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港澳台寺院

中华佛教文化馆 - 台北市 - 台湾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历史沿革]
  位於台北著名风景区北投光明路上的“中华佛教文化馆”,是法鼓山的发源地。民国43年4月,东初长老因戚台湾佛教法宝之阙如,佛教文化事业百废待兴:向阳明山管理局承租北投光明路山坡地几百坪,亲披荆棘,移沙石,几经开垦、整理,辟为建筑基地。翌年2月动工兴建文化馆,以为推展佛教文化事业的基地,历经1年的建设,文化馆於45年4月正式落成,东初长老自任馆长,邀请章嘉大师、智光长老等启钥并开光。
  自文化馆落成之後,每逢农历年关,便发起“冬令救济”活动,至此以後,每年举办且成为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传统。民国48年底,圣严法师於东初长老坐下披剃。
  东初长老於文化馆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都极为缺乏的情形下,仍致力於佛教文化事业的推展,包括主持《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的影印工作,邀集当时教界缁素大德、政要时贤组成“印藏委员会”进行印藏大事。民国49年,印藏工作完成後,利用余款於最初仅有佛殿及客厅的文化馆左侧,别建“印藏纪念堂”两层楼房1座,翌年4月落成,用以彰显赞助缁素的功德,供後人藉此缅怀、感念。
  民国54年创办《佛教文化》季刊。56年,张其昀先生创办“中华学术院”,礼请东初长老为该院佛学研究所顾问。翌年,成立“中华佛教文化基金会”。62年,配合政府法令组织财团法人,特举办“信徒大会”,共推东初长老为董事长。
  66年12月,东初长老圆寂,由圣严法师继任馆长。圣严法师衔老人遗志一兴办佛教教育文化事业及社会慈善事业,立即筹组成立“财团法人台北市中华佛教文化馆”,翌年春召开第一次财团法人董事会成立大会:并相继成立了“慈善放生会”与“观音消灾会”两个护持文化馆的组织,定期举办放生会、观音会。同年,文化馆并与美国佛教会合办“译经院”。
  73年,由於中国文化学院“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停办,当时受聘为该所所长的圣严法师,为了持续佛教高等教育的举办,74年秋,将该校佛学研究所迁回文化馆,接续开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文化馆正式走入接办佛学教育的阶段。
  原为土栋日式平房建筑的文化馆,在东初长老的开创之下空间已近200坪,圣严法师接任住持後,又逐次购买附近畸零地数笔,委请当时文化馆的董事兼主任秘书方甯书教授负责改建事宜,73年开始动工。75年4月举行落成开光典礼,煮云长老、成一长老等多位教界长老法师出席参加,同时举行新任住持监心法师升座典礼。
  随著佛研所师生人数的持续成长,教学设备不断扩充,原有场地已不敷使用,佛研所遂於民国90年9月,正式搬迁至台北县金山法鼓山上,文化馆接办佛研所的日子,至此告一个段落。

  [寺庙建筑]
  文化馆为1栋5层楼建筑,计有600坪。第2层及第4层楼的空间,做为佛研所教室、图书馆及办公室之用,并提供第5层楼做为师生共修、联谊之处,而文化馆旁的“东初和风别墅”亦设有佛研所研究生及教职员的宿舍。

  [弘法、文教]
  除了作为纪念东初长老的祖庭,也维持早期每年敔建的千佛忏法会、地藏法会,另有每月举办药师消灾法会、观音消灾法会,为北投地区民众提供了一处清净的共修道场:此外对推动社会慈善事业不遗余力,将活动继续扩大至台北县市多所老人院、教养院、育幼院和精神病院,救济更多的贫苦人家:透过冬令救济活动,以佛法开示及佛书与民众结缘,令受济者在物质及精神双方面均能蒙受益处,并将所筹募到的救济款项,捐款予台北市社会局做为公益之用等。

  [交通资讯]
  1.国道1号环河交流道→环河北路3段→洲美快速道路→北投匝道下→大业路→往北投公园方向→光明路→中华佛教文化馆。
  2.捷运新北投站下,往北投公园方向光明路直行十数分钟即达。

  曹洞宗
  地址:112台北市北投区光明路276号
  电话:02—28912550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