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禅七开示 有人心就有禅宗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2005年四祖寺第三届禅七开示:有人心就有禅宗
(2005年12月05日)
各位大德:
迷与悟之间虽然只有一点点的隔阂,一点点的障碍,说明了就好像反掌之易。说难,许多人参一辈子也转不过身来,也悟不了。真正要明白这件事,真正要从迷惑中走出来,不吃一番苦头,不下大决心,不大死一番,想要大活过来,那是不可能的。
对古人来说,千千万万开了悟的人,各种因缘都有,难的也有,易的也有。有的甚至一闻千悟,当下就解决了。但从总的看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佛也是经过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刻苦的参究,才有一个根本的突破,才有一个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大飞跃,觉悟了,成佛了。如果从一个修行人的过程来说,他也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六年的苦行所打下的基础,克服了种种烦恼与困惑,最后得到彻底的解决。
古代的许多祖师,大部份是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够得到一个转身时。在明朝的末年有一位叫作海明的祖师,曾经在我们四祖山,住过三年的时间。从他的书上记载来看,好像他到这里来就是仰慕四祖的遗风,然后看到这里有好泉石,就在此结茅而居,三年的时间苦苦地参究。有一天,他觉得还是没有一个根本的突破,于是他走上悬崖,就在石上立定,并发誓:悟与不悟,性命就在今日了。他从辰时立起,立到未时,眼前见到的一片平坦的大地。他在举步经行之际不觉跌落崖下,将足跌伤。至夜晚翻身觉腿痛,忽然开悟。然后这位海明禅师要离开四祖山的时候就改名破山。他是鼎鼎大名的一位大善知识。四祖山、双峰山又名破额山、破头山,简称破山。在破额山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开悟成道。
我们今天有此因缘,又在破头山下结七参禅,真是莫大的因缘。我相信各位都是慕四祖的遗风而来,都是相信禅宗这一法能够当下解决我们每个人的迷惑,解决我们每个人的困惑,使我们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这个信心,大家不会到这个地方来吃三七二十一天的辛苦。
常住对这次禅七非常的重视,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四祖建设成为一个禅宗的专修道场。如果说在四祖寺,在禅宗的根本道场都不能落实禅宗专修这样一个根本任务,那就辜负了本焕老和尚的一片苦心,也辜负了历代祖师传承宗风的一番苦心。同时我们也正在筹划,把老祖山也建设成为一个禅宗的专修道场。四祖山本来是以有好泉石著称,四祖当年卓锡于此,也是因为看到这里有好泉石,所以就在此定居安禅,建立了禅宗的第一座道场。但是昔日风光都不见,看不到几个石头,听不到潺潺流水之声,幸好山上还有一点树木。但是老祖寺在万山之中,依然还是青山绿水。像那样一个道场,如果将来真正能够建设好、经营好,把禅宗昔日的辉煌再现于老祖山,再现于四祖山,再现于黄梅,我想还是有希望的。
八十三年前太虚大师来到黄梅来,写了五首诗,作了两篇讲演。特别是在五祖寺的一篇讲演说到:“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太虚大师当年也到老祖寺吃过一餐饭,喝过一碗茶,写过一首140个字的诗,非常赞叹那个地方,非常喜欢那个地方,也非常感慨昔日清净佛地,当时已是宗风扫地。所以他老人家感慨良多,写了那首诗。太虚大师在五祖寺住了一个晚上,也有无限的感慨,他对四祖寺有什么感想,他没有写诗,也没有明显的说四祖寺宗风如何。我想他老人家连这个地方都没有提,那就说明当时的四祖寺已经衰落至极,不值得一提。因为那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事情,比我的年龄多十年,所以正好八十三年。
这一代大师能够到黄梅来一趟,能够对黄梅的佛教发表一些意见,发表一些看法,指出方向。对我们八十三年以后在黄梅的佛弟子来说,还是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太虚大师关于老祖寺的一首诗,我看了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来牵头恢复老祖寺的信心,虽然我已经七十三岁,残年老病,但是在这件事上似乎我又壮心不已。为什么呢?因为一代祖师宝掌和尚,在中外佛教史上,从年龄来说仅此一人而已,谁能活到1072岁啊?不就是一个宝掌和尚吗!所以恢复这座道场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希望我们参加打禅七的人,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本地的也好,外地的也好,不要你们做别的事情,就帮着鼓吹鼓吹:“啊!黄梅老祖寺有位宝掌和尚,活了1072岁!万山丛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黄梅四祖寺的人准备恢复那个地方。”帮着说这一句话就可以了。为什么呢?一万个佛教徒就有9999个人不知道还有个老祖寺!虽然老祖寺在我们黄梅很有名,出了黄梅谁还知道有个老祖寺呢?所以你们一定要帮着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大家出不出钱不要紧,加持护念、同情支持,比出钱还重要。因为有人心就有事业,有人心就有佛教,有人心就有禅宗。 ♡ 喜欢 (0)
