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说四十二章经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说四十二章经

  慧律法师

  ----勤学自省 恭录

  请打开三十七页倒数第一行,"后汉"当然就对前汉,也就是西汉所说的"迦葉摩騰"迦葉摩騰这是中印度人生于婆罗门家,博通大小乘的经典,第一个来到中国传法翻译经典,还有【竺法兰同译】那么这个竺法兰也是中印度人,他一天诵经都诵数万卷,就是数万章,是印度学者之师,他们两个在印度都很有地位,非常有地位。那么在东汉明帝的时候派遣蔡愔至西域求取经典,在永平十年就是西元六十七年,跟迦葉摩騰结伴前来中国,在洛阳的白马寺翻译四十二章经,所以后汉迦葉摩騰竺法兰同译,三十八页"后汉,即东汉对前汉而言之"那么前汉就是西汉,【孝明皇帝】也就是汉孝明帝【永平三年】【岁次】就是那一个年代的呢?【庚申】庚申年就是西元六十年,西元六十年简单讲距今一千九百三十四年,我们今年是一九九四,一千九百多年将近两千年的人,【帝梦金人】全身都是金色的,【项有日光】项我们前面叫做脖子,简单讲脖子的后面叫做颈子,颈子的后面就是有光圈,项有日光就是我们画的佛像头顶上的光圈,画佛像头顶都有光圈,项有日光,这个日光怎么样?【飞来殿庭】这个殿庭就是皇上大殿的前面,【以问群臣,太史】太史就是古时候的一种官名,是史官负责历史的,负责历史的但是兼掌天文历算,他是一个史官,历史的史,史官,是兼掌天文历算,他了解天地的历算是什么,叫做【傅毅】太史傅毅,古时候的人名大部分都两个字比较多,【对曰:臣闻西域有神号之为佛】我听说西域,西域,注意听,汉代称敦煌以西的地方也就是今天中国的新疆,中国的新疆也就是苏俄的中亚细亚的东南部,苏俄的中亚细亚的东南部或是中国的新疆都称为西域,都称为西域,这个是我们汉代的时候称敦煌以西,你要记住敦煌以西统称为西域,敦煌我们都晓得很有名的佛窟,西域有神号之为佛【陛下所梦】陛下古时候臣子对帝王的尊称,陛下所梦到的【其必是乎!】一定是指这个,【博士】博士就是我们现在的教育部,掌管全国的学术,文化,教育或者是技艺,技艺就是像我们现在所讲的工艺,我们现在所说的劳工,那么这个博士重要的是掌管教育跟学术,所以等于我们现在的教育部,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教育部,博士,那么一个名字叫做【王遵】,教育部的部长他就这样讲【王遵亦奏曰:有事禀奏,禀奏什么呢?】按周书异记,周朝所写的异记怎么样?【载佛诞于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周昭王二十六年大约西元前,要加一个前,西元前一零二六年,一零二六年,加起来距离今天就是三千年,佛诞就是三千年,印度没有重视历史,所以我们说佛诞是两千五百多年,但是按照历史记载周昭王二十六年,那个是西元前一零二六,西元前一零二六加西元后一九九四,算算也有三千一百多年,距离我们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年,距离我们今天是三千多年,所以有两种历史,有的说三千多年,那么印度因为它很不重视历史,而且印度以前是怎么样的你知道吗?以前我看传记,以前它记载佛诞是这样子的,它用一个很大的墙壁,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水泥墙,然后每一年打一个洞,就是每一年打一个洞,今年到了打一个洞,看打几个洞就是佛诞距今多少年,但是那时候印度群雄割据的状态,像我们的六国常常打仗,阿育王才来统一,都常常战争,一战争就忘了打洞,一战争就忘了打洞,一战争就忘了打洞,也不知道忘了打多少个洞,一战争就忘了打洞,没有办法,所以它那个记载因为以前没有用笔,就是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诵戒都没有戒本的,这个很清楚可以看得到,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没有纸可以记载,到最后就是用贝页,所以记载历史以当时来讲,按照工具,按照科学,科技都很困难,到底是谁记载的,也不管什么佛组,时间到就打一个洞,明年又打一个洞,一战争就忘记打了,到底有多少年也不知道,所以有的人讲三千多年,有的人讲两千五百多年,少打了五百多个洞,就是时常打仗,所以记算方式我们要了解一下,继续看,【时江河泛溢,大地皆动,五色光贯太微】,太微就是前面所讲的那个殿庭,太微就是皇帝之庭,听旨之庭,皇帝大殿前面听旨之庭,听旨庭,皇帝听政的大殿前面叫做太微,就像佛教所说的大殿的前面,皇帝听政的大殿前面都放光,五色光贯太微,【太史】我们刚刚讲的太史,另外一个太史他就【苏由卜之】以前的人都两个字的名字而已,两个字,苏由,卜之,就卜卦看看,【得乾之九五】乾之九五就是皇上(皇帝)表示说至尊的意思,【飞龙在天】飞龙在天这个是易经的乾卦,飞龙在天比喻利益无量的众生,利见大人意思就是有利益众生的大圣人出现,【是西方大圣人也】所以飞龙在天就是易经的乾卦,有乾卦跟坤卦,易经的乾卦最上乘的卦,不得了,飞龙在天表示利见大人,利益的利,见到的见,大人,利见大人,【后一千年,声教流被此土】我们中国跟大乘佛教特别有缘,所以佛法尚未传入,佛陀的光就已经照射到了,佛陀一诞生,我们这里就有记载了,【王命刻石为记】因为这是后来的事情,看到这种瑞相把它刻在石头上,刻在石头上让后代的人来印证,王命刻石为记,古时候就是雕刻刻石头,跟印度当时候都是一样的,都是用刻的,王命刻石为记【埋之南郊】【南方的郊外,【后于周穆王时】周穆王把笔拿起来,是西元前一零零一年到西元前九百四十七年,那么西元前一零零一年,一零零一年那就这样慢慢倒回来算,1001,1000,再来999,998要倒算回来你不要把它加上去,如果说你把1001年把它减怎么样子,那就不是这样子减法,不能这样减法,要慢慢的倒算回来,倒算回来才对,倒算回来,就把它算回来,后来在周穆王的时候,就是西元前一零零一年到西元前九百四十七年,就是愈来愈少,愈来愈少,这其中大概经过了五十四年,【乾坤震动】乾坤就是天地,就是天地,天地震动【有白虹】白虹怎么样?【十二道】十二道【贯日经天】贯日经天就是贯穿太阳,通彻天际,【太史扈多占之】再卜卦看看,【谓是西方大圣人入灭之象】的迹象【明帝】我们说的东汉明帝,【乃于七年岁次甲子】就是西元六十四年,西元六十四年,他在西元六十年梦到的,在西元六十四年【敕郎中蔡愔】这个字念yin,敕郎中就是一位官叫做蔡愔,【中郎将秦景】你看全都是两个字的,他们的名字都是两个字的,从前面的傅毅到苏由到扈多到蔡愔到秦景到王遵,统统都是两个字,名字都是两个字的,中郎将叫做秦景【博士王遵等一十八人】【西寻佛法,至印度国请迦叶摩騰及竺法兰】刚才已经简单介绍过了,【用白马驮经】这个驮经就是背负经典的意思,用白马驮经,驮就是用背部背东西,简单讲就是放在马背上,放在马背上面,把一切经典都放在上面,【并将舍利,及画佛像】全部运回中国,【以永平十年,岁次丁卯】这个丁卯是西元六十七年,【至洛阳】洛阳,这个西元六十七年你要记住,东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佛教第一个来到中国,这个年代你一定要背起来,这是佛教的开始,佛教的开始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这个一定要背起来,来到洛阳,河南的洛阳,【帝悦】皇帝很高兴,【造白马寺】因为是白马运回来的,运回来在白马寺,白马寺是在河南洛阳县的东边,在白马寺的旁边写个【我国最古的僧寺】我国最古老的道场就是白马寺,第一座道场白马寺,【译四十二章经】翻译四十二章,所以四十二章翻译的时间是最早的,第一部翻译到中国来那就是四十二章经,其他的大乘经典后来的人再慢慢翻译,四十二章经【至十四年正月一日,五岳】我们中国人,东岳泰山,中国是岳,岳飞的岳,五岳的岳是岳飞的岳,可是我现在讲的东岳泰山不是,一个山再一个地狱的狱,上面一个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是嵩山,嵩山是一个山再一个高,东南西北中,泰衡华恒嵩,泰就是泰山,衡就是衡山,华就是华山,恒:永恒的恒,那么嵩呢?就是一个山再一个高,再读一遍,东岳就是泰山,泰山,南岳就衡,平衡的衡,衡山就是平衡的衡,双人旁,,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一个心再一横再一个日再一横,北岳恒山,中岳,中间的中,中岳就是嵩山,这个我们读地理都读过,五岳是分布在黄淮平原的外缘,大部是花岗岩,花岗岩的高峰,花岗岩这个可以做大理石的,【五岳道士】他们都在深山修练,道士是拿拂尘的,拿拂尘的,【负情不悦】皇帝这么重视佛教他们不高兴,这个道士叫做【褚善信】这个念chu三声chu,等于处决的处的音一样的,处决你是不是处,三声褚,处是四声,但是它是三声chu,褚善信这个道士很不高兴叫做负情不悦,这个负就是违背,情就是心意,就是违背了这些道士的心意,所以很不舒服,不悦就是很不高兴,负情不悦,负情不悦就是违背了这些道士的心意,认为皇帝重视佛教,不重视道教的经典,所以很不爽快,很不高兴,【表请较试】比较比较,要较量较量。【乃于十五日大集白马寺南门】大家都集合白马寺的南门,这个就像电影上在斗法一样,道士跟和尚在比赛,【信等】信就是褚善信,信等就是这些道士,其实也跟现在的道士不一样,以前的修练比较好,不像现在在嚼槟榔,抽烟,不是这样子,以前的人也是很有修行,只是不是无漏法而已,【信等以灵宝诸经】用这个符咒怎么样?【诸经置道东坛上】置道,放在东边的坛上,建坛放在上面,信等以灵宝诸经就是他们认为不可思议的经典,咒语,那些种种的经典,灵宝诸经就是他们的经典,他们认为很伟大,很灵,很宝贵的经典放置在东边,【帝以经像舍利置道西七宝行殿上】七宝行殿上【信等绕坛涕泣】用哭的,不一定会赢就赶快跪下来哭,跪下来哭,【启请天尊】你看他们的天尊都是长胡子的,启请天尊,他们不知道天尊是三界内的,他们不知道【词情恳切】要求天尊这一次不论怎样要大显神通,保佑这些经典不要被烧掉,烧掉就输得很难看了。【以旃檀柴等烧经冀经无损】希望这个经典没有损坏,冀就是希望,经就是经典,希望这个经典不要被烧坏掉,【并为灰烬】但是,可是全部都化为灰烬。灰烬就是物体燃烧剩下来的余灰,粉屑,都烧光光,所有的灵宝诸经烧的一本也不剩,【先时】就是以前,【先时升天,入火,履水】履水就是站在水面上,【隐形等术,皆不复验】都没有作用,飞不起来也不能在水中行走,也不能入火都没有办法,道士没有比较行,【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佛是三界的至尊,他(道士)怎么赢得了他,一个阿罗汉也赢得了天尊,不要说佛陀就说佛陀的徒弟随便一个证四果的阿罗汉,就是圣人了就赢天尊甚多了,世尊那里随便派一个不然证初果的也赢他,不必用到佛陀,到用时都没有办法使不出来,佛的舍利就表佛的法身,佛的法身他就神通自在,而佛舍利光明五色直上空中,这个好比演电影真好,【旋环如盖】绕起来就像盖一样,【遍覆大众】全部都把它盖起来,【映蔽日轮】映蔽日轮就是,映蔽这个映注意,这个映蔽不是遮蔽的意思,意思就是光明灿烂耀眼,整个遮住了日光只有佛光,日光看不到,就是说那种光比日光还要亮,那叫做映蔽日轮,就是那些舍利子这些经典所放出来的光遮住了日光,你看它的光有多明亮,不是这样子而已。我们来看这些印度的高僧有多厉害,【摩騰以神足通】那时候用神足通,迦叶摩騰用神足通飞上天空【于虚空中飞行坐卧】在天空中也可以坐也可以卧,【神化自在】神化自在表示有修有证无漏的神通,【天雨宝华,及奏众乐,时众咸喜,得未曾有】【此即佛法入震旦之始也】【按迦叶摩騰及竺法兰皆中印度人】【二名俱不见有翻】不过我们记起来,迦叶摩騰跟竺法兰二位法师中印度人,第一个来到我们中国,所以我们就是很感恩,很感恩这个开山的祖师,【所云译者谓以华言易彼梵语】易就是改变过来,翻译为中文,把梵语翻译成中文,用华语把它改变为印度文也对,印度文改变成中文也一样,就是一定要改变,【令此方之人得解义也】能够了解这个道理,【世尊成道已,作是思维】作是思维,下面这八个字你要划双红线,【离欲寂静,是为最胜】尤其是出家众,你今天烦恼会这么多,你欲望这么多,怎么会没有烦恼,你攀缘心这么多,贪心这么重,这八个字你要牢牢记住,这八个字就是一切的座右铭,离欲寂静,是为最胜,今天你少攀缘就会少烦恼,今天你没有欲望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像以前我常常想当电影明星就有困扰,困扰,想当电影明星,那时候刚考上大学就想说大学不要念了,考上这一间大学读不读都无所谓,就去应试,那时候九百多人录取六十个,要先去录影,我就去参加录影,他说:你笑给我看看,突然叫我笑给他看,笑给他看,后来又叫我哭给他看,真是这要怎么办,一下子笑一下子哭就这样子,后来也有被录取,真的有被录取,六十个,有通知单来被录取了,九百多个也是被录取,他说你的五官很英俊,可是这种身材不可能当主角,跟你交代了这么一句,人没有听到佛法,他就动脑筋想要当电影明星,做主持人,歌星,影星。我们人大部分难免都是这样子的,离欲寂静,不懂佛法,现在你拜托我当总统,拜托我当明星,没有作用,不会比一颗清净的心更快活了,现在就已经非常的快活得无法言喻都无所求了,就OK。学佛不是愈多愈好,学佛是愈少愈好,什么放的下就少一件烦恼,那一样放的下就少那一样的烦恼,这一样放的下就少这一样的烦恼,不相信你试试看,你那一样放的下那一样自在,为什么?五蕴本空,四大无我,你要得什么?你什么也没有,离欲寂静,是最为胜,世间人是愈多愈好,修行人是愈少愈好什么都放下,什么也没有,三衣一缽就这样子,是最为胜【住大禅定】住在大禅定里面,【降诸魔道】我们欲望如果很重,怎么会有禅定对不对】降诸魔道【于鹿野苑中,转四谛*轮】苦集灭道,度乔陈如等五人而证道果,你看世尊多厉害,在鹿野苑中说法,三转四谛*轮,上根,中根,下根,度得每一个人都证阿罗汉果的,世尊实在有够厉害,今天讲一句吹牛的话我今天如果有这个福报,因为业障深重出生在末法时期,今天如果我能在佛陀面前被他点一下不知道要证几果,今天如果我出生在六祖的座下,搞不好成为七祖也说不定,点一下OK,就不用搞了老半天,三藏十二部经典搞得如此,没有人指点不晓得,单单要悟这个本性就搞了十几年,单单要了解这个本性的东西,后来阅读【【六祖坛经】】才发现以前所看的一句话,【曹溪一句亡】真的如此,【曹溪一句亡】你们记得这一句话吗?碰到曹溪就是六祖的一句就解决了,真的如此,以前研读了多少经典,到后来三十几岁的时候,看到了【【六祖坛经】】这才是真正的根本,这才是真正的根本,以前都是执相,不了解无念无相,不了解,一头雾水,所以我们有根器,还要碰到好的善因缘,你看他们碰到了佛陀,一下子就证道果了,【复有比丘所说诸疑】种种的怀疑,【求佛进止】,进止就是裁决,定夺的意思,处分的意思,换句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抉择,求佛来跟我们定夺,来跟我们处分,来跟我们抉择,来跟我们决断或者是称简择也可以,进止就是定夺,我所有的怀疑请佛陀来跟我们定夺,【世尊教勑,一一开悟】一讲大家都开悟,【合掌敬诺】诺就是顺从,依教奉行的意思,合掌敬诺尊敬依顺佛陀,诺就是答应,答应就是顺从就是奉行的意思,合掌而且恭敬佛陀依教奉行,【而顺尊勑】而顺从佛陀的教化,【诸经通序】一切经典通序【皆有六种证信】【一法体,二能闻,三机感】机感就是根性,能闻就是能闻的众生,【四教主】就是释迦牟尼佛,【五处所】在何处讲经,【六同闻】哪一些听众,【所谓: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今文次第,与通途稍异】跟一般的经典稍微有一点点差别叫做通途稍异,以前的通途经典,就是有六种成就,六种成就稍微有一点差别,【盖繇佛法初来且顺此方文字之体贵在简略】【然细繹之】这个繹就是开端,开端,但是你细细的来跟他加以研究,这个繹就是研究,你好好的然细详细的来研究它,彻底的来寻求,穷就,它里面的六种成就也统统具足,然细繹之这个念yi,然细繹之但是如果我们详细的来给它研究,研究推敲,怎么样?【六义俱备】佛的六种证信都是俱备的,六义俱备,【世尊】二字,即标教主【成道已】三字,即标机感,【鹿野苑中】,即标处所,【憍陈如等】及【复有比丘】即标能闻及余同闻,这个就是众其实都是一样的,都是一样的,一模一样的,【*轮】【教敕】即标法体,法的体性是要运用的,标这个法的体性,那么就是*轮,教敕等等这个都是标法体的,【就此一文,仍分四节:初世尊成道已一句】【乃总叙】叙就是描写,【一化之繇】一代度化众生的开始之繇,乃是总叙一化,世尊一生一世的度化就是一化,就是一生一世的度化之繇:的开始,缘起【次从"作是思维"至"降诸魔道"四十页,【乃追叙成道之法】成道之法,追加叙述成道之法,【三从"于鹿野苑"至"证道果"三句"】【乃别叙*轮之始】转*轮的开始,【四从"复有比丘"至顺尊敕乃正叙此经发起也】初文【世尊】者即我释迦牟尼如来,乃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于一切器世间,那么器世间就是我们所讲的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讲器呢?譬如说碗是盛饭,盛粥,盛菜,盘子就是盛菜的,碗公就是盛菜汤的,器具就是专门装东西的,为什么称为器世间呢?因为我们站在地上就像容器,容著我们人站着一样,所以这是指三千大千世界,器就是容受依用的意思,容受众生而为众生所依用的山河大地叫做器世间,【一切众生世间】众生世间是五蕴和合的,众共利生间隔不同,所以释迦如来所化其众就是一切众生世间,【一切正觉世间】这是指以无漏的智慧的正觉的智者,也就是正报当中的佛,或者是指此等的智慧所依存的境界,表示说他对一切境界都以智慧在做事情,正觉世间,我们都是用妄想在做事情,所以同样的活在这个世间,有的是活在正觉的世间,有的是活在众生的世间,我们现在无明重,同样的活在这个世间,但是我们是众生的世间,但是佛陀是正觉世间,简单讲,佛陀他是用智慧在做事情,用智慧在做事情,佛陀认为执着是不快乐的事情,但是我们认为执着是快乐,佛陀认为放下叫做快乐,但是我们认为执着拥有更多愈快乐,其实到最后什么也没有,所以佛陀一下手起点就是终点,四大皆空五阴无我,空就是涅槃,一下手就观空就达到涅槃,这样就没戏唱了就休息了,独称尊也。【成道】者若论世尊,实成佛道以来,已经不可说微尘劫如法华经寿量品中所明,世尊的生命是怎么样的?很长,很长,今为此土有缘众生,故于过去人寿二万时,【迦叶佛会】迦叶佛会就是迦叶佛降生弘法的那个会,【示居补处位中】示现补处位中,【上生兜率内院,以净天眼观可化机,直至人寿百岁时】【方熟机缘迺示降神于中印度迦维卫国,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处胎十月,从左脇生,一手指天】,左脇就是我们人体的两侧,从腋下到肋骨的尽处这个叫做脇,从左脇生产,【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目顾四方,周行七步】【自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意思就是说天上跟天下惟我们的本性,吾就是我们的本性,唯独我们的本性是最尊最贵的,没有受时间,空间的束缚没有受到一切的影响,我们就是有一个自在的觉性在,这个就是本性,所以我们如果不自在,其实我们就了解我们是凡夫,我们如果遇到境界没有放下表示很清楚我们生死没有把握,生死没有把握,我们的生死如果有把握,很简单在一切境界,问你自己放的下吗?【次复示为童子,遍学众艺,无不超伦】世尊示现童子的时候,遍学众艺,无不超伦,【至年二十九岁,游城四门,(見者---此为一个字)老病死及沙门相,决志出家】【子夜】就是半夜,子夜,我们说子丑寅卯辰已午未,子夜就是十一点到一点偷跑去出家,所以说出家用偷跑的,有什么犯不犯戒,佛陀也是用偷跑的,我们的模范生就是佛陀,要等父母答应要等到何时,所以说如果有人真的要来出家,师父我要不要征求父母的同意,我说:不用,看你自己,他说:怎么讲?佛陀也是用偷跑的,真的,真的,佛陀用偷跑的,要每一位都答应,那就不用出家了,不可能的,坚持到底,也都是自己的问题而已,是不是?师父,我是独子,我说:佛陀是国王,佛陀是太子你要跟人家比什么,你财产有他的多吗?真的,讲到最后他没有出家,不行,这是事实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后要当皇帝大家都出家了,独子,独子算什么对不对?那没有什么。【子夜踰城】他就跳过那个城,穿墙而过,【金刀剃发,尽弃珍饰,披树神所献麻衣,游学诸国】【先从阿蓝迦蓝】佛一定要这样示现的,佛没有这样示现先学外道,不知道外道不究竟的,佛他要成佛道,一定要示现去参外道,要参外道为什么?这样才能知道外道不究竟,参外道以后他在王舍城住二十几年讲般若的思想,全度外道,世尊在王舍城住很久的时间,二十几年,都讲【大般若经】全度外道,佛陀最伟大就是全度外道,【先从阿蓝迦蓝习无所有处定】无所有处就是我们无想天里面无所有处,亦【不久得证】没有多久他就达到那种境界了,【知非究竟】这不是究竟的,【舍之而去】再【次从鬰头蓝子学习非想非非想处定】最高,最高,这就是四空天里面最高的一个天非想非非想处,叫做非想非非想处,没有多久也得到了,三界内的道统统学会了,三界内外道最强的,佛陀没有多久就得到了,所有的道统统学会了,不知再学什么只好靠自己了,【亦不久得证,知非究竟,舍之而去见诸外道,竟修苦行,希冀得道】希望能够得道,修苦行吃苦拼命吃苦,吃那种苦我们受不了,有的人瘦骨如柴,有的人像金鸡独立站一只脚,有的人头发长的时候绑在树头,绑在树头,有的人整天浸在水中,有的人整天踩火炭,整只脚烧得红咚咚的,有的人躺在针上,瑜伽术的行者都是这个样子,修这种苦行,这种苦行没有用,有的人不吃,有的人不讲话,【希冀得道,各以三年为期】三年为一期,【终无剋获】一点都没有,我告诉过诸位亲近善知识,跟错了那就会很惨,你再怎么修都没有用,没有办法,错误,起步就错了,愈走就愈远了,所以说要亲近就要正知正见的,但是问题这个要福德也有因缘,【将欲度之,遂往雪山示修六年苦行,每日止食一麻一麦,皮骨连立,终不成道】吃了那么多苦也是不能成道,【乃舍苦行,受牧女十六转】这个转可能是不对,这个可能应该是斛才对,一个角再一个斗,左边一个角,一角两角的角,右边一斗两斗的斗,那个念hu字,应该是十六斛,受到牧羊女十六斛,那么十斗为一斛,十斗为一斛,【乳糜之供】就是用乳汁调制成的稀饭,简单讲就是稀饭加牛乳,稀饭加牛乳的意思很有营养,世尊吃了以后乳糜之供【精气充足】,修行也要有道粮,不是一直饿一直饿,饿得发慌,【次往熙连河中,浴身而出,取天帝释化现童子所施吉祥草】天帝释就是帝释天王,玉皇大帝,天帝释化现童子就是玉皇大帝化成童子,布施的吉祥草,吉祥草【诣摩竭提国金刚场菩提树下,敷草结跏趺坐,以慈心三昧】你内在有慈心才不会对立,佛为什么一直要你发菩提心,要你发大悲心是诸佛的根本呢?因为你如果有大悲就绝对的心,慈悲才能够让心进入绝对的状态,没有仇视,没有妒忌,看到别人好我们要高兴,看到别人漂亮我们高兴,悲心重,看到别人病苦我们同情怜悯,所以慈心三昧,没有恨心三昧,要发善良的心才可以进入三昧,【降伏魔军,深入四禅,观察四谛。于腊月初八夜,明星出时,豁然大悟】豁然就是顿时领悟,【证无漏道,是为佛宝初现世间也】证得无漏道,次文,【作是思维】等者乃追叙,追叙就是追寻过去的,【坐树下时,以无师智】无师智就是不用老师,我们本性具足,【自然智】就是不加造作,【了知离欲,寂静为胜】我告诉诸位,这八个字就是关键,离欲寂静这是关键,修行的关键【故先诃弃欲界恶不善法】诃弃一定要,为什么我们会在欲界?五欲六尘不断,所以这些不善法先放下,【与觉观俱,而入初禅】要保持这一颗觉性,不要受五欲六尘的感染,因为这是欲界,而入初禅,初禅我们叫做离生喜乐地,离开欲界而生,产生喜悦的地方叫做离生喜乐地,【次复离于觉观】连那个能观照的也放下【内净一心】慢慢放下能所的对立,【而入二禅】二禅就是定生喜乐地,你想要心要定吗?就是内外要一致,怎么能够内外一致呢?记住!禅宗那一句话你要好好的体会,法的东西一句就够,【动念即乖】这一句你要好好的体会,动到念头就变成对立,简单讲不生不灭就不动到念头,我们动到的都是绝对的念头,清清静静没有烦恼的念头,不生不灭的念头,我们动到的都是慈悲的念头,没有关系这个叫做妙用现前,同样是念头动念无妨,佛陀也有动念,但是我们众生所动的念头不能一心,为什么?一动它就分别,动到就执着,动到就贪嗔痴慢疑,动就身见,边见都动这种念头,所以动念即乖,动念即乖,所以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样那有什么,不善不恶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什么是佛?因为无佛相可得,唯是一个觉性说一也不对,其实没有佛,这个世间那里有佛?没有佛也没有众生,为什么?无相的东西那有什么佛?佛就是大解脱叫做佛,所以我们叫他是佛,觉悟,觉悟,觉悟是什么?觉悟不是什么,它什么都不是,所以也没有佛也没有所谓众生,为什么?唯是一个觉性,就是一个觉性,如果说你把佛的定义把他说成三十二相多么的庄严看到就拜,错了,那不对!释迦牟尼佛叫你拜佛,就是叫你了解自己的本性,才叫你拜佛那是一个启发而已,由相而引导你内在的觉性,你不要忘记你就是佛,佛是什么?佛不是什么,什么也不是,他不是圆的也不是扁的,也不是青的也不是黄的,佛性非青黄赤白,非长短方圆,非大非小,非内非外,不然他是什么东西?不然佛是什么?这样你了解吗?凡是执相就不是佛,听了很舒服,佛不是什么,什么统统是,就是这样子,要慢慢的体会这个觉性的作用,而入二禅【次又离喜而证妙乐】离喜妙乐地,离这个妙乐【入于三禅】三禅叫做离喜妙乐地,离喜妙乐地,离开这个喜,它不只是乐,它是妙乐,外省人常常讲的,我们江西省,浙江省讲的妙乐,我们那个教授上课上到一半,妙乐,他常常口语就是这样子,这个妙得不得了了【次又双弃苦乐】连苦跟乐统统放下,【舍念清净】连那个乐,妙统统要放下,到最后简单讲"放下"就是最后的答案,佛是什么?觉性,觉性是什么?没有一样事情放不下,包括他的生命统统放下,【入第四禅】入第四禅,如果我们有佛法的观念,那不一样,如果说以前,像我现在痠痛治不好,我这个痠没有办法,二十几年在建中练跆拳打到,也不知道打到什么,都痠得没有办法,这个中医,西医都没有办法,用物理治疗,今天就去刺血,刺血,我说那个如果胆小的,可能没有办法,看到血就昏倒了,他就说:师父,咳一下要刺下去了,没有关系,没有关系,这是小事一桩,咳一声他就刺下去,咳那一声也没有什么作用,也不对症,照理说咳就该刺下去了,咳完了才刺下去非常的痛,对不对那也没有什么,所以说这种东西来讲,一个学佛的人,他不会在意生死的问题,不会觉得很痛什么的,没有感觉什么对不对?我跟佛说二十几年的痠,那有比这种痛更困难,痠痛得没有办法,现在就得靠物理治疗,调整我的骨盆,骨盆稍微有一点歪,不晓得是不是生太多,骨盆长歪了,骨盆扭曲了才导致神经,吃药也吃不好,没有办法只好用调整的,脊椎要调整,我都没有觉得什么,我都没有觉得什么。一点的恐惧感统统没有,内心里面念念观照,一切时空都是假相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而且,就以世间的面子而言,当一个法师你叫什么,笑死人了,当一个法师怎么可以叫呢?不可以!不可以,我们就不要出声,就不出声,所以说我们如果有佛法的观念,就是一切的境界现前,我们也勇者不惧,那没有什么,入第四禅【从四禅中,顿发三明】四禅就是舍念清净地,顿发三明,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跟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那么什么叫做明,注意!加一个明,如果站在天眼来讲的话,不论远近都看得到,前世或者是再远再近都看得到,宿命明就是不论过去或现在,漏尽明就是一切统统通达,没有无明,所以说简单讲这个明字,是指贯穿过去,现在,未来,最主要是衬托这个,最主要是衬托这个,明那么简单讲就是衬托过去,现在,未来统统通达,【破魔王之爱网】我们如果执着我们就著魔,我们就著了心魔,【断外道之见缚也】外道就是邪见,加一个字邪见之缚,断外道之见缚,外道就是执着自己是最殊胜的,最殊胜的,【或初成道句是根本智,自证菩提】,次【作是思维】等是后得智,【重观四谛以为说法之本,寂静最胜,即观灭谛,住大禅定,即观道谛,诸魔外道,即苦集二谛也,第三文中,鹿野苑者亦名鹿园,在波罗奈国,即佛初转*轮之处"转四谛*轮"者】苦集灭道名四谛,苦是世间之果,即指三界六道色心五蕴,集是世间之因,即指见思烦恼,【及有漏善恶不动等业】你们一定要记住善恶是指欲界天,不动这是指色,无色界,这一定要记住,基本上的观念一定要记住,所以我们要到色界要造不动业,不动业就是要有定力才有办法,临命终你散乱那就三恶道了,欲界跑不掉的,临命终要有定,如如不动,那么欲界的光明就会现前,欲界的光明就会现前,不动等业,《净土圣贤录》有一位高僧修行修的很好,结果他临命终的时候,临命终的时候,天界的人要来接引了,兜率天的人要来接引,都要来接引,还好他保持正念,要不然他一下子就到天界去了,以世间人来讲,天界已经光明无量了,兜率天四层天,因为他修得很好,他念佛修净土法门,念佛念到有定,我告诉过诸位,你如果念佛净土法门,没有往生的话也不得了,也往生天界,为什么呢?因为他心无散乱,他就是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的时候,忉利天的仙女都来接引了,这位高僧大德,还好心很定不好色,他对女性的仙女没有兴趣,没有兴趣,他内心动一个念头说,我这辈子是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我是要求生极乐世界的,天界我不去,刹那之间天人化掉,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前,临命终那个定很重要,非常重要,但是定很重要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收集善根,你要记住佛陀那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就是说平常你要赶紧为善,你要赶快收集善的因缘,听经闻法开智慧,能帮忙人家尽量帮忙,发善心,做好人,讲好话,善的因缘尽量赶快去做,这样临命终,我说就像《净土圣贤录》写的,如果你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你也会去天界,而且天界的地方他也有佛法,因为你的善根深厚,你也会有佛法,总而言之修行是绝对有好处的,拼命念佛绝对不会吃亏的,【灭是出世之果谓因灭故果灭,便得寂静无为安乐,道是出世之因,谓略则戒定慧,广则三十七品,所谓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个都讲过了,【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也】这个我们在十四讲表,一些经典,《楞严经》统统讲过了,我告诉过诸位,名相一个个再重复来解释,就没有那么多时间,【此四皆名"谛"者苦集灭道,审实不虚故,复名"四胜谛"者,惟有圣智乃证知故,佛即证见此四谛理】转令一切众生咸使闻知从佛后得智中,后得智那么就是我们所讲的权智,后得智就是权智,依体起用,流出法音,度入众生心中,故名为轮,这个轮如果碾下去,烦恼就没有了,【又轮者,摧碾之义】摧就是摧服,碾就是压迫你的意思,烦恼把你摧折掉,破除的意思【以此教法,转破众生见思诸惑,故名为轮,说此四谛*轮,凡有三转:一者,示转】在旁边写个上根器的人,上根的人,上根器的人一开示就马上入道,示转,佛陀只要告诉你这是痛苦的,痛苦会逼迫我们,一天到晚都逼迫我们,此是集有招感生死的性,【此是灭,可证性】我们可以得证,大家都有佛性,此是道,三十七道品,道就是通往,【可修性】这样马上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果,【二者,劝转】这是中根器的,在旁边写个中根器的,劝转,劝导你要修行,【谓此是苦,汝应知】贪嗔痴【此是集】涅槃这是可以灭一切的苦【汝应证】三十七道品,八正道【此是道,汝应修】最后一个是下根器的人,下根器的人叫做【证转】证转就是佛陀自己自内证,要求众生相信他,【谓此是苦,我已知】就是你要相信我是佛陀,我已经很清楚知道这个世间是苦的,我已知就是你要相信我,我已经知道,然后加一句你要相信我,【此是集,我已断】你要相信我,【此是灭,我已证】你要相信我佛陀,【此是道,我已修】你要相信我,用他自己做比喻勉励我们修行,简单讲下根器的人,就是要加一个你要相信,要相信佛陀,【是为法宝初现世间也,憍陈如等五人者,一阿湿婆,此翻马胜,二跋提,此翻小贤,三拘利,或名摩诃男,此三人皆佛父党】党就是父亲那一系列的,不是母亲,父党,不就是他父亲那一党的,不是,是属于父亲这一边的亲戚,党就是亲戚的意思,皆是属于父母亲这一边的亲戚,再来【四憍陈如,此翻火器,五十力迦叶】这是外道,【或名婆敷,此二人皆佛母舅,初太子踰城出家,父王思念不置】不置就是心不安,父王思念不置,不置就是心没有办法安住下来,不置,心不安叫做不置,父王思念而心不安,【命此五人寻之】太子取修行不知道修的怎么样,有没有发疯,【太子既誓不肯归,五人不敢归国】找不到太子,找到太子结果不肯回来,我们也没有办法,太子出家干脆不要回去了,没办法覆命,他(太子)请不回去,【遂相侍从】就在他的身边做侍者,【太子既修苦行,二人不堪苦行者先自遁去】遁去就逃走,逃走,逃走,那是他们去他们去了二个,如果是我去我一定排第一个,第一个先走,我就说世尊你先修,等你成道才告诉我就好了,我用头脑比较快,用吃苦的比较慢,你修行就好有消息再告诉我,这两个人不堪苦行,我就不用堪苦行,我就不会去做这个,我会吃苦到某种程度,用脑的苦我可以,用身体的苦不吃,不睡,坐在树下淋雨这个我没有办法,没有办法,我不会这么修法,苦行自己先遁去,逃走,【太子后受美食,三人乐苦行者亦复舍去】,瞧不起太子,你看,接收供养,你看,太苦受不了了,世尊是说,太过苦不能修行要中道,不可以太享受,也不可以把身体弄得太痛苦,简单,基本的饮食也要有,结果三个喜欢苦行的人,瞧不起太子,想说太子接收供养没有志气,【舍去,于鹿苑中各修异道,佛既成道,观此五人应先得度,遂往就之,初转*轮,憍陈如先悟】,一听到四谛法马上开悟,你看这样我们就不用,那么费心的搞了老半天,世尊你先得度一来先开示,哪需要搞了那么久对不对?你老人家比较伟大,你是圣人对不对?修一修再教我们,这样我们就轻松多了,乔陈如先悟,次说布施持戒生天之法,诃欲不净,就是说一切的欲望都是不净,都是烦恼法,赞叹出离为乐,尤其是阿含,四阿含就是赞叹离欲之行,出离心很强,尤其是阿含的《四阿含经》那个出离心非常的强,【阿湿跋提寻悟】接着又悟【第三说法,迦叶拘利亦悟】又开悟,碰到佛陀每一个都开悟,【是为僧宝初现世间也,第四文中复有比丘等者,佛既度此五比丘已,次复度耶舍等五十五人,三迦叶等一千人,舍利弗,目犍连等二百人,从是以后,度人无量,咸令成比丘性】,每一位都让他做比丘,【言比丘者,此翻除馑】就是福田的意思,【谓其具持二百五十净戒,堪为人世福田,除彼众生,因中果上之饥馑也,所以供养僧团】,供养比丘也是功德无量,所以斋僧大家都尽心尽力,都尽心尽力在供僧,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福田,大家都知道这是福田,世尊在经典上说,在戒律学里面说的,供养一个不持戒的比丘,尚且无量无边的功德,尚且,就是说这个比丘不是很有修行,但是他现僧相你供养他,尚且无量无边的功德,何况持戒清净的比丘,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打我破戒比丘,比杀八万四千父母罪更重,就是说这个比丘破戒,你连动都不能动他,这个比丘就算破戒你动他看看,你会下无间地狱,比杀八万四千的父母罪更重,想想看他还是僧宝,所以你不要破见,你不要破见,破见就完了,破见就外道是不是?所以说比丘当中不管有修没有修我们一律恭敬,至少他有袈裟,【又含三义:一破恶,二乞士,三怖魔,所说诸疑,求佛进止,犹言抉择可否也,合掌表于一心听法,不惰不散】,佛陀当时在世,听法那是很精进的,都是跪着听,不像我们现在坐着听,要不然就席地而坐,佛陀当时在世在听经是坐着,徒弟不可以头比师父高,师父如果坐在椅子上,徒弟走到世尊的面前,每一个头都要低下,你现在去泰国看看,那一个徒弟敢头部比师父更高,没有人敢,所以师父拜到高的,比较不会那么痛苦,因为他很高,拜到矮的师父你就会很吃力,师父很矮而他一百八十几,你叫他低下头来他会受不了,头不低下又不行那是我师父,所以拜到矮的师父会很吃力,他要低下头来不敢比师父更高,真的,【已上序分,下皆正说】正说。

