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国际佛讯

“汉传佛教与亚洲城市生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举办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觉悟佛教网讯 2019年8月17-18日,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联合举办的“汉传佛教与亚洲城市生活——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加坡莲山双林禅寺举行。新加坡《联合早报》前主编、资深报业媒体人杜南发先生、双林禅寺住持惟俨法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系主任Kenneth Dean(丁荷生)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此次研讨会的参与学者共25位,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以及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与会学者就“汉传佛教信仰在亚洲城市的弘传”“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城市空间结构”“汉传佛教信仰与亚洲城市市民的精神生活”“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城市日常生活”“汉传佛教僧众与亚洲城市市民的交往与互动”等5个分议题展开探讨并发表论文,扩大了研讨会主题的“亚洲城市”经验与观点,也加强了举办此次研讨会的文化意义。

第一场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信仰在亚洲城市的弘传”,由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邵佳德主持,发言人为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副教授陈秋平、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林立、云南大学泰国研究中心教授段立生、清华大哲学系教授圣凯、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高级研究员许源泰,他们分别就新马寺多元化的弘法度众方式、大乘佛教与早期新加坡华文旧体诗、汉传佛教寺院与东南亚华人社会、1898年至1920年新加坡双林寺的人际网络、新加坡建国前汉传佛教与华族移民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新加坡历史学者柯木林教授对发言进行了评议。

第二场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城市空间结构”,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大伟主持,发言人为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妹尾达彦、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张伟然、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启元、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讲师安详,他们分别就武周时代的佛教空间结构、东晋南朝寺院的用地与高僧活动空间、明万历朝的僧案与皇城、宋代江南地区城市空间中的接待寺发表了主题演讲,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何孝荣对发言进行了评议。

第三场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信仰与亚洲城市市民的精神生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何蓉主持,发言人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丁荷生、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孙英刚、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李政阳、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刘懿凤,他们分别就新马汉传佛教的历史与发展、“飞行皇帝”在中古佛典中的书写、越南入世佛教的发展与精神观照、“文化江南”场域中的扬州高旻寺做了主题演讲,张伟然教授对发言做了评议。

第四场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寺院与亚洲城市日常生活”,由王启元助理研究员主持,发言人为何孝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唐忠毛、何蓉研究员、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副教授石小英、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文章由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徐浩诚代读),他们分别就明代寺院经济、中国古代佛寺与民众的日常公共生活空间、《洛阳伽蓝记》中所见的中古城市生活与宗教、唐宋时期佛教对妇女婚姻家庭生活的影响、亚洲文明精神与新加坡汉传佛教的发展做了主题演讲,孙英刚教授对发言进行了评议。

第五场研讨会主题为“汉传佛教僧众与亚洲城市市民的交往与互动”,由石小英副教授主持,发言人为新加坡佛学院副教授纪贇、王大伟副研究员、邵佳德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传林,他们分别就台湾档案中新材料所反映的近代佛教史实、清初成都佛教的恢复、民国上海寺僧的分布、构成与弘法模式、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发表了主题演讲,唐忠毛教授对发言进行了评议。

与会学者围绕“汉传佛教”与“亚洲城市生活”两大元素,多角度多维度地探讨了亚洲城市中佛教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变迁历程,感受了新加坡多元种族、文化、宗教的“非传统”发展经验。值此新加坡开埠200周年举办此一研讨会极富现实的参考意义。

本研讨会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系列研讨会,由首席专家圣凯教授主持组织。

来源:德方信圆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