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白话解卷三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五章 离言入义识转智之二
第三节 菩萨当善分别智识相
经文
复次,大慧,智识相①,今当说。若善分别智识相者,汝及诸菩萨则能通达智识之相,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注]
① 智识相 说智说识,是相对的。以声闻圆觉的眼光看,世间智不是智,而是识;以佛菩萨的眼光看,世间智和出世间智都不是智,而是识。
白话解
佛接着说:现在再为你们说智识相。希望你们能分别清楚怎样是智,怎样是识。如果你和众位菩萨通达智识相,便会很快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佛道)。
经文
大慧,彼智有三种,谓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
云何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夫计着有无。
白话解
有三种智: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
怎样的智是世间智?一切外道凡夫执着 “有见”和“无见”的智是世间智;
经文
云何出世间智?谓一切声闻缘觉堕自共相希望计着。
白话解
怎样的智是出世间智?一切声闻缘觉不离自相共相、不离希望心的智是出世间智;
经文
云何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无所有法,见不生不灭,离有无品。如来地,人法无我,缘自得生。
白话解
怎样是出世间上上智?佛菩萨观察一切法相,对现前的法相不说有,不说无,化归无所有。妄想无从生,既然无生,也就无可灭。修入如来地,确立人无我和法无我的观点、缘自得法、自觉圣智生起的智慧是出世间上上智。
经文
大慧,彼生灭者是识,不生不灭者是智。复次堕相、无相及堕有无种种相因是识,超有无相是智。复次长养相是识,非长养相是智。
白话解
有生灭的是识,不生不灭的是智;陷入有相无相、有无种种因缘的是识,超越有相无相的才是智;执著长养相的是识,离长养相才是智。
经文
复次有三种智,谓知生灭、知自共相、知不生不灭。
白话解
另有三种智。从如来说法的角度说,引度愚夫知生灭的真相,从而得离生灭相,这是知生灭智;引度声闻缘觉知自共相不可得,从而得离自共相,这是知自共相智;引度菩萨离有无品,不生不灭,从而得入如来自觉地,这是知不生不灭智。
经文
复次无碍相是智,境界种种碍相是识。
白话解
再说,现前任何境界都无碍于自己清净圆明的心,才算是智,现前境界有碍清净心,只算是识。
经文
复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①是识,无事方便自性相②是智。
[注]
① 三事和合生方便相六根、六尘、藏识变现的现识三种和合生起的有为相。
② 无事方便自性相 自性清净的无为相。
白话解
再次,有为法生起的,六根、六尘与藏识种子三事和合生的方便相是识;自性清净的无为法生起的无事方便自性相是智。
经文
复次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①。
[注]
① 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佛智无证无得,涅槃无体无性,无舍无得,所以说得相是识,不得相是智。
白话解
再次,自认为有所得是识,不起得与不得念头的不得相是智。
经文
自得圣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⑤。
[注]
① 如水中月水中月,不是天上那个实在的月,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圣智境界,如实地反映了常住的法界,所以说圣智境界不出不入,如水中月
白话解
自得圣智境界,像水中月一样,虽然不是天上那个也月,他却相当真实地反映出天上那个月,不出不入。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采集业为识,不采集为智,
观察一切法,通达无所有。
逮得自在力,是则名为慧,
缚境界为心,觉想生为智。
白话解
世尊把智识相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心采集业名为识,不采集业是为智,
观察诸法无所有,通达无碍第一义。
心定能得自在力,则名为慧悉如如。
有缚境界为心识,觉悟离妄则为智。
经文
无所有及胜,慧则从是生,
心意及与识,远离思惟想。
得无思想法,佛子非声闻,
寂静胜进忍,如来清净智。
白话解
无所有地及胜进,便是圣慧生发时。
远离思维无妄想,心意意识寂灭已。
无思无想善观察,离声闻法是佛子,
寂静胜进无生忍,当得如来清净智。
经文
生于善胜义,所行悉远离,
我有三种智,圣开发真实。
于彼想思惟,悉摄受诸性,
二乘不相应,智离诸所有。
计著于自性,从诸声闻生。
超度诸心量,如来智清净。
白话解
圣智生于善胜义,诸有为行悉远离。
我说修行三种智,圣智开发见真实。
若于诸处作思维,妄心摄受种种性,
则是二乘见识相,离诸所有自觉圣。
莫从声闻缘起生,展转计着诸自性,
佛子超度诸心量,自得如来智清净。
第四节 外道九种转变论
经文
复次大慧,外道有九种转变论,
白话解
佛接着说:外道不如实知生灭相,生出九种转变的议论。
经文
外道转变见生。所谓形处转变、相转变、因转变、成转变、见转变、性转变、缘分明转变、所作分明转变、事转变。
白话解
他们说的转变是:物体从体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是形处转变;五阴的色、受、行、识,从发生、形成、变异、到消灭,这些过程的行相转变,是相转变;从因生果,因灭了,变成了果,是因转变;所生成的果变坏灭,是成转变;观察判别一件事物,初时的见解认为是,及后的见解认为非,是见转变;事物的自性发生了变化,是性转变;观察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缘老死,其中的缘与所缘,前后依次在变化,是缘分明转变;在事件变化的过程中,前因所做的果,又成为后果的作因,是所作分明转变;在有为法显现的影像中,事态不断地变化,是事转变。
经文
大慧,是名九种转变见,一切外道,因是起有无生转变论。
白话解
所有外道都是以这九种转变的见解,建立有生无生的转变论。
经文
云何形处转变 ?谓形处异见 ,譬如金变作诸器物 ,则有种种形处显现,非金性变。一切性变,亦复如是。
白话解
他们说的形处转变是什么意思?他们说的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譬如把金制成种种形状的金器,明显见到有不同的形状。,就说是形处转变。虽然形状转变了,但金的本性并不变。所说的九种转变见,都是一样,本性不变。
经文
或有外道作如是妄想,乃至事变妄想,彼非如非异妄想故。如是一切性转变,当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道转变妄想,彼亦无有转变。若有若无,自心现,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众生自妄想修习生。大慧,无有法若生若灭,如见幻梦色生。
白话解
外道说的别的转变见,都同这九种转变见大同小异。他们说的一切转变见,都像乳酪酒果变熟一样,本性不变。他们始终是从妄想到妄想,妄想性不变。对自己心中显现的、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影像,他们只见表象,不见实质。凡愚众生,不得善知识指引,在妄想支配下修习,不如实知,便生出这些有生无生的转变论。并不存在什么法又生又灭,所有生灭现象,,都是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这些影像,如幻如化,如海市蜃楼,如梦中所见的景象。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形处时转变,四大种诸根,
中阴渐次生,妄想非明智。
最胜于缘起,非如彼妄想,
然世间缘起,如犍闼婆城。
白话解
世尊把这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形处等等转变论,妄想展转生不已,
四大诸根与五阴,生起妄想非明智。
圣智洞悉缘起性,不作攀缘相续止,
犍闼婆城本如幻,世间缘起亦如是。
白云按
外道九种转变论,不是没有道理。
不过他们说的都是世间道理,而不是如幻三昧中生灭现象的原因。
因为他们不明白藏识在如幻三昧中的作用,所以他们结果都走到天神或死后灵魂投胎的谬论里去。
外道与二乘人都无法了解藏识活动的原理。这是他们固步自封的结果。
其实人类的智慧无穷。也就是说,佛智无顶。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