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二)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普贤行愿品》。继续讲(八)愿差别。愿差别分十六:1、修炼意乐清净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无碍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进甲6、会遇同分菩萨 7、令善知识欢喜 8、常见如来常兴供养 9、摄持正法 10、得无尽藏 11、趣入 12、力 13、修习对治 14、菩萨诸业 15、随学诸佛菩萨的回向 16、净土愿。
 
  3、自在无碍行: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

 
  “于诸惑业及魔境”:“惑”指烦恼;“魔”,比如天魔、烦恼魔、色蕴魔和死魔等四魔。
 
  “世间道中得解脱”:出家、获得解脱都离不开世间。“世间道”指六道轮回,也指世间八法。无论在六道里,还是在世间八法中,可以当下解脱。解脱不是要离开六道,成就也不是要离开世间八法。虽然在六道里,但不属于六道;虽然在世间八法中,但是不被世间八法束缚、控制。这就是大乘的特点,它和小乘不一样。其实,对一个大乘行者来说,世间八法是修炼的一种方便,也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只要自己的相续没有被世间八法染污,没有受到世间八法的影响,没有因为世间八法而生烦恼,没有因为世间八法而造业,就可以了。
 
  普通凡夫会被世间八法染污,因为他们总是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患得患失,所以非常烦恼。自己去追求快乐,得不到快乐时,就会痛苦;自己想逃避痛苦,却逃避不了,反而更痛苦;追求赞叹,需求赞叹,不愿意接受诽谤,于是就患得患失。这些就是受世间八法的影响了。心里没有放下世间八法,总是被世间八法束缚,相续受到了染污。如果起烦恼了,患得患失,生起贪心、嗔恨心、嫉妒和傲慢心等这些非理作意,就是相续被染污了。因为没有放下,没有看破,所以不得自在,不得快乐。什么叫看破?称讥、毁誉、苦乐、利衰等世间八法都是空性的、无常的,都是在时时变化,在刹那刹那中生灭,没有恒常的,没有不变的。
 
  我经常给大家讲,我们不是要逃避,而是要勇敢地面对。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在刹那中生灭,随时在迁变。诸法的实相就是如此。心里明白,有所准备,这样自然就没有恐惧了,自然就勇敢了。痛苦来了,你也不会太在意而随之痛苦,因为它也会变。快乐来了,你也同样不会得意忘形。有快乐就有痛苦,有痛苦就有快乐,这就是诸法的实相。你有准备,快乐来了,就准备迎接痛苦;痛苦来了,就准备迎接快乐。
 
  “若是这样,仍然是一会儿快乐、一会儿痛苦啊,与此前有什么区别?”不一样。你知道一切事都在变。虽然境在变,但是心不变;虽然境在动,但是心不动。心不变了,不动了,这叫解脱。这样才有恒常的快乐,之前是不会有的。只要是变化的,就是痛苦的。因为佛讲过三大根本苦—:变苦、行苦、苦苦。为什么说六道轮回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呢?因为都是变化的。你心态不变,心态不动,这叫解脱,这时才会感觉到真正的快乐,才会享受到真正的快乐,之前没有快乐。
 
  所谓“三分痛苦、七分快乐”,这是世间的概念,世间人是这样认为的。这“七分快乐”是相对的快乐,在佛法里它也是一种痛苦。为什么世间人把苦当成乐,假当成真?因为凡夫颠倒。若是从佛法的角度上讲,按诸法的实相和真理来分析,这“七分快乐”也是痛苦的。世间只有痛苦,没有安乐,因为世间是变化的。
 
  顺境也会动,逆境也会变,心不动、不变就行。虽然生了灭了,来了去了,好了坏了,但心都了了分明,如如不动。心没有跟着境动,没有跟着境变,就可以了。境的变化是很正常的,境的动摇是很正常的。若是你明白了,有准备了,心就不会动了,对一切境相都能很淡定地看待。他的感情有动摇了,很正常;他的态度有变化了,很正常。什么叫动心?一变一动,就觉得“天塌了、地陷了,完了”。天没有塌,地也没有陷,是心塌了,心陷了,这叫动心。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伤心;一会儿觉得快乐,一会儿又觉得痛苦,这叫动心。如果心不动,心里有准备,那一切都很正常。快乐来了,没有特别的高兴;痛苦来了,也没有特别的害怕,特别的烦恼。主要是不受世间八法的影响,自己的相续没有因此而染污,就OK了。
 
