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者与佛油子的区别:自省与共勉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很多佛法初学者在没有足够闻思基础的情况下,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困惑的事情,听学佛时间比较久的道友讲佛法,有些自己就很受用,有些却会有种说不明白的感觉,因为对方明明说的是佛法,可是自己却听着不舒服。
到底差别在哪里呢?观察一番,会得出下面几点不同:
1、发心不同。修行人讲法是基于大乘菩提心的基础上,为了利益众生、引导众生而宣讲佛法,讲法的同时内心是关注着众生而善巧宣讲。而佛油子讲佛法的时候,不是基于菩提心,即便有些刚开口的时候是想要帮助众生,但无奈自己的习气很快就起了主导作用,以傲慢心、嫉妒心、虚荣心来讲法,不关注众生的根基意乐,只在乎自己一吐为快,满足于别人仰慕的眼光,或者说目的也就是为了得到别人认同。
2、过程不同。修行人因为有稳定的菩提心,所以对众生的观察很仔细,知道如何循循善诱,将众生引导到修行的路上来,这个过程中,看不到修行人炫耀自己的功德,因为修行人没有强烈的我执,不在意自己得到什么,只关注众生得到什么,这个过程是温和、默契的,修行人会在众生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让众生感觉到轻安自在,让众生慢慢生起出离心和菩提心,像慈爱的母亲温柔的托起稚嫩的婴儿一样。佛油子因为没有稳定的菩提心为基础,是以强烈的我执为基础,所以在讲的过程中不关注众生的心态变化,一味讲自己的感受,炫耀自己所谓的理解,不在乎众生得到什么,众生被迫扮演听众的角色,自然会难以相应。
3、应对方式不同。修行人在讲法的过程中,如果有人质疑或者反驳,修行人会很平和的来讲解,会很睿智的来剖析,因为质疑的人也是众生,在修行人眼里没有不同,把解答疑惑当做分内之事,最后是化解掉所有的疑惑,让质疑的人对佛法更加生起信心。佛油子则不同,非常敏感,因为我执是始作俑者,所以,一旦有人质疑,就会生起猛烈的嗔恨心,用激进的言语来反驳,一旦佛油子听到比自己有修为的人跟自己讲佛法,则会生起猛烈的嫉妒心,会伶牙俐齿的对对方进行人身攻击,虽然用词都好像是佛法的词汇,但是目的就是攻击对方,以证明自己的出色。
4、对待自己态度不同。修行人随时欢迎别人来指点、提醒自己不足之处,会视对方为善知识,一旦知道自己的不足,会努力忏悔和改进。佛油子喜欢被众人吹捧,喜欢被肯定,如果听到有人说自己不足,法油子会很不高兴,因为他一直构筑的虚荣楼阁有可能坍塌,所以他会毫不犹豫的进行保护,尽力回避自己的不足。
5、 是否懂得了佛法。修行人随时将所学之法用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感悟,最后所学之法融入了自己的心相续,讲法的时候,是在讲自己的话,自己的领悟。佛油子所学之法都用来说了,没有在生活中以身作则的实践,没有去改变自己,所以,讲法的时候只是靠记忆来重复所学内容,而不是源自自己的心。
6、 佛修行人是水,佛油子是光滑的石头。修行人随时可以吸收来自各方的善法引导,用于自己的修行。佛油子有小聪明,很善于在各种场合展现自己,也会经常被一群愚痴的追随者赞美,但其内心却如石头般对善法不能吸收。
7、 结果不同。修行人不断改过自新,离自性越来越近,最终迅速证得佛果。佛油子保护我执的盔甲越来越厚,离正法越来越远,最后空会在傲慢、嫉妒、虚荣、嗔恨等控制下,堕落恶趣。
初学者们,擦亮眼睛,依止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是你是否能够脱离轮回的关键。
♡ 喜欢 (0)上一篇:常常思惟因果轮回,才能生起出离心
下一篇: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热点推荐
-
迦叶佛是什么时候的佛?
读经的人可能知道,经中常常提到七佛,七佛是指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过...
-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四次修订)基
(文峰寺2010) 印广门清法师开示 声明:此《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第四次文字修订...
-
佛教说中阴身 到底什么是中阴身?
佛教说中阴身 到底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
-
佛教重要节日一览:诸佛菩萨圣诞(及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
-
佛教必知的33条佛学基本词汇解释
一、一真法界 二、二谛:真谛、俗谛 三、 三宝:佛、法、僧 四、 三皈依:皈依佛、...
精华推荐
-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
-
“不要有分别心”,那是否就等于装聋
我们常听到法师、同修劝告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但细想之后又不免疑惑: 如果不去分别...
-
供过佛的水果、食物可以吃吗?这样供
供养三宝,是培植福田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佛前供养过的供品,应如何处理才好?...
-
到寺院要怎么拍摄佛像才不会冒犯到佛
佛像要怎么拍才不会冒犯到佛菩萨 不少人到寺院游览参拜时,都喜欢拍照。不过,相信...
-
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化身故事及全图
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慈悯众生倒驾慈航,随处应...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