  四十三页倒数第三行,【佛言:辞亲出家】,辞亲出家,亲就是我们的双亲,父母,亲戚朋友,【识心达本】了解我们本来的这一颗心,【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常行二百五十戒,进止清净】进止就是行住坐卧,进止就是进退非常的恰到好处,进止就是进退的意思,该进的进,该退的退,要非常的恰到好处的清净,【为四真道行】把笔拿起来,这四真就是四谛,四真谛,四真道行就是四谛道行,【成阿罗汉。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次为阿那含,阿那含者,寿终灵神上十九天,证阿罗汉,五不还天】,五不还天就是第十九天,【次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还,三果再来就是四果,一上一还,即得阿罗汉。次为须陀洹,须陀洹者,七生七死,便证阿罗汉】,经过七生七死就阿罗汉了,【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此第一章,总明沙门果证之差别也,欲证沙门四果,必须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了解无为法就没有事情了,就无事了,【盖父母不许则佛法中不听出家,出家而不识心达本,则身虽离俗,仍缚有为】有为就是生灭法,就是因果法,就是造作法也就是执着法,你有所造作有所执着只能讲福不能讲慧,只能讲福不是真正清净的福,被有为法所缚,所以你如果要直接进入无为法,就是一切法无相,一切法无念,无所得,当下一定要契入空性的东西,所有的有为法的造作,如果不能顿悟入无为法,所有的有为法都只是在资粮而已,只是资粮而已,所以简单讲,你如果要成道一定要顿悟,最后那一念是一定要顿悟才有办法,不能用渐进修行,渐进修行有无量的过患,渐进修行其实那个渐进以前都不叫做修行,那叫做资粮而已,到最后悟他一定要顿入,顿入,顿入才能契会佛性的东西是什么,譬如说我今天断了一点点惑,明天断了一点点惑,后天断了一点点惑,那只是方便讲而已,真正的佛性它没有阶位,它不是因果,它是非因非果,它是不昧因果,即非因非果,它是无为,无为就是不加造作,身口意都是缘生缘灭的东西,所以在身口意里面都是达到清净的,不假任何的思维造作。散发我们本性本来的东西,所以修行到最后都没有所谓的渐修,渐修是方便说,佛道的最后那一念,那一定是顿不能渐,渐就完了,渐就完了,这种要慢慢体会,慢慢体会,体会到有一天你尿桶打破,开悟,体会有一天苹果掉下来,开悟,你一定要有这种过程,然后累积,累积的善因缘,福德因缘,听经闻法,到有一天本性原来是这样子,我们的本性原来是这样子,原来是这样子,这样子,要不然没有办法讲,没有办法讲 。

  因为我以前没有了解本性的东西,都想说奇怪这个都是生灭的东西,生灭的东西本性到底要安在哪里呢?无所住,无所住就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本性到底在哪里?是什么叫做本性?我那时候都是把本性形象化,我都把清净的本性形象化,不晓得离执就是本性,不了解这一句话,什么叫做本性形象化?认为本性它是一种东西,本性它是一种观念,是严重的错误,严重的错误,要不然在生灭法里面找不到,硬要把本性拿出来一种东西,不晓得它是无体可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硬要把它拿出来什么东西,对不对?你说我来观苦,我来观苦,观苦、观苦,我来对治,那是方便说,苦没有实体可得,你对治什么东西,苦本来就没有实体可得,你对治什么东西对不对??那就是不了解本性的人,他才会我来对治、我来对治,克制一下,没有解脱的人,所以说无量的差别相,因缘相、次第相,都是为了那最后的一念佛道顿悟,进去,记住师父的话,没有顿悟,你就是在有阶位有次第,就永远在因果的生灭法里面打转,永远,包括法执都是这样子。〖仍缚有为,不得名为沙门,「识心」者,了知心外无法,即悟遍计本空〗什么叫做遍计本空呢?遍计的旁边写个,缘起法本身的错误的执着叫做遍计,执着有为法为有叫做遍计,他不晓得缘起法本来就是空,譬如说这个杯子,这就是杯子,这个就是杯子,这个杯子,我们人这个世间,讲起来是很悲哀的事情,什么事情,都没有把事情弄得很清楚,执着自己的观念,就是拼命的吵架,有一次,我去银行,我去银行,去银行的时候,有一位女众正在发火,我明明存十万,为什么剩下九万五千?今天一定要讲出一个道理来,一定要给我一个交代,她昨天明明算十万,今天拿来存银行,存款簿一看九万五,你今天对我没有交代了,在银行里面破口大骂,经理也出来摆不平,经理也摆不平,经理说我再查查看、再查查看,经理不敢得罪她,开始,五千一定要查出来,就开始一个一个问,一个一个问,大家都说没有,为了这五千她就是不走,她说你这样子我要告你,就把那个地方搞得鸡犬不宁,经理也来,到最后没有办法,不然你稍微冷静一下,我再查查看,你那里也稍微注意一下,不会错,我昨天算的就是十万,很肯定,绝对不会错,肯定不会错,这个女众在银行,搞了老半天也没有办法解决,经理说:不好意思已经很晚了,要关门了我们还要结帐,要不然明天我们再来讲好了,一回到家,她先生下班回来,他太太还在那边,今天差点被银行气死,她先生问说:怎么了?到底怎么了?我昨天算明明十万,到银行竟然少了五千!不是啦!那五千是我抽走的,我今天要加油、要吃饭,要缴税金是我拿走的,她说:我今天跟人家吵了一天,真是糟糕,跟人家吵了一天,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我要是那位女众,下次去,脸不知道往哪里摆会羞死了,跟人家吵了一天,那一种没有调查清楚,就乱诬告人家还吵了一天,她不放过人家,她认为银行吞了她五千块,这个就是我们说遍计所执,就是说我们一些事情要冷静,遇到什么事情我们一定要冷静,事情的来龙去脉调查清楚,才不会冤枉好人,你看这位女众,不分青红皂白的吵了一天。