  为什么说“如幻如梦”呢?万法本来就是如梦如幻的,就像看电影一样。看战争片、爱情片,里面什么角色都有。要演战争,拿武器打仗了,但是心不会动。要演爱情,开始谈恋爱了,没有什么,也是如幻如梦的。这样就不会受影响。如果你没有动心,没有因此生嗔恨心、贪心,也没有因此而烦恼痛苦,相续就不会被染污。
 
  “于诸惑业及魔境”主要是指消业、断烦恼。苦集灭道四谛中,“苦”指轮回,“集”指烦恼,苦谛和集谛是因果关系,集谛是苦谛的因。烦恼是轮回的因,若是没有烦恼了,轮回自然就结束了。断了烦恼,也就不造业了。没有业力的牵引,也就不轮回了。尤其我们现在修大圆满法——当下成佛之法,随时都有成佛的可能。成佛了以后,虽然身还是在人间,还是在红尘,还是在自己的家里,但是没有烦恼,没有业力的牵引,所以就不属于轮回了,就解脱了。
 
  成佛后,是不是家也变成天堂了,升到空中去了?是不是身体就变成神了,每天不吃不喝,可以供着了?不是这样的。你和以前一样,还是在人间,还是那个人,生活和身体不会有太大变化。“我还是那个人吗?我还做那件事吗?我还要在那个“破家”里待着啊?我还要面对那个人吗?”是。你还是那个身体,还是那份工作,但是你不用害怕,因为没有业力的牵引,你就没有了烦恼、痛苦,只有开心,只有快乐。
 
  之前一直觉得“这是个破家”。成佛后,虽然环境没有变,还是那个小屋,还是那个家,但是心态变了。心态一变,态度一变,这个家就变成西方极乐世界了。对家的认识,对所处空间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就变了。自己感觉“这个家比天堂还好”,天堂里还有凡夫,这里没有凡夫,都是佛。这都是唯心所现,认识变了,心态一变,就好了。自己觉得是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觉得是天堂就是天堂。
 
  之前那个是“最不听话的孩子”、“最讨厌的人”。成佛后,他的形状没有变,模样没有变,但是你对他的态度和看法都变了。“这是菩萨,这是阿弥陀佛,这是阿弥陀佛的幻化,是来度化我的……”,甚至觉得他比阿弥陀佛还殊胜,比观音菩萨还殊胜呢。因为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顾不着我;观音菩萨在西方极乐世界,也不能经常来看我。我身边的这个人,比阿弥陀佛还好,天天照顾我,天天磨练我的习性。
 
  我们现在想:“好像是观音菩萨,好像是阿弥陀佛幻化的吧,我也观观清净。”现在我们是刻意在想、在观。当你觉悟时,就是阿弥陀佛的幻化,就是阿弥陀佛,甚至比阿弥陀佛还殊胜。因为他的功德可能和阿弥陀佛一样,但是恩德比阿弥陀佛还殊胜。为什么说“上师的恩德比佛还殊胜”呢?也是这个意思。佛和上师的功德是一样的,但恩德不一样。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比佛的恩德还大,超越了佛的恩德。这个时候觉悟更高了,也许你就这样觉得:“我身边的这个人,比阿弥陀佛还殊胜,比观音菩萨还殊胜,因为他们在功德方面也许没有差别,但是能这样直接摄受我、度化我,对我的恩德比佛菩萨的恩德还大!”你的觉悟提高了,境界提高了,就行了。
 
  若是内心不变,外境变得再漂亮也没有用。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家庭条件和以前相比,是天壤之别,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没有用啊!环境变得再好,即使你的家里变成了天堂,你内心的烦恼和痛苦也许比以前更严重了,比以前更多了,这样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好与不好,殊胜与不殊胜,这些和外境没有关系,都是自己心的概念而已。我们心里觉得脏就是脏,觉得不脏就是不脏。对一些东西,我们觉得特别脏;但是对一些东西,就不觉得脏。比如说人民币,经过那么多人的手,怎么会不脏呢?怎么会不传染呢?但是从未听说“人民币传染”、“美元传染”。对再破再旧再脏的人民币或者美元,也不觉得脏。有些人贪得更厉害,得到人民币了,先亲一口,然后就装到兜里去了,就是因为太爱钱,得意忘形了,所以根本不觉得脏。对有些表面上看挺干净的东西,我们却还怕有细菌或病毒,所以不敢碰,更不敢用。自己不觉得脏就不脏,自己觉得脏就是脏,这就是心的概念。
 
