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论之首《般若现观庄严论》要义归纳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般若波罗密多”是梵语brajia bara mida的译音。 brajia(波然佳或抓佳),意为“智慧”。Bara mida(巴热密达),意为“到达彼岸”。合起来:般若波罗密多,意为:到达彼岸的智慧。到达彼岸是形容词,智慧是名词。此岸指世间,彼岸指佛地。就是说,此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是佛陀的智慧,超越世间的智慧。
因此,般若有真般若、道般若、假名般若之分。
真般若是佛地智慧,即,佛的遍知智慧;道般若是见道以上的菩萨智慧;假名智慧是见道以下的思维性智慧,即分别心智慧以及般若经典,即文字般若。
佛陀说法分三期。初期法轮,以四谛法轮为代表,对声闻弟子说内心识、外境物质世界,因果均实有;中期法轮重点是般若法,对菩萨弟子说一切法自性空;后期法轮以《解深密经》、《佛心经》为代表,前者说:遍计性皆空,依他性、圆成性皆有。后者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如来藏心)。
般若在佛教思想中占据中心地位,《般若经》在佛经中所占比例很高。佛说:般若在,佛教就在;般若不在,佛法就不在。可见般若的重要性。经中还说,佛降世唯一目的就是开发般若之光,驱逐众生心暗。
佛经般若部,分大、中、小三部。大部又分大中小三部:大大部600卷,大中部400卷,大小部300卷,即藏译十万颂;中大部二万五千颂,中中部一万八千颂,中小部一万颂;小大部八千颂,小中部佛母经十八卷,小小部般若集颂。
藏文般若十万颂、二万五千颂、一万八千颂、一万颂,八千颂、般若集颂等六部内容完整,故称母经。般若七百颂、五百颂、三百颂(金刚经)、百五十颂、五十颂、般若二十五门、艺无敌所问经、帝释天所问经、般若一字经、般若句少经、般若心经——以上十一部,内容不够全面,故称子经。另外还有:日心经、月心经、普贤经、金刚手经、金刚幢经,共计22种般若经。
注释般若经的有两派,一派是深见门,一派是广行门。
龙树是深见门开祖。佛示寂400年之际,龙树菩萨降世,从龙地取来大般若经(龙藏),阐发般若经空性见妙理,建立了中观宗。其阐发中观妙理经典著作颇多。其中《中观本论》、《说理六十颂》、《空性七十颂》、《粉碎论》、《回驳论》、《中观宝珠》等称中观六论。
佛示寂900年之际,无著菩萨降世,师承弥勒菩萨,学到弥勒五论:《般若现观庄严论》、《佛心论》、《大乘经庄严论》、《中边论》、《法与法性论》,自著五地论《地论》(瑜伽师地论)和《大乘摄论》、《阿毗达摩论》。无著其弟世亲,作《唯识三十颂》和《唯识二十颂》,根据弥勒五论中的后三论,建立了唯识宗。弥勒、无著是般若广行门的开祖。
弥勒《般若现观庄严论》是唯一的般若学概论。此论将大、中、小般若经义理总结为八品、七十义。印度般若学疏论有21种,世称:庄严疏21论。其中最主要是圣解脱军和狮子贤论师的著作。其学说直接影响了藏传般若学。
藏地般若学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般若学大师有俄译师、雅代班庆等。后期般若学开祖是宗喀巴大师,著名经典著述有:宗喀巴的《般若现观庄严论大疏金珠蔓》、嘉曹杰的《现观庄严论解说心庄严》、克珠杰的《现观庄严释难论》,以及索南扎巴、吉尊曲吉坚赞、楷竹丹德瓦、嘉木样协巴等四学者编的辩经院四大般若教材。
以上是般若经典理论研究方面的著述。
般若修行实践方面的教材有孟加拉高僧阿底峡尊者的《道灯论》,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菩提道略义颂》,达赖索南嘉措《菩提道次第炼金论》、达赖洛桑嘉措《道次第文殊口授》、四世班禅《菩提捷道》、五世班禅《菩提速道》、达保贡谦《菩提道善说精华》等著名菩提道九论。
藏传佛教中关于般若经论理论研究性著述,菩提道修法著作多得不计其数。
《般若现观庄严论》八品是:
一切相智品、道智品、基础智品、圆满行品、顶级行品、完成行品、刹那行品、法性身品,即三智、四行、一果。三智是知识,四行是实践行,一果是终极结果。
一切相智定义是:一刹那现观一切物性、一切物相的终极智慧。分类:遍知性智、遍知相智、发心等因果相遍知智、佛地21类无漏智慧等。界别:属佛地有。
道智的定义:具有现观三道幻有智慧的大乘圣位菩萨智慧。分类:声闻、缘觉、菩萨道各分智慧性,方便性道智。界别:见道至佛地具有。
基础智的定义:现观基础法人无我的属于小乘知见的圣位智慧,包括见性智。分类:分对果位远近两种基础智。界别:三乘圣人具有。
圆满行定义:所观三智所有相为达到熟练而观修的菩萨瑜伽。分类:法性分类为20种,法相分类有三智所属相173种,界别:从大乘资粮道至十地尽头。
顶级行的定义:空性为缘境的观生智参与下的三智所有相观修获得自在的菩萨瑜伽。分类:分加行顶级行,见道顶级行,修道顶级行,无间道等,全部有三智所属相173种。界别:从大乘加行暖道至十地尽头。
完成行的定义:三智相依次观修,获得稳定的菩萨瑜伽。分类:13稳定法与所观境173种。界别:从大乘资粮道至十地尽头之前。
刹那行的定义:完成行功力趋于极致的菩萨瑜伽,即一刹那完成此前所观全部。分类:四类法。界别:属十地末。
法性身定义:三智相观修获得的终极结果无漏德相。分类:略为法、智、报、化四身,全为无漏智144种。界别:只在佛地。
七十义分说:
属于一切相智的十法:大乘发心、教言、必悟前行、大乘行所依自性种、大乘行缘境、大乘行特殊作业、披甲行、进入行、积资行、出离行。
属于道智十一法:道智前行、知声闻道道智、知缘觉道道智、大功德大乘见道、修道作用、修道信心、收益赞颂敬、回向修道、随喜修道、践行修道、澄净修道。
属于基础智的九法:智不堕世基础智、悲不离世基础智、远果位基础智、近果位基础智、有表象基础智、对治表象基础智、基础智前行、前行平等知见、见道。
属于圆满行十一法:境相、修为、功德、产生过患、性相、解脱相似行、开悟相似行、不退转僧、世与出世平等行、国土净行、方便行。
属于顶级行八法:暖顶级行、顶顶级行、忍顶级行、胜法顶级行、见道顶级行、修道顶级行、无间道顶级行、应破恶行。
属于完成行十三法:施舍、善戒、能忍、勤奋、禅定、智慧、念想佛、念想法、念想僧、念想守戒、念想施舍、念想师尊、觉悟空性。
属于刹那行四法:非异熟刹那行、异熟刹那行、无性相刹那行、无二刹那行。
属于法性身四法:自性身、智性身、报身、化身。
八品、七十义是般若学的总纲,是般若学入门知识。掌握了八品、七十义的般若基础知识,就可以进一扩展视野,增加对佛教深广无涯的精神世界的见识。
♡ 喜欢 (0)上一篇:法尊法师译释《现观庄严论略释》
下一篇:现观庄严论释――弥勒言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