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钦老和尚承天禅寺简介 传悔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本寺位于台北盆地西南方的山岗上,座南向北,大雄宝殿的正门正遥对着淡水河的入海处。右边为象鼻山(或称双象山),清源山作雄狮猎物状雄峙于左。远处的大屯山脉与观音山,在淡水河入海处的两岸东西对峙,观音山西南接林口台地,大汉溪流经其下,山环水抱的地理气势自然形成。
站在大雄宝殿前向前瞻视,映入眼帘的是土城、板桥、林口、芦洲,较远的是五股、淡水、北投、圆山,台北大都会的郊区之内,依然大楼林立,人烟稠密,一片的繁荣景象,入夜则是灿烂灯海,阳明山上的灯光有时会与北极星连成一片,使人分不清楚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一九五五年的暮春三月,当时的清源山竹林密布,人迹罕到,饱经风霜的广公上人,却从清源山之阳的日月洞飘然来此。
广公之来承天寺,缘于板桥信众购地供师。当广公之住日月洞,道风广被,信众仰慕甚殷,亟盼随侍左右,但高山阻隔,拜谒不易,即在清源山坳购地供师,即承天现址。当时清源山的山坳部份,俗称火山,盖因地下藏有天然气,昼则常见杂草自燃,夜则火光熊熊之故。
广公之来承天禅寺,当时就地取材,砍了几竿新竹,截为三尺见方,用细铁丝缠好,做为临时禅椅,上敷细草,趺坐其上,谓随众曰:“坐此甚好,汝等可回。”同年五月间,辟地搭盖瓦房一间,供奉佛像,权充早晚课诵之所。
一九五八年底,广公外游,再回火山,次年又盖茅棚数间。六○年四月,兴建大雄宝殿,为纪念泉州祖庭,命名为“承天禅寺”,火山则称“清源山”。六四年再建三圣殿。由清源山山脚下起,于一九六○年,用石条铺了一条人行步道,沿道两边立有石碑,大约建于一九六三年至六六年四年中。这条林荫步道,现在差不多每天有人自山下起三步一拜,虔诚朝山。六四年底建筑山门,在绿树繁花掩映中,益显得这座黄色山门古色古香。一九六五年春将茅棚拆掉,改建钢筋水泥的方丈室。同年秋,五观堂及厨房亦用砖墻瓦顶盖成。至此承天禅寺的初步建设,于是完成。
综观承天禅寺的初步建设,自一九五五年春,广公上人自日月洞越山来此砍竹编搭禅椅起,至一九六五年秋盖成五观堂及厨房止,虽然建设是断断续续,在时间上整整花了十年。
初步建设的全部建材,大半都是砖墻瓦顶,一砖一瓦皆要来自清源山下,再以人工搬运,经过登山的崎岖小径搬到山上。可见当时建筑多么辛苦,多么不易,当时参与建设的四众功德诚属无量。
承天寺地处山坡,当时的建筑又属急造,没多久地基陷落,墻壁龟裂,拆除重建又势所必然。
一九七五年夏秋之交,由于承天禅寺后面开一条马路,接通煤矿用的运煤便道,从此车辆可以由山下爬上山来,由于这一条路的开辟,促成了同年底开始的重建。
开始重建的第一课,首先把三圣殿(今大雄宝殿)前下坡处的女众砖瓦寮房拆掉,改建成二层钢筋水泥寮房,于一九七七年春夏之交全部完成。继续拆除三圣殿与方丈室,并在女寮的顶楼上用铁管与石棉瓦搭盖了一百五十坪大的临时大殿,以便早晚课诵及法会之用,广公上人与监院、寺务处等,亦在这里办理“接众”的工作。
同年的农历八月份,地藏法会刚刚圆满不久,就在原三圣殿后边的山上开山整地,以大型的推土机与挖土机,费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即把半个山头铲成平地,就是现在大雄宝殿的殿基。旧有的斋堂、大殿、男众寮房,在怪手的协助下,没几天就完全拆光。这时承天禅寺的寺区内到处是黄土瓦砾,风来时飞尘满天,雨来时泥泞遍地。
一九七八年的春季,即在大雄宝殿的原基上建三圣殿,建材完全采用钢筋水泥。翌年夏,三圣殿的外壳,包括两侧的二层寮房即全部竣工。现在的广公纪念堂,是建于一九七九年,原为“祖师堂”,广公上人在世时即住于此,为纪念上人的开山功德,在其圆寂后改名“广公纪念堂”。按照本寺地势依次建筑的项目应是斋堂,斋堂共分两层,底层有厨房,两层共一百六十坪的斋堂,于一九八○年建成。现今的大雄宝殿,原为三圣殿的旧基,一九七七年曾开山整地,殿基增广,费了三年的时间,于一九八三年夏亦告竣工。大雄宝殿与三圣殿同一模型,两侧亦为两层寮房。大殿内面因限于地型不够宽广,于法会时信众拥挤不下,故于同年秋季,在大殿右边山坡下大悲楼又再奠基。大悲楼共分五层,底层为厨房,二楼为女众寮房,三楼是客房,四楼为斋堂,五楼是大悲殿,可望于近日全部竣工。
在法事方面:农历每月第一个星期天有大悲法会;每年七月为一个月的地藏普渡法会;十月份广公上人诞日时,以打弥陀佛七庆祝;农历年时拜千佛;此外每个星期天都有周日念佛会。一年中的法事可说连续不断。
广公上人,一九五五年春来承天禅寺,至一九六五年建斋堂止,初步建设的完成,整整花了十年时间。从一九六六年到七五年,在建筑上可说整整休息了十年。从七五年底到八五年底,广公于农历腊月二十六日,由妙通寺北上承天禅寺看大悲楼止,可说十年重建。广公上人对承天禅寺三十年经营费尽心血,为的是建寺安僧,更因践履佛陀正道,艰苦历尽,功德圆成,使昏暗的娑婆世间重现曙光。
写于一九八七年农六月十五日
♡ 喜欢 (0)下一篇:正法眼藏诸祖源流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