  都是心,外境变不变都行。其实心一变,外境也变了。所谓的“天堂”、“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实际上,自己的心清净了,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自己的福报到了,就是天堂,没有别的。“我觉得我那个小屋就是天堂,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你的悟性和境界提高了,一切境相也在提高,外形不用变。
 
  “我觉得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天堂,但其他众生看不是啊!”这里讲的是你的感受,你的境界,和别人没有关系。即使别人觉得是地狱,也没有事,你自己感觉是西方极乐世界就行。如果别人说这是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你感觉到的是地狱,那就是地狱。到了某个地方,有的人觉得这个地方太殊胜了,有的人却认为这个地方太不好了。处于同一个地方,同一个空间,有的人会烦恼,有的人会快乐。看同一个人,有的人觉得太好了、太可爱了,有的人就觉得不好、太凶了。人的感觉就是这样,完全是唯心所现。
 
  都是心,心不动就没有事,心里清净就是清净。我们不是要逃避,而是要面对。只要以好的心态去面对,一切都是“世间道中得解脱”。如果没有烦恼、没有业力的牵引,你当下就解脱了。在人间,在你自己的家里,你仍然可以解脱,可以圆满。
 
  “断除魔境”是指没有烦恼,没有业力。“魔”指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这四魔。成佛的时候就是要断四魔,断了四魔就成佛了。四魔就是障碍,都是自己的业、烦恼、心灵上的所知障和习气障。若是断掉了业障、烦恼障、所知障和习气障,四魔自然就消失了。四魔消失了,当下就成佛了。没有烦恼、没有业力的牵引,就是解脱了;断除了四魔,没有这些障碍,当下就成佛了。
 
  若是成佛了,人的模样不一定变,形状不一定变,即使变也只是稍微变一点,变化不会太大。否则,如果一下子变得那么高大,这个大殿也容纳不了,怎么办啊?一个个都成佛了,这个大殿就装不下了。建道场的时候,应该多建几个大房间,谁成佛了就把谁装到里面去。不是这样的!成佛了,形状不会变,模样也不会变,但是智慧开了,境界高了,就不一样了。一切法的本性都通达无碍,一切福报和机缘都任运成就。像上师如意宝所讲的一样,“自在了自己的显现,同时也自在了他人的显现。”
 
  那些大德为什么有那种摄受力和感化众生的能力?不是因为他们口才太好了,不是因为他们势力太大了,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境界,有稳定、觉悟的心态,有清净的相续。什么叫加持?就是有这样一种吸引力。
 
  “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这是用比喻来说明智悲双运的大乘行。
 
  “犹如莲花不著水”:智不住世间,寂不住有边。虽然莲花出于水,但是不住水。同样,虽然佛菩萨在六道里,处于世间八法中,但是没有被轮回染污,也不受世间八法的控制。这是因为他是大彻大悟的,具有大智慧,把一切法都看得通通透透、明明了了。
 
  如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在看一群小孩子玩耍一样。那群小孩子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伤心了;一会儿打架,一会儿又和好了……变化无常。其实,哪有值得高兴的?哪有值得伤心的?但是他们自己就有这样的感觉。以前,我们这里的很多小孩子都玩一种游戏:摆很多白色、黑色和花色的石头,黑色石头代表牛,白色石头代表羊,花色石头代表马。当自己有很多“马”“牛”“羊”的时候,就高兴得唱歌,特别快乐。其实,哪里有牛、羊、马啊?都是石头嘛!但他自己就是这样以假为真的。别人不能碰这些“马”“牛”“羊”,若是碰乱了、弄散了,他就会哭。自己最好的“马”若是被另一个小孩子偷走了,他会很伤心、很生气,甚至去打架,打不过还会哭。其实就是一块石头而已。一位智者在旁边看,哪有什么可伤心的啊?哪有什么可高兴的啊?但世间人就是这样,没办法。
 
