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天祥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麻天祥
男,1948年生于河南,博士,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
中文名 | 麻天祥 | 毕业院校 | 西北大学 |
出生地 | 河南 | 学位/学历 | 博士 |
出生日期 | 1948年 | 专业方向 | 历史 |
职业 | 教师 | 任职院校 | 武汉大学 |
人物经历
1966年毕业于焦作医学专科学校。
1986年取得英语本科学历。
1987年考取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博士研究生,师从侯外庐学派张岂之先生,专治学术思想史。
1990年1月初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执教西北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从事中国学术史、中美文化比较研究、中国佛学以及宗教医学伦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2年出版社出版博士论文《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此后相继出版《汤用彤评传》、《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佛学与人生》、《欧阳竟无》、《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另发表《挑战与回应的百年学术》《中西文化论争的文化哲学》、《理学与禅学》、《佛教与二十一世纪》、《近代经学的思想特征》、《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等学术论文70余篇。
1993年破格晋升教授,并担任湖南师大历史研究所所长。
1995年起任中国近代学术史博士生导师。
1999年初,被授予湖南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基本信息
先后执教于西北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现任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美国儒道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宗教学会理事、河南宗教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山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会员等职。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以高级学者身份应邀赴美国作学术访问和交流。
学术兼职
武汉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及佛教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基督宗教和西方宗教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马工程《宗教史》项目首席专家、《中国哲学史》专家组主要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第二届河南省宗教文化研究会会长(第一届执行会长)、鬼谷子研究会副会长、美国儒道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国际中国哲学会会员、山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塔里木大学客座教授、五台山研究会、西域文化研究所、河南省圣贤文化研究会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原工学院教授等职。
学术交流
1995年应美国文化学会之邀,赴美作学术交流。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受国家教委派遣,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先后在乔治·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作学术访问与交流。其间,又应邀赴加拿大温哥华和阿尔贝特大学阐释中国文化,包括儒学、佛学、中外文化交流等,部分讲稿集结为《境外谈佛》问世。2006年樱花盛开时节访问日本东京、京都、奈良等地。2007年5月底6月初访问韩国东国大学,参加中、日、韩三国佛学和近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主题发言《中国近代化与民族佛教之发显》。
出版专著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54万字,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繁体版;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简体版。被评为《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优秀著作、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图书(新闻出版总署),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
《佛学与人生》,27.1万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
《汤用彤评传》,27.8万字,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
《反观人生的玄览之路》,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18万字。
《欧阳竟无》,12万字,台湾商务出版社,1997年。
《中国禅宗思想发展史》,51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54.3万字,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佛门旧踪》,17万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
《中国近代学术史》,62.8万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
《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33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修订版,34.7万字。
《陕西通史》(思想卷·宋元部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
《中国佛教百科全书·历史卷·近代部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
《境外谈佛》,21万字,花山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
《中国宗教哲学史》,31.2万字,人民出版社(北京) 2006年7月、8月。
《梁启超说佛》,25.6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中国禅宗思想史略》,29.4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三宝斋学术著作四种》“名家学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禅宗文化大学讲稿》(文理通识大课堂),19.6万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
《如是我闻——麻天祥佛学与宗教哲学研究》,35万字,中华书局,2010年1月。
《指月——麻天祥随笔初集》,20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实际时间2010年2月)。
《揽月——麻天祥随笔二集》,19.4万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实际时间2010年2月)。
《民国学案》,六卷,350万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光山净居寺与天台宗研究》,香港天马有限公司,2001年7月。
《黄梅四祖寺与中国禅宗》,30万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佛学百年》,81.4万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0世纪佛学经典文库》,2008年出版6种:《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隋唐佛教史稿》、《印度哲学史略》、《胡适卷》、《欧阳竟无卷》、《杨仁山卷》。
《国学常识》,56万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
主要论文
《红楼梦兼包并容的文化思想》,《红楼梦学刊》1988年2期。
《五台山佛教东传及传播者慈藏》,《五台山研究》1989年1期。
