祖,马不停蹄,向南而行。
“两月中间,至大庾岭。”大庾岭就在现在的韶关以北湖南的最南边——郴州以南的那个地方。
南华寺山门有一副对联,写的:“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大庾岭,在崇山峻岭之中。洙和泗,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山东的洙水和泗水。以儒家的推崇来比拟、界定六祖的这个道场,这是最高的推崇了。
五祖送了六祖归来,连续多日不上堂说法。大众疑惑,即来问候:和尚是否生病或者有什么心事?五祖告诉大家,身体没病,就是衣法已传给惠能,去往南方了。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到了大庾岭,之后有数百人来追,欲夺衣钵。人还真是不少。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那肯定有一定的武功了。
“性行粗糙。”性格也暴躁,这符合军人的特性,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明努力争先,抱着一定要建功立业的那种凡夫的心态追上了惠能。
“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惠能一看,好,把衣钵往石头上一搁。
“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这个衣是传法承继的表证,你能够凭强力夺取吗?
“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然后自己隐草莽中,藏起来,不出声。惠明到了,“提掇不动”,拿不动。
“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这一下,惠明心里边开始反思了。这些人根基都是大利,当下就知道迷途知返,知道自己哪里有了问题,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绝对是行得通的。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惠明马上作礼,不敢再粗行,反而作礼了。
“望行者为我说法。”看,这真正是为寻法而来了。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好啊,你既然不是为衣而来,那你“屏息诸缘”。“屏”,除去;“息”,息掉“诸缘”,屏息一切外在的缘。“勿生一念”,想要净心,就什么都不要了,连“想要净”这一念也没有了,当下的心没有对立了,“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呀。
“明良久。”惠明在这“勿生一念”坐了很久。他平时在五祖身边,应该是有一定的功夫,只是没透而已。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应该是很有教学的味道,大喝一声,或者是轻描淡写地一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念不生”,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是,没有非,没有人,没有法,也没有我与非我……没有这一切对立了,这个时候,“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又一个悟了。悟了什么?前面讲的六祖悟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不生灭、本自清净、能生万法。现在又是“正与么时”,不思善,不思恶,不生一念,屏息诸缘,本来面目当下现前。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还有点不彻,“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这就可以看出凡夫的心。他已经明了了,但是仍然用的是一种凡夫的心理,以为这个是行者密语密意给他传了一个秘密之外的东西。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说给你,就不是密了。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让他没有任何的妄想,让他不要出任何离开自性自心之外的旁岔。“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当下即是。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四品将军一旦解决了生命的根本问题、自性自心的问题,不再是一个粗人,智慧马上现前,他就是一个祖师了。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依法不依人,那个时候,六祖才二十四岁,还没有剃头,是一个在家人。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光是明白了还不行,还要好好护持,所谓保养圣胎。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后来惠明为了避惠能的尊者讳,改名道明。去到江西袁州(现江西宜春)的蒙山住下来。 ♡ 喜欢 (0)
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传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师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善自护持。”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惠能拜别了五祖,马不停蹄,向南而行。
“两月中间,至大庾岭。”大庾岭就在现在的韶关以北湖南的最南边——郴州以南的那个地方。
南华寺山门有一副对联,写的:“庾岭继东山法脉,曹溪开洙泗禅门”。大庾岭,在崇山峻岭之中。洙和泗,就是孔子出生的地方——山东的洙水和泗水。以儒家的推崇来比拟、界定六祖的这个道场,这是最高的推崇了。
五祖送了六祖归来,连续多日不上堂说法。大众疑惑,即来问候:和尚是否生病或者有什么心事?五祖告诉大家,身体没病,就是衣法已传给惠能,去往南方了。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到了大庾岭,之后有数百人来追,欲夺衣钵。人还真是不少。
“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那肯定有一定的武功了。
“性行粗糙。”性格也暴躁,这符合军人的特性,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惠明努力争先,抱着一定要建功立业的那种凡夫的心态追上了惠能。
“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惠能一看,好,把衣钵往石头上一搁。
“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这个衣是传法承继的表证,你能够凭强力夺取吗?
“能隐于草莽中,惠明至,提掇不动。”然后自己隐草莽中,藏起来,不出声。惠明到了,“提掇不动”,拿不动。
“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这一下,惠明心里边开始反思了。这些人根基都是大利,当下就知道迷途知返,知道自己哪里有了问题,所以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绝对是行得通的。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惠明马上作礼,不敢再粗行,反而作礼了。
“望行者为我说法。”看,这真正是为寻法而来了。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好啊,你既然不是为衣而来,那你“屏息诸缘”。“屏”,除去;“息”,息掉“诸缘”,屏息一切外在的缘。“勿生一念”,想要净心,就什么都不要了,连“想要净”这一念也没有了,当下的心没有对立了,“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呀。
“明良久。”惠明在这“勿生一念”坐了很久。他平时在五祖身边,应该是有一定的功夫,只是没透而已。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应该是很有教学的味道,大喝一声,或者是轻描淡写地一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一念不生”,没有善,没有恶,没有是,没有非,没有人,没有法,也没有我与非我……没有这一切对立了,这个时候,“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又一个悟了。悟了什么?前面讲的六祖悟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无动摇、本不生灭、本自清净、能生万法。现在又是“正与么时”,不思善,不思恶,不生一念,屏息诸缘,本来面目当下现前。
“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还有点不彻,“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这就可以看出凡夫的心。他已经明了了,但是仍然用的是一种凡夫的心理,以为这个是行者密语密意给他传了一个秘密之外的东西。
“惠能云:‘与汝说者,即非密也。’”说给你,就不是密了。
“汝若返照,密在汝边。”让他没有任何的妄想,让他不要出任何离开自性自心之外的旁岔。“汝若返照,密在汝边”,当下即是。
“明曰:‘惠明虽在黄梅,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个四品将军一旦解决了生命的根本问题、自性自心的问题,不再是一个粗人,智慧马上现前,他就是一个祖师了。
“今行者即惠明师也。”依法不依人,那个时候,六祖才二十四岁,还没有剃头,是一个在家人。
“惠能曰:‘汝若如是,吾与汝同师黄梅。’”光是明白了还不行,还要好好护持,所谓保养圣胎。
“明又问:‘惠明今后向甚处去?’惠能曰:‘逢袁则止,遇蒙则居。’明礼辞。”后来惠明为了避惠能的尊者讳,改名道明。去到江西袁州(现江西宜春)的蒙山住下来。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