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经入门

佛经翻译工作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经翻译工作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佛经是佛陀说过的话的汇编,是佛教教义的基础。大家都知道,佛陀并不是中国人,而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这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天的尼泊尔境内。既然佛陀不是中国人,他说的话自然也就不是汉语。佛经随着佛教进入中国后,要经过汉译才能让中国人民看懂,所以,佛经的翻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汉文佛经的翻译,有四个时期:初创翻译时期——东汉,官方翻译时期——东晋、隋朝,全盛翻译时期——唐代,和刻本翻译时期——宋代以后。

东汉,初创翻译时期

  我国最早的汉译佛经是《四十二章经》,相传是由摄摩腾和竺法兰所译,这开创了我国翻译梵文的先河。

  东汉时期,大多数译经僧来自西域,其中,以来自安息的安世高王子和来自西域大月氏的支娄迦谶最为著名。在这个时期,我国的佛经翻译事业,还处于初创时期,并未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翻译,所译的经书大多不是全译本,并且即使是翻译出来的经书,大多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个时期所译的经书,是大小乘佛教并行的,佛教在中国的思想界,初步占据了一席之地。

东晋、隋朝,官方翻译时期

  从东晋到隋朝,梵文佛经大量涌入中国,并且使佛教得到了统治者的信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佛经的翻译得到了官方的支持,从私人翻译佛经演变成了官方翻译佛经。前秦初年,官方组织的集体翻译工作就此展开,由僧人道安住持译场翻译佛经。据传,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佛经翻译场。

  20多年后,西域人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了官方译场,集中了800名高僧共同翻译佛经。在鸠摩罗什之后,又有大量外国译师相继前来,佛教的主要经论也不断地被翻译出来。此时,中国迎来了佛教的第一个译经高潮。

唐代,全盛翻译时期

  在唐代,梵文的佛经得到了全面、系统的翻译。由官方组织的译经场,规模更加宏大,组织更为完善。当时,以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他系统的翻译规模、严谨的翻译作风,和丰富的翻译成果,都在中国的翻译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典范。

  唐代时期,中国的佛教,形成了八大宗派,这标志着中国佛教的理论日趋成熟,汉文佛经的数量也日益增加。八大宗派不但拥有了自己的经典和著述,而且还孕育了中国唯一一部被称作“经”的佛典,即禅宗的《六祖坛经》。

宋代以后,刻本翻译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也就是公元982年,宋太宗重新组织了译场,并恢复了自从唐元和六年,即公元811年起,中断了100余年的佛经翻译事业。

  宋代以后,佛经的翻译逐渐减少,不过,由于雕版印刷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佛经的印刷和流通速度也相应地加快了。

  这四个时期的翻译工作,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字之间,连接了两个古老的国度。而正是这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让佛教的教义,遍布在中国大地上。

  以上,就是佛经翻译工作在中国的前世今生。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