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集部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简介
毗昙部,为部派佛教之论书,与巴利语论部典籍少有共通性,以发智论为始,其余之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品类足论、界身足论等,称为六足论。与六足论并列之大毗婆沙论二○○卷,为说一切有部之代表论书,由玄奘译出;其他如世亲之俱舍论、众贤之顺正理论等,亦颇著名。
中观部收有龙树所造之中论、十二门论等中观派之论书,龙树即中观学派、中观思想之祖。瑜伽部收有瑜伽派(唯识派)之论书,如瑜伽师地论一○○卷,由弥勒菩萨说出,无著笔录,另有无著之摄大乘论、世亲之唯识二十论、三十论等,及诸论之注释书。论集部收录上记诸部未辑录之诸派论书,及因明(论理学)之论著。此外,亦收有内容与巴利语藏外经典“弥兰陀问经”相当之那先比丘经。
论,乃将经典所说要义加以整理、解说者。巴利语与汉译之论部,两者内容有异。南传巴利语之论部称为阿毗达磨,由部派佛教之七种论书构成,即:法聚、分别、界论、双论、发趣、人施设、论事等。汉译大藏经之论部,广收诸种著作,分为:释经论部、毗昙部、中观部、瑜伽部、论集部等。释经论部所收者,如大智度论,系注释般若经之论书;十住毗婆沙论,系注释华严经十地品。
目录
经号 | 卷号 | 页码 | 经名 | 卷数 | 【朝代 译者或作者】 |
---|---|---|---|---|---|
1628 | 32 | P0001 | 因明正理门论本 | 1卷 | 【唐 玄奘译】 |
1629 | 32 | P0006 | 因明正理门论 | 1卷 | 【唐 义净译】 |
1630 | 32 | P0011 | 因明入正理论 | 1卷 | 【唐 玄奘译】 |
1631 | 32 | P0013 | 回诤论 | 1卷 | 【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
1632 | 32 | P0023 | 方便心论 | 1卷 | 【后魏 吉迦夜译】 |
1633 | 32 | P0028 | 如实论反质难品 | 1卷 | 【陈真 谛译】 |
1634 | 32 | P0036 | 入大乘论 | 2卷 | 【北凉 道泰等译】 |
1635 | 32 | P0049 | 大乘宝要义论 | 10卷 | 【宋 法护等译】 |
1636 | 32 | P0075 | 大乘集菩萨学论 | 25卷 | 【宋 法护等译】 |
1637 | 32 | P0145 | 集大乘相论 | 2卷 | 【宋 施护译】 |
1638 | 32 | P0150 | 集诸法宝最上义论 | 2卷 | 【宋 施护译】 |
1639 | 32 | P0155 | 提婆菩萨破楞伽经中外道小乘四宗论 | 1卷 | 【后魏 菩提流支译】 |
1640 | 32 | P0156 | 提婆菩萨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 | 2卷 | 【后魏 菩提流支译】 |
1641 | 32 | P0158 | 随相论 | 1卷 | 【陈 真谛译】 |
1642 | 32 | P0169 | 金刚针论 | 1卷 | 【宋 法天译】 |
1643 | 32 | P0172 | 尼干子问无我义经 | 1卷 | 【宋 日称译】 |
1644 | 32 | P0173 | 佛说立世阿毘昙论 | 10卷 | 【陈 真谛译】 |
1645 | 32 | P0226 | 彰所知论 | 2卷 | 【元 沙罗巴译】 |
1646 | 32 | P0239 | 成实论 | 16卷 | 【姚秦 鸠摩罗什译】 |
1647 | 32 | P0375 | 四谛论 | 4卷 | 【陈 真谛译】 |
1648 | 32 | P0399 | 解脱道论 | 12卷 | 【梁 僧伽婆罗译】 |
1649 | 32 | P0472 | 三弥底部论 | 3卷 | 【失译】 |
1650 | 32 | P0473 | 辟支佛因缘论 | 2卷 | 【失译】 |
1651 | 32 | P0480 | 十二因缘论 | 1卷 | 【后魏 菩提流支译】 |
1652 | 32 | P0482 | 缘生论 | 1卷 | 【隋 达磨笈多译】 |
1653 | 32 | P0486 | 大乘缘生论 | 1卷 | 【唐 不空译】 |
1654 | 32 | P0490 | 因缘心论释 | 1卷 | 【】 |
1655 | 32 | P0491 | 止观行门七十颂 | 1卷 | 【唐 义净译】 |
1656 | 32 | P0493 | 宝行王正论 | 1卷 | 【陈 真谛译】 |
