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戎寺—柬埔寨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建立了以巴戎寺 (Bayon) 为中心的都城,也就是我们现今所称的吴哥城(Angkor Thom,又名大吴哥) ,以及若干吴哥城内的建筑庙寺和其它大小的建设。这些大规模的建设,一直延续到继位的因陀罗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和阇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因陀罗跋摩二世 (Indravarman II) 在位时将国教由印度教改为佛教,而阇耶跋摩八世 (Jayavarman VIII) 在位时,甚至更进一步把像吴哥窟 (Ankgor Wat) 和巴孔庙 (Bapuon) 这样的印度教寺庙改变成佛教寺院。用高棉发音的话,「Ba」是「美丽」之意,「yon」有「塔」之意。
苏耶跋摩二世去逝后,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着外敌占婆入侵,搜括破坏首都耶输陀罗补罗。公元 1181 年,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打败占婆人,也就是那位让后世永远忘不了他微笑面容的吴哥国王。和过去的国王完全不同的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而非信仰印度教。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夺回沦陷的首都吴哥后,为了纪念这场赢来不易的胜战,他将原本只是一座小庙的巴戎寺 (Bayon),在短时间内扩建成具备圣殿、藏经阁、修道坛等规模的皇家寺庙,并且命令匠师在寺庙回廊上,雕刻了这次不朽的战功,铭记着密密麻麻的浮雕历史,告诉后人这场可歌可泣的战役。
巴戎寺 (Bayon) 以佛面塔、回廊壁画而著名,因为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笃奉佛教,整个寺庙采用佛教教义的须弥山(世界的中心)为概念而起造。中央拔尖、磊磊环堆如同玉米外型的高塔,代表须弥山;四面城墙象征喜马拉雅山;城墙与第二层建筑之间的环沟空地,代表大海。当时的高棉民众也信奉印度教,巴戎寺 (Bayon) 的宗教图像以佛教为主,融合印度教,是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藉由宽大的宗教政策,让民心回流国王权力中心的缜密考虑。
就当时的国力与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的作为来说,作为国王的庙宇巴戎寺 (Bayon) ,建材应该是采用最大块的原石,才能表达最宏伟的气魄,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巴戎寺 (Bayon) 的建筑结构,几乎都用中、小型石块堆栈而成,这些石头是取自附近吴哥窟 (Ankor Wat) 所剩下的石材。种种迹象显示阇耶跋摩七世想要快速求建功,在急迫的时间下,没法寻找及运输原石,只好就地选择吴哥窟 (Ankgor Wat) 的废材,用来改建巴戎寺 (Bayon)。即便如此地仓促赶工完成,巴戎寺 (Bayon) 所展现高棉石雕艺术的光彩,依然令人惊叹。
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城外建有护城河。吴哥城最外围是由3公尺的护城河,以及红土所建的8公尺高的城壁所包围着。外围有五座城门:南大门、北大门、西大门、死者门、胜利门。各城门是塔的造型,东西南北四面雕有观世音菩萨。最有名的当然是「高棉的微笑」,每一座塔四面都刻着阇耶跋摩七世的面容,与印度教大梵天不同的是,此乃象征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佛菩萨,代表的是佛家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三公尺高的阇耶跋摩七世微笑面容,轩昂的眉宇、中稳的鼻梁、热情的厚唇、慈祥的气质,国王的微笑反而胜过建筑本身的宏伟,而成为旅客最深的印象,无怪会被其后代子孙尊称为「高棉的微笑」。