  再来,〖达本者,了知心性无实,即悟依他如幻,解无为法者,了知真如,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一切法你不可说它是一,你也不能说它有所差别,〖即证圆成实性,梵语「沙门」,此翻勤息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也〗熄灭贪嗔痴,〖「常行二百五十戒」即增上戒学〗〖「进止清净」即增上心学〗进止清净要无相,〖「为四真道行」即增上慧学〗增上慧学,〖谓观察四谛而修道行也「阿罗汉」,具含三义,一杀贼,二应供,三不生,乃沙门所证第四无学之果,断尽三界见思二惑〗〖「飞行变化」,聊〗聊就是姑且〖举六神通之一事,「旷劫寿命」谓三种意生身〗这个意生身就是你想要投胎转世到哪里,都控制在你的意念,这个就是意生身,华严讲的特别多,华严讲的有十种意生身,那更不得了,今生今世师父如果没有开华严,你也必须要把它看,就是怕看不懂,华严可以说。。。研究华严的哲学思想,实在是这一指,就是这一指非常的棒,华严的哲学思想,非常高深的哲学,而且华严研究以后,你会辩才无碍,而且对我们修行无量无边,你如果研究华严,你的思维模式就会改变,我们人生的思维模式叫做积累的思维模式,我们生命的思维模式是一、二、三从小就这样子,对不对?就是从后面反过来转也是一样,ZERO、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思维模式,反过来讲-1、-2、-3,简单讲我们众生,为什么叫众生,他的思维的模式就是累积的,累积就是错误,累积的思维模式就是错误,佛陀的思维模式不是这样,佛法的思维模式像华严的哲学,那不是这样思维模式的,华严的哲学思维的模式就是一非一,说一它不是一,当体即空,说一方便说,说理当下就空,我们说零是没有,华严讲零是最大,零是最大的,华严讲零是最大,换句话说绝对是最大的,没有数量是最大的,1后面加0,10后面再加0,100,后面再加0就1000,0是最大的,当你无相的时候你后面不要加,你把1改成0无止尽的,连那个1都不要假设,连那个假设就是离戏论,连1,1也是戏论,1是假设,连那个假设的戏论统统放下,最大、最大、最大,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还会吹,华严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子,大能容小、小能容大,不一样的,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不是我们所想的,不是,佛陀的智慧,不是用你有限的生命的观念,有办法猜佛陀他到底在想什么?我们没有办法的,简单用四果罗汉的思维方式包括菩萨的思维方式,统统没有办法了解佛,师父刚刚讲的这个观念,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子?是,是就很可怕,以师父这么烂的程度,都让你很惊讶surprised,何况是佛陀,师父这种这怎么烂的人,讲的这种观念,你就觉得很有学问了,真的很有学问了对不对?何况佛,他的思维方式,不是像我们众生的,大彻大悟的人,才不是像众生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为什么?因为你是累积的,所以你落入数量观,落入对立观,落入分别、执着统统是凡夫,统统是凡夫,不能进入绝对的真空状态,用数学就可以证明,再来〖堪能随愿久住「住动天地」言罗汉所住之处,天神地祇〗地祇就地神,〖皆为感动,或可一行一住,皆能震动天地也〗皆能震动天地也,〖「阿那含」,此云不还即第三果〗〖「十九天」者,从四天王上至无烦,为第二十,则超过下十九天,繇彼已断欲界九品思惑,即于五净居天〗那么这个五净居天,又作五不还天,我们说的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五净居天当〖中证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五不还天,〖不复还来欲界也,「斯陀含」此云一来,即第二果〗第二果〖已断欲界六品思惑,余三品在〗后面的三品还在,〖故一上欲天,一还人中,即证阿罗汉也「须陀洹」此云预流,即是初果,已断三界见惑〗思惑都还没有断,〖初预圣流〗一开始接近圣流,〖不复堕三恶道,但欲界九品思惑全在,故能更润七生〗还有经过七生天上、人间,就是烦恼的业滋润,而生当来之果叫做润,润就是滋长生死、增长生死,还有生死的水份在,还有生死的习气在,润也可以就是习气,润,就是润七生,还有没有断的七生七世的习气,三界内的不是界外的,我讲的是三界内的习气,〖谓欲界上上品〗上上品就是最难断,〖任运贪嗔痴慢,能润二生〗这是指思惑,底下讲的都是思惑,欲界思惑有九品,上品分三,中品分三,下品也分三,所以上品分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品也是分上、中、下,下品也是分上、中、下,所以变成九品,九品的上上品就是愈来愈难断,下下品就愈来愈容易断,所以说上上品任运贪嗔痴慢,能润两生就是思惑,欲界的思惑,上上品两生才断得了,〖上中品惑,能润一生上下品惑,亦润一生,中上品惑,亦润一生中中品、中下品惑,共润一生,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平惑,共润一生〗所以下下品较容易断,上品较难断,就像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上上品的莲华也很困难,也很困难除非你证到无生,要不然实在不太可能,要不然你就要念到事一心不乱,大修福德,大修福德,〖七番生死之后,方证阿罗汉果此约任运断者,若加行断,则复不定〗如果加行来断那是不一定的,意思不一定就是不一定这样子七番生死,所以这任运断,任运断就是不假造作,七生七世一定解决生死,最慢,任运断就是最慢,最慢任运生死,如果加行断,加行就是我下一番功夫,不要说七生,这一生就要解决了,这一生就要解决了,不要说经过七生七世才来了生死,加行断不定,有时候一生,有时候两生,最慢七生一定要了生死,〖然三界见思虽有多品多类,总以爱欲为本〗所以这个爱欲你把它框一框,我们愈少愈好,愈少愈好,有好东西就拿出来分给别人,分给人吃、分给人用,好的东西赶快施舍出去,赶快施舍出去,我们会活多久没有人知道,〖爱欲一断,便出苦轮,故喻如四肢一断决不复用也〗尤其是我们男女的情执,夫妻的情执,那么我们应当平淡看之,〖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真好,内外都无所得、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注意听,心不系道,这个系道是牵挂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心也不会罣碍着,道有修没有修,意思就是就算有修道也不执着,意思就是不执着法爱的意思,按照这一句的意思就是它也不执着这个法爱,他是真的用法来观照,但是不会落入法的执着,叫做心不系道,亦不结业,当然他不会造业,他怎么会造业,他已经断欲去爱,了解本性达佛的深理,空性的思想悟到无为法,他怎么会再造业呢?〖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你注意看,不历诸位,师父刚刚讲的现在马上兑现,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是不是?不历诸位当然就要契入、顿悟,对不对?就是如果你在烦恼,分别心里面生灭法一直下手,一直想我要断它,我要怎么样,那永远不行,你一定要记住到那个根源叫做〖动念即乖〗那一句话,一念无生全体现,你一定要记住这一句话,你才有可能契入道,譬如说现在发生冲突,两个人发生冲突,要赶快一念不生,这才是真正契入空性,这样就是明心见性,如果他侮辱我今天生气,好,我慢慢来我稍微忍耐,我慢慢来、慢慢来,你还是个凡夫,你还是个凡夫,你还没有见性,你也还没有了生死,什么叫做了生死呢?他无量无边的动作来,无量无边的语言来,除了你要教化他以外示现对治,如果是一个真的大彻大悟的人,无量无边的示现来,他都很高兴、无碍为什么?他都无能、无所、动念即乖,连动一个念来对治都不用,生死就了了,OK!这样子没有事情,长伸两脚卧,在那边拿着扇子扇风,没有事情,你如果有这种功夫,都没有事情,所以用对治的慢慢的来想办法,要除掉他那个叫做凡夫,那还早离道十万八千里,那么如果说发生事情当下观空,还欢喜心如饮甘露这样子,是名入道之人,手指头还会动,这种就是真功夫,也是真正入道的人,要不然你还早,一碰到事情心里很烦恼,我明天再跟你讲,要不然受不了了,这样还是凡夫,不然会呕死,还要经过一个月再解决,两个月再解决,这样还要很久,有的世间人一句话,恨了七年还在恨,恨一辈子还在恨,你看永远都是凡夫,永远都是凡夫,就是永远都做凡夫,你如果要做圣人,简单讲做圣人很简单。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放下你一切的烦恼,愈短愈快放下你就是圣人,放到最后连一刹那、一秒钟都不要用到,释迦牟尼佛讲的那一句〖如如不动、不取于相〗他连一秒钟都不要,简单讲你能够放下的时间缩短到极点,一刹那,明天早上起来夜观明空,夜观星星马上见道,马上见道,一刹那之间马上见道,无生,原来如此!不生也不灭、不来也不去,当体就是空,所以你要记住一非一、二非二、零非零,零不是最差的是最大的,但是也是最小的为什么?零它没有表什么,都是零,也是最大的,也是最大的,一后面都加,加一个零都是最大的,它是表示最大的也是最小的,所以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用零就可以证明了,这知道吗?用零就可以证明了,真高兴以后可以到学校盖了,零是最大的,〖而自崇最,名之为道〗对不对?没有阶位,〖此第二章,明沙门果证虽有差别,而所证之理无差别也,断凡圣同居欲爱〗在这个地方,我叫你们编号你们就编,在这个地方写A,A就是断凡圣同居土的欲爱,凡圣同居土的欲爱,〖识自心源我执本空〗把那个我执本空那四个字划曲线一直划曲线,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段是讲我执本空,欲界所有的执着,其实我执本来就是空,本来就没有的东西,〖达佛真谛深理,悟生空所显真如无为之法〗什么叫做生空呢?我们这个身是五蕴身而生起,四大所生起的,我身是当体即空悟到生空,生空就是我们这个色身,我执空叫做生空,就是所生起来这个色身,当体即空叫做生空,你如果悟到我执空,所显的真如无为之法,再来B〖断方便有余欲爱识自心源法执本空〗方便有余土那就阿罗汉以上,在旁边写个「阿罗汉以上」,这个已经不是凡夫了是圣人了,方便有余土。有人问:师父,阿罗汉死后要往生到哪一道?他不是哪一道,他没有哪一道,他已经跳出六道了,阿罗汉往生以后,往生方便有余土,因为断见、思二惑,阿罗汉有阿罗汉的净土,可是法执没有断,暂时在那个地方叫做方便有余,还有法执未断,方便就算暂时,有余就是法执未断,还剩下无明的法执未断,暂时住在方便有余土,欲爱识自心源怎么样?法执本空,法的执着本空,〖达佛俗谛深理,悟法空所显真如无为之法〗这是第二段,再来第三段编C,〖断实报无障碍欲爱〗那么这个当然剩下都是微细惑,在旁边写个都是微细的法执,微细的法执不能讲法执了,那是已经微细的法执,这个欲爱不是五欲六尘,是对自己的法的喜爱,〖识自心源俱空不住〗什么叫俱空呢?俱空就是生空跟法空,两种统统空,〖达佛中谛深理,悟俱空所显真如无为之法〗无为之法,A、B、C都编完了,编完了,再来,再来另外编一、二、三。第一〖又了知三土欲爱即空〗即空就是当下,〖名断欲去爱〗断欲去爱这是当下即空,我告诉过诸位,你如果要断惑不能有阶位的,即空就是没有什么阶位的,它不是一二三四五六,欲爱当下就空,我们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你如果把烦恼缩短到0.1秒,那就证果,连0.1秒都没有,那就如如不动了,愈来愈缩小、愈来愈缩小,烦恼的时间愈来愈短,愈来愈短,短到最后一刹那之间见到星星,不然去看月亮也许会开悟得比较大,比较大,也许会开悟对不对?欲爱即空名断欲去爱,断欲去爱。〖识自心源遍计本虚〗遍计就是执着缘起法是真实的叫做遍计,缘起本来就是虚妄的,何以故?没有实体可得,没有实体可得,你怎么样说它是真实的呢?〖达佛真谛深理,一空一切空,无假无中而不空〗你如果说到空,一空就是如果你说到空,一切讲到的统统是空,一空一切空就是当你谈到空性的时候,那一切都是俱足空性,无假无中没有一样缘起法,乃至所谓的中道那不是空,而不空对不对?统统是空。〖悟如来藏如实空义〗如实空义,如实那么就是指实相不立一切法的空义,〖名为无法〗再来编第二〖了知三土欲爱即假〗三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这个三土的欲爱,当下就是缘起法,即假就是缘起的,它也是缘起的怎么样?〖名断欲去爱,识自心源依他如幻〗了解缘起法就是如幻的,〖达佛俗谛真理,一假一切假,无空无中而不假〗意思就是一切假若论到假相的缘起那么一切都是缘起,为什么呢?空性也是缘起里面所显现出来的,中道也是缘起里面所显现出来的,你能够离开缘起吗?而不假,而不离假,不假就是不离开假相,不离开缘起,加一个字更清楚,无空无中而不离假,不离假不离缘起,空性里面没缘起怎么显空性,没有缘起怎么显中道呢?对不对?没有缘起怎么显中道,〖悟如来藏如实不空义名无为法〗第三,再来就编三〖了知三土欲爱即中〗就是中道,〖名断欲去爱,识自心源圆成本具,达佛中谛深理一中一切中〗讲到中谛统统是中谛,〖无空无假而不中〗意思就是说空性就是中道,缘起就是中道,当下就是完成空假中的思想,怎么可以离开空跟假来讲中道呢?〖悟如来藏离即离非〗也不该离,就是说也不可以远离这个即,也不可以远离非,但是也就是即也就是非,所以说离开即就是离开当下,离开非也是离开否认的,离开肯定也离开否定,为什么?因为它同时俱足,你不能偏哪一方的,也是即也是非,〖是即非即义〗所以说是当下也可以说不是,是即就是当下就是,非即呢?你也不能否认假相,〖名无为法〗无为法,无为法就是空,〖此无为法,本自有之,非属新生,故「内无所得」,惟一真心,心外无法,故「外无所求」,知法如筏〗就像木筏一样,船一样,木筏,船一样,〖故「心不系道」〗心不系道,知道说用了就放下,用了就放下,法就是让我们渡河的,渡了就放下,简单讲我们运用佛法的文字,我们不能著于文字的观念,要专修观照,符合心法才是法,如果你一天到晚在文字上、书本里面、佛经里面打转,自己不修行、不观照,还没有解脱,遇到事情跟以前一样,这样子干脆不要看,看那么多经典,到最后跟阿难一样,阿难,对不对?听了那么多,多闻无益,不观照、不如实相的道理,没有用,心不系道,〖已断惑种故「亦不结业」〗已经断这个迷惑颠倒的种子了,〖证无分别根本实智故「无念」,证不思议后得权智故「无作」,称性之修,修即无修〗修就是造作,造作当体就是空,注意!修即无修就是你一切的造作都是身、口、意,但是它当体即空,所以无修这不能讲修,修就是次第,次第,你有次第是不能顿入的,无修就是顿入没有次第的,所以我才告诉诸位,你那个次第思维的模式如果不放下,那个累积的观念不放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累积的观念不放下,在里面打转是非、善恶,你不能成道,你如果不会一念回光返照,一念无生你永远是凡夫,修即无修〖故「无修」全性作证,证无别证,故「非证」,诸位如丈尺显虚空〗丈尺一点点显虚空,〖而虚空元非丈尺,又如入海虽辨深浅而深浅元非大海〗本来就不是大海了,原来就不是大海了,〖故云「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也〗名之为道,〖藏教则因灭会真〗因灭会真,什么叫做因灭会真呢?因,体会到因当下就是非因而会到真实的空性,因灭会真就是这个意思,因当下要非因,〖灭非真谛〗灭非真谛,因为它还是有,〖故真谛不历诸位〗如果是灭那么就是有所谓的因果的,这个由后面灭掉前面,那么空没有了,所谓的灭不灭的道理,故真谛不历诸位,那么简单讲要体会、开悟,开悟就是在那一刹那之间,完全的进入空性的状态,叫做契入,不思善、不思恶就这么,时是明上座本来的面目,当下像被电电到,原来如此,就不会说我再想想看,那就完了,你说我不思善、不思恶,然后头脑就。。。师父,我再回去想想看,这样子就不必再说了,因为他这样子还早,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本来的面目,原来如此,这样就孺子可教也,孺子可教也,有的人也是会假装,原来如此,下午要吃饭,开悟的人都是这个样子,原来如此,你妈妈是女的、你爸爸是男的,我今天才知道你妈妈是女的,开悟就是这样子,讲的都是疯子的话,讲的都跟疯子的话一样,再来〖通教即事全真〗通教事相当体就是空性,当体就是空性,〖故真谛不历诸位〗真正空性的思想,它不能有阶位的,〖别教则中道随缘不变,故中道不历诸位,圆教则一色一香无非中道,故中道不历诸位,繇上一章,方知性不废修〗你只知道本性,性不废修的意思就是说,性就是理念,无生的理,不废修:你不可以离开修行的,你不精进修行你就见不到无生,你就见不到无生的,你不要说一切法本来俱足,本性俱足,我也不必修善,也不必怎么样断恶,也不必怎么样,在这因果法里面打转,师父讲的本性非因非果,我告诉你是因是果,本性非因非果是站在当体即空,非因非果是站在理事圆融,你又不能离开因果的,你离开因果什么叫非因非果,完蛋了,佛教完蛋了。给你这样讲就邪知邪见了,佛教离开因果,释迦牟尼佛在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说这两个字而已「因果」,讲到最后就非因非果,对不对?所以说方知性不废修,了解悟到本性的无生,但是不可以废掉精进,修就是精进,一定要精进如钻木取火,一直要参禅、一直要观照,观照到那一刹那之间,与中道、空性相应,〖繇今一章,方知修不碍性〗你所有的修行不碍性,为什么呢?我现在修善知道没有善可得,对不对?来世这个色身,以后我们成佛才有三十二相,我们如果没有修福跟慧,我们怎么会有三十二相呢?对不对?所以我们一切的修行,都可以用本性来修,本性实在是不用修为什么?本性俱足,所有的修当下不离因果,因果当下你就要超越它,超越它,即因果超越因果也不离因果,不离因果,要正知正见是这样子,〖繇上一章,方知即而常六〗什么叫做即而常六呢?当体即空但是常常,六就是次第,常六,六就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六就是藏、通、别、圆所讲的,天台里面所讲的六即佛,六即佛,即而常六意思就是虽然当体即空,但是常常次第清楚,次第清楚,〖繇今一章,方知六而常即〗虽然次第很清楚,当体契入空性,常即:常常不离当下,方知六而常即,〖四教皆论性修,皆论六即〗四教皆论本性不生不灭的修行,但是皆论六即,六即就是次第,性修就是没有次第,没有次第当下就是次第,次第就是没有次第,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通此旨者,则于一代时教,思过半矣!〗什么叫思过半矣呢?思过半矣意思就是说通达道理的旨趣,那么对如来的一代时教,大半都可以通达,思,过半,你要这样念你就更清楚,思,过半矣。如果你好好的回光返照,通达了这个道理,思嘛过半,过半就是佛陀的一代时教,大半你就可以通达,过半就是通达佛陀所讲的一半以上的教理你统统了解,叫做思过半矣,思就是如果你能够回光返照,在这个地方通达,这个道理跟旨趣、宗旨,那么对如来的一代时教,大半都可以通达,叫做思过半矣,〖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材,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让愚痴遮蔽了我们的清净本性,这两个字〖爱与欲也〗爱就是贪、欲就是男女,你贪执一切还有男女的欲望,〖此第三章,赞叹头陀胜行〗胜行就是苦行,〖以为证道要术也,上文既云非修非证,恐人错会,执性废修〗执性废修就是执理废事,执理废事,懂得道理本性俱足,这样不用修了,不用修也不用拼命的讲经,也不用拼命的布施,也不用做善事,那完了、完了,那完了,那就邪知邪见了,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宁可著有,著有就是因果,宁可执着因果如须弥山,执着没有关系,不可著空如芥子许,不可以著这个偏空如芥子许,一点点都不可以,坏了因果的空那你就完蛋了,就断灭见了,就不是正当的见地那完了,那完了,知道吗?所以宁可著有如须弥山,不可著空如芥子许,不可以的,而且没有因果那干脆不要修,我们坐在这里这么辛苦做什么,本性俱足,本性俱足你就坐在家里发呆,呆呆傻傻的,执性废修不可以俱足执理废事,不可以的,〖故今特申抖擞应劳之行〗这个抖擞的意思就是振奋,是头陀的别称,在法苑珠林六度篇里面讲,头陀就是抖擞,我们说抖擞,怎么抖擞呢?我们这个衣服有肮脏的时候,拿起来抖动一下,抖动一下,抖就是提手旁再一个阿斗的斗,提手旁,擞就是提手旁再一个数目的数,数学的数,两个,抖擞都是提手旁,抖提手旁然后加一个斗,擞呢?一个提手旁加一个数目的数,抖擞,抖擞就是振动,振动就是振动去烦恼,就是说我们穿一件衣服,穿一件衣服上面如果有污垢,我们拿起啪,我们衣服洗好的时候怕有脏,甩一下让水落下再晾衣服,我们衣服拿起的时候会有灰尘甩一下振动一下,我们现在也是一样,我们稍微精进一下修苦行,可以把那个烦恼抖掉,抖擞就是苦行,就是去尘垢意思,这是比喻的意思,振动一下,振奋一下自己的精神,尘劳之行,〖以为断欲去爱之方,譬如古镜,虽复本具光明,理须磨拭〗磨拭就是好好的擦拭,〖方得莹净耳!〗莹净就是明亮光洁,明亮光洁,〖佛言〗还讲的完吗?讲不完,讲不完,没办法,讲到一半的时候,用赶的也不好是不是?我们也不急着做什么,世间人说,你讲什么那么快在赶什么?赶火车,所以听法以后心中产生无量的喜悦、无量的安详,记住!要把烦恼缩短到一念之间就要处理它,你的道就在你的眼前,不离一丝不离一毫,见见非见,见无所见,当下就是,所以说懂得佛法的人,一句话就解决了,不懂的人搞了老半天,搞了老半天,不能用次第,不能用累积的方式修行,要用契入空性的观空、观无生、观缘起无自性、观无常,直接观无我这样就入了,这样就入了,最重要就是不要跟世间人乱搞,要放下别人的好、坏跟我们没有关系,别人再怎么坏,这都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要活得自在,超越时间、空间的自在,欢欢喜喜,以前老和尚看徒弟在吵架,师父,师父他们两个在吵架,甲来告诉他:师父他欺负我,你比较委屈,乙来告诉师父说:师父他欺负我,你比较委屈,为什么?你说什么都对,他师父已自在什么都解脱,什么都解脱对不对?所以说法的东西会运用的话,不得了!什么都是喜悦得不得了,什么都是喜悦,你就不会板个脸,整天板个脸默默的不讲话,我们要很高兴的过日子,待人处世也很有礼貌,也很喜悦每一个众生的优点,看到人家漂亮也赞叹,看人家富有也赞叹,看人家中状元也赞叹,看人家考上大学也赞叹,看人家家庭和乐也赞叹看人家的优点都是在喜悦当中,看人家缺点不要靠近不要看,保护这颗清净的心用本性来修行,所有的是非到我的心都没有是非,是非,师父,怎么样才能没有是非,从你本身做起,如果一切是非到你心中都没有是非,是非都没有了,都没有了,世间都没有是非,所以从你本身做起,师父怎么样才能够没有是非,很简单从你本身下手,从你本身做起,所有是非到我这里都没有是非OK,没有事情,你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道就在我们的心中了。

  四十七页倒数第三行,〖佛言:众生以十事为善,亦以十事为恶,何等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杀盗淫,口四者,两舌、恶口、妄语、绮语;意三者〗〖嫉〗嫉妒、〖恚〗瞋恚、〖痴〗愚痴,〖如是十事,不顺圣道名十恶行,是恶若止,名十善行耳〗,四十八,〖此第四章〗因为我们是讲四十二章经,那么四十二章经这是第四章,第四章,〖明善恶无性〗无性的意思就是说没有实体可得,没有实体可得,善无善性,恶也没有真正的恶性,意思是说善恶在一念之间,只要你能够改变,就像一只手反过来是正面,再反过来是背面,那边如果是正面这边就是背面,所以说〖犹如反掌〗反掌就是同一体的意思,〖而生死涅槃〗这也是同一体性,如果说生死是生死,涅槃是涅槃,那么这是二元论的,二元论的,生死涅槃同一个体性,〖惟此三业〗身、口、意,〖更非他物也,断他物命,名之为杀〗名之为杀,譬如说今天,苏联的一个联邦叫做车城,车城国家不是很大,但是要宣布独立,世界的国家怎么来的,本来是一个很大的国家,然后分成一地一地,它不让中央管理,宣布独立,一个国家就产生了,国家就是这样来的,现在苏联的车城要宣布独立,叶利钦宣布轰炸,轰炸飞机飞过去的时候,昨天跟今天就死了好几百人了,死的都是人民,小孩就在那边哭,父母都死了,父母都死了,炸下去整个房子都是火在烧,都是火烧房子,总统一句话,叶利钦总统一句话,空袭一句话就死好几百人,昨天一天就死了一百多人,以后那个业要怎么承担,所以说这个杀,断他物命,名之为杀,有时候不用你亲自去杀,总统你不下命令没有人敢空袭。〖不与而取〗不与就是不给你,没有答应的意思,不与而取〖名之为盗〗这个与就是给的意思,他不给你,而你就把它拿过来了,不与而取这样子叫做偷盗,〖两相交会,名之为淫,斗乱彼此,名为两舌〗这个文字都很简单,〖咒咀〗这个念ju,〖骂詈〗咀那个也是咒骂的意思,跟言部一个且是一样的,言部再一个且,而且的且,那个念咒诅,咒诅,那么这个口部念ju,这个口部念ju,咀就是咒骂的意思,所以说应该念咒咀,那么骂詈呢?这个詈就是骂的意思,咒咀骂詈,〖名为恶口〗〖心口相违〗嘴巴讲的跟心里想的不一样,心里想的跟嘴巴讲的不一样,〖名为妄言〗妄语这个我们就多了,几乎每天都是说谎比较多,〖无义浮辞〗什么叫做无义呢?对真理一点都不相应的,听了也不会解脱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浮辞就是浮华的、表面的,或者是赞叹男女的,〖名为绮语〗。〖悭鄙贪欲〗悭跟贪是不一样,悭是不不肯施舍,贪是想占有别人,这个意义不同,所悭鄙贪欲,那么悭鄙贪欲,悭鄙就是说自己吝啬不布施,贪欲呢?别人的东西想要占为己有,占为己有,〖不耐他荣〗不耐他荣,别人好的我们就受不了了,我们就受不了了,所以说这个世间的人不懂得活,不懂得活,其实别人的好、坏,实在是跟我们没有关系,跟我们没有关系,除非别人伤害到我们的生命或者是严重的财产,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其实日子很好过的,你不要说不耐他荣,你好那是你的事情是不是?我们的生死最重要的,印光大师常常跟我们说,我们常常想有一天我们会死的时候什么事情都用不着,今天的荣辱、贫富、皇帝、乞丐、都派不上用场,那个死字如果你钉在后脑、前脑、整个脑筋里面,盯住那个死字,道业自然就生出来,道业自自然然就生出来,有一天要断气的时候,世间你还有什么可计较的,什么也没有,也不须要不耐他荣,〖名之为嫉〗嫉妒,〖暴戾残忍,怀恨结怒,名之为恚〗只要是没有学佛的,统统是多跟少,多跟少而已,多跟少,我们从小可说都是很残忍,我们把杀生当作是理所应当的,每一个人都有,看到打老鼠,打的好、打的好、打的好,在杀鸡,师父你功夫很好一刀就死,还会赞叹,赞叹,暴戾残忍,看到两个人在打架,很高兴很喜欢看,我们看到电视上有战争,很喜欢看机关枪扫射,从小小孩子就喜欢玩打仗的游戏,从小喜欢玩打仗的游戏,美国现在有一种行业,因为我们现在不能杀野生动物,他设一个野生动物园,然后用这个什么?用这个麻醉针,麻醉针,拿一支枪那支枪不是实弹的,因为他要满足我们人的残忍,人的残忍对不对?又不能杀野生动物,他就用麻醉针真的枪拿着,但是,是麻醉针,看到动物的时候远远的,动物就昏倒了,要钱的,一个钟头多少钱,看你打昏几只,拔起来它昏倒几个小时以后,大象它就自己醒过来,狮子它就自己醒过来,就是让你过过瘾,人的暴戾残忍你看了就会知道,你就会知道,现在泰国也主张要生喝蛇的血,蛇的血,砍下去整条捉起来吸,血挤出来就活活的这样吸,那个人类的残忍,说实在话的大家多少都有具足,都有具足,他欺负我,有一天他在路上被打得半死,我们走过去的时候爽快,打死好,你一定不会说:真可怜,你会可怜他是因为他没有打我们没有欺负我们,我们才会同情他,他平常就会打我们,他被打我们高兴都来不及了,人那个残暴的性子,本来都具足的东西,具足的东西,怀恨结怒,名之为恚,〖于诸事理盲无所晓〗对事理都不清楚,迷迷糊糊的,〖名之为痴〗愚痴,〖身口七支,惟是业道,意地三支,属烦恼道〗烦恼,〖繇惑造业,必招苦果〗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说,此是苦汝应知,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痛苦的,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你要想办法赶快解脱,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是痛苦道,对不对?像我这个骨头易位了,这个吃药也吃不好,这不是说我怎么吃药就能回复原状的,没有办法,现在肌肉萎缩筋缩紧了,国术师这样子弄,使力,使不出力,使不出力,苦果,我当时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对不对?人家都叫我矮冬瓜我就很生气,我去学跆拳,你们再叫我矮冬瓜就揍你,就开始认真练、认真练,我做事很勤奋,那时候很认真的练,结果伤到这只手,伤到这只手,踢得这个骨盆、腰,二十几年了都非常的痠,练练才跟人家打了一次架,真可惜!打一次而已,打流氓,那次是为了正义打的,不是为我自己而打的,是因为他欺负一个老人,一个老人,欺负一个老人,我走过去打了我一下,本来不想理他,不想理他,我那时候没有学佛,承受不了别人的夸奖和赞叹,你练跆拳不教训他一下,我想也对,练了那么久也没有试过,就真的出手打他,算算十九秒就昏倒了,没有让你还手的余地,连招架的余地都没有,练到跆拳道两段的时候,那时候要升两段的时候,一个要打三个,一级的,红带,红带前面一块黑的,升两段一个要打三个,一个要打三个对不对?对!聪明的吃死笨的,笨的就要看老天了,我打三个不是这样子打,我都选那个最弱的打,教练谭道良一个要打三个,我一个对三个怎么受得了,我才不会这么做,我很聪明,我一个同时打三个是不可能的,我都选那个最矮的、最差的、动作比我慢的,专门打那一个再躲另外两个,要不然一个打三个怎么可能赢,不可能的事情,要比头脑,你说一打三那有可能会赢,实在痛苦,为了不再被欺负而练跆拳,练得晕头转向的,身体毛病一大堆,身体练垮了,真苦,世间痛苦,就是这样要想防卫自己,不过是有一点臭屁,那时候是有一点臭屁,在建国中学的校庆,可以出来表演,人矮又可以出来表演,你看多神气,多神气,就买那个特别脆的瓦片,买特别脆的不能选真的,真的瓦片打下去脑袋开花,去选瓦片,所以练过跆拳我知道要表演都要买打个喷嚏就破的那种,欺骗观众,啊。。。实在是快破了,打下去就破了,欺骗观众,还要练习板子,我比较调皮,如果要练习板子,板子都买特别不堪一击的,买特别不堪一击的,我们里面有一位一百七十公分的也很臭屁,很臭屁,他说:来,林益谦你帮我拿一下,啊。。就断掉了,我的书本带一块硬的他不知道,还有没有,板子还有没有?有,我这里还有一块来来你试试看,我拿着,在那里哀号,我那块板子又收起来,收起来,我做跟他一模一样的,看哪一个臭屁的来,来试试看,你这一块怎么这么硬,练跆拳在比赛都是骗人的,那不是真的,不是真的那么厉害,十几块瓦片一次从头顶下去真的能破?那是骗人的,不可能的事情,瓦片是我买的怎么会不知道,也都是选最差的,打个喷嚏就快破的,用那种来表演的,真正盖房子用的你打看看,一块你就头破血流,所以如果练跆拳道,在电视上表演有一点功夫,但是都是有一点夸大其词,夸大其词,表演的而已。透露这种内幕的消息让你们知道,必招苦果,世间痛苦,〖长系三界故「不顺圣道」,是恶若止,即名十善,譬如破暗既是光明〗这个念「pan」泮冰,泮就是融解的意思,冰融解的时候就变成水,〖泮冰即便成水也,然恶既有事恶理恶,故翻恶为善,亦有事善理善〗事善就是事实上要去做,事善就是说好话做好人,理善叫做发好心,其实这讲起来都是一样的,理善就是要发好心,要发好心,心中有真理的善,要合乎道理的善,那么但是要表现在身跟口,〖就事善中下品十善为修罗因,中品十善为人道因,上品十善为天道因,就理善中真谛善为二乘因,俗谛善为菩萨因,中谛善为佛乘因〗这文字很简单,〖此三理善俱名上上品十善,以行事善者,未必能达理善,而行理善者必兼圆满事善故也〗什么叫做理善?就是悟到性空的道理,三轮体空叫做理善,简单讲行一切善,无执着一切善名为理善,符合解脱道理的善叫做理善,执着行善这叫做事善,〖佛言:人有众过,而不自悔〗我们人有很多过失,但是我们人很少求忏悔,〖顿息其心,罪来赴身〗这顿息其心跟上面这一句是连接在一起,人有众过,而不自悔来顿息其造恶之心,这个「其」加「造恶之」这样意思就比较清楚,我们人有很多过失,但是不晓得后悔,我们晓得后悔就会顿息其造恶的心,那么如果不能顿息其造恶的心,怎么样?〖罪来赴身〗就是都赶过来,都赶过来,〖如水归海,渐成深广〗水慢慢越来越多就像大海,〖若人有过,自解知非〗我们人如果知道有过失,了解自己过去的过失,〖改恶行善,罪自消灭,如病得汗〗我们生病汗一流出来,病就快好了,〖渐有痊损耳〗这个痊就是病愈的意思,损就是减少,〖此第五章承上止恶行善之意,而劝勉改过迁善也,有过不悔,则如水赴海,日深日广,知过必改则如病发汗,客邪自除〗这个客应当说是寄居的意思,或者中医称为风寒侵入叫做客邪,客邪,本来没有的暂时存在,我们身体的一种风寒,我们所说的风邪、风邪,客邪自除,客就不是主了、邪就不是正,那么客邪就是不是我们本来有的,只是暂时寄居在我们身上的一种风寒自然就除掉,因为你会流汗出来,所以感冒多喝开水,少去公共场所,〖佛言:恶人闻善〗坏人听到善,〖故来扰乱者〗你不要理他,〖汝自禁息〗就是说你要降伏自己,先降伏自己,〖当无瞋责〗瞋恚或者是责备别人,〖彼来恶者而自恶之〗就是说他们来伤害我们,这个恶态度、言行的暴恶,自己要接受,他所造的这个恶的因果,彼来恶者,对方来伤害我们的,自己却得到坏的,我没有接受,当然他就得拿回去,所以我们对来扰乱我们的,来伤害我们的,我们要保持如如不动,〖此第六章,申明善能胜恶,而恶不能破善也,上文劝人止恶行善,改过迁善〗迁就是迁往,要往善处,〖恐有愚者,畏彼恶人扰乱〗我们的心也跟着乱,跟着乱,〖遂不敢行〗不敢做善事,所以警告你不必害怕恶人,〖故诫以慎勿瞋责恶人〗你也不要责备作恶的或者是来扰乱我们的人,您不要去责备他,〖以恶乃在彼〗就是在于对方,他恶是他自己,乃在彼是对方坏,不是我们坏,〖于我无涉故也〗涉就是关系,跟我没有关系,师父以前也一直告诉过诸位,别人好坏根本跟我们没有关系,你如果想今天我要死的时候,别人好坏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问你?是我们的生死比较重要还是别人的好坏比较重要,你冷静想一下,所以说以恶乃在彼,恶是别人,于我无涉,无涉就是没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如明镜中现于丑容〗丑的面容,明镜中现丑的面容,〖彼容自丑〗他自己丑,〖镜何丑哉?〗这面镜子有什么丑呢?意思说我们镜如如不动,他丑他自己反照回去,〖倘一生瞋责,则反揽〗这个揽字就是招引的意思,反过来变成招引了他的恶,譬如说他今天对我很不好,来到这个地方对我们很不好,很不礼帽什么的,我们很冷静没有理他,也没有回答他没有伤害他,这个恶自己收回去,如果今天他来这里很凶,我们也相同的对待他,除了你菩萨想救他也一样示现给他看的,不然一般都会起瞋恨心,你是否听说过物以类聚,今天他这么坏来找我们,那叫做恶劣的人,我们也一样发一个恶心,跟他一样的,不是发菩萨对治的心,你为了救他所以你发脾气,你不是菩萨的心,你发的也是跟他一样的心,你要我死,我不怕你亡,物以类聚这样那么就是同党的,他下地狱你也要下地狱,也是一样要下去,所以物以类聚,聪明的人就是不能跟他同党,他今天无理来闹我们,我们修养自己就好,避开就好,〖则反揽彼之恶成我之恶矣!〗没有必要,这样子他下地狱我们不必下去,〖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有人听到我在守道行大慈悲,来骂佛陀,〖佛默不对〗默然不回应他,〖骂止〗就停了,〖问曰:子以礼从人〗从人就是要人家接受,从人,就是赠送给别人叫做从人,这个从就是赠人,你拿这个礼物,从人就是要赠送给别人,〖其人不纳〗这个子就是行恶的人、骂佛的人,你拿这个礼物要来赠送给我,那么那个人不纳,纳就是接受,如果对方不接受,〖礼归子乎?〗是不是要还给你呢?是不是你礼物拿来给我,我不接受,礼物是不是应该要拿回去,礼归子乎?礼物你是不是要带回去,〖对曰:归矣!〗是啊!我要收回来,我要收回来,礼物我要收回来,礼物你不收当然我要收回来,〖佛言:今子骂我〗现在你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我不接受你的骂,〖子自持祸归子身矣!〗你自己持这个祸患回归子身矣,回归你自己,今天你骂我我没有接受,今天你要把恶的礼物自己要拿回去,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声音的最后叫做响,那么他当然是应声,响是应声的,有声就有响,有响必定有声,〖影之随形〗有形一定要有影,有影就有形,两个不可离开,〖终无免离〗终无免离,所以我们造恶的人,到最后一定先腐蚀自己,一定要先腐蚀自己,别人未必能让你伤害到,你如果发一个恶心自己先烦恼,你如果做一件恶事,自己先遭遇到因果,〖终无免离,慎勿为恶〗在唯识学来讲你种什么念头就要收什么果报,一定的道理,你种什么因,一定要收到什么果报,一点都逃不掉的,〖此第七章,即上章「彼来恶者而自恶之」之明证也,今人闻骂,鲜不发瞋〗鲜就是少,很少人说不发瞋恨心的,〖大似领谢帖子〗就是领受别人的帖子,别人发帖子来,发瞋恨心,就是等于接受他的帖子,接受他的帖子,大似领谢帖子,别人发帖子来我们收下,这就是接受人家的帖子,意思就是说别人在我们面前骂我们,我们也发了脾气,表示发帖子来我们有接受,有接受,他如果骂我们,我们如如不动的笑笑,四两拨千斤,在座诸位,用这种功夫来修行保证成功,四两拨千斤,你不要起心动念,练武功所说的四两拨千斤,用最少的力量结果抵得过千斤之重量,他搞得雾煞煞,你笑笑的接受这样子就没事,他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换成我们起瞋恨心,〖正中骂者之计耳〗正中骂者之计,所以〖思之再思,或问:佛既大慈,何不令骂者无祸耶?答曰:佛岂欲令其得祸,无奈彼人自招祸患〗佛怎么会要我们得祸呢?其实也都是自己招来的,也都是我们自己发的对不对?什么都是控制在你的心念,〖今诫以慎勿为患即是除其祸源。慈悲甚矣!〗太慈悲了。五十页,〖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就是吐,这个唾就是唾沫就是口水,口水,〖唾不至天〗这个唾不能吐到天,天是无界限的高,仰天就是脸向着天吐口水,意思就是说恶人要害贤人,就像朝天吐口水,你不但吐不到天,口水反而掉下来,〖还从己堕〗你吐上去它又掉下来,掉在自己的脸上,〖逆风扬尘〗如果顺风扫地,我们不会弄到灰尘,逆风扫地扫出去,风吹回来会弄到自己,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脏东西不会到对方的身上,怎么样?风又吹回来,〖还坌〗这个念「ben四声」,〖还坌己身〗我们说骂那个人很笨、很笨,这个人很笨,还坌己身,这个坌的意思就是指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面,就是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叫做还坌己身,简单讲就是灰尘着身的意思,尘土飞扬着落在物体上叫做坌。

