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经典籍

菩萨地持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梵名 Bodhisattva-bhu^mi。凡十卷(或八卷)。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戒经、菩萨地持论、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地持经虽称“经”,但本应属“论”,传说系无著记录弥勒之说法而成;然汉译瑜伽师地论则视其为弥勒菩萨所作;至于西藏译本,仍认为系无著之作品。本经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菩萨地为同本,然其中缺发正等菩提心品。异译本另有求那跋摩所译九卷本之“菩萨善戒经”。

简介

  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之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倍受重视。(出三藏记集卷二、大唐内典录卷三、古今译经图纪卷三、开元释教录卷四、大乘戒经の研究(大野法道))

其它词典资料

  1、(经名)八卷,北凉昙无谶译。瑜伽论本地分中第十五菩萨地之异译。但缺第四持。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2、十卷或八卷。北凉·昙无谶译。又称《菩萨地经》、《菩萨地持论》、《菩萨戒经》、《地持论》、《地持经》。内容广说菩萨修行之方便。全文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份,凡二十七品。总说菩萨道有持、相、翼、净心、注生、摄、地、行、安立等十法。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册。

  本书系《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即卷三十五至卷五十)的节译,唯缺其中之〈发正等菩提心品〉。原本为论,后被称为经,相传是无著依弥勒所说记录而成,然而汉译《瑜伽师地论》作弥勒菩萨造,西藏译本则认为是无着所作。本书之异译本有求那跋摩译《菩萨善戒经》九卷本及一卷本。

  由于书中主要在说大乘戒,故古来颇受重视。日本学者荻原云来曾将梵文本刊行于世。注疏有隋·慧远之《地持经义记》,及亡名之《菩萨地持记》。

  [参考资料]《菩萨思想的研究》(《世界佛学名著译丛》{66});大野法道《大乘戒经の研究》;宇井伯寿《瑜伽论の研究》。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3、北凉中天竺沙门昙无谶译

  即瑜伽本地分中,第十五菩萨地异译,缺第四持,旧在大乘律藏。

  ——【《阅藏知津》蕅益大师著】

全文和相关

  全文(节选)

  菩萨地持经卷第一

  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

  菩萨地持初方便处种性品第一(第一段有一十八品)

  敬礼过去未来世现在一切佛世尊

  有十法。具足菩萨道。摩诃衍摄。云何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翼。四者净心。五者祝六者生。七者摄。八者地。九者行。十者安立。云何名持。菩萨自种性初发心及一切菩提分法。是名为持。何以故。菩萨依种性。必定堪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种性。名必定持。菩萨依初发心修行檀波罗蜜。尸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修此六波罗蜜。功德律仪。智慧律仪。菩提分法。是故初发心名为菩萨行方便持。菩萨依行方便。满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行方便名为大菩提持。非种性人。无种性故。虽复发心勤精进。必不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当知。虽不发心不修行方便犹得名为种性持。若有菩萨种性。而不发心。不修行方便。不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菩萨种性。发菩提心勤行精进。则能疾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种性名为持。名为长养。名为因。名为依。名为梯。名为导。名为覆。如种性发心。行方便亦如是。云何为种性。略说有二。一者性种性。二者习种性。性种性者。是菩萨六入殊胜。展转相续无始法尔。是名性种性。习种性者。若从先来修善所得。是名习种性。又种性名为种子。名为界。名为性。又不习者。果细果远。习者。果粗果近。菩萨成就种性者。出过一切声闻辟支佛上。何以故。有二种净。一者烦恼障净。二者智障净。二乘种性烦恼障净非智障净。菩萨种性具足二净。是故一切最胜最上。复有四事胜于一切声闻缘觉。一者根胜。二者道胜。三者巧便胜。四者果胜。菩萨性自利根。缘觉中根。声闻软根。是名根胜。声闻缘觉但为自度。菩萨不尔自度度彼是名道胜。声闻缘觉唯能了知阴界诸入十二缘起是处非处及四真谛。菩萨巧便悉能了知一切诸法。是名巧便胜。声闻得声闻菩提。缘觉得缘觉菩提。菩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果胜。有六波罗蜜。是菩萨种性相。令诸众生知是菩萨。云何为六。谓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檀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性自乐施。于彼受者以所施物等施不惓。于诸财物若多若少。等心惠施欢喜无悔。若无所施心常惭愧。常为他人叹施功德劝令行施。见有施者心常随喜。于诸尊重耆宿福田应供养者。舍所坐处恭敬奉施。若有人问今世后世如法事者。悉皆为说若有王贼水火恶知识怖。随力所能施以无畏。受他寄物未曾差违。若负人债终不抵捍。兄弟分财平等无二。于诸珍宝深爱著者。教令离贪。尚教他离。况自贪着。性于好财能舍受用。乐修胜业报利弘多。于诸酒色歌舞倡伎种种变现一切戏事。常生惭愧能速远离。得大财宝犹不贪着。何况小利。如是等比。是名檀波罗蜜菩萨种性相。

