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净土经论

第八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请掀开经本,第九面第一行,最后一句看起:

  「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下手最易,故释迦慈尊,无问自说,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可谓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是说明了净宗许多经论为我们开导往生的方法,经论里面所说的都是些原则,都是些纲领。细细的去观察,它确实涵盖了无量的法门,在这许多法门当中,念佛法门的殊胜我们前面说过很多了。今天这个几句实在难为蕅益大师能说出,这个相当不容易。如果要不是真正的过来人,将所有一切法门都透彻了,这个话说不出来,也没有这个胆子说。这就是为什么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教给我们念佛,道理就在这一段。

  唯是唯独,就是这所有一切法门里面,唯独持名一法,就是执持名号这个方法,收机最广。机是一般讲上、中、下三等根机不同,譬如禅宗,中国的禅宗,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读到,六祖大师所接引的对象,他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是接引上上根人;换句话说,不是上上根的都没分。神秀大师是降了一等,他接引的是大乘根性的人;换句话说,非大乘根性的也没有分。教下像华严,就是贤首宗,我们在《华严经》里面读到,《华严经》的对象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换句话说,它的标准跟六祖能大师的标准一样,是上上根人。由此可知,一切经论、法门接引众生的对象并不圆满,某一种经论、某一种法门度某一类的人。所以一切众生根性不同,佛才开无量法门,道理在此地。但是在所有法门当中,唯独持名这个法门特别,它是所有根性的人都适合,都能够得利益,就是收机最广。宗门教下、显教密教里面所没有的,唯独这个法门,没有不度的,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只要你肯相信、只要你真正发愿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统统平等得度。这不可思议,真的叫难信之法。

  下手最易,在所有一切法门里面,没有任何一个法门像持名念佛这么容易、这么简单,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看谁不会念?谁不能念?问题就是他肯不肯念,他愿不愿意念。这个法门,诸佛如来称之为难信之法,这是真的难信,这么简单、这么容易,而且成就是无比的圆满。不但我们一般人不肯相信,宗门教下的那些菩萨、罗汉都不相信。所以我们说某个人不相信,那有什么奇怪的?这一点都不奇怪的,真的叫难信之法。

  释迦牟尼佛看看机缘成熟了,佛能观机,菩萨以下观机的能力都不如佛。佛观察当时的这些学生们,善根福德成熟了,所谓善根,佛说出来他能信、能解,这是善根;所谓福德,是他能愿、能行,他听了之后,他真的发愿求生净土,真正肯执持名号,这个人就有福。看看善根福德成熟了,没有缘分,没听说过这个法门,这样的法门没有人能问。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怎么问得出来?佛这是慈悲到了极处,不必要等人问,自动的就把这个法门宣说出来。宣说,特别向舍利弗尊者,叫着他的名字跟他讲,为什么不叫别人?在弟子当中,舍利弗标榜的是智慧第一,换句话说,这个法门必须是智慧第一,他才能接受;不是智慧第一,那就叫难信之法,他不能相信。所以叫着舍利弗尊者。说明成佛机缘成熟,必须要有成佛的方法,有成佛的经典,所以这部经典、这个方法是九法界众生一生圆满成佛的方法。说九法界众生,我们就有分了。不是像六祖大师要度上上根人,上上根我们没分,九法界众生包括我们;换句话说,我们统统都有分。

  「所谓方便中第一方便」,这个方便是讲修行的方法,在所有一切行法里面,修行方法里面是第一方便,没有比这个更方便了。这一句佛号,行住坐卧都可以念,什么都不会妨碍。如果别人讨厌你念,我心里念,他也不障碍,我口里不念,心里念。他如果喜欢听佛号,我们就大声念,我念他也听。你说这个多自在!所以它不拘形式,也不拘场所。什么场所都可以念,行住坐卧都可以念,行是走路,走路也可以念,站在那里也能念,坐在那里也可以念,躺在床上也能念。你看多自在!不像其他的法门仪规很多,你的功夫不容易相续,也就是会间断的。唯独这个法门功夫不会间断,所以它是第一方便。