  第二辑圆满!

  第三辑

  〖贤不可毁〗圣贤是不可以随随便便让你毁谤的,〖祸必灭己〗这个祸患自然会灭掉,贤不可毁,祸必灭己,祸患一定会灭掉自己,不会伤害到对方,简单讲就是不可以随便毁谤圣人、贤人、能人,你愈毁谤伤害的是自己,我们自己伤害得最厉害,〖此第八章深诫恶人令勿害贤〗不要害贤人,这个很多,你如果太厉害,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以前在歌仔戏、布袋戏、电影里面,忠臣都被奸臣害得很凄惨,很凄惨,〖而兼以勖(xu)贤人也〗来勉励贤人,〖人若果贤〗我们人如果真正的贤,不是虚伪的,〖则如天亦如上风〗那么就像天,也像我们前面所讲的风吹回来,〖岂受唾尘〗怎么会让你吐到口水,还是脏东西弄的到,〖倘可受毁〗假使说会受到毁谤,〖便非贤矣!〗如果这个人真的受人毁谤,毁谤得住因为大家都不理他了,那么这个就不是真的贤能的人,〖佛言:博闻爱道,道必难会,守志奉道,其道甚大〗这个很重要,这是修行的关键,这个注意听,我解释给诸位听,博闻爱道,就是说我们很认真听经,很认真闻法,也很喜欢佛法,也很喜欢修行,但是不专,听经很多、闻法很多,也很喜欢佛法,道必难会,这样没有用,这样没有什么作用,守志奉道,守志这两个字,什么叫守志呢?就是念念观照、念念趋向菩提而不杂名利的心,守志,我今天为什么要来学佛?我为了了生死、为了普度众生,你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发心是什么,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发心,我们是佛,你如果这一关守得住,认真发菩提心发度众生的心,这样子。奉道就是每一个念头都是依道观照,其道甚大,就是要专。譬如说我们观无常,我们真正彻底的来观无常,道一定入,换句话说,听经闻法听了很多、很多,只知道佛法很好,有心修行,但是观照的力量没有,这样子没有用,就像一个人病的很严重,针都准备好了,但是不敢扎下去,不敢扎下去怕痛,我们人就是这样子,知道听经闻法,听了很多怕苦,修行很苦,要看书、要拜佛、要过午不食、要怎么精进怎么持咒这个很苦,我只要听经闻法就好,这样子。这一针扎不下去病不会好,病不会好,我们的病很痛苦,很想病苦早点好,针什么都准备好了,就差临门一针,这一针会痛,这个痛他没有办法忍受,他一点痛也不要,就像我们知道要修行,生死六道轮回都知道,怎么样?稍微要你下点功夫,早上早点起床,四点起来用功爬不起来,不要,不要吃苦,守志奉道,其道甚大,没有用,没有用,没有作用,要你念《大悲咒》,要你念《弥陀经》,不要我只要听经就好,剩下的我不要,没有用。〖此第九章,诫劝禀教行人须闻而思,思而修,不宜但贵口耳之学也〗这个贵就是重视,不宜但贵,贵就是重视,不能说只有重视口说耳闻之学,〖博闻者,不知随文入观,惟图强记名言也〗只有想要记这些名言而已,〖爱道者,不知道本即心,妄于心外取道也〗心外有道,〖守志者,念念趋向菩提,不杂名利心也,奉道者,念念体会心源,不复向外觅也〗不用向外寻找,即心是佛。〖佛言:覩人施道,助之欢喜〗看到别人在布施,施就是布施之道,看到别人行布施之道很高兴,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虽然我们没有钱布施,但是看到别人在施舍,我们替他高兴,他晓得为善、晓得施舍,我们也很欢喜心,你助人欢喜就得到福报,〖沙门问曰:此福尽乎?〗这个福报是不是这样子会尽呢?〖佛言:譬如一炬之火〗这个炬就是火把,也可以解释说蜡烛,蜡烛,以前都是用火把,譬如一炬之火,譬如说这个火把,〖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一支火把点着,一千支一百支全都来引火分开,〖熟食除冥〗熟食不但可以煮饭,又可以除掉黑暗,除去黑暗,火把在黑暗就消失,〖此炬如故〗这支火把还是一样的,还是一样的,〖福亦如是〗福报也是这样子,简单讲就是愈有布施心的人,他就愈有福报,愈有福报,后面一个故事很有意思,我们看下去就是在这里而已,五十一页而已,我们看下去马上看得到,很有意思的。〖此第十章,明随喜功德自他兼利,福无穷尽也〗不但自利而且又他利,〖施道有三:一资生施〗简单讲就是金钱,〖谓以财济其贫穷,二无畏施谓于难中拔其忧苦〗困难当中拔其忧苦,〖三者法施,谓以三学〗戒、定、慧,〖令得四益〗四益就是四悉檀,在旁边写四益即是四悉檀,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所以叫做四益,也就是四悉檀之利益,全名叫做四悉檀之利益,简称四益。以前我们四悉檀,不知道讲过几十遍了,尤其是《大智度论》对四悉檀特别的发挥,特别的发挥。〖不惟自行三种施道得福甚多,即使见他行施,助令欢喜,福亦无尽〗〖「沙门」下,释疑恐有愚人正行施时,见他随喜,惧他分我功德,故以炬火如故晓之〗晓之就是让我们了解,〖盖不惟无减于我〗这个施舍不但不会减少,自己的光明、自己的福报,而且我们如果施舍,〖而福报展转殊胜矣!〗这就是故事了,注意看你就会知道。〖昔有二人采花〗采了花以后,〖一自供佛〗他认为这样比较有功德,另外一个采花之后,〖一转施人供佛〗,没有关系转施人供佛,〖以问弥勒,弥勒曰:自供者成辟支佛果,施人者成无上菩提〗在座诸位,为什么自供佛,一个人转施供佛,一个转施人供佛,为什么差距这么多?你在旁边要注释,注释,自供佛有我,转施人供佛他无我,关键就在这个地方,我们以为自己采花自己供佛,功德自己得,我采来的花,别人要供佛我拿给他,我也没有功德,错了,这个才是真的供佛,这个才是真的供佛,它是无我,它是无我,我自己采我有拜到佛陀,我有拜到佛陀,这样我有得到功德,就是这样子,我们人就是有这种心理,有这种心理,所以很糟糕永远不能成佛,不能成佛,我们拜忏也是一样,拜忏也是一样,我上次去道场,就为了拿那一支叫做什么,拿那一支在拜的那个功德主,有的拿不到搞得很生气,我去跟他们的法师说,你不跟他们开示一下,我们从以前就这样,只要有参加就有,人太多不够他们拿,不够他们拿,拿到的人高兴,我有供佛、布施,要上供的时候,都拿一支莲华插一支香,就下去走,施主都有这样子,打斋、拜佛都有这个,他就是不了解理性的东西,如果我有布施要拜,让给你来拜,你高兴就好,反而无我,更快活,要你就让他拜,是不是这样子。今天有人说,慧律法师你讲经很累,如果他真的能度众生,让你来,我也很高兴,为什么?我比较轻松,只要能度众生,我没有嫉妒的心,所以说这个自供佛,我们人最严重就是犯了这个毛病,一定要自己把花插在佛陀的面前,说这样他才有供到,钱如果拿给师父,师父这是要买花的,一定要买花,没有办法,所以说,他一定要执着某一种东西,所以我们就很不好处理,一个人转施人供佛,他自己没有插花没有供佛,没有关系,你高兴就好,他插的是真正佛陀的花,智慧之花,智慧之花。〖盖独乐不若与人〗独乐乐不若与人的快乐,〖与少不若与众〗给少数人不如给多数人,〖世出世道,无不皆然也〗大家都是这样子,我因此告诉诸位,你尽管放大你的心、身,身心尽管放下,好好的行布施行之道,你的福报不得了,不得了。〖「熟食」,喻成圣果,「除冥」喻破三障,佛言:饭恶人百〗这个饭就是指供养,供给、供养的意思,供养恶人一百个,〖不如饭一善人〗供养做善事的人一千个,〖饭善人千,不如饭一持五戒者,饭五戒者万,不如饭一须陀洹〗须陀洹就是初果,〖饭百万须陀洹,不如饭一斯陀含,饭千万斯陀含〗就是二果,〖不如饭一阿那含〗这个三果,〖饭一亿阿那含,不如饭一阿罗汉〗四果阿罗汉,〖饭十亿阿罗汉,不如饭一辟支佛,饭百亿辟支佛,不如饭一三世诸佛,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注意听最后那一句,供养千亿三世诸佛,这是外在的福田,不如饭,这个饭就不能当作供养,这个饭就要解释做回光返照,要很注意,特别的注意。前面所说的全都是外在的福,你供养这么多恶人、五戒、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一切三世诸佛,不如你回光返照,你本来那一念什么呢?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所以最后这一句,就是指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前面都是有限的福,外在就是无量的如来藏,如来藏。所以前面的福是有比较性的,后面是你的心性,是讲你最后的这一念心性,要不然这个一般的人看不懂,奇怪怎么供养千亿三世诸佛,还不如供养一个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无念无住无修无证这就是佛了,怎么会变这样子,后面指的是理前面讲的是事,前面讲的是事,前面讲的这个事的事相是有限的福田,后面是无限的平等本性,最后一念的无限的平等的本性来讲。〖此第十一章,较量福田胜劣不等,令人知所归向也,一善胜百恶人,显易可知,一持五戒人胜千善人者,以世间善人所奉十善,仅属旧医之法〗这个要注意,什么是旧医之法?旧医之法出自《大涅槃经》,这是佛说的一个比喻,旧医之法就是普通的医生的治疗方法,这什么意思呢?世间的善人所奉行的是十善,就是十种世间的善法,这是一般性的,就是说行十善是一般性的,就像普通的医生的医疗法一样,并不能让我们了生脱死,但是佛陀是一个特别高明的医生,他所说三皈五戒是出世间的起点,可以让我们超脱轮回,究竟离苦得乐,所以仅属旧医之法,旧医之法这只是普通的善而已,不能解决生死的意思,这是出自《涅槃经》,叫做旧医之法。〖不以三归为体,不成出世津梁〗这个津梁就是渡船头,渡口的桥梁,比喻接引或者是指途径的事物,我们一个渡口必须靠船的话,要不然就要靠桥梁,津就是渡口、梁就是桥梁,那么津梁简单讲就是横跨在两岸、两河的,或者是渡口的桥梁,津就是渡口、梁就是桥梁,津就是船出入的港口,重要的地方叫做津。〖若能受三自归,奉持五戒,为佛弟子,便知四谛四念处门,于一生中堪证三果,故得千倍胜于常流也〗常流就是一般的,〖一须陀洹胜万五戒者,须陀洹已断见惑,已预圣流〗圣流就是不是常流,常流是一般的凡夫,圣流是已经要超越三界的起点,〖故得远胜内外凡也〗内凡位跟外凡位,〖一斯陀含胜百万须陀洹者,斯陀含已断欲界六品思惑〗这是指二果,初果、二果,〖烦恼渐薄,正使百万住果须陀洹,未修胜进行时终不能知二果境界,何况能到耶!〗再来阿那含是三果,〖一阿那含胜千万斯陀含者,阿那含已断欲界思惑,九品皆尽〗当然就不会再来欲界,欲界都已经断尽了,他怎么会来欲界呢?〖正使千万斯陀含终不能知三果境界,况能到耶!一阿罗汉胜一亿阿那含者,万万曰亿,阿罗汉断尽见思,超出三界,尤非住三果人能知能到故也,辟支佛有二种:一者出有佛世〗禀就是承受,〖禀十二因缘教,悟道侵习〗侵就是断除、习就是习气,悟道侵习,侵我们一般只是指侵略,但是在这里侵略习气,也就是占有打赢你的习性,譬如说我们侵略另外一个国家,这个侵不能解释作侵略,要解释作断除,这个侵可以当作损害或者是毁伤,损害了习气、毁伤了习气,那么就没习气了,没习气,就恢复我们本来清净的本性,所以悟道侵习就是断习气。〖名为缘觉,二者出无佛世,观物幻化,自悟无生〗观物就是一切的天地万物幻化。报纸刊登的,一位台北商专的女学生,女学生,因为她很喜欢这个男生,很喜欢这个男生,爱到极点了,爱你也深、恨你也深,这个男朋友带她回家让他妈妈鉴定看看,带回去结果不知道怎么搞的跟他妈妈不投缘,这位台北商专的女学生跟他男朋友的妈妈很不投缘,回家以后就浑浑噩噩的很伤心,也没有人开导,没有人开导她很痛苦,因为她很喜欢这个男生,得不到!自己就爬上楼顶上跳下去,脑浆四溢当场死亡像颗炸弹,连急救的机会都没有。这个就是太慢,遇上师父的录音带,她如果及早听到我的录音带,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说真的,既然我们有办法读到台北商专,条件算很好,我们人都有一种错觉,认为我们如果没有嫁给他,我们就活不下去了,因为不了解因缘法,不了解因缘法,我们没有嫁给他,搞不好嫁给别人也许比较好,我们没有福报嫁给他,每天吵架也是痛苦,真的是很痛苦,所以观物幻化这个很重要,这个非常的重要,我们人都被感情的线所牵绊住,被这一条乾坤绳绑得死死的,绑得死死的,所以今天我看到这个报道很感慨,我就讲了一句:你的心情我体会得出来,你去吧!因为我也有这种经验,差一点而已,差一点而已,那真的看不开没有办法,我们人不要说听到佛法了生死,听到佛法的人实在是太伟大了、太解脱了、太自在了,听到佛法。男朋友离开,离开就想我们没有缘份,那需要搞到自杀对不对?学佛的人最解脱,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支花,没有差别,那没有什么,自然他就开悟,所以说观物幻化,不需要死执那样一个对象,说真的,他妈妈一直赶她,一直赶她,说真的这个男生也真没出息,她妈妈反对,他如果真的爱他的女朋友,应该告诉她,没有关系,你放心,我一定跟你结婚,你不要烦恼,我妈妈有一天会死,等她死了我们再结婚,她说你妈妈如果七、八十,我们就五十了,没有关系我永远爱你,你就算五十岁,再怎么老我还是一样爱你的,没有差别,不然我们去公证结婚,不要理我妈妈,久了她就要承认,孩子生出来你不得不认同,有很多婚姻父母不赞成的,孩子生三个回去叫阿妈,奶奶也是很高兴,这也没有办法已成事实了,你不让我结婚我生五个,回去就奶奶、爷爷,小孩一叫他就乐昏了,所以反对什么?愈反对,生十个,生十个对不对?一个买冰棒、一个买帽子、一个送红包,小孩围在身边的时候,就说没有关系过去就算了,到最后都可以圆满的解决,对不对?我看到报纸也很感慨,这个男生不会处理,不会处理,让他的女朋友跳楼自杀,脑浆四溢,报纸这样刊登脑浆四溢,就这样往下跳像炸弹开花,她就是不了解观物幻化,生生灭灭,灭灭生生,自悟无生,世间就是这个样子,你就这样自杀,〖断结侵习,名为独觉,以阿罗汉但断正使,辟支佛兼侵余习,故一辟支佛能胜十亿阿罗汉也,「三世诸佛」约藏头佛果言之〗藏头佛果就是小乘,在小乘的角度来说,因为它是藏、通、别、圆,所以我们称藏教的佛叫做藏头佛,这个是天台的判教的一个名词,藏头佛就是指藏、通、别、圆,藏教的佛的这个角度来说的,约藏头佛果言之,〖三大阿僧祗劫修行六度正习皆悉断尽,利益无量众生,故一佛能胜百亿辟支佛也,「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指圆教初住已上〗破无明见法身,〖亦可兼摄别教初地〗初地也是大破无明见法身,〖通教佛地〗也是破无明见法身,〖盖通教体色入空〗那么通教就是当体这个色就是空性,〖知一切法无性〗就是无实体,〖故念即无念、住即无住、修即无修〗因为空性,〖证即无证,至成佛时,能于色究竟天〗色究竟天就是色界最高之天,〖示现最高大身,统王〗这个王字就是统治的意思,统王这个不能念「二声王」,这个要念「四声王」,当动词用,〖统王三千世界〗这个王字就是统治的意思,〖别欢喜地,圆发心住〗发心住就是初住,别教的初地菩萨,欢喜地就是初地菩萨,圆教的发心住就是初住菩萨,别教的初地、圆教的初住皆已破无明,〖皆已分证法身,皆能示现百界作佛,八相成道,所以供此一人,胜于千亿三世诸佛也,复次前之八番,皆是约田〗八番的比较这是就福田来讲,〖此当九番,即是约心〗最后一个无修无证无念等等,这是就我们人的心来讲。〖盖未达一切诸法念本无念、住本无住、修本无修、证本无证,故于平等法中分胜分劣,若了达无念无住无修无证妙理,则下自恶人,上至诸佛〗罔非就是无非,〖罔非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所以人上佛饭,佛施饿狗,功德无异〗这种人他证得无修无念无住无证,所以人上佛饭,指这个人上供养佛,那么或者是佛施饿狗或者是佛布施给狗,功德无异,把供养佛陀的饭,佛陀又拿来供养狗,功德都是一样的,意思是说你布施一尊佛跟布施一条狗功德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呢?平等心没有分高下,进入绝对就没有比较,〖维摩以一分奉难胜如来,一分施一最下乞人,福亦平等〗维摩诘当然就是佛示现的,奉佛跟奉乞丐都是平等的,〖若不知福胜劣差别则无以显修德之足贵〗我们如果不知道福的胜劣差别,那么这样就不能显示修德这是很可贵的,〖若不达生佛本自平等则无以悟性德之渊源,是谓常同常别,常别常同,法界法尔,微妙法门〗这个我们在《法华经》都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五十三页倒数第三行,〖佛言:人有二十难〗二十种困难,〖贫穷布施难〗贫穷的人要布施很困难,意思是说,我们执着的贪心舍不出来,有钱人要布施较有可能,我们自己穷的要命还布施给你,真的没有什么可能,因为那个我执不破是没有办法的,我执不破什么都是为了自己,〖豪贵学道难〗他家很富有,他怎么学道,没有办法,太富有了,父母亲非常疼爱,舍不得他感冒,舍不得他上班,整天都在家里,父母亲太富有了,孩子就不会独立自强,独立自强,所以有一些有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的,当然不是百分之百可以这么说,一些很有成就的人都是白手起家的,都是穷的不得了的乡下小孩。〖弃命必死难〗这个弃命,这个要注意听,这个弃命这个弃字不是解释作「放弃」,要解释作「放下」,能够把生命置之度外,这个叫做弃命,就是把生命置之度外精进修行,这个必死,必死就是没有弯曲的,这个必死就是无畏不恐惧死亡,所以弃命必死难这个不好解释,以前的人翻译这样子,很容易被人家扭曲,那么这个弃命必死难最圆满的解释应该这样解释,一个人肯把生死、死亡置之度外无惧于生死这很困难,这个解释是最圆满的,〖得覩佛经难〗当然你要听到佛经对不对?就像今天全世界的圣诞夜,世界性的每一年都是点那个叫做什么树?圣诞树还是什么那有什么平安,全世界每天都在闹饥荒,每天都在战争,每天都在战争对不对?得覩佛经难,听到佛法的人,又真正了解佛说的,正知正见的人有限,非常困难,得覩佛经难,大家都得覩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刚好出生在佛世困难,我告诉诸位以我的根器出生在佛世的时候,佛陀点一、两句,善来比丘这样子就OK,就通达了,这样就解决了生死就OK了,我们就是没有那种福报没办法,在这里搞了二十年还没听说怎么样,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忍这个色忍这个欲,为什么这个很难呢?因为这个是先天性的本能的冲动,就是说我们一个人,我们一个人,我们一个人你可以很憨厚,你可以很憨厚,你很有德性乃至你很有学问乃至你当了大官,但是你说要忍耐这个欲,那不太可能,为什么不太可能?因为这是身体的荷尔蒙,是发自于内在,发自于我们的内在,你发自于内在就像一棵树长大了一定要开花,我们人长大有性本能的冲动,那个不必人家教,就像狗在发情不必人家教,树它要开花结果,简单讲人类生育的能力,这个是很自然的存在性,无量亿劫来就是这样生灭,这个叫做等流果,很正常的,我们现在出家修行变成逆生死而流你想想看,这个要忍得住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要挡住黄河、长江,一下子、一朝一夕就要挡住那不可能的,要慢慢的慢慢的疏远、疏导,慢慢、慢慢来控制调整饮食或者是睡眠,慢慢来调整这才有办法。一下子出家整天就从来不想这个了,开玩笑,除了证阿罗汉果,怎么有可能的事情,这个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一个人,他不要去偷人家的东西,这个大家都办得到,出家众他会偷人家什么东西,我们在家居士如果有学佛,他怎么会去偷拿人家的东西,但是在家居士你全部都断掉男女的欲望,你开玩笑不可能,不可能的事情对不对?因为这是本能冲动的东西,树长大了一定要开花,树一定要开花结果,一定要结成果实。一切的动物,我们看狗,包括看猫它在发情对不对?乃至说人类如果太控制这个欲望,就是说用强迫的欲望,他会精神分裂,他会精神分裂。所以这个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要一步一步,像那个美国的海军陆战队,他到另外一个岛上训练的时候,动不动就拿刀子互砍,动不动就拿刀子互砍,为什么?那里都没有女性,那里都没有女性,因为那些男众不能听到女众撒娇的声音,女众安慰的声音,世间人是先生寄托在太太,太太寄托在先生,所以先生的情绪不稳,太太放柔软一些,可以缓和她先生的情绪,当兵没有,没有一句话两个就互砍,性本能的冲动加上火爆的脾气,所以常常发生人命,发生人命,所以那个长官就想一套的办法要先处理这个欲望的问题,使他心更平静、更平静、慢慢、慢慢来,修行人他也是要由一种慢慢、慢慢来的这个方法,你一下子要断那简直是骗人的,世间哪一个人他敢在我面前说:师父,我色欲都断除了,我都不会起心动念,我对这个永远都不会想了。我头马上给他,你可以来砍我的头。这样你就证阿罗汉果,你马上证无生。那不可能的事情,我指的是起心动念,你说看到漂亮的美女不会多看两眼,还是说看到英俊的,不会多看两眼,这不可能的事情,绝对不可能不要相瞒,不要相瞒。一个一贯道的很老实,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一贯道的很老实,这是事实不是故事,他很老实,很老实,他在当兵吃素,在当兵吃素,大家都公认他是最老实的,一贯道本来就是世间的君子,他本来就是很善良的,说实在,一贯道本性就是很好的人,只是说他的方向错误,智慧不是依法的智慧而已,不然他很善良的,他就去军中乐园,你知道军中乐园,他去晚上回来的时候大门已经关了,就爬墙,就爬墙摸不着路,摸不着路,又怕爬墙过来被守卫看到,走、走、走、走到猪舍,掉进猪粪坑里面去,掉进猪粪坑里面去臭气冲天,赶紧游上来,赶紧游上来的时候,全身臭气冲天,回来赶紧冲洗被同志看到,你怎么全身猪粪味这么重,军中以前有养猪,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养我不知道,军中都有养猪,时间到都是自己杀,军中都是自己杀,杀狗的也有,他说你怎么会这样子,一开始不说最后追问之下,他说他就是去那种地方,去那种地方去处理这种事情,忍色忍欲难,处理之后他的心情就较快活,大家都对他说:你是很老实的人怎么会去那种地方?他回答一句很有智慧的话,他说:这一关跟老实没有关系,看他多有智慧。所以整个军营,如果去军中乐园碰到熟人,你去那种地方。他说:这跟老实没有关系。大家都这么说,这跟老实没有关系,本能没有办法的事情。道理再好,你也是往那个地方去走,道理再好懂了也是往那个地方,第一个你要先断绝这个外缘,断这个,在家居士要断这个几乎不可能,几乎不可能,出家众他有办法为什么?他没有这种生活来就关起来,远离、远离、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对不对?虽然他有一点性本能的欲望,还是有起心动念,毕竟他没有那个境界,没有那个境界一天、两天,久了他拜佛、念佛用功,慢慢就会淡忘了,把他定下来他的性子就会稳住。在家居士不一样,在家居士他结婚,那有可能摆着当花瓶,不可能的事情,在家居士断这个,打死我都不相信,不然现在调查,调查说真的,真的,今年七十岁、六十岁,你都不要举手,寡妇不算、离婚的不算,四十岁,四十岁断的举手,四十岁以下的,五十、五十、五十,五十以下都没有的请举手,没有,那不可能,寡妇不算,对不对那不可能,鳏夫不算,四十以下你断的举手,这个每一个人都不敢讨论这个,但是这个问题很大的。在这个世间,大家都不讨论这个东西,但是问题很大,最大就是这个问题,没办法,最没办法解决就是这个问题。有的禁久了就发疯,你看那个阿花,初一、十五都会发疯,会发疯,忍耐、忍耐,忍久了会发疯,忍久了会发疯。这个很困难的,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情。〖见好不求难〗看到好的不求很难。〖被辱不瞋难〗被侮辱没有发脾气这很困难。〖有势不临难〗不临,这个不临就是由上示下傲慢的意思,有势不临,临就是说我站在台上面临大家,表示以上欺下,由上示下叫做临,有傲慢、傲视的意思,站在高处看人家当然会瞧不起人。〖触事无心难〗遇到事情你没有妄想,没有执着很困难。〖广学博究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学得不够成熟你不轻视他很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这个最难、最难的,不说是非很困难,看到不说两句不会舒畅,殊不知你后面也是一场笑话,是一场笑话,我们人活在这个世间,那几个不讲是非的,对不对,那有可能的事情,从小到大没有讲过是非的举手,没有,不可能,包括我都不可能,我偶尔也会讲一、两句,真的,我偶尔也会讲,但是我讲的是非,都是比较无伤大雅,我都会赞叹人家,我都会说这个女儿这么丑,以后要嫁人,可能要一卡车的嫁妆,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讲是非,我不知道,但是我不会瞧不起人家,我不会瞧不起人家,难免多多少少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善知识难〗要遇上善知识困难。〖见性学道难〗这个更难,开悟的到底有几个。〖随化度人难〗随缘化度众生这个困难,对不对?〖覩境不动难〗看到境界不起心动念这个困难,听到一、两句是非就对这个人反感,也没有分辨查清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没有。我跟你讲众生你懂很多道理,你说今天对师父有信心,我告诉你,我派三个人要让你倒很简单,只要第一个来说师父的坏话,第二个再说师父的坏话,第三个再故意讲你就倒了,搞不好一个就倒了,你说你覩境,你听是非不动摇不太可能的,现在那几个依法不依人,我现在可以告诉诸位,全世界真正的佛教徒正知正见的有几个?我告诉你最多不超过一万,正知正见的,不是搞那个稀奇古怪,也不是整天搞法会的,他是真正有正知正见的,要见性的,那才能不扭曲。现在的人哪需要真的正知正见,不太可能的,说实在话覩境不动,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善解方便难〗方便度众生善解、方便,这也很困难,这个要菩萨的智慧才有办法。〖此第十二章略举二十难事以为劝诫也,顺情则易,逆情则难〗顺一切世间的人比较简单,逆一切世间的人情世故,这个比较困难,〖然能深发肯心〗你只要发肯定的心要做,〖则虽难而易〗很简单,〖其或但随流俗则虽易亦难,夫贫穷则布施为难〗我身上就只剩下这一百块钱,中午要吃饭,如果没有这一百块就没饭吃,你要我拿去打斋,这一百块打斋就完了,我就没饭吃了,拿不出来,不太可能,贫穷布施难。〖故虽少许之施,得福甚多〗因为拿得出来,〖不可不勉力也〗勉力就是努力勉力,〖然现见有贫而能施者〗贫穷能够布施,〖乃富人反不肯施则悭鄙〗悭贪吝鄙的人,〖为何如耶?豪贵学道,例施可知〗一个富有的人要怎么布施呢?你要怎么行菩萨道,你要怎么修行对不对?〖人所最重者身命诚能弃命,则何事不可为者?然未闻保命畏死之人果能长生不死,则亦何事贪惜耶?〗但是没有听到保命怕死的人,果然能够长生不死,这样何事能让我们贪惜呢?〖佛经难覩〗覩举手遇到了,看到、见到佛经,还可以坐在那里听经闻法,哪有可能。〖今幸覩佛经而不研精殚思〗这个念dan殚就是竭尽思虑,竭尽思虑, 竭尽思虑,考虑的虑,那么竭尽自己的思维,竭尽自己的思虑。〖则与不覩何异?〗如果你没有认真的研究,认真的研究来思维,那么跟没看到有什么两样呢?今天你看到佛经,但是你没有精进没有思维,这个道理,跟没有看到有什么差别呢?〖佛世难值〗很难遇上,〖今幸值佛世而不及时进修〗虽然没有遇到佛陀,但是我们还能够听到佛经,所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了佛经,我们如果不认真这样子不好,所以你如果遇到佛世,但是你不赶紧认真修行,〖则与不值何殊?色欲虽恒情所好〗是一般人世间人所喜爱的东西,〖然或察其味少苦多〗这个味就是乐,乐是很少的,少就是短暂,苦多,多就是长,乐的时间很短、苦的时间很长,〖或观其如幻如影则亦何难忍制?〗你只要了解这是幻影的东西,这个也不是很难控制,〖若见好时,知其未必可求则贪心自息,若被辱时,但以情恕理遣〗情恕就是我原谅他,理遣就是观照使它合理,一切法无生也没有能所,情恕就是用人情世故来宽恕,观想他是我的父母、兄弟姐妹,理遣就是通达佛理,摆平自己的心。〖则瞋意自平视富贵若草头露〗早上起来草上的露水,太阳出来就干掉了。〖何容以势临人?〗这么可以仗势欺人呢?〖观事境同梦所缘何必劳心措置?〗措置就是处理,观一切的境界就像做梦一样,何必整天烦烦恼恼在处理世间的事情呢?放下不就解决了。〖广学而不博究〗你虽然学很多,但是你没有深入的去博究,怎么样?〖如入海无指南针安能会理?恃学而生我慢如沃壤以滋稊稗〗这个念ti 稊稗,这个稊稗的意思就是两种米粒细小,两种米粒细小,不堪实用的禾本科植物,简单讲泛指田中无用的杂草,所以简单讲就是说用肥沃的土壤去滋润杂草,所以稊稗就是杂草的意思,用肥沃的土壤去滋润杂草,一点用处都没有,意思是说你仗着自己学佛很多就我慢,学佛是降伏自己却愈看轻别人,反而更糟糕。〖反害良禾〗反而害到好的草木。〖佛尝言四种不可忽:一者火虽小不可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者龙虽小不可忽〗大龙可以兴云吐雾的,〖三者王子虽小不可忽〗他会杀人的,将来做皇帝会杀人的,〖四者沙门虽小〗这个是指沙弥,你不要小看刚出家的沙弥,有一天他会做大法师,转动大*轮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应该改作沙弥,意思比较接近,沙门不应该,沙门哪里有大小?沙门应该改作沙弥的意思是比较圆满,沙弥虽小不可忽,〖今有轻未学者未知其不可忽故也〗不可以忽视这一些。〖心平等,则施难胜如来与施最下乞人功德无异〗就是都平等,〖泯是非〗就是摆平是非,〖则一切诸法无非佛法〗无是、无非、无来、无去,一切都是佛法。〖是非情见未忘决不能见法界真善知识〗当然不能见到法界真善知识,因为你是非、分别、执着未忘就是还没有放下,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是非、世间的情执、我执、我见没有放下,决定不能见到法界的真善知识,真善知识就是你的清净心,你的清净心、你的菩提心就是真善知识。〖不见现前一念心之实性决不可以学无上道,不学称性权实之道不能随化度人,未达随化度人方便,安能覩十法界境而一心不动?若不能于一一法界中具见一切法界事理,何繇善解同体方便?故知此二十事后后难于前前也〗后面一个一个比前面更难达到,所以最后那个善巧方便,你不见性怎么善巧方便呢?根本不可能,所以不说是非这个也是排在后面很困难的一个地方。

