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疑问解答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照光法师)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教基础学之佛学问答 3
 
释照光法师


问:如果发心出家,父母的生活出现问题怎么办 ?

答:若真地想发心出家就不要想那么多,因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因缘。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没有儿女的人,他们也活得很好,也没有见他们饿死或者是冻死。假若父母此生是被饿死的因缘,就算是儿女在身边也会饿死。若不是这种命运的话,假使没有儿女的人也不会饿死。

如果为了养活父母,或者为了父母而不出家,这样在表面上是成就了一个孝子的形象,可实际上这是一种小孝。若怕出家后父母无有饮食等物滋养生命,或是怕父母伤心而不出家修行,如此虽然短暂地满足了父母的情执,也未令父母伤心,但是当父母面对无常要舍报而去之时,做为子女的你又如何救渡自己的父母?在家人虽然也能修行,可是因世间俗事繁多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修行,又如何能在父母去世前成就道业呢?既然修行没有什么成就,当父母要去世时,自己如何救渡呢?所以不如及早出家修道,若自己为了救渡父母将来不堕恶道而发心出家,这是一种大孝之心!这是舍弃了世间的小孝,而成就了出世间的大孝,故智者当以智慧抉择也。

若自己出家后家中没有其他兄弟姐妹,而父母也却是没有生活来源,自己可以劝导父母皈依三宝,然后就可以用自己的供养来养活父母。若父母有其他子女孝养,则出家人不可以用自己的供养孝敬父母。

但若自己父母百年之后,出家人可以用自己的供养给父母做超度等佛事,也可以为自己的父母做放生等善事。

 

问:念佛是了义法门呢?还是方便法门?

答:此法门即是了义也是不了义法门,因其修法中有了义和不了义二种修法,实相念佛法是了义修法,其余念佛之法皆是方便法门。虽然其它念佛方法皆是方便,亦是很殊胜的修法,能令行者出离轮回而至补处菩萨之位。若从一生即可获得补处之位来衡量,则亦可称为了义法门也。虽说一生补处但所需时间甚长,若从时间上衡量,则为方便之法也。故观待净土法门了义不了义不能单一而论之。

 

问:修学密宗要有传承,修学其它宗派需要传承吗?

答:一切法门都需要传承,并不分宗派。虽然净宗的念佛法门称为易行道,没有传承也可以念佛,但若没有善知识传承念佛的方法和窍诀,我们也很难获得念佛真实的利益。所以念佛若能获得圆满的传承,则必然能更好地与弥陀相应。具足圆满传承的人,除了法脉传承的加持,还能获得给你传传承上师的修法窍诀。

一个法脉的传承就如同安装电器一样,必须要有电线、电流而且还要没有漏电之处,若电线短路,这个电器就没法运转。修法也是一样,我们的法脉是从释迦牟尼佛这里传下来的,又经过他的弟子一代代相传,所以才传到了我们这里。若这其中有一个人的戒律不清净,那么这条法脉就不清净了。例如:不管什么宗派的行者都要去受戒,这就是一种接戒律的传承。出家人的戒律是从十个清净戒律的大德比丘名下而祈受,只有戒律清净而且戒腊超过十年以上的比丘,才可以有资格传比丘戒。但是居士的戒律是要从出家人名下来祈受,若这个传戒的出家人根本戒已经破掉,那在他名下受戒的居士就不能得到清净戒律的传承。佛教中是以戒定慧三学为大纲,若无有清净戒律的传承,则不可能得到戒体。若无有戒则定不能引发。首先要知道,不论学哪个宗派,都要受戒持戒,若无有戒律的传承,则一切定力无从而生。故佛教一切修法都有其各自的传承,念佛也不例外,若能得到修学净土法要的传承,这样再念起来就可以很快地与法相应了。

 

问:净土宗的修行人需要学习止观吗?

答:佛法中一切教法都是为了方便止息妄念彻见自性而设立,故一切修学法门都是修心的方便。其实净土宗的行者,若能将止观窍诀结合在念佛中来应用的话,那可以说是如虎添翼一样,是很殊胜的修法。其实在净土宗的修法中,也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止观,净土宗的持名念佛是一种‘止’的修法,而观想、观相的念佛法是属于‘观’的范畴。

所以,止观修法的概念非常广,任何修法都包括在止观之中。

 

问:听说修密宗是要八地菩萨才可以修的,凡夫是不可以修,是这样的吗?

