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纪念日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为父母,亲朋好友转发此弥勒佛心咒,消灾免难,功德无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为父母,亲朋好友转发此弥勒佛心咒,消灾免难,功德无量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弥勒佛心咒
  
  嗡 美镇达楞 梭哈
  
  .
  
  弥勒佛长咒
  
  礼敬三宝 礼敬弥勒胜者
  拿摩 惹纳达雅呀 拿摩 巴嘎哇得
  释迦牟拿耶 答他嘎答耶 阿哈得 三藐三布达雅
  答雅他 唵 阿日得 阿日得 阿巴惹日得 阿日巅扎呀
  哈惹 哈惹 美曲 阿哇罗给得 嘎惹 嘎惹
  玛哈萨玛雅 悉地 帕惹 帕惹 玛哈泊提曼扎
  比扎 玛惹 玛惹 耶玛刚 萨玛雅
  泊提 泊提 玛哈泊提 梭哈


  
  弥勒菩萨于佛前愿曰:  若有人念彼心咒,无论口诵心念,或耳闻此咒音者,自释迦佛灭度,至弥勒佛出世,于其中间,若堕三恶道者,菩萨皆悉度出之,不令堕诸恶趣。  一切众生,若耳闻此咒音者,不但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中,其所获福德,能成转轮圣王,能生于兜率内院弥勒菩萨前。  如生其他善处,无诸障碍,能得一切如愿,寿命财宝,长远丰饶,无不具足。  此乃弥勒菩萨于佛前担任之誓,故诵此咒者,必获如上功德利益,真实不虚。  有耳闻此咒,或翻阅或读诵,或闻忆观想者,弥勒菩萨均以大菩提与之,并于三界之内,一定觅得是人而度脱之。  纵落地狱,亦使脱离,示以菩提,甚至一切畜生,闻此咒音,亦均示以无上清净道。  若有闻此咒音一字者,亦不落三恶道,亦不入胞胎而生莲花中。其福德一大劫为金轮王,犹不能尽,所获道种功德,无量无边。
  
  一:弥勒,慈氏也。慈能济喜。菩萨教授我们要在财物和精神上施与众生,令大家快乐、欢喜、富贵。我们就会得到慈的力量和荣华富贵安乐的果报
  
  二:阿,无量,广大也。菩萨教授我们要有广大心量,有包容的心,宽恕大家过失,有容忍力量。我们就会得到相貌圆满的果报。
  
  三:阿逸多,无能胜。菩萨教授我们学习最殊胜的智慧,用智慧去办事,用智慧去利益人民。从心地远离贪嗔痴等烦恼,学习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做事要有头有尾,才会圆满无能胜。要帮助苦难的人,度生死苦海,到涅盘彼岸。从苦难此岸带到快乐彼岸。要有观机说法的最胜方便,使大家都得益安乐。我们就会得到最胜尊贵喜悦的果报。


  农历正月初一,是众所周知的弥勒菩萨的圣诞日。弥勒(梵名Maitreya)原是梵语音译,弥勒是姓,译曰慈氏,因修慈心三昧而得,又名为“阿逸多菩萨”,意思是“无能胜”。弥勒菩萨是大乘菩萨之典型代表,是继释迦牟尼佛之后的贤劫千佛第五尊佛,现在兜率天内院说法,将在距今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故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简介
  
  按印度的习俗,生了孩子要请相师看相。相师惊异地说:‘此儿具足轮王相,长大必然要当转轮圣王’。这话很快传到国王耳里,满朝文武惶恐异常,怕国内要发生政变。急欲觅得此子,加以杀害。其父预感大祸临头,即将其匿藏于舅父家中。及长,舅氏虑其祸终不能免,即令其见佛闻法,从佛出家。弥勒由于从小生活在经济富裕的族氏家中,出家后,依然交游族姓,喜爱穿著。如国王将一件金缕袈裟供佛,佛将它赐给诸比丘,大家看到这般华丽的袈裟,谁都不敢要。唯弥勒受之,并天天穿在身上,到处乞食。引起一些比丘议论,他听了根本不放在心上。弥勒在《楞严经》里说:‘忆我往昔,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而得出家,心重名利,好游族姓’《法华经序品》文殊也说他‘心常怀懈怠,贪著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说明他这一习性的养成,并非始于今日,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由来已久。
  
