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廿一 恭逢普贤菩萨圣诞!祈愿世间无灾厄 一切众生皆满愿!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农历二月廿一 恭逢普贤菩萨圣诞!祈愿世间无灾厄 一切众生皆满愿!
普贤菩萨名字的由来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云:“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
在《悲华经》的记载中,当阿弥陀佛为转轮王时,普贤菩萨当时为第八王子“泯图”。
他在宝藏佛前,发愿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样不清净的国土中,修菩萨行救度众生。更愿修治庄严十千不净世界,使其庄严清净,就如同“青香光明无垢世界”。同时要教化无量的菩萨,令他们心地清净,都能趣向大乘佛法,使这种发大心的菩萨都充满他所化度的国土世界。
于是,宝藏佛即为他将“泯图”这名字,改号为“普贤”,并授记他未来在北方“知水善净功德世界”,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号为“智刚吼自在相王如来”。
普贤菩萨的坐骑
普贤菩萨像大多头戴宝冠,身穿菩萨装,坐于一六牙白象上。六牙白象据说原为菩萨所化,表示威灵,《普曜经》云:“菩萨便从兜率天上垂降威灵,化作白象,口有六牙。”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意表菩萨性善柔和有大势,象征力大无比。也就是说,我们行动的时候,一定要坚韧不拔,有大无畏的精神,才能成功。
白色,表清净无染;白象代表愿行殷深,辛勤不倦。在大威势中,能够清净无染,这才是菩萨的行持。
六牙表示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慧智。六牙白象是菩萨所化,以表威灵,象征“愿行广大,功德圆满”。
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普贤菩萨为十大愿的愿王,十大愿王又称为普贤愿海,代表一切菩萨的行愿,所以菩萨发心修行,又称为入普贤愿海。
在《四十华严》之《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讲述十大行愿:
一者敬礼诸佛。二者称赞如来。
五者随喜功能。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切修行都离不开发愿。《华严经》中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说过:“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
有行无愿,其行必孤;
有愿无行,其愿必虚;
行愿相从,自他兼利。
修持十大愿王,便可以具足一切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普贤菩萨道场
中国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示现教化众生的道场。峨眉山在中国四川省,峨眉县之西南,与嶍山相对,宛如两眉,因名峨眉山。其山脉自岷山分出,蜿蜒南来,至县境突起三峰,故有大峨、中峨、小峨之称。
《华严经》:有善财童子伫立妙高峰上,观此山如满月,大放光明,因此峨嵋山又称大光明山。峨嵋山在晋代创有六大佛寺。晋隆安三年(西元399年)慧持和尚从庐山入蜀,在此修建普贤寺,供奉普贤菩萨。传峨嵋山成为普贤菩萨道场,即由此而来。
我们学习普贤菩萨十大行愿,要牢记弘一大师的两句话:“愿得普贤真妙行,常乐利益诸众生。”
普贤菩萨偈赞
印光法师
菩萨慈悲不可陈,圣凡悉使证圆因。
一心不住超诸位,十愿导归继能仁。
三乘咸令契果觉,群萌速得脱烦尘。
恪遵大士清明诲,决定即生达本真。
普贤行愿深,劝发菩提大心。
三贤十地诸圣伦,令见弥陀尊。
十大愿王若遵循,利益非佛莫陈。
果觉因心相符泯,证清净法身。
值此殊胜之日
我们要以普贤菩萨为榜样
发广大愿,行殊胜行
在日常生活中修习普贤菩萨的精神
行愿结合
最终迈向生命的圆满
♡ 喜欢 (0)热点推荐
-
农历三月十六 恭迎准提菩萨圣诞—稽
我闻诸佛出生处,本从微妙秘密印。 密印即是诸佛心,散入众生妄想梦。 梦想若破诸...
-
2024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我们皈依三宝,随佛修学,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进而还要以大悲心福慧双修,让自...
-
大势至菩萨圣诞、简介,大势至菩萨智
大势至菩萨圣诞:农历七月十三 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
-
腊月初一 净土四祖法照大师往生日
法照大师(747821),身世事迹多不详。一说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远公芳...
-
地藏菩萨圣诞 发愿三界六道众生早得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圣诞 发愿三界六道众生早得解脱 己亥农历七月廿九 (2020年9月16日...
精华推荐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 恭逢佛欢喜日
盂兰盆是梵语之音译,意为救倒悬,意即解救先亡倒悬之苦,而盛设种种供养,奉施三...
-
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纪念
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纪念日 观无量寿经: 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 即见十...
-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日
农历四月廿八恭迎药王菩萨圣诞日 恭迎药王菩萨圣诞 药王菩萨,意思是施与良药、救...
-
大年初一: 弥勒菩萨圣诞,欢喜过新年
2024龙年大吉 2024年2月10日 甲辰年农历正月初一 恭迎:弥勒菩萨圣诞日 春节 这一天是全...
-
2024年诸佛菩萨圣诞日
我们皈依三宝,随佛修学,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进而还要以大悲心福慧双修,让自...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