  五十五页中间,〖沙门问佛:以何因缘得知宿命,会其至道?〗要怎样藉着修行种种的因缘才能知道我前世,生生世世的宿命呢?才有宿命通可以会其至道呢?〖佛言:静心守志〗净心就是清净一切念头,守志的话就是一心不变,这样才有办法,〖可会至道,譬如磨镜〗镜子磨久了,〖垢去明存〗世尊是以这个来作比喻,本性是没有的东西你怎么磨?磨掉那些习气你就成佛。〖断欲无求,当得宿命〗你断这个欲你无所求,这样你就知道宿世。〖此第十三章〗全部四十二章,我们现在讲到第十三章,讲了将近三分之一。〖问意重在宿命答意重在会道,盖知宿命者,未必会至道而会至道者,决能知宿命也〗最重要是至道,至道就佛道了,〖沙门问佛:何者为善?何者最大?佛言:行道守真者善〗我们知道要修行守住空性真心这个是最善,因为无所执。〖志与道合者大,此第十四章,明善莫善于真修〗要守真,〖大莫大于实证也〗简单讲这个都要真功夫,不要空谈理论。〖行道守真,则万善同会志与道合〗我们的意志,志就是愿,我们这个志愿这个愿力与道合,〖则法界体圆〗圆满。

  五十六页,〖沙门问佛:何者多力?〗什么有最多的力量?〖何者最明?〗什么是最光明?〖佛言:忍辱多力〗有忍辱的人就是世间最有力量的人,不是比赛体力的,为什么呢?〖不怀恶故〗你一点恶的起心动念都没有,〖兼加安健〗你不怀恶而且又安健,〖忍者无恶〗有忍耐的人他就没有恶心,〖必为人尊〗在座诸位这个可能要划一线,忍者无恶,必为人尊,你有忍耐人就没有恶心,一定会被人所尊重,在座诸位你想要被人尊重吗?很简单你修习忍辱,每个人都尊重你十分,不要一碰到事情就大呼小叫,不要一碰到事情就跟人家计较那么多,不必要。〖心垢灭尽,净无瑕秽〗这个瑕秽就是肮脏。〖是为最明〗我们心烦恼的污垢如果灭尽,就是习气把它对治尽了,清净就没有漏洞没有瑕疵,这就是最明。下面这个字比较难一点,因为语意不明,〖未有天地,逮于今日〗这个就是少了几个字,你要把它加进去,前面要加,是为最明跟未有天地的中间要加进去,加在是为最明的后面,是加在未有天地的前面,要加「不生不灭的本性」未有天地,逮于今日,不生不灭的本性,这样才可以了解,否则的话不晓得讲什么东西,中间漏掉这几个字,意思的差距就很大了。意思是说我们不生不灭的本性,未有天地,人家说先有天地,还没有天地以前;逮于,逮就是一直到今天,就算还没有创办天地以前乃至于到今天统统存在,清清静静是这个意思。当你不生不灭,本性见到以后怎么样?〖十方所有,无有不见〗看得清清楚楚,无有不见,〖无有不知,无有不闻〗为什么呢?明心见性以后,〖得一切智,可谓明矣!〗如果没有加那几个字就不晓得讲什么,所以加不生不灭的本性,未有天地,逮于今日,这样才晓得,逮就是等到,一直到今天。〖此第十五章,明忍辱力大〗忍辱的力量很大,世间不是有体力的人赢,世间是什么人有忍辱,什么人就是大丈夫。〖灭垢明远也〗你如果灭掉烦恼,光明就照得愈远。〖忍有三种:一耐怨害忍〗就是受他人的怨憎恼害,亦加以忍耐,亦加以忍耐,耐怨害忍,〖亦名生忍〗〖二安受苦忍〗也就是疾病、天灾等所迫,亦加以忍受,〖安受苦忍,亦名法忍〗安受苦忍简单讲就是这个苦就是疾病、法就是天灾,无论是内在的疾病,外面的天灾这个都是苦的,所以亦名法忍。〖三谛察法忍〗谛察法忍又叫做观察法忍,这个法就是真理,你要观察不生不灭的真理,心无妄动,〖亦名第一义忍〗所以谛察法忍,法就是真理,什么是真理呢?空就是真理,空是什么?不生不灭就是无生的意思,谛察法忍就是一切法无生,亦名第一义忍,第一义忍。〖今即约耐怨害而入第一义也余文易知〗〖佛言:人怀爱欲〗我们人如果分别执着欲望,贪这个爱、贪这个情,〖不见道者〗为什么不见道呢?〖譬如澄水〗譬如清净的水,〖致手搅之〗我们用手搅一搅,〖众人共临〗大家都来看到,〖无有覩其影者〗手一直搅拌怎么可能看到脸,我们人的心这个欲望情执很重就不能见到本来的面目,〖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我们人爱欲、欲望交错,心中浊兴污秽的东西,烦恼就一直生起来,〖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这个爱其实就是贪,爱欲就是贪,贪着一切境界一切五欲六尘,〖爱欲垢尽,道可见矣!〗道就可以见到。〖此第十六章明吾人心水本澄〗澄就是清澈而平静无波,譬如说心性本自清纯,宁静无污染、垢浊澄清,我们人的心水本来就是清净的。〖即是至道:但繇爱欲所搅故不能于一念中炳现〗炳现就是明白的显现。〖十界影像也,舍三界爱欲,见思垢尽则真谛道可见,舍偏真爱欲,尘沙垢尽则俗谛道可见,舍果报爱欲,无明垢尽则中谛道可见〗所以有一句话,你们要把它写下来,还是一样的,有一句话叫做什么呢?叫做「心水浊而影像昏欲垢尽而道可见」心水浊而影像昏,心水浊,浊就是浊水溪的浊,而影像昏,影像就昏暗,心水浊而影像昏,欲垢尽而道可见;欲,欲望的欲,垢,污垢的垢,欲垢尽而道可见,道可见,这是一句很好的词句。

  五十七页,〖佛言:夫见道者〗什么是见道呢?〖譬如持炬〗拿火把,〖入冥室中〗黑暗之室,〖其冥即灭,而明独存〗你如果拿火把进入暗室里面,黑暗就熄灭,这个明,光明它就存在。表示说我们妄觉无明如果灭掉,本觉的性明就常存,我们的妄觉如果无明灭掉,妄觉的无明灭掉,我们本觉的性明就常存,〖学道见谛,无明即灭〗我们可以学道见到真理,我们的烦恼就灭,但是我们的烦恼灭了以后,一明就永明,一成佛就是永远不退缩,不变成凡夫,永远解脱生死。〖而明常存矣!〗〖此第十七章,深显无明无性〗深显无明无性,〖故见道即可永灭〗见道即可永灭,〖亦显无明未灭不得名真见道也〗不得名真见道也,〖知无明之可灭不致生于退屈〗生于退屈,〖知真见之常明亦可祛〗祛就是离开,〖增上慢矣,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这个要这样念,什么是佛法呢?念无念之念,虽念但是无所念的念,念无念之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所以要这样子说,念于无念之念,虽有念但是其实是无念,这个念头,行于无所行之行,言于无所言之言,修于无所修之修。这个念就是事相的存在,无念就是理体会归无生,行于一切法无行,那么当然就是无所执着的行,言于无言之言、修于无修之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一点点,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可以说一开始差一点点,到最后就差很多,失之须臾就是刹那之间,就是刹那之间,这个须臾就是须臾顷的思维分别,离真如实相的言语,失就是错过、迷失的意思。简单讲我们佛法当中,念就是无念、行就是无行、言就是无言、修就是无修,归根得此为证乃知,只有证悟到空性的思想,这样我们就了解。〖此第十八章,明念行言修皆超有无两关,而不可以有无情见凑泊也〗凑泊就是凝聚结合,就是不可以有或者是无世间的分别心来结合来配合,因为它不是有也不是无,你不能用世间的分别心来见到有无去跟它凑在一起的,这个凑泊就是凝聚或者是结合,跟它配合得起来,没办法配合有或者是配合无,世间之情见。〖念即无念故常念此无念之念〗常常念这个无念之念,〖岂以不念为无念哉!「行」等三句,例此可知会得则触事全真,迷者则转趋转远言语相即解脱相〗言语当下就是解脱相,〖故言语道断,一切物即真如性故非物所拘〗物就是相就是有形相的,本性不是任何一种形相可以束缚得了的,它是纵横自在的没有能所,当然不会束缚在这个形相上的东西,〖才涉有无〗你如果落入有还是无,〖便隔霄壤〗霄壤就是天跟地,比喻相差甚远,〖故差之毫厘,才涉思维,便成剩法〗剩法就是多余的,多余的。〖故失之须臾,佛言:观天地,念非常,观世界,念非常,观灵觉〗不可思议的本性的当下,〖即菩提〗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天地都是无常、世界也是无常,我们这一颗不生不灭的灵明的觉知之相就是我们的菩提,菩提就是本性,〖如是知识〗我们如果能够了解,〖得道疾矣!〗这样就没有什么好执着的,天地也无常、世界也无常,那么你执着什么东西?保持一颗没有能所清清静静的觉知,这样你要得道就很快了。

  第三辑圆满!

  第四辑

  五十八页,〖此第十九章,明唯心识观,遣虚存实也〗遣虚就是遣掉虚妄的,实就是圆成实性,遣虚因为缘起那么就是不实,不实就是虚,那么存实,实就是我们的觉性,就是圆满的觉性,遣掉这个缘起虚妄不实在的假相存在一个圆满的实性,就是般若智慧的觉性。〖天覆地载〗上天盖着我们,那么地就是运载着大地。〖凡情计〗计就是执着。〖计为常住实有〗凡夫情执常住实有。〖今观天则寒暑代谢〗代谢就是交替,就是交替。地则陵谷,陵就是高、谷就是低,地不是高就是低,那么遞迁就是更遞变迁。〖地则陵谷遞迁〗高高低低的意思,陵就是高、谷就是低,地不是高就是低,天地不是冷就是热,代谢就是交替,不是寒就是暑,不是高就是低。天不是寒就是暑,地不是高就是低。〖即而生灭非常〗尔就是如此。〖岂是心外实法?次观一身之中,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世固念念不停〗那么世是迁流,界是方位,那么世当然是念念不停。〖界亦互对无定〗互对就是标准的设立是相对,简单讲我们世间,它就是相对的存在,从东边看看它是西边,从西边看我这边是东边,跑到我的左边来看,我右手是右边,如果跑到右手的更右边去,右手变成左边,是对立的存在的,所以那只是互对无定,方位也是不一定的,看你定在那一个位子,简单讲这个全世界都是假设的,时间、空间这个是假设的,人体也是假设的,所以什么是真的?世间所发明的东西,只要是世俗谛那没有真理,真理就是法无定法,真理就是永恒的空性无常。〖于中岂有实我实法?此则遣遍计之本虚也〗遍计所执本来是虚妄的。〖次观现前一念灵觉之性即离我法二执,便成四智菩提〗那么四智菩提,这是指佛果的四智,全部称为四智心品,是唯识宗所立的,它把有漏的第八意识、第七意识、第六意识跟前五识转变为四种无漏的智慧,把第八意识转变成大圆镜智,把第七意识转变成平等性智,把第六意识转变成妙观察智,把前五识转变成成所作智,叫做四智菩提,四智菩提,这个我们唯识学都讲的很清楚了。〖此则存依圆之实性也〗存依他起圆成实的实性,此则存依圆之实性,依他起圆成实的实性。〖遣虚〗如果我们能够遣除虚妄的东西,那么虚妄就不能增加。〖则无增益谤〗没有增加的毁谤,如果存这个圆成实一切法不可得呢?怎么样?有实实在在的这个本性,〖存实则无损灭谤〗你不能否认它,无增益谤就是你不能强化它、加强它、增加它,你也不能损害它,为什么?它是不生不灭,所以说无增益谤就是不生,存实则无损减谤那就是不灭。〖非有非无,速契中道矣!〗所以说佛法的思维模式不拘束在这个世间的,在座诸位这个要注意听,我们世间人的思维模式有几个,第一个文化传统,第二个后天的教育,第三个无始劫来的习气,都受到这三种角度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思维模式都不能解脱,第一传统习惯,习惯,我们中国人从以前到现在就是这样子,结婚就是这种仪式,大红大紫的,结婚的衣服就是这样子,你要穿白色的有时候觉得很奇怪,现在大家都穿白色的,穿红的反而奇怪,传统习惯,我们人的思想受到传统思维的封建思想,所以我们的考虑都会考虑到传统,所以突不破爸爸、妈妈的观念、奶奶的观念、爷爷的观念、老祖宗的观念,突不破中国传统的观念,他没有办法突破为什么?他的思维模式都必须根据这个。第二个根据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如果有新的知识来讲的话,那也是一种现实的文字观念的游戏而已,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一直教你一直教你,你就好像什么?你就像垃圾桶一样,一直接受、一直接受,一直倒、倒都不能消化,从小跟你讲我们要做总统,我们要做科学家要贡献给国家,从小他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就是这样思维的,0后面-1、-2、-3、-4都是这样,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他的思维模式就是这样子的。两点之间最直的最快的是直线,从以前都是这样思维,这种思维的方式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改变,受到我们后天的教育,再来受到我们惯性意识的思维模式,我的思维模式第一个一定要先建立在我,我的思维模式,我一定要先建立一个我,这是我的、这是我怎么样,我怎么样第一个,所以我们一生一世受到这三种很大的力量,第一个传统文化,第二个后天的教育,第三个我执、我见的无始来的习气影响,所以我们从来没有去得到解脱的真理,没有,我们一定会被这几样东西所束缚,所以说我们如果学佛的话,新时代的来临,我们可以创造自己的命运,我们可以透视真理,我们可以解脱当下,我们永远做一个解脱的人,永远做一个自在的人,没有受到文字传统的影响,没有受到我执我相思维的模式,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束缚,我们没有在文字中游戏,我们是用觉性在过今天的日子,我们晓得零就是最大也是最小,我们开始觉悟到零是一个很可爱的数目,零什么都没有,可是一加零就是十,人也是一样,你有健康是一,一,你有健康就是一,你有学问再加一个零就是十,你有财富再加一个零就是一百,有才干再加一个零就是一千,如果你这个一不能建立,就什么都没有,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如果你没有健康那就是零,但是这个零比喻做我的心的话零无所著,那什么都是我们的,一切的东西统统归零,你没有烦恼的,如果你心中懂得这个零的体会,你就没有烦恼,零原点如如不动,两个人起冲突归零,不增也不减、不来也不去,今天你有一千万,你懂得把它归零,没有,暂时借我们用的,借我们住的而已,你有十间楼房,不管你有多少财产你都归零,调整到, 使它圆满的,这样你的财产就愈来愈大、愈来愈大,非常的大,大得不得了,零是最小的,所以说芥子纳须弥,芥子是最小的。我们最小就是起心动念,可是我们的起心动念扩张开来,可以展现在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作用,我们的觉性没有时间、空间的距离,但是我们的觉性可以运用在一切事事无碍法界,吓死人的大。简单讲我们如果能体会到这一念无所执,零就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就是什么都有。

