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透长安
浏览: 次
当前背景色: 未选择
大道透长安
问:
有位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什么是道?」赵州说:「就是外面那条路。」僧人说:「我问的不是这个道。」赵州说:「那你问的是那个道?」僧人说:「我问的是成佛之道。」赵州回答:「这条大道一直通向长安城。」这个故事是不是说明生活就是修行,离开生活则无所谓的「修行」? 答:
我们一方面可以说赵州禅师答非所问,和尚问的是成佛之道或禅道或悟道的道,也就是祖师西来意。赵州明知他问的是这个,却点他一下不要认为此道非彼道,以为另外还有一条成佛的路。到长安去的路难道就不是成佛的路吗?离开通往长安的路才会有成佛的结果吗?因此也可以说赵州不是答非所问,而是把那位问道的弟子的心扭转过来,叫他不要分别世间的路和出世间的路,也不要把凡夫的生活行为以及修行佛法的人的生活行为截然划分来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佛道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环境,睁眼闭眼都是成佛的路,成佛的路就在自己面前,举手投足修的都是佛道。问题在于如果心中存着彼此、好坏、凡圣等等的分别或执着,那就是烦恼。如果把这些观念通通放下,那就彻头彻尾内内外外凡所见者都是佛所见到的道。此所谓佛道并不是真有这一条路,而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中而又不离开心中,那就是佛道。人如果执着眼前去长安的路才是佛道,那是错的;如果说这不是佛道,也是错的。赵州禅师是以眼前出现的环境来纠正问道的人。
就一般人而言,心中能非常舒坦地生活的人并不多,大多数都被外在的景象牵着鼻子走,这就见不到道。如果自己的心不受外在景象所动,那就见到道了。我们面对问题时,心中不以那些问题作为喜怒哀乐的原因,也就是心中不因环境而喜,也不因环境而忧,但会对环境作适当的处理,这就是智慧,就是在道上,行的就是佛道。 ♡ 喜欢 (0)
问:
有位僧人问赵州从谂禅师:「什么是道?」赵州说:「就是外面那条路。」僧人说:「我问的不是这个道。」赵州说:「那你问的是那个道?」僧人说:「我问的是成佛之道。」赵州回答:「这条大道一直通向长安城。」这个故事是不是说明生活就是修行,离开生活则无所谓的「修行」? 答:
我们一方面可以说赵州禅师答非所问,和尚问的是成佛之道或禅道或悟道的道,也就是祖师西来意。赵州明知他问的是这个,却点他一下不要认为此道非彼道,以为另外还有一条成佛的路。到长安去的路难道就不是成佛的路吗?离开通往长安的路才会有成佛的结果吗?因此也可以说赵州不是答非所问,而是把那位问道的弟子的心扭转过来,叫他不要分别世间的路和出世间的路,也不要把凡夫的生活行为以及修行佛法的人的生活行为截然划分来看。对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佛道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环境,睁眼闭眼都是成佛的路,成佛的路就在自己面前,举手投足修的都是佛道。问题在于如果心中存着彼此、好坏、凡圣等等的分别或执着,那就是烦恼。如果把这些观念通通放下,那就彻头彻尾内内外外凡所见者都是佛所见到的道。此所谓佛道并不是真有这一条路,而是什么都不放在心中而又不离开心中,那就是佛道。人如果执着眼前去长安的路才是佛道,那是错的;如果说这不是佛道,也是错的。赵州禅师是以眼前出现的环境来纠正问道的人。
就一般人而言,心中能非常舒坦地生活的人并不多,大多数都被外在的景象牵着鼻子走,这就见不到道。如果自己的心不受外在景象所动,那就见到道了。我们面对问题时,心中不以那些问题作为喜怒哀乐的原因,也就是心中不因环境而喜,也不因环境而忧,但会对环境作适当的处理,这就是智慧,就是在道上,行的就是佛道。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