  历史
  
  弥勒学佛的历史,比释迦牟尼佛还要早很久。但他因喜好交游,爱吃穿,而重视慧学。勇猛精进,不如释迦,结果是后来者居上了。在《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里,释迦回忆说:‘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于此贤劫,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无上真正之道,成最正觉’。‘我以十事致最正觉:一者所有无所爱惜,二者妻妇,三者儿子,四者头目,五者手足,六者国土,七者珍宝财物,八者髓脑,九者血肉,十者不惜身命。我以此十疾得佛道’。
  
  地位
  
  弥勒出家后,生活或修学,不与小乘比丘为伍。而与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大菩萨同事,所以在大乘法会上,弥勒都占有重要的席位。如《华严经》弥勒故现楼阁,而令善财入于法界。《般若护国》为波斯匿王酬量希相,法华会上,而与文殊共任流通。《解深密经》释迦牟尼佛以瑜伽了义之教,传与弥勒,九百年后,畅弘于世。
  
  接班人
  
  释迦牟尼佛在他的众多弟子中,对弥勒总是另眼看待的。他选择弥勒作接班人,予以授记,“次当作佛”。这件事引起一些比丘的非议。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优波离问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释迦牟尼回答优波离说:‘十二年后,弥勒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大婆罗门家,本所生处,结跏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显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密,字义炳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狮子床坐,忽然化生,于莲花上,结跏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转大法轮,度诸天子’。
  
  异见
  
  在优波离等人的眼中,弥勒是一个‘不修禅定,不断烦恼’,‘未尽诸漏’的一介凡夫。释迦牟尼佛选这样的一个人接班,授记作佛,是难以令人想得通的。说明二乘人心怀偏见,对一乘佛道不能望其项背。弥勒精神体现菩萨在艰苦条件下,行菩萨道,著重利他的大乘气象,于利他中实现自利,完成佛国依正庄严
  
  未来
  
  据说,再过五十六亿七千六百万年,弥勒当下生于阎浮提,证得佛果。那时阎浮提的情况大致如下:
  
  (1)自然条件:国土长一万由旬,广八千由旬。土地平坦如镜,名花软草,遍覆其地。种种树木,花果茂盛,其树悉皆高三十里。
  
  (2)居民:人寿八万四千岁,智慧威德,色力具足,安详快乐。唯有三病:一者便利,二者饮食,三者衰老。女人年五百岁,尔乃行嫁。
  
  (3)城市:城市次比,鸡飞相及。有一大城,名翅头木,街巷道陌,广十二里,洒扫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门者,亦无哀恼、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语言谦逊。
  
  (4)政治:时有转轮王名叫儴佉,有四种兵,以威武统治四天下,王有七宝,又有四大藏,各有四亿小藏围绕。珍宝涌出,无守护者,众人见之,心无贪著。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为父母,亲朋好友转发此弥勒佛心咒,消灾免难,功德无量


  下世
  
  弥勒下世,也如释迦有托生、出家、成道、说法种种示相。
  
  (1)托生:有大婆罗门名曰妙梵,女曰梵摩波提,弥勒托生以为父母。弥勒生后,肤紫金色,身高千尺,胸广三十丈,面长二十丈四尺,具足三十二相,相好端正无比。
  
  (2)出家:弥勒观世五欲,致若甚多众生沉没在生死海,甚可怜愍。如是正念,不乐在家。感王施物,终归毁坏,知一切法,亦皆幻灭,修无常想,出家学道。
  
  (3)成道:弥勒成道,坐于龙华菩提树下,即日成就无上道果,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地神乃至诸天,各相告曰‘当今弥勒已成佛道’。
  
  (4)说法:时有魔王,名曰大将,率欲界无数诸天至弥勒佛所,请说施论、戒论及生灭之论,乃至诸佛所说,苦集灭道。时座上有八万四千天子,得法眼净。弥勒有三会说法:初会有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有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有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弥勒说法常赞释迦功德。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般涅盘后遗教存世一万四千岁。
  
  (5)弟子:儴佉王将八万四千众,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大臣长者,亦复如是,各自念言:虽复千亿岁,受五欲乐,不能得免三恶道苦,妻子财产,所不能救,世间无常,命难久保。我等今者,宜于佛法而修梵行,念已出家。
  