巴戎寺 (Bayon) 建筑形式之复杂与象征意义之强烈,在吴哥经历印度教的多神信仰和佛教之后,成为世界上最神秘与迷人的宗教圣地之一。身为国庙的巴戎寺 (Bayon) 经历多次建筑改变,造成今天所见丛林塔的形式。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原有 49 座,加上 5 座亦是四面佛塔式城门,代表当时鼎盛吴哥王朝所统辖的 54 个省份。巴戎寺 (Bayon) 位于吴哥城 (Angkor Thom) 的心脏地带,距离四座城门皆为 1500 公尺。正面面向的代表胜利繁荣的东方,外部被长宽各为 156 及 141 公尺的回廊包围,回廊墙面有浮雕装饰,以东侧南段及南侧东段较为精致。
巴戎寺 (Bayon) 的建筑材料全是沙岩,据说原先是两层建筑物,用来拜祭湿婆,可是在建筑期间,改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层的建筑,似是加在两层之上。而在第二层内墙上的浮雕,仍是有关印度教的神话。从每一个角度观看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都属宏伟的杰作,而在宏伟之中显现均衡与和谐,就更为难得。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以历史为主题,尤其着重高棉对抗占婆的战争场面,而高棉的艺匠雕刻有几个特点,其中包括了在一个画面之中,常常有好几条相关的故事线在同时进行,所以常会看错故事线。
从巴戎寺 (Bayon) 的东门走入,步上台阶往前行,就是壁画回廊。墙面浮雕分为高、中、下三大条横层,分别描绘王室、将领、平民生活,以高度代表社会位阶,内容包括行军出征占婆人、凯旋而归、当时社会生活等情况。穿过回廊入内即到达中央主殿区域,然而途中却有许多迂迂回回、上上下下的通道。这里的浮雕分为内侧和外侧两个回廊,外侧是纪录当年吴哥战胜占婆的战争,以及当时的民生百态。内侧则是一些佛教故事,因为建筑吴哥城和巴戎寺 (Bayon) 的阇耶跋摩七世 (Jayavarman VII) ,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这世界上,可能有许多伟大的大型宗教建筑,可是很少有像巴戎寺 (Bayon) ,能够把百姓生活当作题材,阇耶跋摩七世的确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
在巴戎寺 (Bayon) 这场纪录吴哥和占婆战争的浮雕当中,要怎么分辨吴哥和占婆人呢?耳垂甚长,几乎碰触到肩膀的就是吴哥士兵,吴哥士兵除了手拿武器之外,下半身就是穿着丁字裤,看起来较为和蔼可亲。留着大胡子、面貌较为丑陋凶恶的,就是占婆士兵了。当时占婆士兵可能是从水路来的,他们不只搭着船,下面还有鱼群在游泳呢,整面浮雕非常生动活泼,不只有鳄鱼在吃其它的鱼,甚至还有可爱的小乌龟。两军交战的场景,吴哥士兵在刺占婆士兵的眼睛,地上还有躺着的尸体呢,其中还有绑着发髻,骑着马的中国士兵。然后是与占婆王国的战争时后勤补给食物和武器的队伍,以及于洞里萨湖与占族 (Chams) 在水上战争的场景。
巴戎寺 (Bayon) 的浮雕包括两个画廊,内画廊所雕的是印度神话,外画廊所雕的则有日常生活,诸如街市情景、打鱼、节日庆祝,有斗鸡、玩魔术等,现在所残存的浮雕,与其它吴哥古迹有很大的不同。外画廊描述当时人的日常生活,如送礼、生产、杂耍、建筑、拜神、煮饭(也有中国人)等种种生活故事的描述。也有历史性场面,描述各场战役的经过。吴哥王朝留下的文字纪录相当稀少,也难以辨识、了解,巴戎寺 (Bayon) 的壁画,为后代研究吴哥王朝的学者,提供一个相当可贵的历史线索,巴戎寺回廊有关描写当时的市场、打猎景况的浮雕,是得以了解庶民的生活的宝贵资料。
吴哥寺通票:持票可参观除崩密列、荔枝山以外的所有吴哥古迹。
(20美元/一天,40美元/三天,70美元/七天)
♡ 喜欢 (0)上一篇:塔普伦寺—柬埔寨寺院
下一篇:巴肯寺(山)—柬埔寨寺院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