1657 | 32 | P0505 | 手杖论 | 1卷 | 【唐 义净译】 |
1658 | 32 | P0507 | 诸教决定名义论 | 1卷 | 【宋 施护译】 |
1659 | 32 | P0508 | 发菩提心经论 | 2卷 | 【后秦 鸠摩罗什译】 |
1660 | 32 | P0517 | 菩提资粮论 | 6卷 | 【隋 达磨笈多译】 |
1661 | 32 | P0541 | 菩提心离相论 | 1卷 | 【宋 施护译】 |
1662 | 32 | P0543 | 菩提行经 | 4卷 | 【宋 天息灾译】 |
1663 | 32 | P0562 | 菩提心观释 | 1卷 | 【宋 法天译】 |
1664 | 32 | P0563 | 广释菩提心论 | 4卷 | 【宋 施护译】 |
1665 | 32 | P0572 | 金刚顶瑜伽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 | 1卷 | 【唐 不空译】 |
1666 | 32 | P0575 | 大乘起信论 | 1卷 | 【梁 真谛译】 |
1667 | 32 | P0583 | 大乘起信论 | 2卷 | 【唐 实叉难陀译】 |
1668 | 32 | P0591 | 释摩诃衍论 | 10卷 | 【姚秦 筏提摩多译】 |
1669 | 32 | P0668 | 大宗地玄文本论 | 20卷 | 【陈 真谛译】 |
1670a | 32 | P0694 | 那先比丘经 | 2卷 | 【失译】 |
1670b | 32 | P0703 | 那先比丘经 | 3卷 | 【失译】 |
1671 | 32 | P0719 | 福盖正行所集经 | 12卷 | 【宋 日称等译】 |
1672 | 32 | P0745 | 龙树菩萨为禅陀迦王说法要偈 | 1卷 | 【宋 求那跋摩译】 |
1673 | 32 | P0748 | 劝发诸王要偈 | 1卷 | 【宋 僧伽跋摩译】 |
1674 | 32 | P0751 | 龙树菩萨劝诫王颂 | 1卷 | 【唐 义净译】 |
1675 | 32 | P0754 | 赞法界颂 | 1卷 | 【宋 施护译】 |
1676 | 32 | P0756 | 广大发愿颂 | 1卷 | 【宋 施护等译】 |
1677 | 32 | P0757 | 三身梵赞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78 | 32 | P0757 | 佛三身赞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79 | 32 | P0757 | 佛一百八名赞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80 | 32 | P0758 | 一百五十赞佛颂 | 1卷 | 【唐 义净译】 |
1681 | 32 | P0762 | 佛吉祥德赞 | 3卷 | 【宋 施护译】 |
1682 | 32 | P0769 | 七佛赞呗伽他 | 1卷 | 【宋 法天译】 |
1683 | 32 | P0770 | 揵稚梵赞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84 | 32 | P0772 | 八大灵塔梵赞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85 | 32 | P0773 | 八大灵塔名号经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86 | 32 | P0773 | 贤圣集伽陀一百颂 | 1卷 | 【宋 天息灾译】 |
1687 | 32 | P0775 | 事师法五十颂 | 1卷 | 【宋 日称等译】 |
1688 | 32 | P0777 | 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 | 1卷 | 【元 管主八撰】 |
1689 | 32 | P0784 | 请宾头卢法 | 1卷 | 【刘宋 慧简译】 |
1690 | 32 | P0784 | 宾头卢突罗闍为优陀延王说法经 | 1卷 | 【刘宋 求那跋陀罗译】 |
1691 | 32 | P0787 | 迦叶仙人说医女人经 | 1卷 | 【宋 法贤译】 |
1692 | 32 | P0788 | 胜军化世百喻伽他经 | 1卷 | 【宋 天息灾译】 |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辩中边论
下一篇:密迹力士大权神王经偈颂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