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港澳台寺院

信义区大佛禅院 - 基隆市 - 台湾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台湾大佛禅院
  住在基隆市中正公园山顶的“大佛禅院”,以高七十四台尺的观音佛像闻名,也许是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总觉此院的观光盛名超过佛院本身清修弘法。也许\是这种想法,使找吏无缘与这里的僧人对语,一解禅机。
  未能与寺中僧人对话虽为一大憾事,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正可以“观光”的心情,好整以暇的“研究”闻名遐迩的“大佛禅院”。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大禅院”的前身,原为仁爱区文安里新民庄四十五号的“佛教讲堂”,此一讲堂于民国卅九年筹建,近年来受都市发展的影响,环境日蹙,不宜于弘法与清修。至五十五年,鲁洙居士介绍中正公园山顶有地可作道场,于是与李执中居士、大觉寺监院知定法师、勘舆家胡玉书老先生及“大佛禅院”住持普观法师等人登山勘察。
  该地原为一片荒山野岭,但登高远眺,全市风光,一览无遗,海港船墙,如在膝下,令人心胸开朗,顿起超然之感。于是,由建筑师陈栋财、陈清霖兄弟精心设计蓝图后,由市府应允拨地使用,于五十六年九月由当时市长苏德良主持破土开工,五十七年九月成立财团法人组织,五十八年十月卅日,历时两年余的观世音大佛像,终于开光揭幕。六十三年增建琉璃宝殿,二年后完工,更增壮观。
  由青年艺术家李治辅造模的观音佛像,慈蔼的屹立在中正公园山顶,引航著基隆港口来来往往的船只,让来往各国的商贾旅人心灵得到慰藉。而佛像旁的两只大石狮,不仅随从观音菩萨,也护卫著芸芸众生,令人不敢造次。由山顶往下望,车来车往,船进船出,生活在观音大士的庇祐下,真是种难言的幸福。
  外表的观音佛像慈祥和蔼,登入“平安门”,深入菩萨“内心”更能一窥堂奥。
  观音佛像内部共分五层,第一层供奉著罗汉像、阿弥陀佛、观世音、势至菩萨、众生像,以及象征一帆风顺、万紫嫣红的浮雕,第二层则供奉著观世音菩萨的各种身形,如古灯观世音、如意观世音、莲花观世音、救苦救难观世音、鲤鱼观世音、龙头观世音及赐福观世音等像。
  再往上,则是观世音救众生渡苦海、观世音菩萨云游四海救世讲经传法、观世菩萨献手献眼医父王之病等像,四周并布满了莲花,犹如观世音菩萨正在左右。
  再上十五级陡峭的阶梯,来到第四楼,内壁上雕塑著云霄上一0八只罗汉奉拜菩萨降世图,及观世音菩萨降世飞天仙女送行像。
  最高一层,则有观世音菩萨施佛法救世、观世音得道佛身现化千手千眼法相及三圣像,在这里,观世音菩萨的慈悲表露无遗,令烦躁易动的心境也为之安定。从这一层俯瞰全市,一切动静尽收眼底,颇有登高望远、遗世独立之乐。
  进入圆通宝殿,内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庄严的气氛,令人为之肃然起敬,不觉放轻了脚步,深怕扰乱了那一分宁静;“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佛智、佛慧……”,正在观看著堂内摆设时,进来了一群东洋观光客,一时宝殿人声四起,镁光灯此起彼落,旋即,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而菩萨慈眉依然,两旁的弥勒佛笑口依然常开,似乎不为这一切所动;人,如果也能偶有观世音菩萨的包容,那么,世间的纷乱、争战,也许就能少一些罢!\r
  上二楼是大雄宝殿,内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及药师佛等三宝佛,殿内左右两旁,摆有许\多经书,在这里,自然有股书香迫人。
  站在阳台上往外望,若著观世音菩萨背影,蓦然一惊,其座下的圆形小池塘造形是多么的优美、柔和,它似在诉说著菩萨的阷怀、菩萨的爱心,也似乎象征著尘寰扰扰终将归于零……。
  后殿则有功德堂,内分报恩堂、功\德堂及西归堂,堂外正对著达摩祖师像,“不立一尘本无圣谛,仍携只履大笑尊师来即空”。如何说?
  后殿还有琉璃宝殿,供奉著药师佛,宝殿四壁并供著一千六百余尊的药师佛,此一景观,令人眼界为之大开,凡心大减,真愿也如药师佛般,沉静的做“壁上观”,省却凡俗的庸扰。
  综观“大佛禅寺”,系采用唐代寺院之形式建筑,宏丽壮严,加以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使“大佛禅院”,兼享圣地名胜之名,蜚声国内外。而开山祖师普观法师幼年皈依佛门,依礼德莲老和尚披剃出家,精研佛埋,安法愿深,颇得地方善行之爱戴。
  踏上归途之际,看到弥勒佛佛身上爬了几个小子,而他却仍笑口常开,端坐在莲花座上,对著山门,迎著梵音、晨钟,看著海月,听著江风,仍不为所动。
  万物有涯如客次
  一灯无尽照人间
  基隆港舸舰千艘,也不过是须臾幻相,而堤外风涛万丈,却不能撼动禅心。我呢?带著难解的问号下山,又将冲锋陷阵的投入庸碌的尘俗之间。

  寺址:基隆市信义区中正公园寿山路十七号
  电话:(02)24225553 0224222296
  交通:搭乘基隆客运,在中正公园下车步行十五分钟可达。计程车、机车皆可直上大佛禅院。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