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知识

【忏法】的意思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忏法(佛教解释)

  佛教徒忏悔罪业的仪则和修习止观的行法。起于东晋的道安和尚,南朝宋、齐、梁、陈亦很流行,梁、陈之际尤甚。历代僧人撰制了不少忏法的佛书。今流行的有《梁皇忏》、《法华三昧忏仪》、《慈悲水忏》、《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等

简介

忏法

  《梁皇忏》即《梁皇忏法》,原名《慈悲道场忏法》,为梁武帝撰集,共十卷。其中一至二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三至六卷叙显果报、出地狱、解怨释结和发愿;七至十卷述自庆(罪忏结解,所以自庆)、为六道礼佛、回向、发愿和嘱累,所谓涤过去恶因,植当求种智。《法华三昧忏仪》为陈、隋时期的天台大师(即智者大师)智?依《法华经·劝发品》和《普贤观经》撰成,为修习止观的忏法,意为通过忏法来实现法华三昧。《慈悲水忏》为唐代僧人知玄著,三卷。正文述归命诸佛菩萨,忏悔罪业,宣传善恶因果报应。《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世称《大悲忏》)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忏法,撰集者为宋天台宗僧知礼,其内容为:严道尝净三业、结界、修供养、请三宝诸天、赞叹伸诚、作礼、发愿持咒、忏悔和修观行十科。流传至今的通行本为清代加以删订重纂的本子,其内容主要以礼拜持咒、忏悔发愿和归向净土等。忏法的种类繁多,行文各异,但仪则类同。修行者通过修习忏法,达到证悟。

  忏法是悔除所犯罪过以便积极修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简历

  中国佛教中的忏法,起源于晋代,渐盛于南北朝,至隋、唐大为流行。唐道宣说:“诸佛善权方便,立悔罪之仪。道安、慧远之俦,命驾而行兹术。南齐司徒竟陵王,制布萨法净行仪,其类备详,如别所显。”(《广弘明集》卷二十八《悔罪篇序》)宋净源更详细说:“汉魏以来,崇兹忏法,未闻有其人者,实以教源初流,经论未备。西晋弥天(道安)法师,尝著四时礼文;观其严供五悔(即忏悔、劝请、随喜、回向、发愿)之辞,尊经尚义,多摭其要。故天下学者,悦而习焉。陈、隋之际,天台智者撰《法华忏法》、《光明》(即《金光明忏法》)、《百录》(《国清百录》),具彰逆顺十心(即顺生死流和逆生死流各十种心)。

  规式颇详,而盛行乎江左矣”(《圆觉经道场略本修证仪》)。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