  我们本来是应该从五十八页中间开始上课,有些地方要稍微修正一下,请翻开四十一页,四十一页,四十一页的第二行〖受牧女十六转〗上次师父说改成斛,那么这个转这里另有解释,另有解释。这个转字这里我们有资料,《大藏经》里面的一四五零页,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第五,师父讲资料不会很长,念一遍给你听,什么叫做十六转?就是说,应以十六转乳粥供养苦行先人,所谓十六转者,十六转,现在要解释十六转,一千头的牛乳挤出来,一千头的牛挤出来的牛乳,拿给一千头牛喝,再来一千头牛挤出来的拿给五百头牛喝,再来五百饮五百,就是五百头牛挤出来的拿给五百头牛喝,再来以五百的给两百五十头喝,就是说它是一直递减,一直递减的。这种解释也是很不可思议的,复以两百五十饮两百五十,就是两百五十头牛挤出来的拿给两百五十头牛喝,再来两百五十饮一百二十五,再减一半,两百五十头挤出来的牛乳给一百二十五头牛喝,再来一百二十五头挤出来给一百二十五头喝,一百二十五头挤出来给六十四头喝,六十四头挤出来给六十四头喝,六十四头挤出来的牛乳给三十二头牛喝,再来三十二头挤出来的牛乳给三十二头牛喝,再来三十二头挤出来的牛乳给十六牛喝,再来十六头挤出来的给十六头牛喝,再来就是十六头挤出来的给八头牛喝,就是一直减,那么再来以八头给八头喝,再来八头给四头喝,就是一直减少、一直减少,这样如是十六转,最后就是八头牛挤出来的牛乳给四头牛喝,这样的量,这样的量下去煮,在玻璃的器皿中煮这个粥,煮这个粥,就是这样,这只是数目字的转换而已,数目字的转换而已。师父再简单讲一遍,本来是一千对一千,第一次一千对一千,再来一千对五百,第二次,第三,五百对五百,再来五百对两百五十,再来两百五十对两百五十,再来两百五十对一百二十五,再来一百二十五对一百二十五,再来一百二十五对六十四,再来六十四对六十四,再来六十四对三十二,再来三十二对三十二,再来三十二对十六,再来十六对十六,再来十六对八,再来八对八,最后一个八对四,八对四,这个几千头牛挤出来,如是一直递减、一直递减,减到最后,第一转、第二转、第三转、第四转到第十六转,就是以八头牛挤出来的牛奶给四头牛喝这样子的量,这样子的量。那么因为我们找到根据,那么就一定要讲,一定要讲,简单讲就是一千减下去就是五百,那么中间一定要五百给五百,再来两百五,两百五给两百五,再来就一百二十五,一百二十五给一百二十五,再来就六十四,其实就是这样子一直减,十六转,十六次,这样子记住就好了,就是这个名相而已,这个参考资料。

  再来诸位请打开五十八页,〖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们每一天都执着这个我,所以产生一切观念的痛苦,束缚主观意识的对立,结果我们也是很清楚了解生命的真实相。我们常常念,这个念就是观照,彻底的去了解,我们要彻底的去念去观照这个色身的真相是什么?各自有名,地、水、火、风,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那个「我」字,每天都跟我们生活在一起的那个我那个观念本来就是错觉,本来就是没有的东西,其如幻耳!〖此第二十章,示人以四大观身,而入如幻法门也身中坚者名地〗坚就是固体,〖润者名水〗血液、尿液、唾液,〖暖者名火〗就是我们的热气、温度,我们人如果没有温度会死,没有温度会死,我们晚上睡觉手脚冰凉,那就是气血不通,那个不用多久就会死,所以气脉虚弱的话,身体就要好好的调养,不然要死很容易,气血不通,所以没有温度,暖者名火,〖动者名风〗动的东西,呼吸,呼吸,〖觅我了不可得〗我们好好的来研究这四大是什么呢?地、水、火、风什么是我?没有。我们每天在执着的那个「我」,其实是了不可得。〖能成所成〗能成就是主观的意识状态,所成就是色相的四大,内四大、外四大。〖体皆如幻〗都是幻化的。〖能观所观,亦复如幻,于一幻喻便可通达空假中理〗只要你了解这是虚妄的东西,虚妄当体就是空,这就是空性;虚妄的缘起你不可以否认,这就是假;虚妄当中离空、假两种的执着,这就是中。〖故知四大观身实四教之总户也,佛言:人随情欲,求于声名〗这个大家都很喜欢,好名声,我儿子是博士,我这个孙子当五院的院长,留学美国,讲就是光耀门庭,光耀门庭。人随情欲,求于声名。〖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我们名声如果太大,那么身体会渐渐消失。身已故矣就是说我们的身体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声名显著,名声很响亮,但是我们这个身体这个生命已经慢慢的淘汰转换了,身已故矣!这个故矣简单讲就是轮转取代,昨天由今天来取代,今天由明天来取代。〖贪世常名而不学道枉功劳形〗枉功劳形,就是说我们人如果贪世间的名而不学道,要真才实学,要真实来修行,要真正的下功夫去修行,不能专做表面的功夫。你贪世间的名,出名做什么?要出名那还不简单,我常常说要出名很简单,报纸登两天就出名了,大家都认识他对不对?很简单,英国有一个人精神不太正常,他去买一辆什么?他去买一辆战车,从小他就想:我如果能够开战车在路上跑很拉风,花了两万多块的美金买了一辆战车,两万多块美金换成台币七、八十万,轿车他不买他买战车,他买战车要做什么呢?就是要在路上开,里面装潢一下,冷气不会冷,因为铁片很热,音响,音响电波会干扰,音响也收不到,坐在里面很闷热,非常的闷热。车子顶多可以开到一百,一公升的汽油跑不了几公里,一公升的汽油跑一小段路,他甘愿。结果战车开出来的时候,整条路上的人都在看他,都在看他,他觉得很威风,开过去红绿灯一停下来,怎么一辆战车开在路上,大家都在看他。美国的CNN也有报道。这个人有一点狂,开战车的狂,你听过战车开在路上吗?大家都看他,他就觉得很威风,开那一辆车子七、八十万,也没有冷气,音响也没有作用,他开这个就是想出名,世间就是有这种精神病的。我们学佛也是这样子,我们学佛不是要出名的。所以有一句话说,世名浮利,唐劳其功,人不学道,虚生浪死。这句话你倒是可以抄一抄,世名浮利,世间的名,浮就是浮在天空中的浮,浮水的浮,三点水的浮,飘浮的浮,浮利,浮在上面的浮,世名的浮利,利,利害关系的利。唐劳其功,这个唐,唐朝的唐,疲劳的劳,唐劳其功,其他的其,功德的功,唐劳其功,白白的劳碌,白白的劳碌,唐劳其功。人不学道,虚生浪死,我们人如果不学道就虚生浪死,人是为道而来出生的,人如果是为名跟利来出生,到最后都是一把骨头而已,没有什么意思。出名在这天地万物四十六亿,在这个地球上四十六亿年,你留个名也是要走,你也要离开这个世间,没有什么。所以说世名浮利,唐劳其功,人不学道,虚生浪死。〖譬如烧香〗譬如说烧香,〖虽人闻香,香之烬矣〗香之烬就是生命准备要结束了,闻到香没有错,可是这个香一直点一直香,不过这个香已经渐渐要消失了,人整天都在追求这个名,生命已经渐渐消失了。表示说追求那个名没有用,最简单的,给好名的人下一条,一帖真正的清凉剂,世间真正要道才有效,生死来才抵挡得过,名没有用的,名不能阻挡生死。〖危身之火,而在其后〗贪着世间的名、利,危险的还在后面。〖此第二十一章甚明好名之人,不惟无益〗不惟:不只是一点利益都没有,〖而且深有损也〗深深的有损害这个道,深深的损害这个道。

  再来,五十九页,〖佛言:财色于人〗财就是钱财,色就是男女的淫欲,这个女色,〖人之不舍〗我们人都放不下,放不下,叫他放下女朋友来讲堂出家好吗?不行,我的女朋友太漂亮了,我放不下。我是独子,这样子放不下,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刀子上面涂一点点蜜甜甜的,〖不足一餐之美〗不够吃一餐,一餐都吃不饱,〖小儿舐之〗这个舐,右边那个氏底下没有一横,这个要改,应该更正为字完全一样,就是这个舐字,右边这个氏字底下没有一横,那个一横要划掉,小儿舐之。这个舐就是以舌头卷起食物,这个捲就是一个提手旁再一个考试卷的卷,捲起食物或者是舔物,小儿舐之,舐,我们现在所说的舔,用舌头去舔东西,舔甜甜的东西。刀子上面涂上一点点蜜,小孩不懂看到沾有蜜,就用舌头去舔看看,结果整个舌头都割破了,整个舌头都割破了,〖则有割舌之患〗割舌之患。〖此第二十二章甚明财色之味寡〗味寡就是一点味道而已,很少的快乐。〖而伤害甚多〗捆绑住,把你绑得死死的。〖有智者不可类彼小儿也〗所以有智慧的人不可以类彼小儿,所以我为什么禁止这里的法师出去赶经忏,经忏本身没有坏事,诸位不要误会。佛事念经没有坏事的,这个是好事的,给人消灾、拜梁皇、打佛七,做水陆这都是很好的事情。问题是说我们出去以后人家会供养,会供养,今天接触到钱,明天又接触到钱,后天又接触到钱,再来接触到世俗,世俗,今天接触到钱接触到世俗人,以后就不是出家,经忏赶久了就跟世俗人一样,一模一样开口闭口都是钱,开口闭口都是钱,慢慢就被名跟利牵着走,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人那个潜在的执着,如果我们人可以观照这个无我,冷静的观照这个空性的无我,你会发现我们贪婪的心很重。这是因为我们人很少在观照,我们很少观照到那个起心动念微细的境界,所以我们不知道人的贪到什么程度,我们众生都被自我迷醉,都认为我的功夫可能够了,我对世间的事情不会贪,那就是没有观照过。你如果观照过,你就知道我们的心很贪,非常的贪,两个人辩论他一定要辨赢,这就是贪,这就是贪。不曾观照的人他不懂,所以我们得到相似境,以为是真实境。人自己最容易欺骗自己,稍微有一点点功夫就认为证道了,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了,还是菩萨了,自己贪念不是慈悲心都搞不清楚,都会搞不清楚的。所以说为什么杜绝我们这些法师出去赶经忏,捉到马上开除,你都不要跟我谈,都不必说马上开除,明天马上要走,为什么?要杜绝于后患。一个法师、一个出家众,他久而久之远离这些境界,财、境界,一心一意在道上在心念上下手。这个孩子他不能弘法利生,自己了生死绝对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他没有外缘、没有牵制,没有后遗症。他这辈子只要听师父的劝告,摄受三业,一心在道,他就算不能弘法利生,也不会害到佛教,也不会害到佛教。他要自己解脱,轻而易举、易如反掌,易如反掌。

  再来五十九页,〖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佛实在太伟大了,太伟大了。我们束缚在妻子舍宅就是我们豪华的别墅,我们的大厦、钱财、妻子,我们的房子甚于牢狱,再来又说,看佛多伟大。〖牢狱有散释之期〗你被捉去关期满还会回来,除非判死刑,捉去关期满放你回来。〖妻子无远离之念〗妻子她不想远离,你注意看有的夫妻打架,打得都快闹出人命来,他的妻子还是要跟着他,你知道吗?你知道吗?这是真的。有的男众也是这样子,以前有一部电影,有一位太太不守妇道,她先生非常爱她,非常爱她,这个女众长得漂亮条件不错,她有四个男朋友,都分时间约会,约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她先生没有办法,因为他太爱她了,所以她如果说去帮我擦鞋子,他就去擦一擦。那部片子你如果看到,就会想他到底是不是男众,你会想那是男众吗?跟我的个性刚好一百八十度的不同,实在太没志气了,不过他心甘情愿,鞋子提过来,我要上班了,她先生就说:早一点回来,老婆。知道啦!因为他很爱她怕她离开,你看看,哎哟!如果换成是我,敢跟我大小声,不用跟她说,出去,我就叫她:你不要给我回来。回来试试看,可是没有办法。世间是一个管一个没有办法,电影是这样子演的,电影是这样子演的,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情爱于色。〖岂惮〗岂惮这个念「dian」惮就是畏惧。〖驱驰〗驱驰就是尽力奔走。岂惮,哪里害怕尽力奔走,以前有一首歌叫做「为爱走天涯」为爱走天涯,这个就可以证明。岂惮,哪里怕尽心尽力的去奔走,做到死他都甘愿。电影不知道演过几百次了,我愿意为你做一切的工作,乃至我死亡,都会这么说。男众如果对女众讲这一句,她就很感动了,就很感动了,要什么都会给他了,岂惮驱驰!他也不怕尽心尽力奔走忙碌。〖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甘伏,甘就是甘心,伏就是承受,这个「伏」字不是降伏,是承受的意思,心里很甘心的承受,甘心的承受。因为他是我们的先生,因为她是我们的太太,所以我告诉诸位,只要你走结婚这一条路,要修行那就非常的困难,你道理都知道,听经也听了好几年,但是欲振乏力来没有办法,除非先生也学佛,先生也学佛来讲,但是争吵也在所难免的,因为大家都是我执、我见,所以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投泥,泥就是泥浆,自溺自己,这个泥浆一陷下去爬不起来,这个就是凡夫,就是凡夫,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透就是透彻、明白、透彻、明白、透视、超越,出尘罗汉。那么这个在电视上、在电影上、在小说上面都在诠释这个,没有办法分离的,难割难舍的那一种情趣,那一种情趣,那一种情节。尤其是琼瑶小说,每一个角度都写得恰到好处,你也不能说哪一个人对、哪一个人错,她那一种细腻的感情的揣摩,人性弱点的发挥到极点,很懂得掌握。那一种见面之喜悦,那一种分开的,你看两个如果要分开就牵手,牵手以后,譬如说他要离开牵手以后,已经离开很远了,他那支手还一直伸着,那支手还一直伸着,还一直伸着,两个分开了那支手还这样子,回去以后就常常拿着照片看。那一种悱恻缠绵绑得死死的分不开,分不开。所以说要开悟很简单我教你,你要解大号的时候,拿你女朋友的相照贴在里面,她也是要解大号,从脸观到下面,下面观到上面解大号,接着常常听到放屁,噗,一样也是很臭,观想。你不要只看外表,你透视过去,当你解大号的时候就观想这都是一样的吗,对不对?此身不净,统统是一样的,粪桶只是分大小而已。

  再来〖此第二十三章深明妻子舍宅之埋没人,而劝以速远离也〗赶紧远离、赶紧放下。〖欲界以男女眷属为妻子种种宫殿为舍宅,色界以味禅为妻子〗他是打坐打得很喜悦。〖四禅天为舍宅,无色界以痴定〗在旁边写个「没有智慧的定叫做痴定」,就是没有用般若智慧去观照,虽然有定但是痴,愚痴没有般若的智慧。〖以痴定为妻子,四空天为舍宅,爱见所噬〗噬就是吃的意思,爱就是贪,见就是我执、我见,贪爱一切境界,我执、我见所困扰,我们人都是这个样子。人最容易欺骗自己为什么?强力的想保护自己,但他不晓得愈强力的保护,这个假相愈害了自己,世间我们就是因为不了解。我们常常说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其实这一句话是讲的很浮华,讲的入骨一点直接来感受就是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为什么?因为他会把你牵入三恶道,他会把你牵入三恶道,你就整天执着这个色身,吃要吃好的,什么都要赢、什么都执着,这个我、这个色身贪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因为它会破坏我们清净的法身,把我们牵入三恶道,所以它是一个很可恶的东西,很可恶的东西,是我们很大、很大的敌人,就是因为这个色身妄执妄想的色身。但是它也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成佛,所以要看我们的心怎么运用,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的好,睡觉睡十几个钟头,一天到晚造恶业,你想想看它不把你牵进三恶道,要不然要牵到那里去对不对?但是要修行也是要靠它,所以简单讲就是不要放纵它,不要让它吃太好,不要让它穿得太好,也不能使它太劳累,太劳累它会抗议,为什么它会抗议?它躺在床上,重感冒、重病爬不起来,爬不起来你就不能修行,爬不起来你就不能修行,所以说爱见所噬。〖患同虎口〗他的后患就像虎口一样的,虎口一样的。〖充类言之〗整体而说,那么怎么样?〖二乘以一解脱味为妻子,偏真涅槃为舍宅〗偏真就是偏空,只有断我执而已。〖权教以游戏神通为妻子出真涉俗〗涉俗就是度众生,出真涉俗,简单讲就是从空入假,从空入假。〖为舍宅〗〖透得空有两门方成中道无生之果。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这个是讲男女,男众对女众来讲是色,女众对男众来讲也是色,因为佛经是对比丘讲的,所以这个色没有固定那一边。我们爱欲的束缚不会比男女淫欲的束缚更大。〖色之为欲〗就是说男女的欲望,〖其大无外〗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没有比这个更大的。简单讲这一关,你看的开、放的下OK,修行就OK了,没问题是不是?其大无外,既然这一关是其大无外,这一关放得下这样子就没事了。〖赖有一矣〗这个赖有一矣,这个其大无外那个逗点把它改为句点,把它改成句号,到这里一个句号。赖有一矣,这个一矣底下的句号换成逗点,逗点,赖有一矣。赖有一矣就是说还好,还好只有这样一种事情,束缚的力量这么大。赖有一矣,赖就是还好,还好,我们现在所说的还好,还好只有这一种,男女的淫欲最难修,还好只有这一种的力量最大而已。〖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如果有两种力量,就像男女淫欲的力量这么大,全世界的人没有一个可以成佛,全部都倒,一百个倒一百个,没有办法。意思是说还好只是这一种而已,还好只有这一种而已。所以这一种要好好的对治了,意思是说爱欲当中,男女的淫欲最厉害,最厉害。还好只有这一种,要断除还算容易,如果有两种力量使我们束缚,没有一个可以成佛的,没有一个可以成佛的。可见这一关束缚之大,负担之难断,佛早就讲的很清楚了。

  六十页,〖此第二十四章深明色欲为众生重病也,佛顶经云:婬心不除,尘不可出〗就是《楞严经》,〖佛言: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我们执一个火把逆风吹回来向着我们,会有烧手之患,〖必有烧手之患〗。〖此第二十五章甚明爱欲之不可习近也〗就像逆风拿着火把,〖逆风把炬,未有不烧手者,习近爱欲,安得不损净法身害方便手耶?〗当然我们不是修到菩萨,空有不二,当然如果说像达到维摩诘居士那一种功夫,当然是另当别论。菩萨因为他没有隔阴之迷,他有大的神通跟般若的智慧,当然那个不影响,一切境界都是唯心所造,但是我们凡夫是还没有到那种境界。再来,〖天神献玉女于佛〗表示说很漂亮的意思,〖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你这只不过脏东西包一包而已,革囊众秽,〖尔来何为?〗你来做什么呢?〖去!吾不用〗去就是叫他:你走吧!你那么漂亮,其实里面都是肮脏的我不用,〖天神愈敬〗天神就愈恭敬,〖因问道意〗他就问要怎么修行呢?〖佛为解说〗佛为他解说,〖即得须陀洹果〗须陀洹,马上得到初果。〖此第二十六章明佛不被魔嬈,遂能化魔也,天神即魔王波旬,佛初成道时,先兴甲兵,不能害佛〗甲兵就是准备要战争了,〖次献三女〗献魔女,〖又不能嬈佛〗嬈就是烦扰或者是戏弄于佛,困扰于佛,也不能困扰到佛。佛哪会受到魔女的引诱,哪怎么能够成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乃归佛化而证初果〗所以说我们也不要排斥女众排斥得很厉害,有时我们有因缘也必须度度她,只要你有功夫。〖人能观彼女人为革囊众秽则婬意得除,自他俱利矣。〗再来第二十七章,〖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我们就像木顺着水流下来,〖寻流而行〗寻就是随着,随着这个水流而流下来,〖不触两岸〗不触两岸比喻中道,〖不为人取〗不为人拿得到,〖不为鬼神所遮〗也遮不住,〖不为洄流〗洄流,我们所讲的漩涡的水叫做洄流,这个水流下来打到石头会转,会旋转的流。我们现在所说的漩涡的流,漩涡的水流叫做洄流,〖不为洄流所住〗不会说困在那边一直拼命打转,不会,〖亦不腐败吾保此木决定入海,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困惑,〖不为众邪所嬈,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那么这个女众可能比较困难,女众的困扰是情,男众的困扰是欲望,情执,女众她对男女的关系到四十多岁以后,慢慢的她就比较容易断,就是比较平淡,比较平淡,男众比较困难,可是男众比较没有情,可是他的欲望比较强,所以一人占有一种。所以女众这一边大部分都比较疼孩子,因为情执比较重,男众比较不会这样子。当然我们人两种都有都有情也有男女的欲望,只是分开来讲,男众的欲望会比较强烈,但是女众的情执对儿女或者是夫妻的感情,男女的感情比较重,不好断,所以说男众他如果降伏这个欲望要成道就一刹那,女众她不但要降伏这个欲望,还要破除情执,因为情的后面一定会加一个执,那就非常困难,非常困难。所以说女众要修行很困难,最主要是这个情执比较重。她倒不一定是说要没有男女的欲望,只是她这个情执会很严重的,所以有一句话说:爱情是女人的生命,事业是男人的一切,事业是男人的一切。那么先生就是女人的一切,婚姻、婚姻,女众把婚姻当作她生命的全部,生命的全部。但是男众他不是,他还要做事业,事业。所以站在修行的角度来讲,女众是比较不好修行。〖此第二十七章喻明学道须远离诸障也,两岸以喻情欲则有见思情欲、无明情欲,见思情欲耽染生死〗耽就是沉迷,过度爱好沉迷其间染生死,〖如触此岸,无明情欲耽染涅槃如触彼岸,人及鬼神,以喻众邪,爱网所缠,如为人取〗一下子就被拿到,〖见网所覆〗前面是爱网后面这是见网,这个见网就是我执、我见,如同一张网子,就把我们自己盖住了,我们自己吐丝自己造网。吐丝就是知见,自己造网网死自己,和我看法不同的统统是坏人。我们现在的法师,很多也是这样子,如果那个法师的见地跟我的看法不一样,我就说:那个人是魔,那个法师是魔,说的法不是正法,都是这样子。只要看法和他不同就说别人是魔,见网所覆,他不知道自己是魔。〖如为鬼神所遮〗被鬼神所遮。〖洄流所住〗漩涡所遮挡、所缠住。〖正与精进相反〗与精进相反,我因此告诉诸位,世间你要完全没有情欲,没有男女的欲望,这可能很困难,因为大家都不是出家,但是我一直跟诸位劝导,不论出家、不论在家那个放下随缘的功夫,你一定要做得很透彻,你才有能力突破,为什么呢?你说你是人家的太太,你说:我拒绝先生。不能让你这样子,所以你就要随缘次数减少,相处的次数减少。然后你要懂得放下,懂得放下随缘观照,这个是无常这不是永恒,一心一意在道上这样才可以,这样才可以。所以说这是真正一个精进的人,事相上现前随缘,随缘了就放下,随缘就放下,这样才有办法。你说完全拒绝境界那你是,你有家庭,要怎么样完全拒绝境界,你又不是出家人。〖腐败,正与无为相反,盖不能直心正念真如每欲进而反退,如流急反洄,不达无为法性则著相所修福慧,终成腐败〗注意!这个很重要,这一句话很重要。不达无为法性则著相所修福慧,终成腐败,为什么?会化作生灭法的因果,会化作生灭法,这一句要划线起来,你才会懂得修行的道理。不达无为法性意思是说,如果你不懂得随缘随处放下,那没有用,你不是,你完全没有办法修行,你就是拼到死都没有用。为什么著相?著相就是困在那个地方,你的界限,敌对的态度就显现出来了。心跟境不能融为一体,终成腐败。〖故必不为生死涅槃情欲所惑不为爱见众邪所嬈,正念真如〗正念真如就是说,时时要提起懂得放下的道理,叫做正念真如。正念真如,真如无所念、无所不念,所有的念全部都空,虽然全部都空,但是不妨正念,无所念名为正念,其实正念就是无所念、无所住,无一切念、正念真如,真如就是无相,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俱足。〖而精进〗我们一定要了解这种空性的道理,要不然你拜佛头磕到流血,耳朵拜到耳膜破掉,乃至念佛念到喉咙流血破掉去喝枇杷膏照常无效。不明心法,拼到死你突不破那个烦恼的,没有办法的,心法不懂你不能称为修行人的,所以下面你注意看这句话。〖了达法性本无为斯得道可保矣〗你看为什么?缘起本身就性空的,没什么好执着也没什么好讨论,透过语言总是变成观念,观念,总是变成争执,生命都是在争执,这个观念的问题,所以有一句话你们没有听过吗?当我们痛苦的时候,并不是痛苦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无知的观念,你听过这一句话吗?当我们觉得世间很痛苦的时候,不是痛苦的本身,而是因为我们无知的观念,因为你没有智慧的观念,观念错误把一切世间的假相化作观念的执着我的看法,当然你会很痛苦,你会非常的痛苦是不是?譬如说一个仇人,一个仇人,去年看到他气得半死,今年看到他气得半死,对不对?他本来就五蕴皆空,他来讲堂我们也欢喜让他来,他来到这里愿意与我们打招呼,我们也请他坐泡茶请他喝。他好与不好跟我们没有关系,缘生缘灭的东西,你不要在因缘法里面产生贪、嗔、痴的见,这样就落入二元对立的事相里面,这样就困扰自己这样不能解脱。对我们愈不好的人来反而对他愈好,那没有什么,对不对?就是这样子。他放得下,我们放不下要笑死人了。所以痛苦的本身并不是那个事相的一切,而真正就是你的观念错误,观念错误,放不下那种观念的游戏,执着自己是对的。

