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楞伽经白话解

楞伽经白话解卷四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 第六章 细说五法三自性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第六章 细说五法三自性

本章有三节一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则生妄想 二 正智者名相不生是名如如 三 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

第一节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则生妄想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究竟分别相。我及余菩萨摩诃萨于一切地次第相续分别此法,入一切佛法。入一切佛法者,乃至如来自觉地。

白话解

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再为我们分别详细解说五法、三自性、八识和二种无我的究竟分别相,使我和所有修习批示行的人在所有修行地中次第相续能正确分别,正确理解其真实义,并融会于一切佛法之中。入一切佛法,直至融入自觉圣智的如来地。

经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

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好好听着,认真思考,随时忆念。

大慧说:我用心听着。

经文

佛告大慧: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分别趣相者,谓名、相、妄想、正智、如如。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现在给你们说五法、自性、识、二种无我的分别趣相。所谓五法,指名、相、妄想、正智、如如。这五法中包含了三自性,涉及八识和二种无我。

经文

若修行者修行,入如来自觉圣趣,离于断常、有无等见,现法乐正受住,现在前。

白话解

如果修行者修入如来自觉圣智境界,离断常、有无等二边见,对当前显现的一切法都得正觉正受乐,便住于如如。

经文

大慧,不觉彼五法自性识、二无我,自心现外性。凡夫妄想,非诸圣贤。

白话解

凡夫不懂五法、三自性,不懂八识的虚妄,不懂人法二无我,便对自己心中显现的影像生种种妄想。圣贤不会因此生妄想。

经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愚夫妄想生,非诸圣贤?

白话解

大慧插话问佛:世尊!为什么愚夫不能像圣贤一样得正觉正受,而会生出妄想?

经文

佛告大慧:愚夫计著俗数名相,堕心流散。流散已,种种相像貌,堕我我所见,希望计著妙色。计著已,无知覆障,故生染著。染著已,贪恚痴所生业积集。积集已,妄想自缠,如蚕作茧,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愚夫执着世俗名相,有一种形象,便设立一个名字,听到一个名字,心中便生起一种与这名字相关的形象。执着自心所现种种景象,心生希望,贪爱妙色。因执着妙色,便被无知覆障而受污染。既受污染,便积集贪恚痴诸恶业。恶业积集,便生种种妄想,像蚕虫一样,作茧自缚。陷于生死海中,胡思乱想,像汲水轮那样不断轮转。

经文

以愚痴故,不能知如幻、野马、水月,自性离我我所,起于一切不实妄想。

白话解

愚夫愚痴,不知所见影像,如幻如梦,如天边烟霞,如水中月影,没有确定的自性,离我我所,其成因是虚妄不实的妄想。

经文

离相所相,及生住灭从自心妄想生。非自在、时节、微尘、胜妙生。

白话解

一切影像离相所相,生住灭现象都从自心不实妄想生。不是外道所说的从什么自在天、胜妙天生,也不是从时节生,也不是从微尘生。

经文

愚痴凡夫,随名相流。

大慧,彼相者,眼识所照,名为色;耳鼻舌身意意识所照,名为声香味触法,是名为相。

白话解

愚痴凡夫的心意识,随名相流转。

这里说的相,指色、声、香、味、触、法。眼识所照叫做色,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照,依次叫做声、香、味、触、法。所有种种的色、声、香、味、触、法都是相。

经文

大慧,彼妄想者,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如此不异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是名妄想。

白话解

给各种相一一起个名字,以这些名字显示种种相。像象、马、车、步、男、女等名,显示色相,愚痴凡夫就是这样依相立名,依名着相,因此产生妄想。

第二节 正智者名相不生 是名如如

经文

大慧,正智者,彼名相不可得,犹如过客。诸识不生,不断不常,不堕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地。

白话解

名相犹如心中过客,稍纵即逝。已得正智的人,不执着于名相,种种妄识不生,不起断见,不起常见,不囿于一切外道、声闻、缘觉的境界。

经文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以此正智,不立名相,非不立名相,舍离二见建立及诽谤。知名相不生,是名如如①。

[注]

① 如如世间智的范畴内,全面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就是如如。但是,科学没有终极,谁也不能说自己已站在真理的终点,只有无知的狂人才会说这等痴话。在自觉圣智范畴内,“如”离心离想,想,即是主观意识。凡带有少分想,都不是“如”。怎样才算如如?无法用语言文字说得清。例如,在如幻三昧中,见到妖怪,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瞬间即逝;见到神佛,知其是妄,不爱不受,转眼亦亡。寂而照之,自心清净,才有可能见如如。

白话解

菩萨获得如此正智,不执着名相,则不落于有边,又不是不取名相,则不落于无边,舍离有无二边见,不生诽谤相。知名相虚妄,即此名相不生妄想,便说是如如。

经文

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欢喜地。得菩萨欢喜地已,永离一切外道恶趣。正住出世间趣,法相成熟,分别幻等一切法,自觉法趣相。离诸妄想见性异相,次第乃至法云地。