  「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对经说的,佛在四依法里面教给我们,劝导我们学佛要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的一切经,确实有了义、有不了义。什么叫不了义?凡是讲人天福报的,都是不了义,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这样的经典多不多?很多,诸位要翻翻《大藏经》,里面就有不少。许多经典是教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是人天小法,这是不了义的。小乘经典是以断见思烦恼,出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这也不了义,为什么?不能成佛,那也不是了义经。大乘经典虽然教你断三惑、了生死、明心见性,这比阿罗汉要高,但是还没有到究竟的佛果,所以也不能算是了义。一乘了义的大经就是叫你一生成佛,在一切经里面只有《华严》跟《法华》。《华严》一生成佛是善财童子,到最后的成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法华经》里面一生成佛的是龙女,我们所看到是极少数的。这部经典是说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都能够圆成佛道,所以在经典上来说,它确实超越了《华严》、《法华》,在所有经中真正是第一。「无上了义」就是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要度九法界众生,说出这第一经。即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他要想度众生成佛道,也是这个法门,也是这部经典。它不仅是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无上了义,诸位要记住,无上了义就是这一部经,没有第二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无上了义也是这部经。所以,这部经是一切诸佛一定要宣讲的,因为它收机最广,它是无上了义,第一方便。

  「圆顿中」,圆顿是讲理,圆是圆满,顿是讲顿超,它不涉及次第。佛说一切经,修行有次第的,大小乘经都说,小乘经上讲,成佛需要三个阿僧祇劫,要这么长的时间,要经历,以天台家说要经历藏、通、别、圆四教。这个里面菩萨等级就非常之多,所以时间要很长,这叫渐修。即使是大乘佛法里面纯菩萨道,菩萨也有五十一个阶级,从初信位、二信一直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要多少时间才能修成?佛在《华严》上给我们讲了老实话,小乘经上不说,说了怕把人家吓倒了,他不学了,所以小乘讲三大阿僧祇劫,《华严》上讲无量大劫,无量劫,不是三个阿僧祇劫。大乘菩萨心量大、有耐心,不怕时间长远,有耐心,所以佛在大乘经上讲真话,无量劫才能成就。哪有那么容易!

  这个法门,则一生成就,所以在圆教、顿教里面,这个经典、法门是圆顿教里面的第一。连法相宗的开山祖师窥基大师都承认,窥基大师是唯识法相宗第一代的祖师,他注解的《阿弥陀经》叫做《通赞疏》。他《通赞疏》上也是这么写的,承认这个法门是属于顿教。为什么说它是顿教?经上讲得很明白,若一日到若七日就成功了。你们诸位想想,哪个法门这么容易?成什么功?成佛!我们今天念佛不止念七天,为什么没成功?我们念得不如法。如果要你念得如法,七天决定成功,决定不骗人的。所以这是圆顿中最极圆顿。

  下面大师举了个比喻,「故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也」。这是比喻,把浊水比喻作我们染污的心、杂乱的心,将佛号比作清水珠,意思就是说,我们要想对付妄想杂念,最有效的无过于念佛。真的,将《要解》、《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这三部经仔细参透了,我们这一句佛号念得就会如理如法。如理如法就句句都相应,所以「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确实有这个效果。这些道理我们在这个经里面看到了不少,也听过很多,可是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佛法对我们来说还是相当的生疏,没有贪瞋痴慢那么样熟,贪瞋痴慢熟透了。偶尔听了也会点头,想想有道理,但是一转身都忘掉了,这就是太生疏了。所以古人教给我们,念佛一定要把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也就是说,我们将念佛跟贪瞋痴慢要对换一下就好了,那就会成功了。它的原理是一切法唯心所现,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念佛成佛,念佛作佛。

  底下说,「信愿持名,以为一乘真因,四种净土,以为一乘妙果」。这就是刚才讲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不是普通的因果,是一乘的因果。大师在此地用的字,一乘真因,这不是假的,不是虚妄的,大乘是菩萨,一乘是成佛,所以这是凡夫作佛的真因。四种净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同时证得的,一证一切证,所以称之为妙果。不同于其他法门四土是不同时的,西方世界一证一切证。「举因则果必随之」,因跟果是离不开的,所以佛法用莲花来表法,特别是我们这个法门,我们这个法门也称之为莲宗,极乐世界也称为莲花世界。为什么用莲?莲是因果同时,你看莲花花开的时候莲子就在里面,所以花果同时。不像其他的植物是先开花,花谢了以后再结果,是花果不同时。莲花是花果同时,拿来比净宗念佛成佛非常恰当。