答:这样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依据的。修学佛法首先要知道依法不依人的道理,说这样的话有经书做教证吗?这样的说法都是一种无有教证的胡说,说这话的人可能对密法一点都不了解。要想知道什么样的人具足学习密法的资格,可以从密宗的戒律上来做一番了解,便会很容易明白了。在佛法中二地菩萨就已经证得菩提心离垢地,圆满了持戒度。而八地菩萨是菩提心不动地的大菩萨。若是只有八地菩萨才能学习密法,那么佛陀就不用制定那么多的密乘戒了。但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大部分都是对凡夫而立的戒律。如:第一条、是弟子和上师的戒律。密宗弟子不得舍弃上师和诽谤欺辱上师。第二条是不违背佛陀和上师的教言。第三条、是金刚兄弟之间的戒律,不可以诽谤骂詈金刚兄弟。第四条是不舍弃慈悲心。第五条是不泄明点、不邪淫戒。第六条是不谤一切修道者。第七条不泄密。第八条是不许自残身体。在密宗十四条戒里有十三条就是凡夫要守的戒律。请看一下我举出的这些戒条,这都是凡夫所守持的戒律,而非是八地菩萨所守持的。八地菩萨还会伤害自己的上师吗?会在金刚道友中造伤害吗?会舍弃慈悲心吗?会自残身体吗?八地是不动地的菩萨,菩萨证入此位称为净地菩萨,已经圆证三不退,于菩提心中能任持一切,安住于胜义的菩提心中而不动。故上面的这些戒律八地菩萨会犯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八地菩萨是不需要守持这些戒律的,故说‘密宗是八地菩萨才能修的法’,这样的说法是非常错误的,并且是没有教证的。若想修学密宗,只要对佛法具足了坚固的信心,对密宗也具足不共的信心和精进心,如此就是能学密法的根基了。其实密宗修法所对应的根基和其它法门的要求是一样的,只要具足信根和精进根就是密宗的根基。

 

问:听说密宗很注重修三皈依,这样有什么究竟的意义呢?其它的宗派用修吗?

答:三皈依在佛法中是很重要和关键的一个修法。因一切佛法皆以三皈依为基础,若没有皈依实修的证量,一切殊胜之法亦不得成就。若一个自诩为佛教的行者,没有对三宝生起真正的信心来,也不具足真正的皈依,那么无论他修什么殊胜的法,最终也不会成就的。这是因为不具备根本的基础之故。若行者能做到纵遇生命危机之时亦不舍弃三宝,具足如是之皈依信心,这才是真正地皈依了三宝。

三皈依不单是一种仪式,还是初学者必修的课程。所以三皈的学处是要应用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行者若在生活中能依佛陀的教义时刻警惕自己,不令自己迷失在世间幻相中,而能以智慧抉择观察诸法实相,如是而不被诸法幻相迷惑,则为皈依佛,是行持‘觉’(即是能做到皈依佛觉而不迷)道。若能时时依教法行持,远离世间八法,破诸邪恶,则为皈依法,行持‘正’(即是皈依法正而不邪)道。行者若能依净戒摄持三业,令三业清净不染诸过,则为皈依僧,行持清‘净’(即是皈依僧净而不染)之道。

现在的佛教界中表面上有好多人修行,而实际上他们连佛弟子最基本的皈依都没有具足,故而虽见其相似修行而无有成就。

 

问:在密宗里要修好多加行,为什么在其它宗派里没有?这样是不是密宗太繁琐了?

答:加行是大乘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若没有修加行,其它的殊胜法要亦不能成就。密宗是要通过加行的修法,把行者打造成适合修学大乘教法的一个殊胜法器。

其实,大乘其它宗派的修行也是一样需要修加行的,只不过是没有像密宗这样很明确地提出来。加行修法为:出离心四种观修法、皈依、菩提心、忏悔、积累资粮、上师瑜珈。出离心是佛法的基础,大小乘都必须要修的;而菩提心是大乘的基础,大乘一切教法皆以菩提心为本而设立,故亦是各大宗派必修之法;我们是业障深重的凡夫,于往昔造下了种种修法的法障以及其它深重的业障,若现在不修忏悔法将其消除,则行者因业障蒙蔽之故亦很难成道;有时也会因资粮不具足而导致修法无有进展,也是很难与法相应,故应该修学积聚资粮之法要。显宗的积聚资粮的方法,是以实修六度诵经等事为主,而密宗除此之外还有殊胜方便,可以通过供养蔓扎罗而很快地积聚能够成佛的资粮;上师瑜珈,即是一种和善知识完全相应的修法。学习显宗的行者也同样要依止大善知识,也要在善知识名下修种种供养承侍,若行者能与善知识相应,才能在善知识的座下得到所有清净的教授。所以说修加行并非是密宗独有之法,显宗也要修持的。不过,显宗没有将加行明确地列出来而已。

 

问:我觉得我活得很苦,不是外在物质环境的苦而是心里很苦。请问您能告诉我解脱的方法吗?

