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佛学 第五课 十二因缘(一)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前言】
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有支,「有」即三有(三界),「支」即支分,世间有情于三有中生死流转的因果,皆不出此十二支分,故名十二有支。缘觉乘(注1)行者即是观此十二因缘,而证得辟支佛果。
【十二因缘的意义】
一、无明
痴暗义。闇钝之心,无照察诸法事理之慧,不能了知善恶因果,是贪瞋痴等烦恼的通称。
二、行
造作义。由于无明烦恼,而发动身、口造作种种行为,善行称为善业,恶行称为恶业,所以行又称为业,有了业行就要受报。
三、识
因过去世的无明烦恼和善、恶诸业,引生分别染心,即为识。例如人死后,神识成中阴身(注2),见到父母交合,一刹那间,生起憎爱分别之心,即投胎受生,这就是识的作用。
四、名色
名是指精神、心识,色是指物质。胎儿在母胎中,六根尚未长成,唯有心识与胎形,即称为名色。
五、六入
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色、声、香、味、触、法六尘由此六处而入。故胎儿在母体内,六根逐渐完备的阶段,称为六入。
六、触
即接触。胎儿出胎后,六根与外在尘境接触,就称为「触」。
七、受
即领受。为根、尘、识相接触所生的感受,可分为苦受、乐受、舍受。对于违逆境界,身心感觉苦痛、烦恼,称为苦受;对顺益之境,感觉身心适悦,称为乐受;对中庸境(注3),觉不苦也不乐,称为中庸受,又称为舍受。
八、爱
贪染名爱。于喜好的境界,产生种种欲爱、贪爱之心。
九、取
执取境界,说名为取。心生爱着之后,更想取得、占为己有,即为取。
十、有
因为想占有,便以种种手段,造作种种善业、恶业,故有未来的善恶诸报,名为有。
十一、生
即未来世的受生。由于今生贪爱、取着而造业,即招感来世受生的果报。
十二、老死
衰变为老,身坏命终为死。有生则必有老、死。
【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的道理,显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起惑、造业、受苦的因果关系。
因有「无明」烦恼,而于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故由「识」托胎,进而有「名色」,接着形成「六入」,出生时与外境接「触」,便产生种种感「受」,由此起贪「爱」、执「取」,又复「有」未来之果报,继续于来世受「生」,终至「老死」。众生因无明不觉,而生死相续,永无休止,称为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
【十二因缘与三世二重因果的关系】
偈曰:「无明爱取三烦恼(惑),行有二支属业道(业),从识至受并生死,七支同名一苦道(苦)。」此即说明十二因缘与惑业苦及三世因果之关系。
【圣道还灭门】
众生因一念不觉起惑,因而造业、受报。故知,若欲消除三障诸烦恼,则须知因识果,了解此十二支层层相因的关系。仔细推之,来世有「老死」之苦,皆因有「生」之故,会继续受生,皆因今生感「有」未来之报,此「有」因「执」取而生,执「取」因有「爱」之缘故,「爱」皆由种种感「受」而起,感「受」之起因为六根接「触」尘境,「触」因「六入」而生,「六入」由「名色」长成,「名色」因心识托胎而有,心「识」由过去世造作诸业「行」所致,业「行」起源于「无明」烦恼。
追根究底,无明是生死流转的根源,所以要了生死,即须破除无明。无明若灭,其后相续而起之因缘亦随之而灭。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此乃行者欲逆生死流、得证解脱圣道所修,故称十二因缘圣道还灭门,属于圣者的境界。
【结语】
十二因缘生死流转门为世间之因果,圣道还灭门为出世间之因果。所谓凡圣殊途,若流转于三界生死中,始终是凡夫,不得解脱;倘能破除无明烦恼,依还灭门修习圣道,则能转愚成智,永入圣道之流。
【附注】
(注1)-缘觉可分为二类:生于有佛之时,因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道理,而觉悟之圣者,称为「缘觉」。生于无佛之时,由于宿世的薰修及善根,见飞花落叶之景,觉悟世间「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而证得辟支佛者,称为「独觉」。
(注2)-中阴身又称中有,指众生自寿终至再次受生期间之识身。
(注3)-中庸境即不苦不乐之境。
【习题】
一、 何谓十二因缘?其与惑业苦有何关系?
二、 何谓生死流转门、圣道还灭门?
三、 从十二因缘中,了知众生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那么,现在要如何努力,才能使未来更好?
四、 了解十二因缘的道理,对人生有何助益?
上一篇:中级佛学 第四课 吃素与学佛
热点推荐
-
迦叶佛是什么时候的佛?
读经的人可能知道,经中常常提到七佛,七佛是指过去庄严劫中三佛,贤劫中四佛。过...
-
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第四次修订)基
(文峰寺2010) 印广门清法师开示 声明:此《过五关 度六将 证菩提》(第四次文字修订...
-
佛教说中阴身 到底什么是中阴身?
佛教说中阴身 到底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
-
佛教重要节日一览:诸佛菩萨圣诞(及
诸佛菩萨圣诞(阴历) 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 正月初六日:定光佛圣诞 二月初八日:...
-
佛教必知的33条佛学基本词汇解释
一、一真法界 二、二谛:真谛、俗谛 三、 三宝:佛、法、僧 四、 三皈依:皈依佛、...
精华推荐
-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佛教的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释迦牟尼成佛的年龄,也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三十岁,有...
-
“不要有分别心”,那是否就等于装聋
我们常听到法师、同修劝告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但细想之后又不免疑惑: 如果不去分别...
-
供过佛的水果、食物可以吃吗?这样供
供养三宝,是培植福田的重要方式。那么,在佛前供养过的供品,应如何处理才好?...
-
到寺院要怎么拍摄佛像才不会冒犯到佛
佛像要怎么拍才不会冒犯到佛菩萨 不少人到寺院游览参拜时,都喜欢拍照。不过,相信...
-
观世音菩萨三十三化身故事及全图
观世音菩萨,早在无量劫前即已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因慈悯众生倒驾慈航,随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