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入门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换句话说,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说明。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故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是
形成相依的状态。
十二缘起,是由十二项互缘的支数,来说明现实人生的成立。
一、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由此无明妄动,众生轮转世间,是生死的根本。
二、行——是"行为"或"造作"义,即依过去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作善的行业,有时作恶的行业,有时作不善不恶的事。这"行"和上面的"无明",即是过去所做的惑和业,也便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
三、识——入胎之心识,由过去感业动力,使阿赖耶识受果报,遇缘托胎,完成现在之生命体。
四、名色——名是心识,属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于物质,故名色,为成立有情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五、六入——为六根完具位,谓于胎中名色渐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亦渐次具足。但这时的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几个月,虽成六根的模型,对外界的感觉,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没有完备,故称为"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时期。
六、触——即出胎后与境界接触,生起感觉,亦即对境界认识之开始。如自初生至一岁内的婴儿时期,及进入二岁幼儿时期,其接触外境,只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孰是孰非,孰苦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苦、乐、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儿四五岁时期到儿童时期(六岁至十二岁),乃至青年时期(十三岁至廿三岁)的时候,心识逐渐发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大,起居饮食、读书游戏及其他希求亦随岁月而增进,遇顺境则感受快乐,遇逆境则感受痛苦,尤其是青年时期,对爱憎的感受,特为显明。这就叫做"受的阶段"。
八、爱——以染著贪爱为义,由受而来,对于所受之境界奔驰追求。如青年时期,对贪恋财物和男女色欲,已生出种种强烈的欲望,执著在心,追逐不已,不肯放松;有的越出轨则,未婚先有孕,故在这"爱的阶段",尤其青年男女,宜谨慎调伏自己冲动的情欲。
九、取——是执取为义,即对所爱之境界执取追求,也即对物欲境界起贪恋,强烈执取,据为己有,方满自己的欲望。于是三业不净,造出恶业,以业系身,而集成未来身心的苦因,这都是由"爱""取"而来。
十、有——即是现有业力存在的意义。谓由爱著驰取不已,现世又多造恶业,而构成潜在业力,感后有之报。
十一、生——即未来受生,由于自身潜在业力,再去投胎受生,完成未来的新生命。
十二、老死——这是说明来世既然要再投生,必然又要老死,因果循环,生生不已的流转道理。因未来既有老死,则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苦,而与之俱来。而"生"和"老死"是未来世的二种因果,即将苦谛的内容加以详细的分别。
十二因缘说明人生的生死循环,是通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世,由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老死,不断流转,叫做流转门。而这流转门的因果:从过去"无明"和"行"的二支因,缘起现在世的"识"、"名色"、"六入"、"触"、"受"的五支果。又从现在世"爱"、"取"、"有"的三支因,缘起未来世生和老死的二支果。所谓人生,就是这样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叫做轮回,根本不外"惑"和"业"
为因,造成生死的苦果。释迦牟尼佛的悟道,就是觉悟这十二缘起的人生观道理。并推究十二因缘的缘起,以"无明"为生死流转根本,如修道断无明,除爱取,就可解脱生死,故从十二因缘的"还灭门"来说: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乃至来世的生、老死亦灭。
十二因缘是缘觉所修的法门。缘觉乘圣人比声闻乘利根,声闻乘闻佛说四谛法,从苦谛上悟入,而缘觉由集谛上悟入,故较声闻乘为深。缘觉由集谛之无明,观十二因缘之缘起,无须听法,即依自力得觉悟,又称为独觉,即是辟支佛。因此缘觉乘也叫做独觉乘,或辟支佛乘,又因较声闻乘为高深,称为中乘,而下于佛乘及菩萨乘。
【注】
⒈依教育心理学将人生的分期如下:
①婴儿期——生后满一年之间。
②幼儿期——一岁至五岁之间。
③儿童期——六岁至十二岁之间。
④青年期——十三岁至廿三岁之间。
⑤壮年期——廿四岁至四十七岁之间。
⑥老年期——四十七岁以后为老年期。
⒉阿赖耶识——即是心的主体,人死后,阿赖耶识,脱离躯体,叫做中阴身,等待有适合父母之缘,再去投胎的心识,就是阿赖耶识。
⒊十二因缘与四谛法——四谛法中之苦集二谛为十二因缘之流转门,灭道二谛为十二因缘之还灭门。
⒋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之"有",即指三界五趣器世间一切所有。支即支分,谓一切所有生死流转,皆因此十二支分循环不息,亦即生死流转之因缘。
上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七·五蕴浅说
下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九·菩萨乘及六度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佛教入门 圣严法师 著
佛教入门-圣严法师 著 目录 上篇:佛陀示现 一、如何理解佛教 上篇:佛陀示现 二、佛...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