答:佛陀成道后四十九年说法度化众生,就是为了解脱众生的苦恼,所以佛教的各种修学方法都是对治苦的方法。只要你能精进学习佛陀的教言,就能学会给自己的心做主,也就可以解脱烦恼

其实,世界上每一个众生都会有迷茫和痛苦,这都是因为没有找到自己人生的真正定义和定位,由于不能给人生一个确切的定义之故,所以在遇事对境之时才会迷茫烦恼。

我们生而为人,首先要明白活在这个世界上的理由是什么,人生的真相是什么?现在所过的生活是否是正确的?如果你能仔细观察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你就会发现,现在世人所追求的生活是颠倒的,这个世间到处充满了苦。而这些苦的来源,都是由于有情众生不能把握自己的心,迷失自心不悟人生真谛而导致的。所以每一个众生都是随着外境而转,故使心不得自在,紧紧地攀缘在五欲之上,因此而生起诸多苦受。有情众生从来都没有当过自己的主人,只是无主地随着外在的人物环境的转变,而生起忧悲苦乐等感受来。

其实,每一个有情众生都活得很可怜,就如同乞丐一样,每天都在他人名下乞讨一切忧悲苦乐,自己无有选择苦乐的权利,只能随外境的变化而感受苦乐,所以说,若不能给自心作主就不能获得自在。例如:你今天一出门就有人夸奖赞叹你,你的心里马上就会很高兴。可是若一出门就遇到一个冤家对头来诽谤你,你的心里马上就会很生气很烦恼。我们的心总是随着人家所给的不同言语或是脸色等,产生喜乐或者烦恼等,所以人一辈子都是这样随着外在的环境活在忧悲苦乐之中。我们的心从来都没有给自己做过主。若是能做到想欢乐就欢乐,不随外境界而转,这样才是自在的。佛教中的各个法门都是教给我们如何觉悟的,如何掌握命运而获得快乐的。所以只要能够如法修学佛法,则必能达成你之所愿。千万不要再继续扮演乞丐的角色了,要从现在起学着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做主是学佛人都需要做的功夫。

在生活中做‘乞丐’是很苦的,人家施舍我们一些好的话语,就能高兴一会儿,若人家给我们不好听的话语自己就会烦恼好长时间,不管人家施舍给我们什么,我们只能照单全收,这就是因为自己不觉悟,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主人(自己的主人就是自己的真心自性)。若为自己获得自在,就应该明白一切的称赞、毁誉、利益、衰损等事只是因缘所生之假相,根本就不是真实的,因此就不应该去贪着;若当自己对外境所谓的‘欢乐喜受’生起执着时,就会使自己的心束缚在这些幻相中,那么自己就会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生起烦恼。所以若想解脱心中的烦恼,就必须要能给自己的心做主,使这颗‘妄心’不再执著外境,若能做到不执着外境,则当外境发生变化时,你的心也不会再会随着外境产生苦乐等受了。如是则于当下就获得了自在解脱,这就是不随境转。假如:有人骂你一句不好听的话,这时应该依诸法缘起无自性的方式抉择。将所闻之音声通过智慧抉择观察后,了知所有声响皆是因缘假法,如梦如幻无有自性,所谓的骂也是由于自己耳根对境,攀缘心起取著声相,故成骂之声响,若无有自己的根识作为因缘,如何能成就骂事呢?若通过如是观察了知一切音声空无自性,则行者就不会生起烦恼来。若遇骂等而不生烦恼,如是已能给自心做主了,心不随外境起烦恼分别即是自在人。