  我们在佛或菩萨面前就是这样,有时候像个疯子,有时候像个小孩子。一个疯子在那喊啊、跑啊……人家会怎么看?肯定会同情他,这个疯子太可怜了。佛菩萨看我们也是如此,但我们感觉不到。
 
  佛经里有这样一个公案。有这样一位国王,他身边有一位懂天文学的大臣,他推算出再过几天会下大雨,雨水里有一种毒,会令喝了雨水的人发疯。这件事除了国王以外,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自己使用的那口井盖得特别紧,一滴水也进不去。几天后的这场大雨过后,人们因喝了雨水而发疯。除了国王,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疯了。但是所有的疯子却说国王是疯子。没有办法,国王只好喝了那种雨水,也疯了。
 
  世间人都是疯子,你稍微有一点点正知正见的时候,可不能再疯了。这时必须要有这样的认识:“他们都疯了,但是我可不能疯。”现在还没有彻底疯,一定要去保护这个正知正见,别让它失去。若是让它失去了,跟着他们疯了,就彻底完了。
 
  因为贪嗔痴慢等烦恼太重了,我们这些凡夫真的失去理智了。一会儿贪心上来了,一会儿嗔恨心又上来了,一会儿嫉妒心又上来了,一会儿傲慢心又上来了。因为贪心,不该想的都想了,不该做的都做了。这难道不就是失去理智了吗!你认为这是正确的吗?你认为这很正常吗?这都是颠倒的,这叫“疯子”。你去想想后果,它的果报多严重啊!喝了会疯的水不算什么,若是生起嫉妒心、傲慢心等就完了。真的,我们自己要先明白,先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这也是种开始。然后再去想办法,把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这叫抽薪止沸,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若仅仅在表面上找问题,在表面上解决问题,是徒劳无益的。这是扬汤止沸,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若是真正有智慧,看世间的一切人与事时,就像看一群小孩子玩耍一样,像一个正常人看一群疯子一样,他不会受此染污。虽然身处轮回、尘世间,但是他不属于轮回,也不受世间的影响。这是因为他有智慧。谁有智慧,谁就能做到这些。“犹如莲花不著水”,虽然是在轮回里,虽然是在世间,但是也可以不属于轮回,也可以不受世间的影响,可以彻底不烦恼、不痛苦。
 
  “犹如日月不住空”:悲不住寂灭边,不住空边。日月昼夜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行,但是它“不住空”,天空不阻碍它的运行。为什么众生在六道轮回里昼夜不停地轮转呢?就是因为有烦恼、业力的牵引,所以不自由地转。车轮为什么不停地转?因为有发动机的牵引。转经轮不停地转,因为有人在推拉。想停也停不下来,没办法,只能转。同样,众生在六道里没有任何自由,想转也得转,不想转也得转。
 
  有的人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家庭都计划得非常好,“凭我的学历,应该能找到如意的工作吧!应该能找到一个很好的伴侣吧!”想得都很美。但是也许到时候根本找不到工作,特别心烦。即使暂时找到了一个,也根本不称心,跟自己的计划有天壤之别。“暂时就干这个工作吧!慢慢再找。”然而也许就更差了。自己委屈、难过,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业力的牵引。组建家庭时也是如此。有的人想得很好,要求也很高,想找个有钱有势的伴侣。然而根本找不到;即使找到了,却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自己又委屈又痛苦,不想过还没办法离婚,想过还觉得太没意思了。这就是所谓的“活没有信心,死没有决心”。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这一生就快结束了,最后彻底失望,只能等着死了。没办法,这就是业力,是不由自主的。
 
  佛菩萨“犹如日月不住空”地在轮回里走,但是他没有烦恼,也没有业力的牵引。这是以他的大悲心和愿力而转的。悲心和愿力都是自己自愿发的,所以他是自由的,不受控制。因为悲心与愿力的感召,佛菩萨在六道里走,是任运自成,是自由的、自在的。他可以有自己的事业,他可以自己安排。到什么地方去度化众生,应该度化什么样的众生,应该以什么身份、以什么方式去度化……自己完全可以把握。主要看自己的愿力在哪里,悲心在哪里。
 