(2005年12月05日)
各位大德:
迷与悟之间虽然只有一点点的隔阂,一点点的障碍,说明了就好像反掌之易。说难,许多人参一辈子也转不过身来,也悟不了。真正要明白这件事,真正要从迷惑中走出来,不吃一番苦头,不下大决心,不大死一番,想要大活过来,那是不可能的。
对古人来说,千千万万开了悟的人,各种因缘都有,难的也有,易的也有。有的甚至一闻千悟,当下就解决了。但从总的看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佛也是经过六年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经过七天刻苦的参究,才有一个根本的突破,才有一个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大飞跃,觉悟了,成佛了。如果从一个修行人的过程来说,他也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六年的苦行所打下的基础,克服了种种烦恼与困惑,最后得到彻底的解决。
古代的许多祖师,大部份是经过千难万苦才能够得到一个转身时。在明朝的末年有一位叫作海明的祖师,曾经在我们四祖山,住过三年的时间。从他的书上记载来看,好像他到这里来就是仰慕四祖的遗风,然后看到这里有好泉石,就在此结茅而居,三年的时间苦苦地参究。有一天,他觉得还是没有一个根本的突破,于是他走上悬崖,就在石上立定,并发誓:悟与不悟,性命就在今日了。他从辰时立起,立到未时,眼前见到的一片平坦的大地。他在举步经行之际不觉跌落崖下,将足跌伤。至夜晚翻身觉腿痛,忽然开悟。然后这位海明禅师要离开四祖山的时候就改名破山。他是鼎鼎大名的一位大善知识。四祖山、双峰山又名破额山、破头山,简称破山。在破额山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开悟成道。
我们今天有此因缘,又在破头山下结七参禅,真是莫大的因缘。我相信各位都是慕四祖的遗风而来,都是相信禅宗这一法能够当下解决我们每个人的迷惑,解决我们每个人的困惑,使我们真正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这个信心,大家不会到这个地方来吃三七二十一天的辛苦。
常住对这次禅七非常的重视,也一直在考虑怎么样把四祖建设成为一个禅宗的专修道场。如果说在四祖寺,在禅宗的根本道场都不能落实禅宗专修这样一个根本任务,那就辜负了本焕老和尚的一片苦心,也辜负了历代祖师传承宗风的一番苦心。同时我们也正在筹划,把老祖山也建设成为一个禅宗的专修道场。四祖山本来是以有好泉石著称,四祖当年卓锡于此,也是因为看到这里有好泉石,所以就在此定居安禅,建立了禅宗的第一座道场。但是昔日风光都不见,看不到几个石头,听不到潺潺流水之声,幸好山上还有一点树木。但是老祖寺在万山之中,依然还是青山绿水。像那样一个道场,如果将来真正能够建设好、经营好,把禅宗昔日的辉煌再现于老祖山,再现于四祖山,再现于黄梅,我想还是有希望的。
八十三年前太虚大师来到黄梅来,写了五首诗,作了两篇讲演。特别是在五祖寺的一篇讲演说到:“挽劫运于今时,全赖黄梅僧俗诸公发无上菩提心,重整五祖之规模,大扬五祖之宗旨。”太虚大师当年也到老祖寺吃过一餐饭,喝过一碗茶,写过一首140个字的诗,非常赞叹那个地方,非常喜欢那个地方,也非常感慨昔日清净佛地,当时已是宗风扫地。所以他老人家感慨良多,写了那首诗。太虚大师在五祖寺住了一个晚上,也有无限的感慨,他对四祖寺有什么感想,他没有写诗,也没有明显的说四祖寺宗风如何。我想他老人家连这个地方都没有提,那就说明当时的四祖寺已经衰落至极,不值得一提。因为那是民国十二年(1923年)的事情,比我的年龄多十年,所以正好八十三年。
这一代大师能够到黄梅来一趟,能够对黄梅的佛教发表一些意见,发表一些看法,指出方向。对我们八十三年以后在黄梅的佛弟子来说,还是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太虚大师关于老祖寺的一首诗,我看了以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来牵头恢复老祖寺的信心,虽然我已经七十三岁,残年老病,但是在这件事上似乎我又壮心不已。为什么呢?因为一代祖师宝掌和尚,在中外佛教史上,从年龄来说仅此一人而已,谁能活到1072岁啊?不就是一个宝掌和尚吗!所以恢复这座道场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希望我们参加打禅七的人,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本地的也好,外地的也好,不要你们做别的事情,就帮着鼓吹鼓吹:“啊!黄梅老祖寺有位宝掌和尚,活了1072岁!万山丛中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黄梅四祖寺的人准备恢复那个地方。”帮着说这一句话就可以了。为什么呢?一万个佛教徒就有9999个人不知道还有个老祖寺!虽然老祖寺在我们黄梅很有名,出了黄梅谁还知道有个老祖寺呢?所以你们一定要帮着宣传宣传,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大家出不出钱不要紧,加持护念、同情支持,比出钱还重要。因为有人心就有事业,有人心就有佛教,有人心就有禅宗。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用功的境界与心态
下一篇:第三届禅七开示 知见的厘清和建立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