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要怎么去实践?需有所侧重吗?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问: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怎么去实践?面对不同的对境时,这两者的运用是不是应该有所侧重?
如孝法师答:一般来讲,大乘的法门就是运用般若与愿力。般若基本上任何时候都要用,包括我们发愿时,都要发无我的愿。《金刚经》是这样发愿的:“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意思就是四生九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都要去度化,但实无有一众生可度,这就是般若。
行愿是做事,般若让我们无执着、坚定地去做这些事,两者基本上是分不开的。而普贤行愿不仅仅包括般若和行愿,还有修福德,它把这三种辅助的法门融合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要“拷贝”普贤行愿,让《普贤行愿品》为我们的生生世世做储备。
念诵《普贤行愿品》也是禅修的一种方法,但它的意义远远大于禅修,它是最无上的大乘修法。通过禅定的念诵,《普贤行愿品》会不断地进入我们的阿赖耶识深层,成为生命的内涵和本质,成为一种思想和见地。它会把我们生命深层很多无明、黑暗的种子转化、净化与升华。
所以,我们要按照《普贤行愿品》去实践。在生活当中,大的原则是守持五戒(即杀盗淫妄酒),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大问题。我们可以留意一下五戒所针对的范围,好好持戒,不必再刻意去规划什么。因为《普贤行愿品》本身就在为我们培养很广大的福德,消除很多的违缘与障碍。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往事不留,未来的事情也不用做任何的想法或者计划。
能够安住于当下,这是《普贤行愿品》这个法门对我们生活的最大改变和提升。安住于法,没有福德的人会有福德,没有寿命的人也会有寿命,想要事业成功的人也会得到很大的加持,像疾病等很多世间的问题都会有很大的改善。对于一些暂时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欣然接受,泰然处之。接受之后,生命就会有一个更大的平台。让过去的业随缘消散,未来的生命还等待着我们不断自我完善。
♡ 喜欢 (0)热点推荐
-
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为什么又叫佛欢喜日
七月十五盂兰盆会 是僧自恣日,又叫做佛欢喜日 《盂兰盆经》:善男子,若有比丘、...
精华推荐
-
译经中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的传奇历
在经文中经常看到的译经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那么他是谁呢? 鸠摩罗什大师塑...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