  尸罗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身口意业性自柔软。不增恶行不乐杀生。设作恶业心生惭愧。能疾悔除不令增长。不以刀杖恐怖众生。体性仁贤常怀慈爱。恭敬尊长奉迎供养。善知机宜所作巧便。善随人心言常含笑。舒颜平视先意问讯。知恩报恩。所求正直不伪不曲。受如法财不为非法。性常喜乐修诸福德。见人修福尚以身助。况复自为。若有众生更相残害打缚割截毁訾诃责。有如是等无量众苦。若见若闻心常怜愍。重今世善及后世乐。于轻罪中心常恐怖。况余重恶而不畏慎。若见他人农商放牧。书数算计。和合诤讼。求财守护。出息施与。婚姻集会。如是一切如法事中悉与同事。斗乱诤讼互相恐怖。若自若他无义无益。如是一切不与同事。善能遮制十不善道。若为他使随顺其教。已所宜行咨访明哲。于诸事业废我成彼。常怀悲恻不兴怒害。设令暂起寻即除灭。恒修实语不诳众生。不离他亲及无义语。言常柔软无有粗恶。于己僮仆尚不粗言。况于他人。于诸功德心常爱乐。见人行者随喜赞善。如是等比。是名尸罗波罗蜜菩萨种性相。

  羼提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性自柔和。若遇他人不饶益事。不起恚害无反报心。若他悔谢即受其忏。不怀结恨无复余想。如是等比。是名羼提波罗蜜菩萨种性相。

  毗梨耶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性自精进。晨起夜寐不乐习着眠睡偃卧。凡所作事精勤不舍。能善思惟要令究竟。创始造业必定坚固。事若未成终不中废。于第一义心不退没。不自轻言不能成办。于所作事堪能勇猛。入诸大众摧伏邪论。善能酬答一切难问。诸余苦事悉能堪耐。大方便力终不忧悔。何况小事。如是等比。是名毗梨耶波罗蜜菩萨种性相。禅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于法于义。性善思量无诸乱想。若见若闻山岩林薮。离诸愦乱随顺寂默即生念言。是处安乐是处远离。寻往其所。勤加修学。是菩萨性薄烦恼阴盖轻微。至远离处思量己利。不为恶觉之所恼乱。或时暂起寻即除灭。于怨憎所常起慈心况复余人。若见若闻众生受苦。即起悲心。随力方便度令离苦。性乐饶益安乐众生。或有亲属钱财杀缚驱摈。如是等难悉能安忍。能速受持诸法深义。念力成就所受专谛。久远所修悉能忆持。亦令他人忆念不忘。如是等比。是名禅波罗蜜菩萨种性相。

  般若波罗蜜菩萨种性相者。是菩萨于一切明处一切智处生慧成就。不顽钝不薄少不愚痴。诸放逸处悉能思量。是名般若波罗蜜菩萨种性相。

  是菩萨种性粗相我已略说。诸余实义。唯佛世尊能决定知。种性菩萨具足如是性功德者。成就真实白净之法。是故名为难得。名为奇特。名为不可思议。名为不动。名为无上。名为如来住处。正因相应。

  种性菩萨。成就白净法者。不为四种烦恼之所染污。若染污者。白净之法不现在前。或生恶道。种性菩萨久处生死或堕恶道。堕恶道者疾得解脱。虽处恶道不受大苦。如余众生入地狱者。若苦触身即能厌离。见他受苦能起悲心。如是种性为大悲因。是故菩萨虽堕恶道胜余一切恶道众生。云何四种烦恼。一者久习放逸烦恼数利。二者愚痴习恶知识。三者尊主王贼怨敌所迫不得自在。其心迷乱。四者众具不足常忧身命。

  种性菩萨复有四法。不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为四。一者本无善友诸佛菩萨善说法者。二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而谬受学。三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不谬受学。而不勤方便。不炽然精进。四者虽值善友佛及菩萨善说法者勤修方便。而善根未熟庄严未备。久远已来心不调伏。菩萨虽有菩萨种性。因缘不具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离是四法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无菩萨种性。虽有一切诸方便行。终不得成无上菩提。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佛一百八名赞

下一篇:七佛赞呗伽陀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