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一味”考释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茶禅一味”考释
陈香白/陈再粦
[广州]广东茶业,2005年第6期
12-13页
“茶禅一味”就是指习茶研禅,修身养性,茶味禅味,贯通一气之修行法门。
一、从“吃茶去”说起
众所周知,“吃茶去”是唐代赵州从谂禅师的著名口头禅。《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载之甚详。据称凡有提问,往往答以简单的“吃茶去”三字,此举究竟含何机锋?
《碧岩录•卷第三》载第二十二则公案云:“赵州凡见僧便问:‘曾到此间么?’云‘曾到’,或‘不曾到’州总云‘吃茶去’,院主云:和尚寻常问僧,曾到与不曾到,总道“吃茶去”意旨如何?’州云:‘院主!主应诺。州云:‘吃茶去’!”
如上所述:“吃茶去!”表面看来,似乎答非所问。但如果从禅宗的宗教观角度切入,答问之间,显然有着深层的逻辑联系。
禅宗认为,极乐世界存在于每人的一念净心之中,一念净心即平常心。这意味佛法并不存在于遥远的“彼岸”,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此岸”。是以《圆牾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六》有“了取平常心是道,饥来吃饭困来眠”说;《景德传灯录卷二八》有“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说;《古尊宿语录•卷四》有“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著衣吃饭,困来即卧”说;《景德传灯录•卷三十》有“佛法事在日用处,在你行住坐卧处,吃茶吃饭处,言语相向处”说。
发问的内容是宗教佛理,回答的内容属日常生活。问的是“体”,答的是“用”。可见禅宗对“体”的追寻业已落实到对“用”的自觉接受上去。换句话说,抽象的佛理,正蕴含在世俗生活中。要想领会抽象的“意旨”或“如来语”,只能通过人对“茶”的体悟去把握。佛理就在人身边事中。假如天天喝“茶”,还不明白“茶性”,怎么还谈得上去理解“佛性”呢?私意应作如是观:凡追问“存在”的终极意义时,都答之以“此在”的切身琐事,让你自己从中“体悟”得,便可超越“经由别人指引入门”的级坎这就是禅宗典籍中所谓“令人摸不着头脑”言说的典型模式,实则是摸得着头脑的,也绝非牛头不对马嘴。禅法称之为“教外别传”。《碧岩录•卷第二》云:“禅家流,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缘,谓之教外别传,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意思是说二禅家之流要使一个人彻见佛性,必须观察时节因缘,所以禅叫做“教外别传,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当然,“吃茶去”作为棒喝的口头禅,必也透露出了另具深意的内涵:“茶”、“禅”关系。
“禅”又称“禅定”。是通过一种方式(通常是打坐)使心念安定下来的独特实践方法。其后发展而形成禅宗学派以至宗派,标榜“教外别传”宗旨。意即有关本心本性消息的传达,不能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式而只能通过生命心灵的直接契会,即“以心传心”去实现。
由禅的修习而产生轻安寂静、适悦身心之情调、境地,便是“禅味”,也称禅的兴味。此种兴味乃顺其自然所致,切不可强求。否则,为禅味而禅味化便生贪著,《维摩经卷中》所谓“贪著禅味是菩萨缚”即此义。
茶性“和”,凭茶的修习同样能产生轻安寂静、适悦身心之情调和境地,便是“茶味”,也称茶的兴味。此种兴味也应顺其自然所致。请看廖用贤《尚友录》,书载苏轼贬扬州,与王播饮茶寺中。王播深为苏轼身处逆境而不改其操守所折服,品茶品人,见其心和神定遂萌生轼如名茶的感慨:“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旷达的自性表现,与寺院平等如一的禅境融会贯通。“禅味”、“茶味”,莫不借助人的内心体认而表露无遗。淘可谓禅道唯在妙悟,茶道也在妙悟。茶理显示禅机,禅机涵盖茶理;茶禅缘起殊途,却是彼此知行相照。
二、“遇茶吃茶”
《碧岩录•卷第八》载第八十则公案云“教中道‘……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不拘得失,任运流入萨婆若海。’衲僧家,到这里,亦不可执著,但随时自在,遇茶吃茶,遇饭吃饭”。意谓经教上说:“……一切时中,行住坐卧,不拘得失。任运流入萨婆若海。”一个衲僧纵然能达到这种境界,也不可执著于这种境界,只要随时自在,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就好了。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小参一》载:“脱却情尘意想,放教身心,空劳劳地于一切时遇茶吃茶、遇饭吃饭。”《小参二》载:“遇饭吃饭,不知是饭;遇茶吃茶,不知是茶”《小参六》载:“遇饭吃饭,遇茶吃茶,终日只守闲闲地,盖他胸中无许多波吒计校。所以道,心若无事,万法一如,无得无失,终日只履践此一片田地。凡有来问,只将此事截断。所以道,见须实见,悟须实悟。”
应该说,“遇茶吃茶”同属临济宗开悟学子的口头禅,启示禅僧顺应自然,无得无失,息心即休,见性成佛。与“吃茶去”殊途同归。此不赘。
三、“吃茶去”、“遇茶吃茶”的思想,催生了日本“茶禅一味”诀
中国禅宗与中国茶道的东传,促成日本茶道的发展,“茶禅一味”诀也应运而生。
《佛光大辞典》载“石室善玖(1294-1389):日本临济宗僧。筑前(福冈县)人。元代时,渡海来我国(中国),以松源派之古林清茂为师。返日本后……将禅文化导入五山文学中。对于日本室町初期五山文学之兴盛,有极大之贡献”此条可以帮助了解日本茶禅古典作品问世之时代背景。
《茶与禅》(茶学文学出版社1987年3月版)开列了“日本茶道中以茶禅为主题的古典作品”有“宗旦{传书〕《茶禅同一味》(文政十一年,即公元1828年刊行)。”“寂庵宗泽:《禅茶录》。”《日本茶道源流•茶禅一味说》(台湾陆羽茶艺中心1991年4月版)也指出:日本“在江户时代(1603-1867)的中期,确立了所谓‘茶禅一味’的‘茶道观’。”
四、结论
(一)“茶禅一味”诀,其思想源于中国;其确立在日本江户时代。
(二)笔者查阅了《大藏经》等相关资料,尤其是《佛果圆悟禅师碧岩录》、《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并遍翻《中日高僧书法集》(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7月版),均找不到“茶禅一味”出自圆悟克勤之证据。
〔三)笔者托日本友人作实地调查,大德寺不在奈良,也未见有圆悟克勤“茶禅一味”书法。祈望持“茶禅一味”乃出克勤说者随时匡我不逮。
♡ 喜欢 (0)
上一篇:茶道与禅宗的“平常心”(赖功欧)
下一篇:“茶禅一味”考辨(潘林荣)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