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华严经

《华严经》的第三种境界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华严经》的第三种境界

本次法语学修重点

  △《华严经》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还是不二。但是“一”和“一切”,和“千差万别”是相即圆融的。这就是华严十玄门当中的秘密隐显俱成门。这十玄门当中叫秘密隐和显,隐藏在背后和表现出来的,它是同时具足,这两个没有差别。

  △所有的一切都是隐和显的关系,本自具足。所以在《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第三部分表现得非常多,就是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华严经》中最著名的一段内容。善财童子接受了文殊菩萨的教导之后,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去参访某某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都把自己特有的法门告诉了他,然后都会告诉他一句:你继续往前走,前面还有善知识,你可以到那里去参访。

  △善财童子每遇到一位善知识,包括他最早遇到文殊菩萨,都会说一句话,说:“善知识,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该如何行菩萨道?学菩萨法?”他在经历了每一位善知识之前,都是秉持着一贯而终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家当下明觉,体、相、用,大方广的心。

  △如果这世界的所有众生跟你是一个整体,就是你自己,你愿意你的世界里那么多的痛苦没有改善,能心安理得吗?所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那个自己不为自己指的是单独的个体自己,“但愿众生得离苦”是一个整体的自己。

  △菩萨要修什么行?就是所有的众生,“如一众生未得度,终不于此取泥洹”。

  △十法界在你的当下只是隐藏和表现的不同,本质上没有差别。无论外在怎么表现,你的内心都契入到一真法界,一即一切,一切都融摄在这个“一”上面的时候,你就是真行菩萨道的人。

  《华严经》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还是不二。但是“一”和“一切”,和“千差万别”是相即圆融的。这就是华严十玄门当中的秘密隐显俱成门。这十玄门当中叫秘密隐和显,隐藏在背后和表现出来的,它是同时具足,这两个没有差别。

  在你的生命中,你有快乐有痛苦,很正常。当你快乐的时候,你是把痛苦隐藏起来了,你把快乐表现出来;当你痛苦的时候,只是把痛苦表现出来了,把快乐隐藏起来了。这个一就是一切。所有的一切都是隐和显的关系,本自具足。所以在《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第三部分表现得非常多,就是善财童子的五十三参。

  大家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华严经》中最著名的一段内容。善财童子接受了文殊菩萨的教导之后,文殊菩萨告诉他,你要去参访某某善知识。每一个善知识都把自己特有的法门告诉了他,然后都会告诉他一句:你继续往前走,前面还有善知识,你可以到那里去参访。但是善财童子每遇到一位善知识,包括他最早遇到文殊菩萨,都会说一句话,说:“善知识,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该如何行菩萨道?学菩萨法?”他在经历了每一位善知识之前,都是秉持着一贯而终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大家当下明觉,体、相、用,大方广的心。就你现在想,如果这世界的所有众生跟你是一个整体,就是你自己,你愿意你的世界里那么多的痛苦没有改善,能心安理得吗?所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那个自己不为自己指的是单独的个体自己,“但愿众生得离苦”是一个整体的自己。菩萨要修什么行?就是所有的众生,“如一众生未得度,终不于此取泥洹”。所以他说:我已经发了这样的菩提心,这个菩提心发起来了。我希望大家现在也发一下,哪怕模拟的,模仿一下,就是愿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现在在心里想,去感受整个世界,整个身心都是你,整个身心、整个世界没有一丝一毫的缺陷和烦恼,这才是我们的菩提心。

  十法界在你的当下只是隐藏和表现的不同,本质上没有差别。无论外在怎么表现,你的内心都契入到一真法界,一即一切,一切都融摄在这个“一”上面的时候,你就是真行菩萨道的人。这是《华严经》的第三种境界,第三部分。

  原标题:达照法师|《华严经》的第三个部分,就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还是不二。

  转自微信公众号:大千界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