  六十一页中间,〖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不要相信你自己,因为我们是凡夫,为什么不可以相信你自己呢?因为我们是凡夫我们会分别,我们出来不是分别就是执着。〖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已〗阿罗汉就是无生,〖乃可信汝意〗〖此第二十八章深诫意马难调〗我们的分别心执着很难调伏,〖而色祸宜避也,众生无始以来祗因恣情率意〗率意就是认同自己、任意自己,〖久受轮回,未证阿罗汉常与无明爱见慢俱,岂可自信汝意而不事推简耶?〗推简就是简别是非、推究道理,推就是推究,简就是简别,你要好好的推究这个道理,要明辨是非。〖佛言:慎勿视女色〗意思是说空闲无事的时候不要看女色,〖亦莫共言语〗也不要和她说话,〖若与语者〗不得已要跟她讲,〖正心思念: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华,不为泥汙,想其老者如母,长者如姊,少者如妹,稚者如子,生度脱心,息灭恶念〗〖此第二十九章申明远〗远就是远离。〖远女防过生善灭恶之方便也,先以莲华不染而自期待〗六十二页,〖则正念自利,复视如母如姊如妹如子而度脱之,则慈心利他,既与二利相应恶念自然息灭,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被就是背着,就是背着乾草,〖火来须避〗这个火是比喻境界、外境,比喻境界。有恶的境界来应当避开来,师父早就跟你们讲过了,你要记住师父告诉过大家说物以类聚这个比喻,物以类聚。整天跟那些坏人在一起,你一定被牵往三恶道。你整天跟那些发愿往生的人在一起,自自然然你就要去往生的地方。火就是外境、恶的境界,恶的境界来要赶紧避开。〖道人见欲〗就是五欲六尘,〖必当远之〗〖此第三十章申诫远离诸欲,勿令为欲火所烧害也〗欲火所烧害,〖六情根犹如乾草〗干燥的草,〖六尘境喻若烈火,未到心境两空应修远离胜行〗昨天我们台湾捉到三个贩卖毒品的,两个新加坡人,两个新加坡人一个台湾人,捉到三个里面,两个判死刑一个判无期徒刑,台湾现在执法非常的严格。第一审两个就判死刑了,贩卖毒品唯一死刑,为什么?为了财,为了一点点钱贩卖毒品,逃、逃、逃…我告诉你逃得过第一次,逃得过第二次,逃不过第三次,贩卖毒品被捉一次就完了,是年轻人,看起来都是年轻人贩卖毒品,捉到死刑,死刑。他一听到定谳,应与世间人隔绝,从此与世间人隔绝,贩卖毒品,残害国人的健康应与隔绝,与世隔绝就是要枪毙。就这样子,判官一定案他就瘫了,死刑,年轻人过不了几天就要枪毙了,就昏倒了,对不对为了那一点点钱,五欲六尘。所以说交到坏朋友不得已,不得已。但是新加坡的这样讲,他说:他是被逼的,在新加坡黑道的押着他的父母,说他如果没有帮他携带吗啡来台湾卖的话,要让他父母死,要让他们死,他是被逼的,到了台湾没有办法钱一多,自己却又染上了,本来是人家逼他的,后来就自己做,就自己做,所以还是判死刑没有理由。其实他如果被人家压迫的,其实他在新加坡的政府或怎么样就可以讲,新加坡捉到也是死刑,新加坡的死刑是吊死的,用绳子,他们就是用绳子捆一捆,像以前套一个圆圈这样套住,脚一推吊,嗯、吊死了,真的、真的用吊死的,现在还是这样子。新加坡它的刑法很奇怪,还打屁股,有一个美国人拿喷漆无缘无故去喷一辆轿车,人家就去告他,那个美国人被捉到,在新加坡被捉到,捉到的时候,他们新加坡那个鞭刑,裤子要脱掉,裤子要脱掉还要绑住,绑住,一次一下,什么一次才打一下,你知道那一下打下去怎么样吗?那一下打下去,整个屁股都皮开肉绽,打下去是皮开肉绽,流血、流血流得…然后再开始涂药,开始涂药,静养差不多一个月,屁股已经好了,再脱下来,啪、再打第二下,裂开来流血再帮你敷药,那六下是这样子打的,要打六个月,一辈子你都不敢再去偷车,不敢再去喷漆怕都怕死了。一鞭打下去你就得休息一个月,不能坐、不能睡也不能站,你知道那个滋味有多好吗?新加坡的治安,世界治安最好的国家就是新加坡再来就是日本,一次就让你永生难忘了。台湾哪有那么好,小偷被捉到关个几天,找人来说一说放你回去,新加坡不能让你这样子,打得你屁股皮开肉绽。有的人说这样子野蛮,野蛮,新加坡说你们看似野蛮,可是我们治安很好。这还不算残忍,你如果去阿拉伯国家,不能让你这样子,阿拉伯的国家就是用刀子,怎么个用刀法?偷拿东西手伸出来砍断,砍断。接下来阿拉伯的国家,你只要打死人,打死人他们不是枪毙,他们不是枪毙也不吊死,不是。他们用阿拉伯刀你们看过吗?阿拉伯刀这样子有没有弯弓刀,在大众的面前绑这样子,影片我有看过,处死刑的影片我有看过,绑这样子头低低的,用阿拉伯刀当场砍头,身首异处。那像我们台湾这么慈悲,用枪毙的,没有,只要一判死刑头就得落地。像台湾、中国人说有鬼,那个鬼就没有头,没有头,但是他是砍头的,头一砍下去血就喷出去,血就喷出去。我看到那个影片中午都吃不下。这样子哪有人敢造恶,吓死人了,这样子怎敢去造恶对不对?非常的严厉。台湾的法律一审、二审、三审,所以在台湾很幸福,你去外国犯法试试看,犯法。日本呢?日本很自由,但是日本你不要犯了法,在日本犯了法你就该死了,你去到日本看实在很乖,日本人你知道吗?只要你到派出所住过,人家就瞧不起你,你找工作也找不到,出去左右邻舍也没有人跟你打招呼,因为你在派出所住过,不管你犯的是什么法,你只要到派出所住过,住一个礼拜也好,左邻右舍都瞧不起你,都瞧不起你,都会瞧不起你,除非你无罪是被冤枉的。所以日本很守法,很守法。每天叫你求忏悔,每天叫你忏悔,日本都是晚点名,晚点名,他到晚上都点名怕你自杀,怕你自杀。在看守所里面都怕你自杀,所有危险的东西统统收走。所以每个国家的法律统统不一样,统统不一样。当然这是告诉诸位的,所以我们这个五欲六尘来,诸位稍微…钱财来、名利来,大家要稍微冷静一下,冷静一下。〖佛言:有人患婬不止〗就是说淫欲的心没有办法断,〖欲自断阴〗就是要把男众的割掉,断阴。我再跟诸位报告新闻,那一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报告,印尼雅加达还是…那一天报道是菲律宾还是哪一个国家,还是印尼还是…一个男孩子,男孩子那个阴囊肿大六十公斤,阴囊,男众那个阴囊肿大,重到比他的体重更重。讲到这个附带跟你们报告新闻,如果有人告诉我,打死我,我都不相信,那是我亲自看到的新闻报道,吊那一颗就像木瓜,是木瓜的十倍大,差不多这么大,六十公斤,sixty kg 不是kilo kilo是公里,六十公斤,他的体重差不多五十公斤而已,那一颗六十。我在想为什么不趁早帮他开刀,实在很可怜,不能走,不能走,他穿的裤子中间要挖一个洞,挖一个洞,他们印尼乡下是木制的房子,要爬楼梯上去,因为怕有蛇,怕有蛇,要爬楼梯,爬楼梯爬不上去,下面要有一个人,特别为他扶那颗木瓜,他爬上去要把那一颗扶上去。不知道是造什么业,那一颗六十公斤,除非你看到,要不然打死你,你也不相信。到底那个是什么病?叫做阴囊肿大症,看起来实在很可怜,欲自断阴。如果像他那一颗要怎么断阴,我想那个在医学上那些医生,其实可以免费帮他割掉,那一颗当成试验,当成试验。我告诉你,你要观想差不多多大,我告诉你要观想像面粉袋,那一种小的面粉袋,一布袋这样子,观想背一袋这样子你看多大,欲自断阴。〖佛谓之曰:〗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我们要断这一颗心,〖心如功曹〗功曹就是指挥官、首领的意思,这个是汉代的在郡守的底下设一个功曹史,叫做功曹,职掌人事外跟参与一郡的政务。就是指首领、指挥官发号司令的人,功曹就是指挥官,〖功曹若止〗因为心就是功曹,心就是指挥官,我们的心就是指挥官,我们淫欲心如果停止,〖从者都息〗跟着我们起来的口跟身就停止,所以要断心,〖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世尊说你的邪念如果不停止,就是淫欲的念头不停止,你把那个割掉做什么?〖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欲望是生于你意,注意!这个意这是执着的意思,执的意思,那么执着生于哪里呢?〖意以思想生〗思想的旁边写「分别」,分别心,简单讲就是欲生于汝意,欲生于汝意这是指执着,那么执着产生哪里?意以思想生(以分别),那是漂亮、漂亮,我想就跟她在一起。女人我们所爱,为我们的最爱,以思想生简单讲也是分别心也是执着心。〖二心各寂静〗为什么各寂静呢?本无实体可得,四大皆空、五蕴无我,哪有这种东西呢?〖非色亦非行〗这个行就是第七意识,也没有所谓的刹那生灭,非色亦非行。没有所谓的第七意识,第六意识的执着,意思就是这个统统是没有生灭的造作当体即空。〖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迦叶佛。〖此第三十一章申明断欲须从心断也,断心之法:推此欲从意生意复从思想生,只此思想,为自生耶?他生耶?共生耶?无因生耶?又此思想,为在内耶?在外耶?在两中间耶?为在过去耶?现在耶?未来耶?如是推时〗一切皆空,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也不是无因生,那么这是离言绝思了,不在内、不在外、不中间、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为什么?虚妄的东西哪有这种东西,这些都是观念游戏,时间、空间都是观念游戏,生命的假相建立了一个生命的连锁性的假体性的东西,没有真正的时空,所以如是推时。〖思想寂静〗马上进入空性的思想,〖思想寂静故,意即寂静,意寂静故,欲即寂静,欲寂静故,观一切色如镜像等,即是非色,观一切行如泡沫等,即是非行,从上诸佛展转传受不过传此调心方便而已〗

  六十三页,〖佛言:人从爱欲生忧〗我因为贪求外境所以怕得不到而烦恼,烦恼我的男朋友跑了,烦恼我的财产被抢走了,烦恼我的工作被辞掉,烦恼我的房子没有保险,烦恼我太太跑了,烦恼我的儿子大学考不上,什么都是为什么?从贪爱欲而来,简单讲如果你走结婚的路线,你的忧心愈多,因为你要烦恼的事情愈多,你如果自己一个不同,自己一个不同,一个饱全家都饱。因为你也不必烦恼这个,烦恼那个,所以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为什么呢?你会烦恼,烦恼就会恐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我们如果离开爱欲,有什么忧、有什么怖畏呢?〖此第三十二章推忧怖之繇爱欲〗忧怖之繇爱欲,〖而劝人断欲去爱也,众生无始以来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地、水、火、风这个身体,他认为是自己,什么都要占赢,好吃懒做,什么事都跟人家斗争。〖妄认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把五欲六尘这个影像认为这是我的心,〖执着贪恋不肯暂舍〗不肯暂舍,〖遂生种种忧恼、种种恐怖〗种种恐怖,〖惟以四大观身〗四大观身,〖知身无我〗四大:地、水、火、风,了解知身无我,〖以四运观心,知心无常〗我们好好的观照,色、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这个都没有真正的心,心是无常的,〖爱欲既断,忧怖自除〗放下就没有这些了。

  再来六十三页的中间,〖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这挂就是悬挂,铠就是战甲,出门,〖意或怯弱〗这个念qie怯就是胆小、害怕的意思,害怕的意思,〖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就是要有志气,要有志气,〖精进勇锐〗锐不可挡,〖不畏前境,破灭众魔〗破灭众魔,〖而得道果〗而得道果。〖此第三十三章喻明为道之人,须具戒定慧也,专精学道之心,譬如一人,无始虚妄诸惑习气譬如万人〗对治习气比较难,〖受持净戒,譬如挂铠,惟坚持其心则无怯弱之意,此戒力也,精进勇锐则无半路之退,此定力也,不畏前境则无格斗致死,此慧力也,合此三力〗戒、定、慧,〖破灭无始众魔而证道果是为得胜而还矣〗文字都很简单。六十四页,〖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紧就是急促,急促、急迫的意思,〖思悔欲退〗因为他很精进,知道生死痛苦,结果太急促的修行反而退道心,思悔欲退意思是说修行难,简单讲因为他太过悲伤生死无常很精进,却适得其反,佛道漫长,佛道漫长就退道心了。〖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对曰:爱弹琴〗爱弹琴,我喜欢弹琴,〖佛言:〗琴的线如果放松了,〖弦缓如何?〗线如果放松了呢?无声,〖对曰:不鸣矣!〗就没有声音,琴弦缓就是把它放松,一弹无声,对曰:不鸣,不鸣就是发不出声音来,琴你把它放松了,就是比喻一个人懈怠不修行偷懒,偷懒能修什么行呢?

  第四辑圆满!

  第五辑

  〖弦急如何?〗这个弦,急就是紧,这个弦线拉得很紧的时候,这个急不是急慢的急,就是紧,就是把它拉得很紧,弦把它绞得紧的时候,〖对曰:声绝矣!〗绝就是断掉,绝就是断掉,声音不能中和,绝就是断掉,或者是止,停止的止,或者是竭尽所能的竭,都是一样。这里有四个字都是跟这绝一样,断或者是灭,或者是止、或者是竭,声音就没有了,弹下去太紧,嘟、嘟、嘟…因为我弹过琴我知道,弹吉他。我们弹过琴的知道,〖急缓得中如何?〗我们把琴的弦不要调的太紧,也不要放得太松,修行就是这样子。不能太懈怠,也不可以一下子就太精进,精进到脑神经衰弱整晚睡不着,念佛念整夜,该睡不睡、该吃饭不吃饭,那不应该。修行还是一样要配合生活,照常吃饭的时间吃饭,该睡的时候睡觉,时间我们自己掌握,把我们的情绪抒缓。所以急缓得中如何?〖对曰:〗他就这样回答,〖诸音普矣!〗这个普就是周遍的意思,这个声音这样很好很周遍弹下去都听得清清楚楚,清清楚楚。〖佛言:沙门学道亦然〗要调适,〖心若调适,道可得矣!〗要调我们这颗心,不能调得太紧张硬要精进,修到脑神经衰弱,晚上吃安脑丸,不必这样子。也不能调得太烂,睡得昏昏沉沉的也不精进,这样不行,〖于道若暴〗暴就是急躁,如果对我们修行很急躁的时候,这个暴不是暴恶,这个暴不是恶是急躁的意思。我要修行,以前在光华路有一位菩萨听到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有多好,三更半夜都爬起来拜地藏王菩萨,三更半夜,修到后来神经有一点衰弱,现在晚上都睡不着。请教师父:我听到地藏法门,很高兴就念《地藏经》,整天都诵一天都诵好几部,一部《地藏经》诵完要一个半钟头至两个钟头,他一天诵好几部,念地藏圣号拜一整天。我说:你这样马上就会倒下来,你这样子马上就受不了,果然不错,过不了多久就倒下来了,没多久就得了神经衰弱症,真的!后来我又到光华路看她,说:不拜佛了。她说:拜佛神经衰弱,先生事业不顺,自己的身体又搞垮了。那就是不懂佛法,没有听经没有闻法,只知道要修行、要修行,不懂得调身调心,修不了多久就倒了。你记住道是漫长的,你记住师父的话,佛道是很漫长的,要一步一步。外省人讲的就是要慢慢来,要慢慢来,用那个煎熬的功夫。忏公常常讲:就像炖这个绿豆汤要慢慢来,一个钟头、两个钟头、三个钟头这样子,不能一下子就开大火,不能让你这样子,修行不能让你这样子,这样子马上就死了。所以不出我所料马上就…到现在都不拜佛了。急躁、急躁,一听到法,太好了,拼老命的,急躁。〖暴即身疲〗你看,释迦牟尼佛实在是伟大的人,太急躁马上就会觉得很累,修行修不好对不对?〖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身体若承受不了,意,我们的心就烦恼了,身体承受不了,日夜精进不休,日夜不停的念佛,佛陀也没有叫你这样做,认真是需要,精进也是好的,该吃的时候吃,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所以我觉得广钦老和尚很伟大,有人说:老和尚、老和尚,我如果念佛都会念到睡着,怎么办?老和尚回答那一句实在好,念佛想睡就去睡个饱再起来念,实在很厉害。他也不跟你说太多,看他多厉害,师父,我念佛念得很想睡怎么办?去睡个饱再起来念,那倒是真的。虽然是一句很平淡的话,这就是真理。本来就是睡个饱再起来念,何必自己一直煎熬对不对?所以说其身若疲,意即生恼,这样子我们就会烦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我们的心如果产生烦恼,我们的修行就会退,〖其行既退,罪必加矣〗那么我们的心修行如果退道心,那么我们就会乱做,罪就会很重,〖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只要你这一颗心保持清净安乐,身、心好好的调适一下,身体不好要看医生,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这样子。不过你不要因为自己太懒惰而找理由,十点就去躺在床上,自己说:该睡就要睡,六点爬起来,六点半爬起来,已经睡八个半钟头了,该吃就要吃,这个实在太好吃懒做了,还自己安慰自己,那就太严重了,就太严重了。

  〖此第三十四章明学道之法,须善调身心,勿令缓急失所也〗不可以太缓和也不可以太急,〖儒者亦云:其进锐者其退速〗进步快退得也快。〖又云:勿忘勿助盖三乘出要类如此〗意思是说不要忘记这个助,就是不要太精进的意思,千万不要忘记道,勿助,助就是外缘很重,表示说坚持自己,也不要太忘记了,也不要说太精进了,三乘出要类如此,修行一定要中道、中道。这就是说有一些女众修行,一开始学佛的时候,她先生如果说:老婆,你不要叫那种声音,要休息了,要清净、要清净,结果她先生过不了多久,就在外面乱搞了。学佛也是这样子,要调整夫妻之间,所以有家庭很难修行。如果只有你一个在修行,变成孤军奋斗,还怕先生不高兴,还要照顾小孩,很难修行。〖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这个滓就是污秽无用之物,污秽无用之物,简单讲就是液体的沉淀物,沉淀物,这个去滓就是渣的意思,去滓成器。我们炼铁,渣要去除就成器。〖器即精好〗器具就很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我们的烦恼要去除,〖行即清净矣〗我们的心去除烦恼,这样我们的行为心就清净。

