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蔡礼旭

教孩子懂得尊师重道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古代的人对老师非常尊敬,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看到古人对老师的丧礼都是守丧三年,跟父母一样,所以古代的师生关系与父子关系是同等的。孔老夫子一生教学,当他去世的时候,他的学生很感念老师的恩德,就在孔子的墓旁边搭个房子,整整守孝三年。其中有一个学生守了六年,他就是子贡,因为夫子去世时,子贡刚好在其他国家做生意,等他回来的时候,丧礼已经结束了,子贡觉得非常遗憾,守了三年以后,自己又加三年,整整守了六年。古代的学生对于老师如此尊敬,时时不忘老师教诲的行为,是值得我们现在做学生的努力效法。

古礼的本质是成就学生的恭敬之心

古代的孩子要到私塾读书,首先父亲必须带着孩子前来给老师行拜师礼。拜师礼的仪规是父亲在前面,孩子在后面,先对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之礼,拜完以后,请老师上座,也是父亲在前,孩子在后,再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孩子在五、六岁以前,最尊敬的人是父母,因为这时的孩子,开口闭口都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去学校读书以后,变成“我们老师说”;上了初中以后,则改为“我们同学说”。所以,孩子在每一段成长的过程期间,我们做父母的要好好做父母,当老师的要好好当老师,孩子正确的做人态度才能深深扎根。在这个拜师礼的过程之中,孩子如此尊敬的父亲,居然跟老师行三跪九叩首,这一拜对孩子有怎样深远的影响?他对老师的恭敬心就会达到极处。

一个人要成就学问,必须要以诚敬之心去求,印祖有一句很重要的教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古代的礼仪都有其深远性的影响,我们现代只看到礼的表相,并不了解礼的意义与本质。我从教的第一年,有一个学生忘记带书本,他的奶奶已经六、七十岁了,还帮孙子把书本送到学校。我们的教室在四楼,老人家爬上去已经气喘吁吁,就在她喘气的同时,恰巧遇见了我,老奶奶马上向我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她说:“蔡老师好!”这一躬鞠下去,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从此“老师”这两个字就压在我的肩上。一位老人家能如此的诚敬老师,给我们鞠躬,我们要对得起老人家。

在此刻,我深深体会到任重而道远,不好好教导学生,就对不起人家的后代子孙。突然我感觉到,古代的老师,

坐在那里受人家三跪九叩礼,是什么感觉?如坐针毡。为什么?一个读书人,连占人家便宜的念头都没有,更何况受人家如此大礼,那更是诚惶诚恐!古代的家长为何要这样做?主要是要成就学生的恭敬之心。我们了解到这一点,就可以体会到古代的老师真不简单,他们接受了这个礼拜之后,时时刻刻想的是:假如我没有把人家的孩子教好,如何对得起他的父亲给我行此大礼?我们也可以从古代师生的关系中,了解到师生情谊,老师对学生的道义恩义,也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恩义。

师生恩义 万古流传

明朝有位忠臣叫左忠毅公,有一年他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左忠毅公时时想着要为国家举荐人才,所以在考试前夕,他就微服出巡,穿平民的衣服,走到了离京城附近的寺院考察。他为什么不到酒楼找?因为住酒楼的人是有钱的人家,这些考生从小就好逸恶劳,能否考得上?很困难。左忠毅公来到一个寺庙去巡视,见到一个书生伏在桌子上睡着了,他就走到这个书生身边,拿起书生刚写完的文章来看。左公看完文章,深深感受到这个读书人对于国家的一种忠诚,对于人民的一种使命。左公很欢喜,随手就把自己的大衣披在这位年轻人的身上,这位年轻人叫史可法。

考试之后,在阅考卷时,左公看到一篇文章,立刻就感受到是某人写的,为何如此准确?因为文章也是从一个人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可以从文章中感受到他的气节、志向。左公将写这篇文章的考生列为第一,史可法果然考中状元。考中以后,这些上榜的学子都要去拜主考官为师,史可法就去拜访老师和师母。一进门,老师左公就对他的夫人说:“以后继承我的志业,不是我的孩子,而是这个学生。”左公看到史可法来拜访他时,心里很欢喜,因为他帮国家选到了栋梁之才。古代的读书人不怕自己没有子嗣,而是害怕不能把圣人的道德学问承传下去;自己没有子嗣,只是影响一家,道德学问没有承传,将影响后代子孙,所以他们的心中是时时想着要为国举才。

左公与史可法同朝为官,一起为朝廷效力。明朝末年宦官当政,左公被乱臣陷害关到监狱里,受到严重的酷刑,眼睛被烧烫的铁片捂住,膝盖以下也被切掉了。史可法心急如焚,就去求狱卒,这些士卒也被他对老师的这一分孝心所感动,就建议他伪装成捡破烂的模样,混进监狱里。

史可法走进监狱,当他看到老师整个身体状况,不禁痛哭失声,扑倒在老师的面前。左公虽然眼睛睁不开,耳朵还可以听得到,他听到史可法的声音非常警觉,用他的双手把眼睛撑开,目光如炬看着史可法。他说:“你是何身分?你是国家的栋梁,怎么可以令自己身陷如此危险的境地?与其这些乱臣贼子把你害死,不如我现在就活活把你打死。”说完,左公就捡起身旁的石头往史可法的方向扔过去,史可法看到老师如此震怒,赶快离开。为什么左公这么生气?他深怕学生的安危,深怕国家的前途受到影响,所以纵使他已经身陷绝望痛苦之中,念念不为自己,还是为国,为自己的学生着想。

好学生必定依教奉行

史可法担任国家的要职,也常带兵在外戌边。他带兵在外时,都不会到床上睡觉,而让士兵分成三队,轮流跟他背靠背休息,守夜。士兵看了很难受,就对他说:“大人,你这样身体会受不了的。”史可法就对士兵说:“假如我去睡觉,刚好敌人来犯,让国家受到损害,我就对不起国家,更对不起我的老师。”老师教诲他要念念为国,他确实不敢忘怀。所以回馈师长最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

史可法每次回到故乡,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到老师家,虽然老师不在了,但是有师母还有老师的后代子孙,他都竭尽全力奉养照顾。我们从这个故事当中,感受到古代师生的情谊,给我们内心很深的感动。我们要见贤思齐,在一生中遇到非常多教诲我们、帮助我们的长辈,我们也要立身行道,经营好自己的人生。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