  「故以信愿持名为经正宗。」这在明宗里面为我们说出,这部经真正修行的纲领就是信愿持名。「其四种净土之相,详在妙宗钞及梵网玄义,兹不具述,俟后释依正文中,当略示耳。」这四种净土就不多说了,四种净土出在什么地方?这是天台大师建立的,是天台宗的创意。当然他也是根据经论的原理,为我们说出四种净土。诸位要想多了解,蕅益大师提供两种参考书,一个是《妙宗钞》,就是《观无量寿佛经妙宗钞》,第二个是《梵网经玄义》,这两样东西对于四种净土都说得很详细。第三大段明宗,就介绍到此地。下面是第四大段。

  「第四明力用,此经以往生不退为力用。」这段是为我们说明修学的功德,也就是学习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没有好处,我们学它干什么?我们依照这个法门,就是信愿持名来修,究竟得什么样的好处,在这段要给我们细说。力用,力是能力,用就是作用,古德说这部经是以往生为功,不退为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实不退转,何况本经经文,世尊也给我们说出,「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不退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当然我们现在这个身是在娑婆业报之身,这个业报之身可以说是在娑婆世界最后一次,称为最后身。为什么?下一次再到娑婆世界来就不是业报身,那是西方世界菩萨乘愿再来的,再来的是应化身,不是业报身,业报到此就结束了。我们要问,到底是到哪一天算结束?到我们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那当然,实在讲现在你是真正发心求生净土,就像前面蕅益大师所说的,我们真正能够相信、真正能够依诸佛真诚的教诲求愿往生,决定不疑惑,你这个心一发,最后身就在此地见到了。你一发这个心,虽然现在还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已经报名注册,一定要去了。所以最后身是我们现前就证得,不必等临命终时;换句话说,西方净土也是这一念之间我们就得到。这是真正的难能可贵,是其他一切经论、法门里面真的没有。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四土在此地虽不详细说,简单的也得要提一提,四土每一土都有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四土我们在这个文里面都可以看到,他讲得很简单。从他这文字里面我们也能够体会到,天台大师是如何说出这四种净土,这个四种净土确实不是他随便说的,他是根据断烦恼的层次来讲的。第一种,这是凡圣同居土,同居土是凡圣同居土。在我们世间是凡圣同居土,我们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这里面有凡夫,也有圣人。虽有圣人,没有缘分的人遇不到,曾经遇到的,古人、今人都有。古人,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的,今人也曾经听说过的。像法照禅师,法照以后成为净土宗第三代的祖师,他是唐朝时候人,他在五台山见到了文殊菩萨,这是他有缘分遇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的道场叫大圣竹林寺,这个道场也是非常富丽堂皇。他在里面还听文殊菩萨讲经,向文殊菩萨请教,末法时期众生根性都劣了,修什么法门容易成就?文殊菩萨教他念佛法门,并且还念了几句阿弥陀佛念给他听,他也学会了,这就是以后传下来叫「五会念佛」,五会念佛是文殊菩萨教给法照的。

  但是诸位要知道,这个念法现在已经失传了,现前有录音带里头的五会念佛,那是一些聪明人想象出来的,不是法照禅师那个音调。为什么我们能够肯定这样说法?「五会念佛」我听过,实在讲跟我还有缘分。我是在一九七七年,在香港讲经,住在倓虚老法师创办的中华佛教图书馆。在这个图书馆里面看到有这个小册子,五会念佛的谱调,我就把这个带回到台湾。因为这个本子是民国初年编印的,是一个出家的法师懂音乐,他谱出来的。这个本子很旧了,我怕它失传,所以在台湾翻印,印了几千册到处分送。在台湾,我们出家人里面也有懂得音乐的,有一位法师,他在中坜圆光佛学院就拿着这个谱,找这些同学们天天来练习,以后录成一个带子来流通。他的带子送到我这里来,我听了一听,我觉得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心定不下来。听了很好听,很热闹,拿去表演可以,要做功夫的话不行。功夫,佛号一定要念到心很清净,念到心很定,那才有用处。所以我们念佛没有采取五会的方法。当然决定不是法照传的,法照传的五会念佛,心地一定非常清净,一定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所以他有机缘见到菩萨的道场。传记里面记载,他怕把路忘掉了,离开的时候一路还做记号,希望下次来的时候还能找到。做了几次记号,回头一看,道场没有了,一片荒山,再也找不到了。