另外,一切众生之所以有苦受,也就是因为有一个‘我’的执著,有了这个‘我’就生起了‘我的自尊’和‘我的人格’等执著,由于众生的心中有此诸多执著,故心不得自在。如:别人说了一句伤你自尊的话,你自己马上就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若人家说了一句侮辱你人格的话,你的嗔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来,还恨不得和对方玩命。其实众生所执著的‘我’只是一个虚假的概念,并不是真实地存在。这个自我的概念是有情众生受轮回业力习气的干扰,才形成这样的一个执著,所以这个概念并非有实在性的。众生执著我或者是我所等,都是错将现前肉身或是妄心等执著为我,但若对其进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所谓的‘我’是不可得的假相。这可以通过三时的方式来观察,所谓的‘我’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三时概念中不能成立,因过去的已经过去,乃是不复存在的,现在的也在刹那间成为过去,从来都没有停住过,未来的还未有到来,也不能成立。这个‘我’若离开此三时是无法安立起来的,因此这个我本来就是众生妄心安立的一种错误概念。

若有情众生能把这个自我执着的概念看淡了,那不管再遇到什么样的外境,心就不会生起诸多苦受来。这样就是解脱了烦恼。

 

问:不吃素可以受五戒吗?

答:不能吃素也可以受五戒的。在佛教的三大体系中,只有汉传佛教不吃荤腥,其它如藏传和南传佛教都吃肉。吃肉在五戒里是属于间接杀生的戒,在罪相里是属于一种过失,没有直接的破戒罪。所以持五戒不是完全在于吃素,只要你能把杀、盗、淫、妄、酒这五条戒律守好,就可以受持五戒了。守持五戒的行者若实在无有条件吃素,则最低限度要吃三净肉。但受戒者若有条件吃素,最好还是要守持吃素的戒律。其实汉地的居士不吃肉是可以做到的,这只看自己有没有决心了。

 

问:目前佛教界的修行人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答:以我个人的分别念来观察,目前汉传佛教界修行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修行不遵次第,缺乏如法之闻思,从而使修行者大部分无有正信和正见

修学佛法要是不遵守次第来修的话,你就是有再大的智慧都不会成功。佛教里的闻思修三慧和戒定慧三学,这是一切修法的共同次第。先要多听闻佛法觉起闻得慧,依所得闻慧而善加思维觉起思得慧,依思得慧发起如实的修行,依修行证得修得慧;先要闻思学习戒律的持犯,然后如法守持。进而学习诸禅三昧,依清净持戒引发禅定,于定中善知一切境界差别,心不取相入于甚深禅定,自性智慧自然开显;这是一切法门修法的次第,若行者能如是知如是见如是行,必能证如是妙果。故如愚僧偈云:‘佛性虽自圆,以受无明蔽。无始轮回中,生起诸患习。依戒断粗根,依定转细识,依智破无明,菩提自圆成。’

 

问:我念佛念了好多年了,而且念的数量也很多,但是心从来都不能清净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答:若是你已经明了念佛的窍诀,而且修法的次第也没有错乱的话,在具足如是条件下还是不得力,不能使心清净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原因,那就是因为你在往昔造了很深重的修法违缘的业障,因此要先修忏悔法将业障彻底摧毁,然后再如法念佛,则必能得清净心。

念佛能否获得自心清净,并不是数量多就好,而是要观待你的信、愿、行三资粮和禅修的方法是否具足,若信深、愿切、行坚而无谬,如是则必能得念佛三昧。

 

请问法师:学佛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和知识吗?

答:学佛不见得就需要有很高的文化知识。但是初学者看经时会有一些障碍。学佛是要看一个人的悟性和根性,还有要看这个修行人修法是否精进。在佛教历史中,有好多高僧大德都没有文化,但是他们都有很高的成就,所以一个修行者的成就不在于文化的高低,而在于对戒定慧三学能否精进。

 

问:没有文化的居士只能一门深入念佛吗?

答:学习佛法的人无论是有没有文化,也不管学习哪个法门都要一门深入,这是和文化学历没有关系的。但在准备一门深入前,要观察自己是否具足了一门深入的条件。一门深入的条件是:正信、正见、定解,就是具足对佛法的正信、正见和坚固的定解。若欲深入修学佛法,却对所学的法一窍不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去闭门修学,那么这就是忙修瞎练,这种修行不是如法的,也不会真正成就佛法之利益,不仅如此,还会由无知之故对佛法中的甚深见解生起邪见,依邪见而造业堕落地狱