  “汉地众生太苦了,应该去度化汉地的众生!”悲心就生起来了,愿力就生起来了,然后就以这个悲心和愿力去度化他们。以什么方式度化?以讲经说法的方式。以什么身份度化?以出家法师的身份去度化。
 
  “藏地的众生太苦了,应该去度化藏地的众生!”悲心又生起来了,愿力又生起来了。以什么方式度化他们?以念咒或转转经轮的方式度化。让他们多念咒,让他们多转转经轮。当时法王就是这样,发现这些藏民太苦了,以什么方式度化他们呢?以玛尼括罗的方式,就是用观音心咒转经轮的方式。然后发心让大家转,大家就都开始转。对藏民来讲,这是最合适的度化方法。很多藏民念经持咒特别费劲,字音也念不准;闻法听不懂,也记不住;打坐就更难了。转经轮是最圆满的一种修持方法,他们就用心转这个转经轮。虽然他们没有太多的文化,但是他们心很虔诚。用心转转经轮,自相续中的法轮也在转,自相续中的烦恼也就随之消灭了,世界上的一些灾难、磨难也就消失了。二力合一,圆满了,这是一种善巧方便。
 
  如果有悲心和愿力,就不会堕入寂灭。阿罗汉入于寂灭,不去度众生。独觉佛只求自我觉悟,没有自觉觉他、自度度他的发心。因为他们落入了寂灭边(空边)。菩萨有悲心和愿力而不入涅槃。这么多如母众生都在六道轮回里,菩萨不可能袖手旁观,自己在一边“独觉”,因为他有悲心和愿力。所有的众生都是我宿世的父母,所以不能见死不救。尽管阿罗汉和独觉佛也有一部分悲心,他们也觉得众生可怜,也觉得应该救度众生,但是他们的悲心非常弱,他们没有菩萨那种勇敢的发心。阿罗汉和独觉佛的悲心就如断臂的母亲,唯一的孩子被水冲走了,她不是不悲伤,也不是不想救度,但是她实在没有能力,实在没办法,只能无奈地看着。佛和菩萨的悲心就像英勇的父亲,唯一的儿子留在战场上了,他不可能有片刻的犹豫,会立即冲回去,亲自把儿子救出来。虽然都是圣者,都有悲心,但是阿罗汉和独觉佛没有菩萨那种悲心和愿力。
 
  菩萨有悲心和愿力,所以不住寂灭边,也不堕落有边。“犹如日月不住空”,就是这个意思。
 
  智悲双运,既不堕落三有轮回,也不堕落寂灭涅槃。自利成就法身,他利成就色身,二身双运的果位叫“入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他是以智慧不住涅槃,“犹如莲花不著水”;以悲心不住寂灭,“亦如日月不住空”。
 
  干旱之地不会生长出莲花。同样,如果你离开了世间,离开了众生,怎么能圆满福德和智慧呢?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练出来的,它不是一种逃避。在一切境界中,心如如不动,这叫圆满智慧。虽然淤泥特别湿,特别脏,但出于其中的莲花却是那么纯净、美丽。所以,一个真正的大乘菩萨、大乘行者应该在世间,应该在红尘。正如一些古大德所说的“愚人出境不亡心,智者亡心不出境”。一个愚痴的人远离世间,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妄心却没有死。“妄心不死,真心不活。”一个智者,虽然在世间、在红尘,没有出境,但他没有妄想,没有妄心。他已经断除了分别,放下了妄念,这是最根本的。
 
  虽然你在寺庙里,身为出家人,但是妄心却没有死,对红尘的贪恋还没有放下,总是东想西想、四处分别,这没有多大意义。你能剃度出家,穿上了三法衣,也是宿世修来福报。但是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应该落实到相续中去。你的相续应该因此而有所变化。剃头发应该是剃除烦恼,穿三法衣应该是相续中具有戒定慧三学的功德。若是暂时没有这些功德,也要争取令自己尽快具足这些功德,表里如一。
 
