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海外寺院

巴肯寺(山)—柬埔寨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巴肯寺(山)

  巴肯寺宣言了对称均衡美……简洁的矩形让巴肯寺尽显了它的美丽。在平台上堆着金字塔,总共有五座……。巴肯寺内隐藏着一个神秘世界,柬埔寨在它坚不可破的外衣下显得更加神秘而新鲜。

  巴肯山位于吴哥窟以北约1300米(4265英尺),吴哥通王城以南400米(1312英尺),进出巴肯寺需通过一段陡峭的台阶,其中有一在纪念碑(高67米,220英尺)东侧。在1960年,顶峰可以站在大象上到达,用一位法国游客的话说,这段上坡路是“一段经典而惬意的小道”。

  提示:在太阳下山前到达山顶,欣赏吴哥及其周边的美景,落日的金色光环非常令人难忘。1859年,当法国人亨利·莫奥站在这里,他在日记中写道:石阶延伸到山顶,在这里你的视线开阔,可以欣赏到山下美景,难怪这些很有建筑品味的人要选址这里。
  可以眺望到:西面是吴哥窟五塔,西南在巨湖附近是科荣寺,东北是博山,东面是库伦山和西巴莱池。巴肯寺建于九世纪末十世纪初,由醛苏跋摩国王下令建成用来供奉湿婆(印度教)。

  背景
  在889年醛苏跋摩登基成为国王时,建立了他自己的首都塔苏哈拉普拉,位于罗洛士西北,并建巴肯寺为自己的国庙。这个地方法是现在的吴哥,因此巴肯寺有时也称为“第一个吴哥”。该城市由一座方形城墙包围着,城墙每边长均为4公里(2.5英里)。在市中心有一座天然小山,是这个地方的标志。

  佛山上的一天
  这里是整个吴哥城中最与世隔绝,也是最怡人的地方。如果这里真的是传说中的佛山须弥山的话,那他们真的把住址选在了一处极佳的地方。但是如果柬埔寨人有机会看到希腊帕特农神庙而非印度神庙,他们很可能在巴肯山上也建一座太阳神庙,因为在日出日落时分,这里异常吸引人。黎明前一个小时从酒店出发,沿着吴哥窟护城河外围的小道,在未到森林的地方转变,穿过石狮(当你拿手电照向它们时,可以看到它们正张嘴大笑着友好地欢迎你的到来)间的平台,然后沿着小山正面陡峭的石阶行走,穿过高地,走上五段台阶,从浓密的森林中间走到高高的平台上,看着满天的繁星,你会觉得这次朝圣非常值得。

  山顶非常寂静。天很黑暗,你像上帝一样站在世界之巅,感觉自己飘浮在天空,飘浮在云层繁星间。慢慢地,天变亮了,圣所祭坛轮廓渐现,山下的景色虽然有些模糊,但轮廓随着时间逐渐地变清晰,柬埔寨王国的光环慢慢向远处延伸,很多年以前,国王也是这样在他的圣所里看着自己的王国。

  不久,在东方,一丝微弱的金光在灰色的天空中泛开,呈现在地平线上,天空像是平静的大海,阳光延伸到黑色的林海,平静优美得让人惊叹。把视线转到南方,同样也是这幅画面,只是低矮的高山那边好像一只猫蹲在林海上,而这片林海就像是一块平地。西面则是珍珠灰色的水流淌在巴莱池中,水面上漂着一层薄薄的雾气,随着天渐渐地变亮,雾气变成了银色,太阳的光芒慢慢延伸到树林上方,一望无尽的树林逐渐向上方与天空交汇。只有在北方及东北方是连绵的丹艮山,约有80英里,打破了这个广阔无垠的轮廓,你可以想像在其东城墙上是柏威夏寺庙,很难到达。

  这里的早晨几乎是平静无风的,但是近山悬崖一侧的树梢却在猛烈摇晃,惊醒了树上的猴子,新的一天开始了。在南边近山脚处,袅袅青烟从隐藏在树林间的农家小屋升起。随着光线加强,东南方吴哥窟的众多寺庙群也从林海中显现出来。脚下的这座城市以及你周围的远远近近的平原也将展现在你的眼前。森林里肯定有它的显为人知的迷人之处—太阳的眼睛。

  下午,整个画面都发生了变化。虽然你还是像仙人一样立于山顶,但是灰色忧郁的清晨变成了一个由万道橙色、琥珀色、红褐色和金色构成的图画。西边巴莱池银色的池水渐变黑,在太阳的光照下又变成金铜色,显得更为神秘、壮观。旁边的森林则像是被大火烧着了一样,北方和东方光线不及其他方向的强烈,你可以看见林海光滑的表面,很有英国秋天的森林的感觉:整片森林呈现火红的颜色,点缀着深红、灰褐、亮黄,让人觉得这些热带树木也需迎接冬天的到来。

  在阳光下,你还可以看隐藏在晨光下的事物,南方几英里处,森林因为被开垦的农田而断开,这个时节稻田里没有水,呈现出一片金色,只有牛群在田边吃草。

  晨光中,气势辉煌的寺庙看起来只是黑色的一片,而在阳光中,从这里看过去它们显得无比的雄伟。你可能会觉得这座山还不足以高大得能看到这些寺庙,即便山够高,寺庙也会被悬崖边浓密的树林挡住而不能看到整体结构。然而,就你所能见到的这些就足以看出建筑师的大胆,他们建了近1平方英里的寺庙群。站在此处,你的视线呈对角分布,从护城河的西北角穿到中央圣所的莲花塔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毫无瑕疵的完美建筑图片。惊叹于它的美丽、迷失在它的浩翰建筑间,这些寺庙群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类大脑和双手的杰作。

