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山东寺院

德州定慧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地理位置

  齐河定慧寺原位于齐河县城旧址(现祝阿镇房家湾村)

  寺院简介

  定慧寺:在京台高速济南黄河大桥以北3公里处,人们通过车窗西望,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大片红砖青瓦、重梁飞檐的仿古建筑群,它就是已经声名显赫了600多年的齐河定慧寺。该寺不仅具有厚重耐嚼的历史,又有雄伟壮丽同时兼备阿娜多姿的身躯,是人们欣赏齐鲁地域文化、佛教文化、古建筑文化以及休闲观光的一个绝好去处。齐河定慧寺原本位于齐河县城旧址(现祝阿镇房家湾村),初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为皇家所修,是齐河县域规模最大,构筑最为恢宏的古代建筑群。它与济南长清的灵岩寺有姊妹寺之称,曾被誉为“济南(府)第一名刹”。

  寺院历史

  定慧寺这座皇家修建的寺院之所以能够落户齐河县城,不得不从明初的靖难之役说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驾崩后,按照封建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位制惯例,他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当了皇帝,史称建文帝。为了从侄儿手中夺取皇帝宝座,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靖难之役初期,燕王军队在与南军(朝廷军队)的顽强厮杀中,由于战术机动灵活,队伍得到迅速壮大,建文二年(1400)就南下打到山东境内。燕军首先打下的是南军总指挥部和后勤基地的德州,得粮百万余石,大大充实了燕军的势力。取下德州后,士气正盛的燕军随即对济南进行了包围,由于铁铉、盛庸等人的顽抗,三个月始终未能拿下,不得不败回北平。在这场围攻济南的战役中,燕军的前线指挥部就设立在齐河县城的龙光寺,朱棣的军师姚广孝在此坐镇指挥。姚广孝发现龙光寺住持吕智寿与自己志同道合且有军事才能,便将其引见给燕王。燕王赐给吕智寿银碗一个,并让其在周围募兵随征。吕智寿当时募得六郡良家子弟5000余人,因此受到朱棣的重视。后来吕智寿跟随燕王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燕王即帝位后,吕智寿却不受封赏,仍愿出家。此时,龙光寺已被拆毁,明成祖为了褒奖吕智寿的功勋,差工部官员率内廷工匠在齐河城内修建了这座规模宏敞的寺院,并亲自赐额“定慧寺”。1933年编修的《齐河县志》,有三篇纪文是写定慧寺和吕智寿的事迹。第一篇为明代人孟养性写的《重修定慧寺记》,记文说:“邑有定慧寺者,乃成祖文皇帝所建也。……有吕讲经者,初为邑僧。靖难师次济南,募兵山东,召集六郡良家之子,给以银盂,使备行伍,得精兵数千余人。自此天兵南下,所向无前,吕有立焉。后以功欲官之,辞不受,乃为建寺于齐河。工匠者,遣自府内,故其殿宇之制,藻绘之饰,特为伟丽”。这里说的吕讲经,就是吕智寿,讲经是他在北京庆寿寺的职务。第二篇为邑人赵瑞晋所撰的《僧录司左讲经智寿禅师传》,对吕智寿高僧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尽描述。第三篇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齐河县知县王敬勋撰写的《定慧寺重修万寿宫、金刚、天王、水陆伽蓝、准提地藏祖师等殿记》,记载了当时对所有殿宇及山门、钟楼进行全面修缮的情况。1973年,国家在齐河县境内兴修黄河北展工程,齐河县机关全部迁往现驻地晏城。 1975年,县文化馆按照县领导的安排将寺院拆除,其砖瓦木料用于新县城文化馆的建设。现今,文化馆家属院的墙基上,有明朝天顺年间重修神像时的一块残碑,字尚清晰;文化馆内有一块完整的石碑做了门台,上书“敕赐定慧”四个大字,可以作为这一古建筑的佐证。而定慧寺遗址却成为一块空地,只有寺址偏东南地方仍存两个圆柱形石头,疑为山门柱的底座。

  寺院格局

  定慧寺在齐河旧城西大街路北,寺址南北长150米,东西宽33米,占地约7亩。山门朝南,自南而北主体建筑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无梁殿和水罗殿5座大殿,两庑。前院东为关圣帝君殿,西为道衍禅师(姚广孝)殿;第二进院,东为千佛殿,西为达摩祖师殿。据说,金刚殿中的哼哈二将等神像有两米高。位于正中的大雄宝殿,重檐飞卷,雕梁画栋,蔚为壮观,内奉3座观音塑像。清光绪年间知县王敬勋在《重修定慧寺记》写出重修的殿名有万寿宫、金刚、天王、水陆伽蓝、准提地藏祖师5座大殿。其中水陆伽蓝殿在民间俗称水罗殿。无梁殿全用木头扣成,是最具有中国古建筑特点的一座殿堂,可惜它过早地毁于火灾。其余4座大殿一直完好保存到民国初期。民国齐河县政府曾将把前两个院子作为民众教育馆。齐河县解放后,定慧寺一度成为县政府部分机关的办公用房。 1958年前曾对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做过改修,将棂格式门窗换成玻璃门窗,对房顶、内墙外壁作了粉饰,用作农业展览馆用房。1961年中,将西厢房拆除,并新建了一部分办公用房。大雄宝殿后的建筑,先后为县粮食局、农业局使用。高近10米的铜佛像,先是被人断去左手二指,后在“文革”中被作为“四旧”砸碎卖给废品采购站。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聊城海会寺

下一篇:德州金山寺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