  所以我们这个世间圣人道场,没有特殊的机缘看不到的。美国航天员登陆月球的时候,台北有几个法师来问我,问我以后要不要再念月光菩萨、日光菩萨?他说美国航天员到月球去,什么也没有,我们《药师经》里面还念月光菩萨,以后还要不要念?我就告诉他要念。他说为什么?月光菩萨在月宫里面,我们航天员去见不到他的,就跟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我们凡夫怎么找也找不到。「三昧水忏」在台湾很流行,悟达国师见的迦诺迦尊者,那是阿罗汉的道场,我们凡夫也见不到,得有特殊的缘分。可见得这个地方凡圣同居。

  除这个地方之外,我们晓得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在兜率内院,外院是凡夫,所以兜率天是凡圣同居土。经上也讲得很清楚,兜率天人也见不到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圣人。跟我们一样,我们这里有圣贤住在这里,我们见不到,兜率天人也见不到兜率内院。还有一处就是四禅,第四禅是凡圣同居土。因为四禅里面有五不还天,五不还天是圣人修行的处所,也是四禅凡夫天人见不到的。这是说明六道里面有这三处是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的同居土就不一样,因为极乐世界统统都是念佛往生这个净土的,他没有其他的杂业。不像我们世间是造的善恶业报不同,叫染业,往生极乐世界是净业,所以它的同居土非常庄严,无比的清净。古德也曾经说,西方世界的殊胜,实在讲就是殊胜在同居土,因为上面三土都是修行证果人所住的,实在讲跟他方世界比较相差不太远,唯独同居土差别非常之大。

  「执持名号」是修行的方法。执持,一定要记住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这样执持名号才相应,要净念相继。但是没有断见思,就是见思烦恼没断,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凡夫。此地这个「未断」,这个断是讲灭断,断有两种,这是讲的灭断。灭断的确不容易,如果要是灭断,那你就证阿罗汉果了,现前就证阿罗汉果。我们往生净土条件不必这么高,只要伏断就可以,伏断,也就是说你能够把烦恼伏住;烦恼没断,有功夫把它伏住,叫它不起作用,这样就决定得生。如果是真的断了见思,那就不生同居土,要生方便土,就不是同居土。所以诸位要记住,我们功夫要做到伏烦恼,用什么方法伏?这一句佛号。古人所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就是烦恼。不管什么念头,恶念是烦恼,善念也是烦恼,善恶念都不能要,都不要。念头一起,第一个念头是念头起来了,第二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决定不要叫妄念相续。妄念一个念一个念接着这就不好,这叫妄念起现行,烦恼起现行。我们用这句佛号把烦恼压住,就是把念头压住,古人比喻这叫石头压草,没除根,压住了。只要你能够压得住,就叫功夫得力,你念佛就相应,压不住就没有法子。

  当然我们开始念,没有那么容易一下念就没有妄念了。有的人告诉我,我愈念佛妄想愈多,怎么办?好像不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愈念妄想愈多。实在这个情形他不了解,实在的状况是你平常妄念就是这么多,你没有发现,一念了佛才发现,发现自己妄念这样多,这么可怕。但是发现之后不要怕,佛号一定要念。一面念还一面打妄想,不要去管它,不要去理会它,你只专门注意佛号,不要去注意妄想。你注意妄想,那个妄想是愈来愈多;根本不要去理会妄想,我只把念头观照在佛号上,这样一来妄想会逐渐少了,佛号逐渐得力。古人的经验,大概我们在一支香,从前大陆上烧的长香,一支香大概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念佛里面还有三、五个妄想,功夫算不错了。要念多久?大概要念五年。认真念佛念上五年,一个半钟点还会有四、五个妄想,这功夫算不错的。如果一支香当中没有妄想,那恐怕也得要个十年、八年。要认真去念,不认真决定做不到。由此可知,念佛夹杂着妄想不怕,不要在意这桩事情,一定要认真去念。