  (6)涅槃:弥勒寿命八万四千岁,入涅槃后,遗法留存一万四千岁。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为父母,亲朋好友转发此弥勒佛心咒,消灾免难,功德无量


  弥勒的思想和慈氏由来
  
  两大特色
  
  汉译大乘佛经,关于弥勒的记载,不胜枚举,现仅从他的姓名窥知其思想具有两大特色。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在《华严经·修慈分》里佛告弥勒,应修慈心,以自调伏。于念念中常修六波罗蜜,修慈心时,未离分别,未能不起我我所见。当得六种梵天之福。若离分别,离我我所,此则名为广大之慈。所有先世所作罪障,皆得除灭,不久当证无上菩提。修慈心观而上求佛道,是弥勒思想一大特色。还表现在弥勒于一切时一切处,不起杀想,不啖众生肉。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说:在过去无数劫时,有一世界,名胜华敷,佛号弥勒。有大婆罗门名一切智光明,闻佛说《慈三昧大悲海云经》即便信服,为佛弟子,寻发菩提心,誓愿未来成佛,亦号弥勒。于是舍家入山,勤修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持《慈三昧经》,一心不乱。时洪水暴发,不得乞食,一切智光明仙人,已七日不进粒米,生命垂危。时有兔王,母子二兽,为护法久住,投入火中,令己肉熟,供养仙人。兔王母子舍身护法的精神,对仙人教育很大。
  
  偈
  
  他看着烧熟的兔肉,即说偈曰:
  
  宁当燃身破眼目,不忍行杀食众生。
  
  诸佛所说慈悲经,彼经中说行慈者。
  
  宁破骨髓出头脑,不忍啖肉食众生。
  
  如佛所说行慈者,此人行慈不满足。
  
  常受短命多病身,迷没生死不成佛。
  
  更发誓言,愿我世世不起杀想,恒不啖肉,乃至成佛,制断肉戒。语已,即投火中,与兔王母子并命,这是慈氏一姓的由来。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为父母,亲朋好友转发此弥勒佛心咒,消灾免难,功德无量

(配图:江浙佛教网)


  解说
  
  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弥勒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的广大慈心观,即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宁破骨髓出头脑,绝不啖肉食众生’的坚定立场是绝不动摇的。他还制‘断肉戒’,规定其弟子不得食肉。这里清楚昭示人们弥勒是一位素食主义的实践者和倡导者。从印度佛教史上考察,释迦牟尼佛在世时,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可见在素食的问题上,弥勒比释迦是略胜一筹。
  
  无能胜一名的含义
  
  弥勒名无能胜,是因其修唯识观而著称于世。他修此观,非始于现在,而是源远流长。如《楞严经》说:“我忆往昔,经微尘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明,我从彼佛出家。时佛教我修习唯心识定,入三摩地。历劫以来,以此三昧,事恒沙佛。至燃灯佛出现于世,我乃得成无上妙圆识心三昧。乃至尽虚空,如来国土,净秽无有,皆是我心变化所现,今得世尊授记,次补佛处。”弥勒的唯识观,不仅否定了娑婆世界外境实有,更彻底地把尽虚空世界所有佛土,一笔勾销。一切染净因缘没有了,显现诸法的“我心”,又将安立何处!这种不存一法的精神,唯佛与佛乃能证知,非凡夫、二乘、权位菩萨,所能胜过,故名曰无能胜。
  
  创瑜伽学派
  
  佛灭九百年顷,中印度阿瑜遮国,有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参与内院法堂闻法,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昼为大众宣讲,弟子中有不信是弥勒说者,无著为释众疑,乃请弥勒降到人间,为众说法。即于瑜遮那讲堂,普施法雨。凡所说法,皆约为颂,无著依颂解释,乃成弥勒五论。一、《瑜伽师地论》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诠,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修,果无不证。一百卷,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显观行说,未传我国。三、《大乘庄严论》,庄严大乘,十卷,波罗颇密多罗译。四、《辩中边论》,显主法相,三卷,玄奘译。五、《金刚般若经论》,显实相说,一卷,达摩笈多译。五论立义,罄无不尽。
  
