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说禅

不思善 不思恶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不思善 不思恶
  问:
  
  不思善、不思恶,乍听之下会觉得此人很糊涂,没原则。但它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不是叫人不要自我中心,不要有主观的价值判断呢?   师:
  
  不思善、不思恶的人,乍看之下的确像个糊涂虫。没有善恶的标准当然很危险,他很可能根据本能去做事,不管对别人、对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在这个世界上,不论个人、团体或全体人类,都需要善恶的标准,怎么可能不思善、不思恶呢?这里的「不思善、不思恶」是从禅宗修行的立场来说的。当六祖从五祖弘忍得到法的传承之后,五祖劝六祖到南方隐匿起来,否则可能有人对他不利,六祖于是带着衣钵到了大庾岭。当五祖的门下发现法已经传到岭南去了,很多人就动身去追。其中有位曾任将军的出家人叫惠明禅师,追上了六祖,六祖遂把衣钵放在大石上,自己躲在草丛里。惠明看到衣钵,心中产生反应,大叫:「我不是为衣钵而来,是为求法而来。」六祖听到这句话,受了感动,从草丛里出来对惠明说:「在不思善、不思恶的情况下,什么是你惠明上座的本来面目呢?」这个本来面目就是「明心见性」的「心」和「性」。「心」是智慧,「性」是佛性。一定要到心中无罣碍,心中不存任何痕迹,这时再看一看你的本来面目是谁。《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人本来具备的条件跟佛完全一样,所以叫本来面目。如果常常有善、有恶、有好、有坏,心中始终被这观念所混淆,就会愚痴而没有智慧,唯有不思善、不思恶,才能明心见性。这两句话使惠明当下就开悟了,后来有好几位禅师叫弟子照着这两句话去做,也蛮有用。
  
  其实善与恶要分层次,一般人必须有善、有恶的区别,如果不思善、不思恶,一定会对社会产生困扰。至于对修行人或个人修养来说,嫉恶如仇或太执着于善都不太好。真正的洒脱自在是在善恶之上,这才是最究竟的最高境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