  尽管这些寺庙看起来是匀称的,但是在你眼中呈现的画面可能会随着视线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暖灰色的树林背景的衬托下,寺庙可以呈灰色到金色到琥珀色,并随着太阳下沉,寺庙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紫色的阴影从护城河向上蔓延,盖在廊厅上使其呈现琥珀色,阴影一直向上笼罩在塔顶,在最高塔的塔尖,在金色光线的照耀下就像是一块黄玉。森林比巴莱池更早地披上了一层秋天的颜色,随着光线的减弱,这个盛大的庆典也结束了……近满月的月亮照在这些建筑上面,为它们增添了一丝神秘而遥远的色彩,而凉风从东面吹来,把干枯的落叶从树上吹落,刮到靠山的一侧。

  在这个变更循环过程结束前还有一种变化: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太阳下山后不久,还有一丝余光照耀在这些建筑上,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让人觉得太阳战车的驾驭之神突然掉转了马头,又回来了。在巴肯寺,落日的余温犹存,但慢慢地消退,巴肯寺在月光的照射下比白天愈加可爱。最后,日光完全消失,只剩月亮照悬挂在这座寺庙的上空。

  现在巴肯寺更显寂寞了。在盛大的“生活庆典”结束前,月亮白色的光辉洒下来,周围死一般的寂静,使寺庙的神秘气息比黎明时分愈加浓郁。随着太阳下山,树上的小鸟和猴子也开始停息入睡,连吵闹的蝉也安静了下来。此时便是结束游览的时间了。五段近乎垂直的石阶引导你从山顶平原下山,步入一片黑暗的夜色中:这些石阶会让你顿时觉得惊慌,你很容易因此摔伤,这就是这种无危险的探险隐藏的危险。到达平原后,你可以从乱石堆中穿过,直接从在段石阶平台上跳下,也可以选择一种简单的方式,沿着山南侧蜿蜒的森林小道下来,这条小道由大象和探险开拓者走出来。两条路都可以把你带到那对石狮所在的地方,这里一片黑暗,因为浓密的树木挡住了月光。然后沿着小道回家,两边是高大的林墙,形形色色的卑微小人物光脚走在这条路上,悄无声息,只有肩上的木柴时不时地发出碰撞声,警告路人他们的到来。当你走过一个小村庄时,从森林到护城河畔,一路上,可以看到零零散散的微弱灯光,垂钓者拿着竹竿在河边垂钓,他们的身影在月光的照射下倒映在水中。

  HW Ponder,《柬埔寨的辉煌》—神秘的荒弃柬埔寨城市及其失去的辉煌,今日柬埔寨生活描述(桑顿·巴特·沃斯, 伦敦,1936)

  起初,很难相信眼前的陡峭石崖曾经是天然而成的,但是很快吴哥就会让你看惯那些石彻山。这种建筑的特点是四周每边都有一段宽大的石阶,顶上有一座巨大寺庙,这种工艺让人很难觉得是出自普通大众之手。

  巴肯寺从岩石中刻出,表面铺着一层沙石,这种建筑方法在东北角和东南角尤为明显。它反映了建筑技术的进步及更强的耐久性。这座寺庙是把五座沙石圣所建在石塔顶层的最初典范,这种模式就像是骰子上面的几点一样,后来这种建筑风格逐渐流行。巴肯寺也是最早在底层塔上出现附塔的建筑。

  象征意义
  巴肯寺的石塔数量象征着宇宙。原先有109座石塔,代表着须弥山,这些石塔装饰在巴肯山上,现在有很多已经不在了。整体构成为顶层平台上的五座石塔、5座叠塔基底下有12座,底层周围又有另外的44座。叠塔上的砖塔代表了十二生肖(11)。除中央圣所外,还有108座塔,代表着阴历四个阶段,每阶段又有27天。石阶(底层、五座叠塔、顶层平台)的台阶数量为7级,与印度传说中的七级浮图相对应。

  布局
  吴哥的每个神鬼出没角落在柬埔寨神话中都有出现,而这里的阴影似乎藏得更深,因为这座山在这个地区是独一无二的。

  巴肯山呈方形,基底为5座叠塔(15),顶层有5座圣所(610),占据了平台的中心和各角。基底的各边长76米(249英尺),总高度为13米(43英尺),每边有一段70级的陡石阶。五座叠塔旁都有蹲坐着的石狮。寺庙遗址周围有城墙遗迹和入口石塔(12)。

  在山顶附近斜坡的各边都有蹲坐着的石狮,这些石狮的比例安排得相当好。另外在右侧还有一座装饰着沙岩柱子的小型建筑,两个“林珈”(印度教中的男性生殖器)雕塑现在被用作分界石。继续向上走,你会看到小道中央有一个佛脚印,这个脚印旁有一个水泥盆,盆上盖着一块木板。再向上可以看到外墙的入口石塔遗迹,过道的两边都有一座沙岩藏经阁,藏经阁的墙上有几排菱形小洞,两座藏经阁的门口均朝西而开,并且每边都有一个门廊。

  每座叠塔以及石阶两边的各转角都有一座小砖塔(11)。

  塔顶
  五座塔的排列方式就像是骰子上的五个点。中间那座塔内有“林珈”雕塑,向四个方向开放,塔顶的其他四座圣所的底座上也有“林珈”雕塑,但只有两个方向敞开。

  中央圣所东侧旁边的铺面上有镶嵌均匀的小洞,这些小洞很可能用来支撑木头柱子,而顶蓬则由这些木头柱子支撑。中央圣所(10)的角柱拱门上装饰着女神雕像和女精灵,周围是雕琢精细的树叶,壁柱上是浮雕小雕像。门楣中心雕刻着的鱼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中央圣所北门的左手边上还有一块碑文。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