  有的人虽然头发剃得光光的,但是内心的烦恼一点都没有减少,甚至增长了。看到比较顺心顺眼的,就生起贪心了;看到比较不顺心、不顺眼的,就生起嗔恨心了。不应该这样!要知道,身边的众生都是善友,不是恶友,应该提起善念,具足悲心与恭敬心,不应该有贪心、嗔恨心。同修道友应该是善友,应该互相团结与关爱,一定要明确这样的观念和态度。以前在世间的时候,和周围的人是造恶业的伴侣;现在彼此之间应该是修道的伴侣,做善业的伴侣。因为发心变了,自己的心态也应该转变。
 
  大家要有正知正见,要以正见去守护自己的三门。“男女众之间不允许接触,甚至不允许看”,这是戒律,也是规定。但若是靠另外的人来控制或看管,就难了。你们都不是孩子。若是小孩子,可以看管,可以打几下、喊几声。你们都是大人了,已经老了,自己应该管好自己,应该保护好自己的戒体,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相续。作为一个出家人,任何时候都应该对自己有约束,不能随便。
 
  若是一位智者,即使是在世间、在红尘里也无所谓。否则,即使是在山上、在寂静处,也无济于事。寂天菩萨在《入行论》里讲,老虎等猛兽虽然是在森林里,在山上,可它还是那么凶恶,那么嗔恨。骏马虽然在闹市中,但它总是很温和,很调柔。
 
  即使是在寂静处、在山上,尽管是一个人闭关,若是内心的烦恼没有减少,自己的相续没有调柔,和在世间有什么区别?有些人在山上闭关十年、二十年,一下山就不行了,无恶不作。还有些人先前生起了一个善念,三步一拜到拉萨,也非常不容易;到拉萨以后,把自己的手指也供佛了;但是回来后,却杀盗淫妄样样都做,死的时候也是很惨的。在朝拜者、上山闭关的人当中,有很多成就者,但是也有这种业际颠倒的人。
 
  拿骏马比喻什么?比喻一位智者,一个具有修行的人。他虽然在世间,在红尘,但是他的相续仍然是那么调柔,那么清净。拿老虎比喻什么?有的人虽然在寂静处,在山洞里闭关,但相续没有丝毫变化,一下山就无恶不作。所以,把法融入相续是很重要的。若仅仅是摆样子,在表面上再下功夫,也没有用。
 
  我们现在是在寂静处,在这么清净的道场发心出家,穿上了三法衣,觉得很殊胜,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过两年三年……又业际颠倒了,跑到山下去了,还俗了,又开始造业了。这样没有多大意义,还不如不出家。大家的决心要坚定一点,彻底一点。有的虽然下决心了,但是不彻底、不坚定,总是动摇。“是不是该下山了?”不要这样。在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那种自在境界的时候,应该和世间的琐事断绝关系,对这些彻底绝望。如果彻底下决心了,就安稳了。

  人生其实很短暂,这里有的人很年轻,但很多人离死亡都不太远了。有些年轻人也许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没经历过什么,感觉出家是不是早了点?不早了!既然下决心了,就彻底点,不要经历这些了。以前说过,没有世间的朋友也没有关系,有正知正见的朋友就行。其实一个人独来独往也挺好。我经常讲,我从七岁出家到现在,真的没有感觉过孤独。
 
  出家不是不好,但是必须要放下。心态放下了,出家是一种享受;心态放下了,出家是一种自在。若是心态放不下,出家就不自在了。这里也不自在,那里也不自在;有这个压力,有那个压力;想做这个不行,想做那个也不行。若是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发心不到位。发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把心态放下了,幸福就在当下,快乐就在当下。
 
  能出家是福报,能出家是快乐。大家有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福报?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快乐?若是没有,说明心态还是没有放下。有的人想得太多了,将来怎么办啊?有病了怎么办啊?老了怎么办啊?这些不用你操心,一切都随缘。若命中有,一定会有;若命中没有,就没有。若是命中没有,你成家生孩子,生了十几个也没有用,病的时候还是没人看,死的时候还是没人管。若是自己命中有这个福报,虽然没有家,没有孩子,但是病的时候,身边的同修道友也许会更热情、周到地照顾你。那时候也许成了上师,弟子们都来抢着伺候你。若是真放下了,真成就了,死了后,连你的尸体都舍不得烧,必须要供起来。这多好啊!今天讲到这里。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 普贤行愿品原文

    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

精华推荐

  • 普贤行愿品原文

    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