  传承弥勒学说,有无著、世亲兄弟。无著造有《显扬圣教论》,《大乘阿毗达摩集论》《摄大乘论》等。世亲造有《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唯识三十颂》、《唯识二十颂》等。世亲之后,又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论师,广造诸论,使弥勒之学,极盛一时。唐玄奘法师从戒贤学,回国后与弟子窥基专弘唯识。弥勒之学,兴旺于初唐,流传于日本、朝鲜等国。
  
  弥勒在我国的传说
  
  弥勒在兜率天内院,不动本际,应现十方,若凡若圣,不可限量。传我国六朝齐梁时傅翕,五代梁唐时布袋和尚是弥勒的化身。现录其事迹,供研究者参考。
  
  傅翕(西元497——569年),号善慧,浙江义乌林乡人,父名傅宣慈。十六岁纳刘氏女妙光为妻,生二子曰普建、普成。一日,一个印度和尚嵩头陀访之,与傅翕说:‘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发誓,今兜率宫,衣钵见在,何日当返?’因命临水影,见圆光宝盖。傅翕笑答曰:‘□轕(编者按:此地是否为“轕”字存疑)之所多钝铗,良医之门足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彼乐乎?’嵩指松山顶曰:‘此可栖也。’傅遂于此山躬耕而居之,日常营作,夜则行道。自谓得首楞严三昧。如是苦行七年。时梁武帝称帝,崇尚佛教,傅上书曰:‘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白国主救世菩萨,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略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盘为名。其中善:略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人间天上,果报安乐。其下善:略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皆禀六斋’。书进,诏遣迎至。帝问:‘从何而来,师事何人?’答曰:‘从无所从,来无所来,师事亦尔。’异日,武帝请讲《金刚经》,傅才升座,以尺挥案一下,便下座。帝愕然,傅曰:‘陛下会否?’答曰:‘不会’。一日,傅讲经次,帝至。众皆起,傅端坐不动。众曰:‘圣驾临此,何不起?’傅曰:‘此地若动,一切不安。’太建元年(西元596年),嵩头陀于柯山灵岩寺入灭。傅曰:嵩公兜率待我,不可留也,四月二十四日趺坐而终。著有《心王铭》传世。临终时对弟子说:‘我从第四天来,为度汝等,次补释迦。’
  
  布袋,五代时明州(今浙江宁波)奉化县人。自称契此,世莫详其姓氏,但称之为长汀子布袋和尚。常手持锡杖,身背布袋,出入聚落、田野间,后面有十八个小儿竞逐之。见醯醢鱼菹物,辄乞入口,余投袋中,至阛阓处,开袋尽取撒下,请众观看。常以纸包屎物示人说:‘这个兜率内院的。’乞食所至,酒庐屠肆,皆姿其饮啖。遇雨,晨起曳高齿木履,竖股卧大桥上,是日必晴。遇晴,系草履疾走,是日必雨。抵闽,有陈居士者馆遇甚欢,及游两浙书偈于门曰:‘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无一块泥土,无一点彩色。工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相本自然,清清洁皎洁,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至四明,与郡人蒋宗霸游,往来甚密。一日共浴长汀溪中,使蒋揩背,视师背上有四目,炯然光彩,惊作礼曰:和尚是佛也。师曰:‘勿说,吾与汝相聚三四载,可谓有大因缘,吾当去,汝勿忧也。’贞明三年(西元917年)三月三日,示寂于岳林寺庑下磬石上。邦人建塔于封山之原,其山皆岩石,石之洼穴,皆师之遗迹。晋天福初,莆田县令王仁煦,遇和尚于江南天兴寺。后又遇于福州官舍,出怀中圆封书,诫王曰:我七日不来,则开看。王如诫,开圆封,内诫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后书九字云:‘不得状吾相,此即是真。’至是乃知和尚为弥勒也。宋绍兴间,岳林寺住持圆明为新造封山塔亭。冯斯道等又施四围群山,为增广基地。崇宁三年(西元1104年)住持昙振募捐建阁于寺后,塑像于阁内。天下佛寺山门供师像,肇始于此。
  
  如傅翕事梁武帝,著《心王铭》,此与弥勒善交流望族,修唯识观,似有相同之处。布袋和尚笑容满面,心量广大,给人们一种皆大欢喜的享受,这正是慈心观的体现。
  
  弥勒菩萨偈语选
  
  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有人唾老拙,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在,问路白云头。
  
  即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退后原来是向前。——《插秧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