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不增不减经讲记 讲经题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讲经题 佛说不增不减经讲记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西莲净苑释智谕讲述 弟子释慧修敬记 讲经题
「佛」 佛陀又译曰浮图,简称曰佛。 佛译作觉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察者察其过也,悟者悟其正也。察其过则过无不尽,悟其正则德无不圆。过无不尽、德无不圆,称之曰佛。 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曰佛。二乘人虽能自觉,然不能觉他。故佛自觉,共于二乘。自觉曰觉,觉他曰行。菩萨自觉、觉他,然犹未圆满。故佛觉他,共于菩萨。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共三乘。故佛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 十号具足曰佛。十号者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前五号是自利自度德,后四号是利他度人德,如是自利利他圆满,称之曰佛。此十号圆满者,尊称为世尊。 上来皆系通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具如是之德。然此处所称之「佛」,系别说,即专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也。 「说」 口唱宣教,法音畅流曰说。智者大师言,「说」有「悦」意,悦可众意也。所说之教,契理应机。契理者,上契佛理也。应机者,下应众生根机也。故能悦可众意。 这部《不增不减经》,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故曰佛说。 「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者,明法性空寂,中道实相之理。故知今经,其文虽简,其义甚深。如《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故不增不减者,即诸法空相。而诸法空相者,即诸法实相也。诸法是有,实相为空。诸法实相,则不着于有﹔实相诸法,则不着于无。如是不系不着,故曰不增不减。 是知不增不减义,即不生不灭义。不生不灭义者,即不二不别义。不二不别义者,即中道义。中道义者,即实相义。实相义者,即真如义。真如义者,即真空义。真空义者,即寂静义。寂静义者,即无相义。无相义者,即佛法义。 不增不减,则法本无二。此无二法者,便是一切法。故一切诸法,皆本来不增不减也。如此不增不减,则十方三世,一切平等如如。平等如如,便是一真法界。于一真法界中,万象森罗皆如幻,不增不减性湛然。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契者上契佛理,下契生机。以上下契合,故经有贯穿义、摄持义也。又译曰线,即取其贯穿持纬义。 依《阿毗昙》,修多罗有五义。一、出生义,出生诸义。二、涌泉义,出法无竭故。三、显示义,显示诸法义故。四、绳墨义,去邪就正故。五、结鬘义,贯穿诸法故。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魏是朝代名,为拓跋氏所建,又称后魏。以其属于北朝,故又称北魏。魏文帝时改姓元,故称元魏。 「北印度三藏」 菩提流支系北印度人。三藏是三藏法师的简称。通达经律论三藏者,名三藏法师。 「菩提流支译」 菩提流支译为道希,北印度人,通达三藏。于元魏永平初年,远来中国。宣武帝处之于永宁寺,甚优遇之。 译经甚多,如《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及《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共出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此《佛说不增不减经》,即为其所译。 以上略讲经题,以下开讲经文。 ♡ 喜欢 (0)
「佛」 佛陀又译曰浮图,简称曰佛。 佛译作觉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察者察其过也,悟者悟其正也。察其过则过无不尽,悟其正则德无不圆。过无不尽、德无不圆,称之曰佛。 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曰佛。二乘人虽能自觉,然不能觉他。故佛自觉,共于二乘。自觉曰觉,觉他曰行。菩萨自觉、觉他,然犹未圆满。故佛觉他,共于菩萨。佛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共三乘。故佛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 十号具足曰佛。十号者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前五号是自利自度德,后四号是利他度人德,如是自利利他圆满,称之曰佛。此十号圆满者,尊称为世尊。 上来皆系通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具如是之德。然此处所称之「佛」,系别说,即专称本师释迦牟尼佛也。 「说」 口唱宣教,法音畅流曰说。智者大师言,「说」有「悦」意,悦可众意也。所说之教,契理应机。契理者,上契佛理也。应机者,下应众生根机也。故能悦可众意。 这部《不增不减经》,为本师释迦牟尼佛所说,故曰佛说。 「不增不减」 不增不减者,明法性空寂,中道实相之理。故知今经,其文虽简,其义甚深。如《心经》云,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故不增不减者,即诸法空相。而诸法空相者,即诸法实相也。诸法是有,实相为空。诸法实相,则不着于有﹔实相诸法,则不着于无。如是不系不着,故曰不增不减。 是知不增不减义,即不生不灭义。不生不灭义者,即不二不别义。不二不别义者,即中道义。中道义者,即实相义。实相义者,即真如义。真如义者,即真空义。真空义者,即寂静义。寂静义者,即无相义。无相义者,即佛法义。 不增不减,则法本无二。此无二法者,便是一切法。故一切诸法,皆本来不增不减也。如此不增不减,则十方三世,一切平等如如。平等如如,便是一真法界。于一真法界中,万象森罗皆如幻,不增不减性湛然。 「经」 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契者上契佛理,下契生机。以上下契合,故经有贯穿义、摄持义也。又译曰线,即取其贯穿持纬义。 依《阿毗昙》,修多罗有五义。一、出生义,出生诸义。二、涌泉义,出法无竭故。三、显示义,显示诸法义故。四、绳墨义,去邪就正故。五、结鬘义,贯穿诸法故。 「元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魏是朝代名,为拓跋氏所建,又称后魏。以其属于北朝,故又称北魏。魏文帝时改姓元,故称元魏。 「北印度三藏」 菩提流支系北印度人。三藏是三藏法师的简称。通达经律论三藏者,名三藏法师。 「菩提流支译」 菩提流支译为道希,北印度人,通达三藏。于元魏永平初年,远来中国。宣武帝处之于永宁寺,甚优遇之。 译经甚多,如《佛名》、《楞伽》、《法集》、《深密》等经。及《胜思惟》、《大宝积》、《法华》、《涅槃》等论。共出经三十九部,一百二十七卷。此《佛说不增不减经》,即为其所译。 以上略讲经题,以下开讲经文。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下一篇:佛说不增不减经讲记 讲经文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