  〖此第三十五章喻明垢染不可不除也,但除垢染,即成清净,所谓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但有去翳法〗翳就是眼病,还是眼疾,眼睛有病,眼睛有障碍,也就是眼珠所生的白膜,眼珠所生的一种白膜,膜就是一个肉部,左边一个月亮的月,应该说是肉部,右边一个莫可奈何的莫,白膜,眼珠所生之白膜可以障碍人的眼睛使我们看不清楚,〖但有去翳法别无与明法也〗与明就是给你光明,只有去除眼睛的白膜,没有比这个可以使眼睛更明亮的方法了,没有了。因为你眼睛本来就是明亮的,只是那一层白膜遮住而已,就是说我们本来就有佛性了,不用再让你更加光明。所以别无与明之法,加一个「之」意思才更清楚,别无与明之法。别无与明之法,之,加一个「之」字。怎么可以给你光明呢?与明就是给你光明呢?我们本性本来就有光明,要怎么样给你光明?眼睛本来就看得到了,你只要把白膜去除,眼睛就看得到了,简单讲就是你只要放下当下的烦恼,你就是在修行。圣人就是一直放下,要记住,学佛就是说你什么都要懂得放下,你就接近道,你如果说什么都要执着或者认为说有法可得,你把佛道当作它是一个形相,它是得到什么?错了、错了。佛道无形相可得无一法可得,只有一个清清静静的,一颗觉悟的心,透视每一法不可得,全部在缘生缘灭法,全部放下就是这样。你放下多少心就得到多少清净,就这样全部放下就是佛。〖成佛作祖岂于心外有法可得哉?〗心外怎么有法?离心无别法,〖不过净除习气而已〗要清净去掉我们的习气而已。〖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我们人可以离开三恶道,要得到人身,得为人难就是得到这个色身,色身是根器叫得为难,得为人难就是能够投胎成人这不简单,意思就是稀有难得。因为我们如果投胎做狗,我们就不能修行,投胎成乌龟我们也不能修行,对不对?我们为人堪称法器可以修行,人类是为真理而来的。〖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投胎为人,投胎为人放下女身要转女身变为男身这个比较困难,因为女众身难修行,难修行。〖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都具足难,这个不简单,做男众又六根完具更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这个中国要注意,这个中国就是世界的中心,表示文化、经济的中心,中国是指文化、经济的中心,发达的城市,发达的城市。这个中国是对边国来解释的,中国是对边国来解释的,边国。所以大家都称他的国家为中国,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碰到佛出世很困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还晓得修道,修四胜谛、十二因缘这个更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连执着都没有,〖无修无证难〗〖此第三十六章展转明难得之事以深警人,令勿失良缘也,不达无修无证岂名真正发菩提心?不发真正菩提岂名信心?不兴信心,岂名遇道?既不遇道,值佛何益?既值犹不值〗虽然碰到了等于没有碰到,〖则中国犹之边方,既中国不异边方则六根具犹不具,既六根具犹不具则男子亦非男子,既男子不成男子则人身何异恶道〗简单讲你如果没有修行就没有意义的意思。〖静言思之〗你要好好冷静人生的出世实在是为真理而来。如果我们人出世以后没有遇到佛法,生命完全失去意义,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好吃懒做死后一把骨头,生命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我们的出世是为真理为觉悟而来出世的,这样子这个生命有意义。〖可不发菩提心急悟无修无证之要旨乎?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此第三十七章深明心近则近〗还是心的问题是吧?〖心远则远,而不以形迹〗形迹就是外表,〖论远近也〗形迹是指仪表或者是言行,表示不能在事相上论远近,修行要在心地上,心地,〖金口诚言〗佛诚实言,〖重戒若此,末世弟子奈何弗思!僧祗律云:波罗脂国有二比丘,共伴来诣舍卫问询世尊中路渴乏无水〗乏无水,〖前到一井,一比丘汲水〗这个念ji水,汲水就是取水而喝,而饮,〖汲水便饮〗一比丘汲水便饮,〖一比丘看水见虫,不饮〗六十六页,〖饮水比丘问言:「汝何不饮?」〗汝何不饮?〖答言:「世尊制戒不得饮虫水故」彼复劝言:「长老但饮」〗只要你喝,〖勿令渴死〗不要让他渴死,渴死〖不得见佛,答言:「我宁丧身,不毁佛戒」遂便渴死〗,他死后灵魂〖即生忉利天上,天身具足〗天身具足,〖是夜先到佛所礼足闻法,得法眼净〗什么叫做法眼净呢?法眼净就是具有观见真理等,诸法没有障碍叫做法眼净,简单讲就是观见真理而无所障碍叫做法眼净,法眼净又叫做净法眼或者是清净法眼意思是一样的。〖饮水比丘,后日乃到佛所,佛知而故问:「汝从何来?」〗你从何来?〖「为有伴否?」〗你有什么伴吗?〖彼即以上事答〗他就根据上面而回答,〖佛言:「痴人!」〗愚痴的人,〖汝不见我,谓得见我〗你根本没有见到我,你认为见到我,〖彼死比丘已先见我〗因为他转天人身来见到佛,〖若比丘放逸懈怠,不摄诸根,虽共我一处,彼离我远,彼虽见我,我不见彼,若有比丘,于海彼岸,能不放逸,精进不懈,敛摄诸根〗敛摄就是收敛诸根,〖虽去我远,我常见彼,彼常近我〗所以我告诉诸位要不要修行不是光靠师父在身边,你如果每天都靠师父,这样子勉励我们,这样子叮咛我们,偶尔是可以。每天都要在旁边这样打,像打牛那样你才要修行,我说:你这个孩子没救了,没救了。师父哪有可能一辈子都陪伴我们呢?不可能的。就像甲,我们所说的这一段,我们要懂得用功,依法不依人。师父讲的法,佛陀讲的法,祖师大德讲的法,我们如果觉得有道理,能让我们受益,我们就要依法而修,依法而修。修行师父启发我们,其余的要靠我们自己,其余的要靠我们自己。我这个比丘僧团都是以这个方式,我跟一些老法师的作风不同,老法师的作风就是早课把他们盯得死死的,晚课把他们盯得死死的,二十四个小时都叫徒弟跟在他身边这样子,那这样没有办法。结果师父不在的时候,那些徒弟就开始摸鱼,摸鱼,不会自动自发,这种教育的话变被动的教育,被动的教育。所以原则上我们要持好,其他的要看诸位的觉性,太过离谱的,我们不要让他住这里,他不修行在这里做什么?六十六页的中间,〖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几间就是多久,来我问你: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对曰:数日间〗世尊:我看差不多几天而已,〖佛言:子未知道〗你还不知道这个道,真正的道,这个知跟道要分开来念,子未知、道,你要读成「你不知道」这就错了,你根本就不晓得道是什么?要这样解释才对。子未知道,哎呀!你不知道,那错了,子未知、道,意思就是你道根本不明瞭,就是你离道还很远。你说生命有几天的生命,表示你对无常体认不深。〖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对曰:饭食间〗差不多吃一顿饭的时间,〖佛言:子未知道〗你也是离道很远,你也是不了解道是什么?〖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你看我们的生命有多长呢?〖对曰:呼吸间〗呼吸之间,这一口气吸进去,没有吐出来就往生了,〖佛言:善哉,子知道矣!〗啊!你太了解无常了,你真的是了解这个道,所以今日脱下鞋和袜,不知明日穿不穿。我不晓得这个世间,你在苦恼什么?你困扰什么?你不高兴什么?还是你高兴今天拥有什么?都是假相的东西。每天都在变化,明天你的生命在不在,你不知道。前几天报纸刊登的,讲起来实在是很悲哀,有一个搞建筑的盖房子,有一座升降梯,就是盖房子,临时用来吊东西的升降梯,工人太粗心了,他想说每天这样子走没有问题,每天走来走去,边走边说话、边走边说话,升降梯来了就踩进去,没踩着就掉进中间的隙缝,那个缝小小的不是很大,不是很大,刚好一个人的宽度就掉进去,掉进去马上死。早上去上工,下午他太太来收尸,来收尸就这样子,一脚踩错了生命就没了。你说他要来修行,来不及了。早上高高兴兴的去上工,下午在殡仪馆了,在殡仪馆了,都是这样子。像我的朋友去荣总做工,一天赚几百块,转个身台风把电线吹下来,去触到高压电,零点一秒马上死,连一秒钟都没有,连一秒钟都没有,触到,啪,死的时候整个脸都变黑。你看过被电电死的吗?都皮开肉绽,都裂开、爆裂,都爆裂,整个脸都变黑,紫色,深紫色,被电电死的。几岁?十七岁而已,十七岁而已,很快啦!菩萨,真的,所以子知道矣!要深深的体会这个无常,所以我才告诉在座诸位,你如果这个《佛遗教三经》读得透彻不必读《大藏经》,你这一本读得透彻就不得了了,你每天读这一本,读得透彻就不得了了,你就入道了,真的。〖此第三十八章明人命无常,不可不知也,一期色心连持不断名为命根,乃依本识种子假立非有实法,出息虽存〗吐这一口气出去虽然还存在,〖入息难保〗你这口气要吸进来就难保,不一定的,这口气出去吃汤圆刚好噎死,吃汤圆,汤圆吃了大家又多了一岁,也可以说少了一岁,所以入息难保。〖况刹那刹那念念生灭〗念念生灭,〖非沈思谛观,岂能知之!昔西域有一国王,不信佛法问祖师曰:「吾见外道种种苦行尚不能折伏婬心」而今沙门四事如意〗饮食、医药、卧具、衣服叫做四事如意,饮食、医药、卧具、衣服都很如意,都有供养,〖岂能断烦恼耶?祖师曰:「王试取一狱中必死罪人」〗就是判死刑的人,〖满器盛油,令其手捧用四屠人〗就是拿刀的人,〖出刃随后〗就是跟着他后面走,就是跟着他后面走,刀出削,出刃就是刀拔出来等着,用四个屠人拔刀在后面等,东、南、西、北都站好,〖若能一滴不失,便赦其罪〗如果能一滴不失去,这样子便赦免你的罪,〖若倾一滴,随手斩之〗就斩了,就斩头,〖同彼游于四衢〗衢就是四面通达的道路,就是游街,〖王更尽出宫女音乐〗你可以好好的在旁边跳舞、唱歌给他看,〖遍处歌舞试问罪人何所见闻〗看这个罪人有什么见闻,他见到什么?〖王如其言〗王就照他这么讲,〖令一罪人手捧满油遍历四衢女乐丛中〗女人唱歌、跳舞都跳给他看唱给他听,〖一滴不墮,因赦其罪,召而问之:〗就问他说你走这一趟,端这桶油都没有溢出来,我请问你?〖「汝于四衢何所见闻?」罪人答曰:「我于尔时唯恐一滴油墮,白刃加头」〗白刃就是锋利的刀,砍下去我就死了,〖故惟见手中之油更无他见闻也〗什么都没有看见,〖祖白王曰:「彼惟惜此一身之死」遂于色声无所见闻何况沙门秉佛无常无我至教,痛念无量劫数生死之苦安得不断烦恼!彼外道等,不知无常无我徒事苦行〗那个外道也不知道无常无我,只是白白的浪费这个苦行,〖故无益耳,王乃信服,噫!诚知人命在呼吸间〗何必等到拿刀的人随后,〖何俟屠人执刀随后而心始无放逸哉!〗我们不必人家拿刀在后面才不放逸,平常我们就要赶快精进,赶快精进。〖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我们学佛的人,佛如果说我们就要顺佛的意思,因为他是圣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这个蜜的饼不管你吃中间还是旁边统统都甜,〖吾经亦尔〗我的经典也是这样子,不管那一本经典都可以让我们开悟,都是可以利益众生。〖此第三十九章明佛经皆应信顺,不应妄分大小顿渐而生轻重心也,佛之言教,不出权实〗权就是方便,实就是实智,〖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四教各有四门〗四门,把笔拿起来简单写一下,四门: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非有非空门,有门就是入一切法,空门就是否认一切法,亦有亦空既存在也否认,非有非空两个都否认,〖门门各具四悉〗四悉檀这个都已经讲过,简单讲一下,世界悉檀,什么叫做世界悉檀呢?每一个世间都不同,简单讲就是说…世界悉檀简单讲就是空间不同、人情风俗不同,但是要讲因缘法都一样,简单讲就是说任何一个空间,他的思想、语言、观念,我们都要透过,缘起法的真理给他开示,这个叫做世界悉檀。世界悉檀直接讲就是说虽然空间不一样,但是我们随顺世间的因缘和合来说出缘起性空的道理。再来第二叫做为人悉檀,为人悉檀简单讲就是根器不同,所以每一个人的善根也不同。第三叫做对治悉檀,对治贪、嗔、痴。第四叫做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叫做入理悉檀,简单讲就是一切诸法实相直接契入众生的教法。四悉檀这个也是讲了很多次了,很多次了。〖今有执小谤大〗翻过来六十八页,现在有人执小乘来毁谤大乘,〖执小谤大,执事拨理,执理拨事者,皆违佛旨者也,佛言: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这个磨这个念mo(4声),磨牛,这个不是念(mo2声)牛,念(mo4声)牛,磨牛的意思就是拖着石磨的憨牛,憨就傻,一个敢再一个心,拖着石磨的憨牛,就是拖着一个石磨的憨牛。整天只会拖着打转而已,只会磨这个身体不会用心,拖着石磨的憨牛,憨山大师的憨,一个敢不敢的敢底下再一个心,拖着石磨的憨牛,就是憨牛。沙门行道,无如磨牛。〖身虽行道,心道不行〗身体虽然好像在行道,但是他的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此第四十章明行道在心不在形也,心不入道,徒事外仪与磨牛何异哉!〗底下我说几个字你要写起来,差不多二十四个字这个很重要,动止四仪、是生灭法。动,动:振动的动,止:停止的止,一二三四的四,威仪的仪。动止四仪、是生灭法。就是行、住、坐、卧,这是生灭法,这样八个字底下再八个字,心本不生、寂而常照,心本来就是不生也不灭,寂而常照就是这个觉性放下一切,清清楚楚照到天地万物,你要讲它没有它清清楚楚,你说它有它却什么也没有,心本不生、寂而常照。最后八个字,体思理者,乃真行道,我告诉诸位这一句太重要了,体思理者,乃真行道,你如果体会真理的理,体会得出来这才是真正在行道,体思理者,乃真行道。再读一遍给你们听,动止四仪、是生灭法、心本不生、寂而常照、体思理者,乃真行道。你如果能够体会行、住、坐、卧当体即空放下一切执着,你就是真正在行道。〖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就像一头牛在负载重量,〖行深泥中〗行走在泥泞不堪的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很累、很累,它也是不敢看左右邻舍,为什么呢?它还没有出来,〖出离淤泥,乃可苏息〗苏息就是暂时休息,就是要出泥沼,简单讲我们今天如果还有一点烦恼,我们就不要善罢甘休,要赶快起观照,要等到有一天覩境不动六根清净,我们才知道生死已经了了,我们才能休息。〖沙门当观情欲,甚于淤泥〗我们要了解一切这个情欲比泥沼更难爬起来。〖直心念道,可免苦矣〗我们不要弯曲,我们要直心念道,念念都在道,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当然就是直心,用本性在修行就是直心。〖此第四十一章诫人直心念道〗不可以弯曲,所以不可以说谎。〖当以出离情欲为期也〗再来第四十二章最后一章,〖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这个过隙尘,这隙字就是壁上的裂缝,壁上的裂缝,过隙的微尘,就是这个微尘通过一样。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我把总统的地位、国王的地位当作是通过一个隙缝的微尘而已,刹那之间就通过的意思,〖视金玉之宝,如瓦砾〗瓦砾,瓦就是瓦片,砾就是小石子,砾就是小石子,譬如低贱之物,这个常常和金玉来相对称,〖视纨素之服〗这个念wan,视纨素之服,纨素之服就是质地洁白的细绢,绢就是一个纟部,然后右边一个口一个月,上面一个口底下一个月就是绢,质地洁白的细绢,简单讲就是细白而有光泽的生绢。生就是生死的生,细白而有光泽的生绢,或者是质地洁白的细绢。绢,丝织品,视纨素之服那是表示很高贵,〖如敝帛〗敝就是破旧的,帛就是丝织品的总称叫做帛,就像破旧的丝织品没有什么。〖视大千界,如一诃子〗诃子是植物的名,也就是诃黎勒,也就是五种果药之一,五种果药,水果可以当药,就像罗汉果有没有,罗汉果,意思是说把这个三千大千世界当作是掌中的一个水果,这个水果可以当药,就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表示佛的天眼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就像手中的一个水果,药果一样的,〖视阿耨达池〗阿耨达池,〖如涂足油〗阿耨达池翻译成清凉池或者是无热恼池。这是大雪山的北边,那个地方周围大概有八百公里,就是很大的一个池,很大的池,以前的八百公里可能没有我们现在八百公里大,简单讲雪山上面有那个池,就是我们所说的湖,很大的湖,那么这个大湖,佛陀一看就像涂足油,擦他的脚而已,那么小一个。他的神通自在,表示佛的胸量很大,那么大的一个池,佛看起来是一点点而已。〖视方便门,如化宝聚〗一切的方便门把它当作化宝聚,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这个花一晃就过去了,〖视禅定,如须弥柱〗就是不变,佛说禅定就不会动摇,须弥柱就是不动摇的意思,永远不动摇。不像我们现在的禅定,在某一种状态我们才有定,在另外一个状态呢?就定不下来了,放不下了,〖视涅槃,如昼夕窹〗昼夕窹就是视涅槃就是白天晚上那一刹那,窹就是醒过来的那一刹那,醒过来的一刹那,视涅槃就是那一刹那它就是涅槃。表示佛生死等同一体的意思,如昼夕窹,〖视倒正〗什么是真理?什么是颠倒?〖如六龙舞〗这个要注意一下,六龙舞这个要写一下,六龙舞就是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再讲一遍,龙身体不动,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此为表法的,乃是比喻法性的本体不变不动,而作用则可随诸因缘而有所变化、变动。再讲一遍,龙的身体不动,只是头尾交换的舞动,舞动而已,这是表法的,这是比喻什么?比喻法性不生、不灭、不动、不变,但是它的作用可以随因缘而有所变化叫做六龙舞,六龙舞。为了这个还去问老法师,还问老法师。我们法真还帮师父查资料,去问老法师。所以说你们听得很轻松,我们查资料是查得很辛苦。〖视平等,如一真地〗说平等就像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四时:春、夏、秋、冬,春、夏、秋、冬。〖此第四十二章结明佛眼等观一切诸法,所以破众生之法执也,人间一百年不过忉利天一昼夜,娑婆一大劫不过极乐世界一昼夜〗这个出自《华严经》,娑婆一大劫不过极乐世界一昼夜,这个出自《华严经》,我们诵《华严经》都有诵到这个,〖则王侯荣贵与过隙尘何异?〗王侯荣贵,这些王公大臣跟过隙之尘没有什么两样,〖诸天器皿,纯是七宝,极乐国地,黄金所成,弥勒成佛道时,此地亦皆瑠璃,况金玉瓦砾等是四微所成〗四微就是色、香、味、触、色微、香微、味微、触微;色、香、味、触叫做四微,我们称四大叫做地、水、火、风,四微就是色、香、味、触,四大加四微叫做八法,这是一个常识要注意。何况金玉瓦砾等是四微所成,就是色、香、味、触。〖何足重哉?〗这不值得我们这样珍惜的,〖服虽纨素不过蔽形〗我们所穿的衣服那么好不过是蔽形,蔽形就是遮掩这个身体而已,遮蔽我们这个身体,〖苟可遮羞〗苟就是假使,假使能够遮住我们的羞耻,〖敝帛何害?〗差的衣服有什么害呢?〖大千界亦是惟心一诃子亦是惟心,观相元妄故于是中横计大小〗横计就是永远的,说这是大这是小,众生:总统比较大,我们平民比较小,那有什么大小的东西,〖观性元真变大千之心非大非多,变诃子之心非小非少也,阿耨达池水与涂足油此例可知〗六十九页第六行第四个字,〖「方便门」者〗今天从这里开始,「方便门」者,〖诸佛所设三乘五乘七九诸方便也〗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跟菩萨乘,五乘呢?加一个人乘跟天乘,人乘跟天乘,这个一般人比较知道。那么这个七九不是七十九,是七跟九,七方便跟九方便,七方便、九方便稍微要写一下。先说七方便,七方便位按照道理是七方便位,根据天台宗来讲它是讲第一个叫做五停心观,五停心观第一个位。第二个位呢?叫做别相念住,别相念住,别相念。第三叫做总相念住,总相念住。那么再来就是煖顶忍世第一,四个阶位。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这个过去都有讲过了,所以方便讲一下。七方便位,什么叫七方便位呢?意思是说声闻入见道以前之七位,又称七方便位或者是七贤位或者是七加行位,也可以叫做七加行位或者是七方便位,都可以。五停心观、第二别相念住、第三总相念住、第四煖法、第五顶法、第六忍法、第七世第一法。什么叫做九方便呢?你们稍微写一下,第一个叫做作礼方便,工作的作,顶礼的顶,作礼方便,意思是说我们平常三业清净,拜佛这是一个方便,为了要让你通达实相,为什么叫做方便呢?只要能够见实相悟到法身,其他在相上的用功,统统叫做方便。悟入理体那个叫做实,就不所谓的方便了,第二个叫做出罪方便,出就是进出的出,出罪,出罪方便在家居士听不懂,出罪方便就是说一个人犯了戒律经过忏悔之后,藉着僧团的人数差不多看你犯得轻或重。譬如说犯得比较重的在二十位比丘面前忏悔出罪,出罪之后,就是说忏悔以后能够除掉这个罪就是出罪,这个「出」也可以解释作除,除罪,除去你的罪恶。你如果有忏悔心,在大众僧面前求忏悔,那么这也是一种方便法,其实罪没有来去相,自性本空,我们道力衰微或者是修行退步,这个叫做有罪,有罪。所以说出罪,最主要是要勉励你的精进,叫做出罪方便,罪过的罪。第三叫做皈依方便,三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自性皈依佛、自性皈依法、自性皈依僧,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是什么?那么皈依就是我们元月一号三皈依,这只是一种方便而已,叫做皈依方便,皈依方便。第四叫做施身方便,布施的施,身体的身,布施这个身体,施身方便就是凡所有在相上,我们亲手拿给人家的乃至说我们的身体体力的施舍,这个也只是一种方便,施身方便。第五叫做发菩提心方便,发菩提心方便,发菩提心,菩提心本来就无相可得,你发什么呢?站在实相来讲哪有什么发?能够有所发就会有灭,简单讲就是说以前没有的,就是现在发了方便说他是发菩提心,叫做发菩提心方便。第六叫做随喜方便,随喜方便,看到人家布施很欢喜,随喜方便。第七叫做劝请方便,劝请诸佛住世,劝请诸佛住世,第七叫做劝请方便,这个人要入涅槃了,我们求佛菩萨请佛住世叫做劝请方便。第八叫做奉请法身方便,奉请法身方便,什么叫做奉请呢?奉请的意思就是说我们亲自去体悟,亲自去体悟,这个奉请不是一种来去相的意思,这只是说通达心性上的一种内外的一如,叫做奉请法身方便,其实法身没有什么方不方便的,讲法身其实也是方便说,叫做奉请法身方便。第九叫做回向方便,回向方便。再念一遍,第一个叫做作礼方便、出罪方便、皈依方便、施身方便、发菩提心方便、随喜方便、劝请方便、奉请法身方便、回向方便,总共有九种诸方便也。〖众生禀此法宝,剋果不虚〗剋果就是达到,达到果位不虚假,〖然在诸佛,不过为实施权〗为了要让我们通达空理,实相究竟的理,所以施权巧方便的开示,三乘五乘法,〖岂有实法?〗既然是四大皆空、五阴无我、缘起性空,那么本来就没有实法的东西,哪里说有什么权或者是实,这种都是对立的假设,所以就没有所谓的实法。缘起的东西,本来就没有实法的东西,哪有什么永久性的东西,没有,岂有实法?〖故但如化宝聚耳〗化宝聚,化宝聚变化很多的宝贝,聚:类,很多。〖无上乘,虽云是最实事然皆众生性具之理〗众生大家的本性都有具足,〖心外无法,故曰: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在座诸位。这一句如果你能够深深体会,你一下子就悟入你就解脱。注意听,圆满菩提,你要怎么样能够圆满菩提呢?四个字「归无所得」,这个归就是一切法统统无所得,你要觉悟,学习佛法不是要来得到东西,是要来放下东西。如果说你要学佛,如果你想从我这身上得到什么就错。学习佛法不是说从师父身上得到什么,学习佛法就是要从你的身上放下不必要的分别跟执着,这个最重要。这样你的本性自然就开发出来,你来这里不是要得到什么东西,是要放下你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因为无法可得,〖如梦中金帛〗做梦梦见捡到金子,穿得很漂亮,〖岂有实物可得哉?种种佛道,为对凡情,凡情不生,佛道何有?〗凡情简单讲就是分别执着、颠倒妄想八个字,你如果不颠倒,如理知、如实知、不颠倒、不妄想,妄想就是每天怀念过去、期待未来,对现在的时间白白的浪费。活着的时候觉得你今天做什么?哎呀!我很无聊,他还有无聊的时间,笑死人了,我们修习佛法的人精进都来不及,他还有无聊的时间,还有空闲无聊这不可思议的。妄想颠倒、分别执着统统放下本性就显现出来,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古时候禅师说的「但尽凡情」,只要你除掉凡夫那些不必要的执着,别无圣解,没有另外的圣人,圣人就是在你那一念之间,但尽凡情、别无圣解。你说什么叫做圣人?凡夫所分别执着、颠倒妄想统统没有他就是圣人,他就是圣人,圣人多了什么?没有,没有,圣人没有多了什么法,统统没有,就只是放下不必要的错觉,所以凡情不生,佛道何有?〖所谓「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也〗无为,无所为也无所起灭,起就是生灭,不实如空华。〖须弥出海,风浪不能飘动,禅定持心,境识不能迁惑,然须弥无实法,不过四宝〗四宝就是金、银、琉璃、玻璃,四宝,〖四微〗色、声、香、味,〖四微合成,禅定亦无实法〗你如果对一切法无所执,你就有禅定,连你在说话也有定,连站着也有定,吃饭也有定,就是无所著。所以说虽整日吃饭不著一粒米,不著一粒米,整日吃饭不著一粒米表示他都在能所双亡的境界,禅定亦无实法,〖不过诸心心所四分合成耳!生死如长夜,无明所缠故昼夕咸寐〗寐就是睡觉的意思,日也睡夜也睡,〖涅槃如永日〗永日就是永远见到太阳,〖智慧开朗,故昼夕咸窹也〗就是都清楚,清清楚楚,〖流转生死,惟是六根〗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安乐涅槃,亦惟六根,背觉合尘为倒〗违背了觉性,背就是违背,违背了觉性,合呢?顺从于,合就是顺,顺从于六尘,顺从于六尘名为颠倒,〖而实无减〗实在是没有减,因为你颠倒,再来〖背尘合觉名为正〗违背了这个…背就是远离,远离五欲六尘合觉性顺从着佛开示的觉性名为正,〖而实无增〗没有什么增加,〖故但如六龙舞〗六龙舞,〖不过首尾相换而已〗这个六龙舞是在大陆,以前在大陆每过年的时候在舞弄的,龙的身体都不动,头尾转来转去交换而已,〖不过首尾相换而已,诸法既皆平等则随举一微尘法,既与一真如地平等,非离一切法外别有一大总相法门〗这一句是来自于《大乘起信论》,大总相法门,这是《起信论》所讲的,什么叫做大总相法门呢?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一切法统统具足体大、相大、用大,〖直是头头法法无非大总相法门也〗为什么多一个「大」呢?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体相用的作用叫做大,绝待的大不是相对的大,绝待的大,〖依一真地而施化道〗依一真地而施化道,方便权巧的度化众生,〖如依大地而有四时之木〗根据大地有春、夏、秋、冬的木,〖春生〗春天如果生,〖夏荣〗荣就是长得很茂盛,〖秋实〗实就是结果,有果实,秋天就结果,实就是结果,〖冬落〗冬天就要掉落下来,〖番番生,番番荣〗这个番番就是更替,就是次第的依序,一次又一次的生,一次又一次的茂盛,一次又一次的结果,一次又一次的掉落,〖番番实,番番落〗看到水果不要只知道吃,看到水果就知道春、夏、秋、冬年年的新陈代谢,就可以觉悟我们人的生、老、病、死。其实宇宙万物的真理早就在你的眼前,真理本来就是在我们的眼前,只是我们不会用,看到树上水果掉下来只晓得要捡起来吃,你觉悟到什么?好吃,好吃,好吃这样子,就是知道好吃其他不会觉悟,讲起来很悲哀,〖终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始而复终,遍于十方,亘于三世,皆是如来自在神力也〗因为他是自在的,才有真正的神力,所以他来我们人间示现成道,他是演一出戏给你看而已,我的出世就是这样子,演一出戏给你看。我就是要修苦行吃这么多苦,这样我才可以成佛道,你看所以世尊他就是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的演员,很会演戏演得很传神,演的从一出世觉得他好像就是一个凡夫,出世就是这样子,也是要读书也是要修苦行,最后放弃外道在菩提树下证果转*轮,你看示现起来跟我们平常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一模一样的。意思就是他在告诉你真理,佛也不例外,你要依循于佛的脚迹,你也是要这样子做。〖佛说四十二章经解,是经顿渐兼收,首唱「识心达本」〗你如果了解这个心能够达到根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又言「心不系道」〗心也不会说:我就在修行,系道,心不会一直说我在修行的执着,〖亦不结业〗他绝对不会去造业,他就是无为法没什么可修,道没有道,没有什么修不修,〖无念无作〗无念就是凡所有念皆是与空相应,无作就是说虽作一切不执着一切,你说他修也不对,〖非修〗〖非证〗为什么非证?他本来就有了,为什么非证呢?本来就具足了证什么,我们本性本来就具足的东西,〖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不历诸位简单讲就是没有渐次性当下契入,师父上次就有告诉过诸位到究竟义乃佛的成道那一刹那,一定要顿入不能渐入,渐的话就无量的过失,无量的过失,只是到最后那一刹那,一定要顿悟,没有顿悟就是不立阶位,当下契入空性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样子OK,师父你常说OK,我怎么都不OK呢?不能契入那一刹那的空性的思想,不能契入,那是永远都在次第里面打转,在里面团团转、团团转,转不出来。《金刚经》,〖金刚〗就是《金刚经》,〖无住之旨〗无住之旨,《金刚经》最重要就是说那两个字「无所住」,无住,〖维摩不二之门〗不二就是当下,不能把它分成两个,空有不二是不是?〖不越乎此矣!〗也不能超过这个道理,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说,〖又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所谓自性天真佛也,三世诸佛觉此而已非有所加也〗非有所加,〖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那么是最高的,那么法供养可以让我们解脱,可以让我们解脱,〖法供养者,识自本心,了法空寂,念念佛出世,念念佛灭度,是为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岂外求哉?〗你不能向外求的要向内观照的,七十一页,〖此为顿教〗这就是顿教,〖其间罗举四真道〗四真道就是四谛,四谛就是四真道,四种真实之道。什么叫做成实论?你听过一句成实论、俱舍论吗?什么叫做成实论?我告诉你成实论就是成四谛之实叫做成实论,成实成四谛之实,苦、集、灭、道的真实性叫做成实论,很简单。注意,成实论里面就是发挥四谛的真理,叫做成四谛之实,成实论,所以叫做四真道,〖十善行,诃斥欲染〗五欲六尘的污染,〖策发净业,警世非常,觉诸幻化,此为渐教,夫欲染不去,则净行难成,净行不成,则本明不发,故反复于断爱去欲之修以为行道守真之助,而要归于无我〗一定要无我。无我才能够成道,有我是绝对不可能,加一个字,若了得无我之理,〖了得无我〗因为它的字太简单了义理不明,若了得无我的道理,心垢自然灭掉,〖心垢自尽,常光现前〗你如果能够了解了得无我之理,无我的道理,心垢自尽,常光现前,〖是则名为解无为法,然而世之人,往往贪著有为不舍爱欲者,何也?〗为什么呢?〖由不知人命无常,世界幻化,以须臾之乐,招长劫之殃,刃蜜炬风〗前面有比喻过了,刀上有蜜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炬风,那么逆风会烧手之患,〖其言绝痛〗确确实实让人家很清楚,其言绝痛就是表示说这个人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很强,〖苟有丈夫之志者其可不瞿然深省乎?〗这个瞿就是恐惧的样子,恐惧要好好的反省,〖经言:「佛所言说,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学者于此尽心焉,则五部诸经俱可得门而入矣!〗这个五部经有两种解释,如果广泛的意思来讲的话,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广义来讲,如果是狭义的来解释的话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集就是集合的集,涅槃经,再讲一遍,如果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叫做五部经典,如果是狭义的来讲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涅槃经,俱可得门而入矣!〖一行道人〗一行道人〖彭际清书〗把笔拿起来,彭际清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也就是活了五十七岁,活了五十七岁,清朝人。清代,这是一位居士,他的外号叫做二林居士,一二三四的二,双木林的林,二林居士,法名,那是他皈依的法名叫做际清。这个人为什么很重要呢?为什么要讲?因为这位居士就是作《净土圣贤录》的发起人,彭际清。我们现在礼拜二在共修开示的那一本《净土圣贤录》,他就是发起人,然后他跟他的侄子,他的侄子要叫他叔叔。这个侄子也是饱学诗书,饱学诗书,所以《净土圣贤录》就是彭际清叫他的孙子,彭际清把资料拿给他,叫他的孙子把它全部整理起来,然后经过彭际清的校对校稿拟订以后才排版印出来。付梓这个梓指付印的意思,所以这个彭际清学问非常的好。这里有他过去的来历,我简单讲给大家听,师父直接解释白话文。他出生是士族家庭,士就是士大夫的士,就是饱学诗书,乾隆年间举进士,进士,近视你知道吗?进士、近视、尽是,所有的进士统统是近视眼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常说一句笑话,进士、尽是、近视全部都是近视,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都是讲讲笑话,他以前是中进士,但是辞官不就,这个人当官没有兴趣,他怕送到长庚,官(台语肝谐音)太大会送到长庚,所以不想当官,饱学诗书但是不想当官,一开始先学儒家的思想,再来就是宋、明的理学,理学,宋、明的理学,他对古文非常有兴趣,后来觉得生命短暂要修练,所以他就修练三年的道教,学习道教的修练之术,修了三年没有成功,与道士无缘,修了三年本来要修练长生不老,不老长生之术,没有修成后来就放弃,看了佛经以后,二十九岁开始转而信佛,所以他比我慢,我二十岁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就学佛了。所以说二十九岁才信佛,自号知归子,知道回归的一个儿子叫做知归子,知道的知、归依的归、儿子的子,知归子,自己号知归子,日以礼诵为务,平常都很认真拜佛,很认真诵经,并看《大藏经》,但是律部他没有看,律部没有看,律部那个比丘戒比丘尼戒,他不能看的,律藏不能看。所以在家居士,律藏他不能通三藏,他只能通两藏,经藏跟论藏他律藏不能看,律藏不能看,受菩萨戒、素食、净行,就是跟他太太都断绝夫妻关系。那么他更从闻学定公受净土之教,他闭关。这位在家居士闭关于苏州文星阁勤修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所以称他为一行道人,一行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这个人不简单,乐善好施,当时如果讲到彭际清,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大善人,就是大善人,你如果说缺什么,他统统布施给你,大善人。要往生净土,没有乐善好施那不行的,一毛不拔那不行的,这样子你怎么往生净土呢?不行的,乐善好施,就是好布施,只要能够利益众生他就布施,这个跟印光大师一样,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大陆刚好有水灾,他就把所有的供养,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都拿去赈灾,拿去赈灾,印光大师全集里面我有看到,总共有七册。不得了,所有供养拿来都拨去赈灾,大水来的统统去救济,生平他致力净土的弘传,他的著作很丰富,他写…我念一下,写「一乘决疑论」主张佛跟儒一致的,佛家的思想跟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华严念佛三昧论」主张禅、净融合,写「净土三经新论」发挥净土的教义,此外还有「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等等,学问实在好得不得了,所以晚近,我们在清朝以来的,晚近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净土宗,这么大的昌盛,可以说是超越一切诸家,跟彭际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著作很丰富,启发了人家的信心,所以他一直弘扬净土。在嘉庆元年正月逝世,世寿五十七岁,这彭际清因为很重要,所以师父才重复的讲,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

  本讲座全部圆满!!!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