  「随其或散或定」,这是讲功课。定是定课,就是我们讲早晚功课,我们每天定一个时间来念佛。散念是平常有空就念,这叫散念。散念是不拘多少,当然是愈多愈好,定课是每一天都不能够缺的。像在美国这个地方,每位同修工作都很忙,压力都相当重,所以我劝同修们,早晚课是一定不能缺的,早晚课定得愈少愈好,为什么?你才不会缺。你说我早晨要念一个钟点佛,你哪有那个时间?你不可能!所以早晚课最好是用「十念法」,因为十念法它的时间顶多五分钟就够了,这个时间是决定可以做得到的,所以用十念法。十念法是尽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家里有佛像,在佛像前面念;没有佛像,面朝着西方,取感应。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四字就可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叫一口气,这样子念十口气,这样就好。这个时间短,不会很长。早晨洗完脸之后做你的早课,晚上在睡觉之前做你的晚课,这样子不耽误你的时间。平常就是散念,散念就不是定课,有时间就念。

  三辈九品当然也是伏烦恼的功夫,你伏的功夫愈深你的品位就愈高。没有断,是把它伏住,并不是断了的。过去也有人问我,有些念佛人临命终时晓得什么时候走,又不生病,可以站着走、可以坐着走的,他问我那要念到什么样的功夫?我在此地老实跟诸位同修们报告,伏断的功夫就行了。凡圣同居土不是九品吗?上三品就行了,诸位要知道,这是我们可以做得到的。后面的那个什么事一心、理一心,我们做不到,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换句话说,他能我也能。所以这是伏断。

  要想真正达到功夫成片,伏断就是功夫成片,前面所讲的「欣厌」这两个字决定要有。「厌」就是我们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从心底放下。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都不执着,都不计较,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一心一意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要非常的强烈,你那一句佛号自然就相应,将来往生,自己希望站着走、坐着走,没有一样做不到。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还有贪恋、还有放不下,这都是障碍,这是我们必须要清楚、要明白的。在世法里面最大的福报,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不是权势,最大的福报是我们走的时候走得潇洒、走得自在,这叫真正的福报。自己晓得,我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去了,你想想看,还有哪个人福报比这个更大的?这才是真实的福报。

  再看底下一段。「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这是说明方便有余土,十方世界一切诸佛都有的,它的条件是要断见思烦恼。见思烦恼后面会细说,我们在此地都省略掉,有问题也没有关系,到后头会说到。简单的讲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一个是看错了,一个是想错了。「见」就是见解,就是你看错了,「思」就是思想,你想错了,合起来叫见思烦恼,就是错误的想法跟错误的看法。西方世界跟我们这个地方的方便土又不一样,因为十方诸佛世界的方便土,有九种人住在这个地方。这九种,从天台家的说法,藏教里面的声闻、缘觉两种;通教里面有声闻、缘觉、菩萨,有三种,合起来就五种了;别教里面是三贤菩萨,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再加上圆教十信菩萨。因为这些都是断见思烦恼的,总是你断了见思烦恼,你一定生在方便有余土,不会在凡圣同居土,这是超越六道轮回了。但是极乐世界就不一样,极乐世界纯是大乘菩萨,不像娑婆世界有这样九种这么复杂。

  「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这句话很重要,这是功夫。我们念佛人不要去想到经教里面这么多的名相、这么多的说法,不必,我们只要一句佛号老实的念下去。它的过程必然是先伏断见思,功夫深了就是任运,任运就是自自然然断掉。自然断掉了,可能断掉的时候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还没有发觉,它确实断了,确实没有了。如果我们天天想,我念佛念这么久了,还没有得一心。我也听很多人问我,法师,我念了好多年,都没有得一心。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一辈子不会得一心的,我老实告诉你,绝不骗你。他说为什么?因为你天天有个「得一心」的念头在打闲岔,在障碍着你。所以真念佛,管他一心不一心,不要去理会这些事情,自自然然就念到一心。心里头常常念着一心不乱,这是个障碍,你应当念阿弥陀佛,不要去想一心不乱,这就对了。也不必去想这些四土三辈九品,统统都不要想,一句弥陀念到底就好,这是这个法门的殊胜、奇妙!所以,一切要让它自然。

