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基础 四、佛法的实践 5.学佛的过程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5. 学佛的过程
学佛,一般是由初信而求解,由求解而实践,因实践而获证,所谓的实践、修持,就是降伏烦恼迷惑、断除习气。我们的烦惑习气,有多生累劫与生俱来者,有今生环境熏习者,这些烦惑习气,不外乎身见、边见、邪见、戒取见、见取见;及贪、瞋、痴、慢、疑等烦恼。由烦惑习气,导致这颗妄心,贪染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法,造诸恶业。学佛者的修持,就是断除烦惑、降伏妄心。但要断除多生累劫俱来的习气,谈何容易?声闻四果,修到阿罗汉的地位,才能断尽见、思二惑,而尚有尘沙惑和根本无明存在,所以「断惑」实不是一蹴而成的事。
不过,「理可顿悟,事须渐修。」经过长久的修习磨练,可以真心渐显,习气渐消。修习磨练,从在家学佛立场来说,并不全需要以遁入深山古寺,与社会隔绝的修行方式,才可使五欲六尘之念泯灭。烦惑习气往往是随人事接触而引发,藉由一切顺逆的人事境遇而砥砺磨练,也是降伏烦惑的方法之一。
大乘佛法的真精神,并不以解脱一己之苦而满足。发菩提心,修六度万行,不但度人,也可度己。
大众在修持磨练的过程中,大约有下述经验:
在未学佛之前,终日间烦恼妄想,以妄为真,实因贪、瞋、痴三毒遮蔽真心,以致堕入主观而不自觉。一旦宿世善根成熟时,即可能巧遇善知识开导,进而皈依佛门。通常初学佛的时候,往往信、疑参半,精懈不定,同时,烦惑习气,在对治之下,更觉得妄念起伏,难以抑制。初修学者,于念佛、止观、或禅定、持密之际,愈期待一心不乱,愈觉得妄想杂念接踵而来。这并不是意谓在修持时妄想杂念特别多,而是因为在平时,妄心对境攀缘起伏,不为我们觉察罢了。在这种过程之中,只要精进不懈,时时觉知一切事相的顺逆、好恶、是非、爱憎,皆是妄心的虚幻分别,日久之后,定力渐强,慧力日增,烦惑习气就会日渐销落了。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