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雪漠

关于香巴噶举的对话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关于香巴噶举的对话

对话者:雪漠 田川

★ 田川:您如何评价香巴噶举?香巴噶举真实的历史面貌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上千年来,香巴噶举的教法殊胜无比,却总是默默无闻?

● 雪漠:跟其他宗教相比,香巴噶举更注重生命科学。它的宗教色彩相对淡一些,注重生命体验。它的许多修炼原理都可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比如灵热瑜伽、梦修瑜伽等等。我愿意将它归入生命科学和善文化的范畴。跟净土宗等教派提倡的“因信得度”相比较,香巴噶举的智慧倾向于“见即解脱”。这个“见”,便是见地和智慧。 由于琼波浪觉曾拜了印度、尼泊尔150多位大成就者为上师,他创立的香巴噶举在教法的殊胜、丰富、体系化上皆非寻常教派可比,“奶格五金法”更是涵括了金刚乘的几乎所有精要。但因为其强调实修的特点,在创教之初,香巴噶举就没有形成像宗喀巴大师那样的一种宗教哲学体系,也即社会科学体系。在宗教组织的建设上也不如格鲁派,没有形成格鲁派那样以六大根本寺院为核心的宗教组织系统。香巴噶举的根本上师面对的,大多是一个个弟子,而不是一个为他负责的组织。他在创教之初就这样。这是香巴噶举的局限,它直接导致了香巴噶举后来的衰落。但这不等于香巴噶举没有宗教哲学。它的宗教哲学也非常殊胜,它渗透于香巴噶举的教法之中。这就出现了一种状况:要是你不是香巴噶举的行者,你是很难全面了解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的。 换句话说,一些教外的学者,是不可能对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进行系统地研究的。就连《西藏密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索南才让(许得存)著)那样的著作,其中也没有谈到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就是在谈到“大手印”教法时,也是多谈塔波噶举,而不谈香巴噶举。所以,无论在宗教哲学,还是在文化学上,香巴噶举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研究和重视。

★ 田川:既然香巴噶举有一些局限,您为什么仍对香巴噶举有那么大的信心?现在各种教派多如繁星,部分教派其信仰者更是数不胜数,您为什么仅对香巴噶举情有独钟?香巴噶举有哪些别的教派所没有的独特性?好多教外人士认为香巴噶举只注重实修而没有宗教哲学,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 雪漠: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虽然不为教外人所熟知,但并不意味着香巴噶举没有宗教哲学。在“奶格五金法”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中,渗透了香巴噶举的宗教哲学。而且,其宗教哲学的灵魂是“大手印”见,境界很高。我更迷醉的,是香巴噶举整个教法体系。其修法体系也即宗教礼仪非常系统完整,教内用华严树来形容。其体系,包含了众生不同的根器,高至大手印,低至事部瑜伽,都非常完整,自成体系。 一个成熟的宗教包括四个方面:宗教哲学、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体验。香巴噶举固然在宗教哲学和宗教组织方面没有别的教派那么健全,但这也正是它的优胜之处,它可以远离宗教形式,直趋宗教精神。直到今天,香巴噶举仍不是制度化了的宗教。每个有缘的弟子,都可以直接从“奶格五金法”入手。需要说明的是,“奶格五金法”中也包括了其他教派必修的一些前行,如皈依发心等等。直接进修高深法门是香巴噶举的传统,从琼波浪觉时就这样。对一些有缘弟子,琼波浪觉会直接传授大手印和幻身法。我在《我的灵魂依怙》写道:“一天,一个叫梗爵嘉的居士来找琼波浪觉上师,供养良马五百匹,黄金和白银各一千两,希望上师给他显现一下神通。上师随缘示现诸般神通,穿岩石如穿虚空,口吞坚石,再升虚空,或卧彩霞,或坐云端,或一身化为多身,或多身摄入一体,诸般神奇,不一而足。梗爵嘉祈师能传授他密法,使自己能有上师一样的成就。上师传以大手印和幻观成就法,居士归家,苦修十一个月后,遂成就神变一如上师。”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这一点,岗波巴大师也是这样。每遇有缘弟子,他总是先传大手印,若有缺憾,再行补修,他总是怕耽搁了上根弟子。

宗教的真正意义在于证悟,要是按香巴噶举的教法修炼证悟之后,你自然会具足相应的智慧。要是你没有证悟,学那么多的理论也没有大用。香巴噶举表面的那些弱点,正是它的优点。它的大手印直指心性,让你从心性入手,达到心的明白。它拒绝一切繁琐的理论和教义。……我如何不爱这样的教派呢?我为什么要拒绝直指人心的机会,而去学那些对我的解脱没有太大帮助的东西呢?我为什么不效法密勒日巴而要去学那个给他下了毒药的格西呢?一些花了十多年时间学了大量的佛教理论的人,一看到一个美女,就把持不住,还俗跑了。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可见修行重要修心,知识虽然重要,但要是不和心性的修炼结合起来,知识的力量就很有限了。

教条化了的文学会远离真正的文学精神,制度化了的宗教也会远离宗教精神。美国宗教学者休斯顿"史密斯在《人的宗教》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个修行人想爬上山顶,抓住真理,魔鬼撒旦想了解他会搞啥新花样,就派弟子去打探。这天,小鬼惊惶失措地跑了来,对撒旦说:“天哪!不好了,他抓住了真理。”撒旦打个哈欠,笑道:“你怕啥?他抓住了真理。我就会引诱他将真理制度化。”这个故事很有意思。许多时候,当宗教被制度化、教条化时,就可能远离了宗教的真谛。

印度的佛教就是这样消亡的。当时受外道推毁的不仅仅是佛教,还有婆罗门教、蓍那教等,但这些宗教都保留了下来,婆罗门教还唤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变成了印度教,但佛教却在印度消亡了。据有关学者考证,这跟它日趋繁琐的宗教哲学不无关系。对那些穷究一生也未必窥其堂奥的繁琐哲学,老百姓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就去信仰湿婆和梵天了。

这也成为中国的净土宗非常兴盛的原因。在中国时下的所有佛教流派中,在宗教的普世性上,只有净土宗可以和基督教等西方宗教相媲美,它明白浅显的教义,它的普世性,它的易行性,它的通俗性,以及美丽的净土思想,都为它真正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