  什么叫事一心?简单说,事完全从事相上说,从事相上说的,一是纯一,乱就是杂乱,就是乱想。我们专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决定不怀疑,要相信佛在经上讲的句句都是真实语。前面蕅益大师教给我们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我们从这里建立真正的信心,随顺诸佛真实的教诲,决定不怀疑。其次很重要的,就是决定要做到不夹杂,也就是刚才讲的,我们念佛里头不能有杂念。开头念佛,夹杂是决定不能免的,夹杂有有意跟无意的,无意的我们自己不能控制,无关紧要,怕的是有意的。譬如我念佛,又想参禅、又想念咒,这个就坏了,这是你有意在夹杂,那就很难成就。所以一定要抉择这个法门之后,其他所有一切法门我统统放下,决定不沾染。遇到了,我对它恭敬,我决定不受它的干扰,这个才行。

  像我们去年在此地跟诸位讲的《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所说的,善导大师讲得太好了,最怕的是夹杂。就是菩萨、佛来劝我们,说还有个法门比这个还稳当、还快速、还要好,我们都谢谢那个佛,我已经选择阿弥陀佛法门了,其他法门我也不要学了,这种心才行。就是死心塌地这一句佛号念到底,决定不受外境动摇,这个真正做到不夹杂,功夫不间断,无论是定课、散课都不间断。这样念,念的佛号是字字分明、句句清楚,心不离佛,佛不离心。念这句佛号,心里头真的有佛,我们心就变成佛,这心是佛心。所以这一句名号唤起自己的心佛,这叫相应。我们常常看到祖师的这些注疏里面都说「一念相应一念佛」,什么叫相应?这个很重要。相应就是名号跟心相应,佛就是心,心就是佛,名号是心之名号,佛之名号,所谓是「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句句佛号都把自性弥陀念出来,这个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念法不但能断见思,连尘沙、无明也统统破掉。法子真的巧妙,真正是圆顿!

  所以功夫用的得力的人,两种人,一种是利根的。他对这整个道理完全明了,理论、方法、境界都清楚,当然没问题,他当然会做到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所以他念得相应,念念相应。第二种人是不认识字的老太婆们,她老实,她对于理论、什么境界都不懂,教她念一句阿弥陀佛,她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她什么都不知道、什么也不想,她也能达到最高的境界,这个能成功。最麻烦的是半吊子,当中这部分,这个很麻烦,很不好教。所以古人常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就是他不改变,不改变的人就是老实人。这两种才是真正的老实人,是我们要向他学习的。这个念法容易成片,功夫成片也就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总名称,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功夫深的是理一心不乱,浅的是功夫成片,这就决定能往生。

  「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这是简单说出实报庄严土的样子。实报庄严净土也叫做实报无障碍净土,这是要念到理一心不乱,理就是心性,换句话说,就是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禅宗要达到这个境界是用参究的方法,我们用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能达到这个境界,跟禅宗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相同的,境界是相同的,只是采取的方法、手段不相同。但是净宗持名的方法,比参禅实在来得方便、来得简单、来得容易,而且非常稳当。

  在净宗里头常说念佛有事念,有理念,这是讲两种方法,无论是事念,无论是理念,都可以达到事一心、理一心。事念可以达到事一心,可以达到理一心,达到理一心,当然那个时候也就是理念。就像我刚才所说的,上根利智的人他一切都通达明了,他是有理论基础的,所以他念阿弥陀佛,老实念佛,他是属于理念,他理明了。下愚之人,他老实念佛,他属于事念,你问他道理,他什么也不懂。就像谛闲老法师早年那个念佛的徒弟,念了三年,站着往生的。去年跟诸位报告过,他死了三天,他死了之后站三天,他的尸首不倒的,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这个是什么都不懂的,谛闲法师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教他老实念,他就一句佛号念了三年,走的时候那么潇洒,那么自在,他是预知时至,这就是事念。他念到什么功夫,我们不晓得,但是一心不乱是决定的,他到底是事一心,还是理一心,我们就不知道了。到这种境界,他那么样清楚、那么样明白,那不是伏断,决定是灭断。两种念都可以达到最高的境界,事念念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从事念达到理念,那个时候的境界,跟上根利智、明心见性的人无二无别。所以事念可以达到理念。