白话解

修入如如地的菩萨行者,因为已得无所有境界,便到了菩萨欢喜地。到达菩萨欢喜地,永远舍离一切外道邪见,正住出世间境界,熟识一切法相,善入如幻三昧,证德如幻三昧身,趣向自觉圣智境界。舍离一切妄想,舍离一切有性无性、自相共相等错误知见,地地升进,直至证入法云地。

经文

于其中间,三昧力自在神通开敷。得如来地已,种种变化,圆照示现,成熟众生,如水中月。

白话解

在诸地中,以三昧力得神通自在。到达如来地后,圆照示现种种变化的玄妙境界,善度如水中月的自心众生。

经文

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为种种意解众生,分别说法。

白话解

善究竟满足十无尽句,以神通力化度世间有情众生,根据众生领悟程度的深浅,分别施设方便法门而为说法。

经文

法身离意所作,是名菩萨入如如所得

白话解

这神通自在的法身,离意所作。无意或刻意都不得神通自在。这叫做菩萨入如如所得境界。

第三节 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 悉入五法

经文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云何,为三种自性入于五法为各有自相宗?

白话解

大慧菩萨再请佛开示:世尊!三种自性,八种识相,二种无我与五法有何关系?抑或它们与五法各有不同自相?

经文

佛告大慧:三种自性及八识二种无我,悉入五法。大慧,彼名及相是妄想自性。

白话解

佛告诉大慧:三种自性、八种识相、二种无我都与五法密切相关。执着名相即生妄想,这称为妄想自性。

经文

大慧,若依彼妄想,生心心法,名俱时生。如日光俱,种种相各别,分别持,是名缘起自性。

白话解

名相和妄想不可分,犹如太阳与阳光不可分。妄想缘名相生起,缘六根六尘及专管思维的末那识分别生起种种心法,这称为缘起自性。

经文

大慧,正智如如者,不可坏故,名成自性。

白话解

正智如如没有生灭相,不可坏灭,这称为成自性。

经文

复次,大慧,自心现妄想八种,分别谓识藏、意、意识及五识身相者,不实相妄想故。我我所二摄受灭,二无我生。

白话解

藏识、末那识、意识以及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合称八识,是自心不实妄想的八种识相,并无实性。若不执着我我所,不摄受妄想识相,便知人无我、法无我两种观点。

经文

是故大慧,此五法者,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觉圣智,诸地相续次第,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白话解

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如来乘、自觉圣智等一切修行地,一切相续次第等佛法,无一不与五法相关。

经文

复次,大慧,五法者,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白话解

再深入看看五法。五法指相、名、妄想、如如、正智。

经文

大慧,相者,若处所、形相、色像等现,是名为相。

白话解

举眼识所见相为例。相,就是显现出来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等自心所见的一切影像。

经文

若彼有如是相,名为瓶等,即此非余。是说为名。

白话解

名,因相而立,有一种相,就有一个名。比如瓶、衣服等,就说是名。

经文

施设众名,显示诸相,瓶等,心心法,是名妄想。

白话解

施设种种名,显示种种相,所有心法心所法,都说是妄想。

经文

始终无觉,于诸法无展转,离不实妄想,是名如如。

白话解

始终不摄受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离不实妄想,无思无虑,自性清净,就说是如如境界。

经文

真实决定,究竟自性不可得,彼是如相。我及诸佛,随顺入处,普为众生如实演说,施设显示于彼,随入正觉,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趣。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得相,是名正智。

白话解

说到底,如如的自性也不可得。也是我和诸佛顺众生心施设的名相,以此引导众生得正觉正受,不断不常,妄想不起,随顺自觉圣智境界。能了知如如的真实义,得自觉圣智,就说是正智。外道、声闻、缘觉达不到这个境界。

经文

大慧,是名五法三种自性、八识、二种无我,一切佛法悉入其中。

是故大慧,当自方便学,亦教他人,勿随于他。

白话解

上面说的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基本包含了全部佛法的精要。

你应当好好掌握这些观点,善巧方便,教化众生。切勿依随外道邪法。

经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五法三自性,及与八种识,

二种无有我,悉摄摩诃衍。

名相虚妄想,自性二种相。

正智及如如,是则为成相。

白话解

世尊把这些意义再宣示一遍,说偈言:

名相妄想如如智,缘起妄想成自性,

八识人法二无我,统摄诸乘各行相。

缘名缘相起妄想,缘起妄想自性相,

正智如如离妄想,真实不坏为成相。

白云按

这里说的妄想自性、缘起自性、成自性,即是唯识学说的遍计所执自性、依他起自性、圆成实自性。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