《梁启超人生哲学初探》,《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3期。
《谭嗣同经世佛学的逻辑结构》,《中州学刊》1989年4期。
《杨仁山诸宗同归三教一体的净土思想》,《河南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2期。
《杨度学佛的思想考察及其新佛教论的特征》,《天津社会科学》1990年5期。
《梁启超佛学思想概述》,《学术研究》1990年5期。
《龚自珍佛教文化研究特征》,《晋阳学刊》1991年2期。
《熊十力的本心本体论》,《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3期。
《清末民初佛教文化勃兴的原因》,《哲学与文化》(台湾)1991年10期。
《近代思想家的宗教向度》,《天津社会科学》1991年3期。
《读书札记五则》,《西北大学学报》1991年2期
《龚自珍学佛的思想基础与社会基础》,《郑州大学学报》1991年4期。
《近代佛教哲学研究》,《河北学刊》1992年1期
《丘处机二入关中及全真道的发展》,《人文杂志》1992年4期。
《汤用彤比较宗教学研究》,《西北大学学报》1992年2期。
《章太炎的法相唯识哲学》,《哲学与文化》(台湾)1992年6期。
《儒家文化的变异与转向》,《孔子研究》1992年4期。
《汤用彤文化观念的形成及对其学术思想的导引》,《哲学杂志》1993年1期。
《吴宓的新人文主义》,《郑州大学学报》1993年2 期。
《中体西用与传统文化的近代转化》,《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3期。
《梁启超的佛教史研究》,《学术研究》1993年2 期。
《近代经学的思想特征》,《传统文化与近代化》1993年4期。
《任是无情也动人——红楼梦人生哲学》,《海南大学学报》1993年4 期。
《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史研究中之具体问题之比较》,《佛学研究》1994年3期。
《中西文化论争的文化哲学》,《湖南师大学报》1994年6期。
《近代经学的形式和内容》,《孔子研究》1994年4 期。
《汤用彤学术思想概说》,《甘肃社会科学》1995年1期。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学术研究》1995年1期。
《汤用彤先生的汉唐佛教史研究》,《中西哲学与文化》第二辑,1995年。
《挑战与回应的百年学术》,《天津社会科学》1995年3期
《佛教与二十一世纪》,《佛学研究》1995年2期。
《清代学者对鬼谷子研究的贡献》,《文献》1996年3期。
《理学与禅学》,《湖南师大学报》1996年3期。
《永明延寿与宋代禅宗的综合》,《世界宗教研究》1996年4期。
《传统学术的递嬗与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益阳师专学报》1997年3期;《高等文科学报文摘》,1997年6月。
《胡适、铃木大拙、印顺禅宗研究方法之比较》,《求索》1997年6期。
《禅考及禅的现代诠释》,《禅考》文史第四十五,1998年9月。
《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乞食效贫儿——中国现代化困境中的非文化因素》,《中国改革报》1998年7月1日。
《云门改属的道统之争》,《禅学研究》第三集,1998年11月
《变徽协奏曲——近代学术统论》,《浙江学刊》2000年第3期;《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近代史》2000年第6期。
《欧阳法相唯识宗诠》, 《中国佛学》第二卷第一期,1999年。
《太虚科学唯识宗说》,《中国佛学》第三卷第一期,2000年。
《光山净居寺考》,《光明日报》2000年10月13日;《五台山研究》2000年第2期
《宗教道德与医学伦理》,载《世纪之交的宗教与宗教学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37页。
《中西文化的互补与趋同》,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0年8月14日;《新华文摘》2000年11月。
《佛教与二十一世纪》,载《佛教与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1月,第557页。
《创变中的民国学术》,《浙江学刊》2001年第2期。
《禅空与上帝——关于基督教与禅宗的对话》,《文化中国》(加拿大)27、28期,2001年3月。
《阐释与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1年4月2日。
《中国佛学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孔门大乘阳明禅》,《禅学研究》第四集,2002。
《宗教与宗教学新论》,《云梦学刊》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宗教》2003年第3期。
《印顺禅宗思想解读》,《曹溪禅研究》第三辑,第3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禅与基督教本体论的对话——道、言与空、心》,《人文杂志》2004年第1期;《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春之卷
《中英文〈圣经〉翻译中本体论和人性论的文化差异》,《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第1期。
《中国近代佛教的再思考》,《云梦学刊》2004年第5期,第26-29页。
《尢智表的佛学科学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佛教的科学分析及佛学、科学的比较研究》,《普门学报》总27期,2005年5月。
《向来枉费推移力,今朝水中自在行——宋诗中禅的理趣》,《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哲学与医学的交融性思维》,《科学时报》2005年7月4日B4版。
《天人合一、心统万物的儒教哲学》,《云梦学刊》2005年第6期。
《拓进中的回望:美学本体论的发展历程与终极形式》,《吉首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5年第11期;《中国学术年鉴》2005年优秀论文。
《宋代新儒教哲学述论》,《湖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印顺佛学思想解读》,《闽南佛学》第4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10月。
《概论宋代混融三教的文字禅》,《武汉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宗教哲学方法论的理论探索》,《中国宗教》06年10期。
《宋代士大夫禅学》,《禅学研究》第6辑,2006年10月。
《星云对临济禅的诠释》,《普门学报》总40期,2007年7月;《禅与人间佛教》,佛光山文教基金会(台湾),2007年4月。
《宗教制度化及宗教哲学的二律悖反》,《哲学门》第1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雍正与清初禅学之兴衰》,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8年第2期。
《中国宗教哲学思维模式的理论探索》,《中国宗教》2007年第10期。
《中国近代化与民族佛教之发显》,《佛教学报》(韩)第47辑,2007年2月,中、韩文。
《船山先生的佛学现量观》,《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佛教卷)》,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原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期。
《中国近代文化的哲学解读》,《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科学与理性的佛学百年》,《佛学百年》,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
《舍利的历史与象征》,《佛学研究》总17期,2008年。
《宗教的象征与无限》,《中国宗教》2009年第9期。
《慧皎与早期佛教哲学的综合》,《禅学研究》第八辑,2010年。
《雪峰义存对心性哲学的解读》,选自《雪峰义存与中国禅宗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
《法显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选自《东晋求法高僧法显和〈佛国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
《慧远法性无性的体极论及果报哲学》,《普门学报》(台)57期,2010年5月。
《禅的现代诠释》(演讲),《在少林寺听讲座》上,465-488页,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
《僧肇与玄学化的中国佛学》,《首届长安佛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卷,325-338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
《学术商品化批判》,《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月11日。
♡ 喜欢 (0)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