  「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无明四十一品,我们读到这里就晓得,理一心不乱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同样都是理一心。就好像你们读书念大学,都是大学生,大学生有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不一样。所以每一种里面层次、高下都是不同的,事一心也是如此,事一心不乱要断见思烦恼,这里面层次也很多。理一心里面四十一品无明,这就很明显的四十一个阶级,《华严经》里头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如果在净宗里面讲,统统是理一心不乱。这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尽了,那叫上上实报,这成佛了,这个佛是圆教佛,是无上菩提,是究竟涅槃。所以,它的果报是上上实报,这是实报土里面最圆满的,寂光土里头也是最究竟的。

  这个三句是说四土里面的常寂光土,实在讲常寂光是理,前面三土都是事。前面三种净土是真有,实在是有相的,常寂光是没有现相的,没有形相的,它是理体。在佛的三德里面,「常」就是法身;「寂」就是解脱,寂是定;「光」是般若,光明是智慧。所以,常寂光就是三德里面的法身、解脱、般若,这是一心里面讲这三种德,我们的真心本性里面圆满具足这三种德用。法身能现一切剎土,十方世界情与无情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同居土、方便土、实报土都是心性里面本来具足的,都是心性随缘变现的,所以这个叫「法身德」,德就是它的功能。

  「寂」是解脱,解脱是清净、是自在,心性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自在的。我们今天烦恼缠缚,烦恼到底在哪里?你说觉得不自在,什么东西叫你不自在?你把那个不自在的找出来,你找不到!所以说烦恼,你真的去找烦恼,「觅烦恼了不可得」,你有什么烦恼?你说你有生死,实在讲你真正去找的话,生死也了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心本来是清净的,本来是自在的,这是「解脱德」。

  「光」是智慧。世出世间,过去现在未来,本来你知道,本来你清楚,这个是你的本能。为什么?自心变现的,自己哪有不知道的道理!现在我们本来知道的,现在变成不知道了,在二障里头叫做所知障。我们的障碍有两种,一种叫烦恼障,一种叫所知障。所知就是你本来知道的,本来知道的现在不知道,当然这里面有个障碍,使你现在变成不知道了,这个障碍就叫做所知障。这个障碍究竟是什么?佛告诉我们,障碍就坏在个有知,我们现在还求知,这就是障碍。世尊在世跟我们讲经,讲《般若经》的时间最长,你看四十九年讲《般若经》讲了二十二年。般若里头讲的什么?就是给我们讲无知,真正的智慧是无知。如果你的心要做到无知,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所知障就没有了。怕的是你有知,你有知就有所不知,事情就麻烦大了。你求知,你求得的太有限了,真正是沧海之一滴,那么一点智慧,你所求的;你要是不求,不求是整个大海圆圆满满。何必要求知?这大错特错!所以,圆满的智慧是自己真心本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所以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我们整个归纳起来看,无论是哪个宗、哪个派、哪个法门,可以说一句,都是修定,都是修清净心。定里面决定不能有一个妄念,有一个妄念都是障碍。到了真正一念不生的时候,心性里面一切的德能统统恢复,统统都起作用。《心经》诸位常常念,你看《心经》最后的结论是「无智亦无得」。你拼命还要求知,拼命还要有所得,那个「得」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烦恼障从哪儿来的?从「得」来的。所知障从哪儿来的?从「知」来的。无知,所知障破掉了;无得,烦恼障破掉了。这二障破掉,那就恭喜你,你圆满成佛了,你四十一品无明统统断干净了。所以《心经》大家常常念,不能提高警觉,这叫白念了。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