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百喻经 白话

百喻经 5 渴见水喻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5渴见水喻

译文

过去有一个人,愚痴智慧,渴极了须要饮水,见炎热时远处野地里腾升的水气,以为是水,即便追寻而去,直逐至印度河边。既已到了河边,却定定地看着不饮。傍人说道:「你这么渴,望着水气而奔逐,如今到了水边,为何不饮呢?」愚人答道:「倘若可以饮尽的话,我便饮了。而今这水极多,完全不可饮尽,所以就不饮了。」众人当时听了这话,都哄然地嗤笑他。

这就好比那些外道,执着于事理的某一端,认为自己不能完全受持佛法戒律,于是便索性一戒也不受持了,致使将来毫无得道的缘分,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不得出离。就如那个愚人见了水,却不饮,为当时人所笑,道理正是一致的。

原典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①。既至河所,封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②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譬如外道,僻取于③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若彼愚人见水不饮,为时所笑,亦复如是。

注释

①辛头河:即印度河,系俗语Simdhu的音译,玄奘《大唐西域记》作信度河,系梵文Sindhu的音译。

②「若」,《丽藏》作「君」,形似有误,今从宋、元、明三藏改。

③「于」,《丽藏》作「其」,今从宋、元、明三藏改。

源流

《中阿含经》卷三十二:譬如有人以渴入池而反渴还。(见《中华大藏经》第三十一册第六八四页)

解说

佛经中多有受持一戒而得道的记载。世间众生于浩瀚之法海,取其一瓢而饮,受持而行,也可祛除生死烦恼。《法句譬喻经》卷二载:有位大商贾,名叫波利,与五百估客入海求宝。当时海神掬着一捧水问波利道:「海水多呢,还是这一掬水多?」他答道:「这一掬水为多。海水虽多,无益于应急时用,不能救那饥渴之人:这一掬水虽少,恰碰上渴者,便可持用与他,以救性命。」(可参见《大正藏》第四册第五八五页)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