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伦》讲记 |
卷二 观作作者品 第八(6)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因业有作者 因作者有业
成业义如是 更无有余事
「因业有作者」,因待业才有作者。好比说因待、对待他偷东西,才是小偷。「因作者有业」,有小偷才有偷东西的作业,它是对待而立的。这一颂讲得比较明白,后半颂没有其它的意思,以前半颂为主。
「成业义如是,更无有余事。」造成业,它的意义就是这个样,相待而立。相待而立是假立,般若称它为妙有。另一个角度看,既然相待的,没有自性就空,般若称为真空。
初入这个道理,叫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个道理甚深不可思议,给它名字叫二谛。根据智者大师讲,释迦牟尼佛和文殊师利菩萨都诤二谛来,因为这个原因落入苦道;受苦以后,出来才成佛。因为这就是佛法。相待空,一法不立;相待假,一法不舍。相待空,心无所住;相待假,而生其心。相待空,诸佛法身;相待假,诸佛报化二身。
所以说,俗话有一句话「打蛇打七寸」,抓住要点,抓住要点就可以解决事情了。所以吉藏大师说,不知二谛则不知《中论》。抓住要点以后,全部佛法就可了解。全部的佛法不离这个,仔细研究起来都是空、假。不偏空,不偏假,假名叫中。你如果执着住于中,还是偏。所以天台家说「离边不住中」。离边不住中是什么?中道义。
从上文看起来,就容易了解了。所以他说:「因业有作者,因作者有业。成业义如是,更无有余事。」这是就众生迷边说。我们所受的身是业报身,业报身怎么成就呢?成就业报身就是作作者义,这叫世俗谛。如果通达世俗谛,进入第一义,进入第一义谛,可以得涅槃了。
以上讲了这几颂,意思已经完备了。大家有不明白的没有?
好!我们再看下一颂:
如破作作者 受受者亦尔
及一切诸法 亦应如是破
「如破作作者,受受者亦尔。」这个「尔」是文言,翻成白话,大家都知道就是「这个样」。好象破作作者,受受者也是这个样破。
「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破。」一切法都是对待空、对待假,你如果落入有法,也应该这样破。
作作者是因,受受者是果报。因被破,果报也被破,同样的道理可以破。「受」是什么呢?所受的业报─五阴身。现在我们大家具有的,就是这个了,有五阴身受报。「受者」是什么呢?受业报的那个人。人受五阴身业报,这和作作者是一个道理。
《中论》下面就有连带关系。五阴身是法,我是人,人法相依假立。下面一品讲本住,就是讲人,受是五阴业报身。「五阴」鸠摩罗什大师称为「五众」,意思是众因缘和合。众因缘和合,没有自性就空,所现的相─假相。所以《心经》讲,五阴皆空嘛!人是因为五阴身假立,没有,人是没有啊!他假立的。所以古德讲,法中无我亦无人。
譬如说,你没出生以前,有人没有?如果没出生以前有人,你在那里?如果你已经有了,何必等到父母生你?所以我们「人」是因缘假立的。所以造业、作业─虚妄造业,虚妄受苦。我们作官、作宦、发财、成名……浑如梦一场。所以古德讲:「一旦锣鼓一响,这场戏就完了。」众生愚痴嘛!
「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破。」一切诸法,怎么这样破呢?一切诸法空,缘生无性,无性就空。一切诸法假,无性缘成,缘成是假。所以也应这样破。空称为法性,假称为法相,相因性而显,性因相而见。好比海里的水,水是其性,浪是其相。浪是因为水才显现出来。水呢,不可见,离开浪根本看不见水,所以因浪而见。
换句话说,一切有法,因性而立,性是空的。既然「有」因空而立,那么说起来,全有都是空,所以有而非有。空不离有,好比水不离浪。所以表现出来的,是非有而有,有而非有。它的性呢,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称为真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称为妙有。
佛菩萨证到这个地步,所以我们说常六道常法身。我们不知道,所以虽然常法身,常六道。记住!「及一切诸法,亦应如是破。」就是一切法缘成无性,无性缘成。
(作作者品)我们讲过了,谁对这一品那一颂有问题可以提出。
没问题,我们看(本住品)。
♡ 喜欢 (0)上一篇:卷三 观业品 第十七
下一篇:卷三 观法品 第十八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