学习佛法的目的是要修解脱道而出离生死轮回的,佛陀是出离三界的智者,他老人家证悟了一切智智,故行者要想成就解脱道就要依靠佛陀的教言而修学。但是佛陀已经圆寂二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只能依靠佛陀所宣讲的经教来学习,以期通过闻思经教而开启自性的智慧。有人认为没有文化的人就不需要闻思教义,他们的理由就是因为没有文化的缘故。这种说法非常荒谬,这就如同在说‘愚痴的人不需要开启智慧,因为愚痴的缘故。有智慧的人才要开启智慧,因为有智慧的缘故。’这种说法简直是象笑话一样。所以无论有没有文化都需要如理地闻思佛法,当具足了一门深入修学的条件后,无论是普通行者还是三藏法师都需要一门深入而专修。例如:一个驾驶员要驾驶汽车,他必须要有娴熟的驾驶技术和熟读交通规则,这样才可以是一个合格的驾驶员。若开车者没有娴熟的驾驶技术,而且对交通规则也不懂,他就不能安全地行驶在路上。学佛修行就如同开车一样,若自己对所学的教法没有认识理解,这样只能是盲修瞎练。现在佛教界有好大一部分的念佛者都是这样的,虽然说没有文化的人,对教义的闻思和理解不是很圆满,但也应该基本掌握自己所修法门的基础和纲领,若是连自己所专修法门的教义都没有弄清楚,就要去做一句佛号念到底的行持,这样不仅不能成就念佛三昧,有时还会因自己的无知,而造破戒等恶业。

凡学佛者都应该知道,任何法门都离不开戒定慧三学的大纲。所以,无论是有没有文化的人,只要你想学习佛法,都应该通过闻思,了解佛法纲要的意趣。如:戒律的开遮持犯,这是一个修行者首先要明了和必须要掌握的,即使你没有文化,也需要受戒和持戒,但若不明戒法又如何能持好戒律呢?除学戒之外,佛教中的发心以及禅修等都需要通过闻思而了达。所以,没有文化的人也一样要闻思教义,只不过闻思的方式可以变通一下。不认识文字的人,可以多看多听高僧大德的视频讲座,纵使开始听不懂也要耐心听下去,只要坚持到底最终必能听懂。

   

问:净土法门的带业往生是佛的方便说吗?

答:虽然释尊为我等众生宣说了无量法门,众生可依诸法门成就无上佛道。但因观知末法众生障深慧浅之故,佛陀起大悲而为我等末法众生开演净土方便之易行道,欲令对弥陀具信愿之行者方便出离轮回。故净土法门乃是释尊因大悲而方便开演之法门;若等众生断尽业力而出离三界六道轮回,则是为甚难。故释尊宣讲弥陀大愿,令我等得知可借助弥陀之本愿暂时压制轮回之业不起现行,因念佛力故与弥陀相应得蒙接引往生彼国。往生彼国者皆能远离一切退道之因,寿命无量与佛同等,如是则能一生而获补处之位。

此法门虽然是方便法门,但委实殊胜难以思议,故为诸佛所共叹之法门。释尊令众生对极乐世界生起希求之心,而发愿往生彼国之目的,不是为了众生去那里享乐,而是为了令众生在极乐世界继续精进修行,最后成就无上菩提,所以这才是释尊以及诸佛劝众生求生极乐的目的。此法门虽是方便,但因一生补处之故,历代净宗大德亦称其为究竟圆满之法门。所以若从尽一生而至补处来说,是究竟圆满之法门。但若从在极乐世界达到补处位所需的年代久远来说,此法门是为方便法门。

 

问:如何看待加持力?

答:加持力是有的,而且是千真万确的。加持其意为:护念、加护之意。意谓如来以不可思议力护佑众生。加,是外在附加的意思。持,是任持(任运自持清净平等之心)等持(是与外来的加持力要有等同诚敬之心)护念之意。力,是能力、力量之意。要得到加持力,就要有与加持力相应的心,若成就者为你做加持而你却对他无有信心,则不会得到加持。佛陀及一切成就者证量到了宇宙的空性,他们都可以任运宇宙间的能量,对有缘或者能与他们(佛陀、大成就者)相应者,给予殊胜加持。宇宙间的能量可以幻化一切的,同样我们的身体也是宇宙空性的幻化,若有情众生能与宇宙空性相应,就可以任运空性中圆满的能量。在佛经中我们经常看到佛陀为弟子们摸顶加持,佛陀是以他慈悲心的力量为弟子做加持。

其实,一切缘起法皆有其缘起之力,例如:一把菜刀就具足切割等作用,但是它的作用是相对于同等缘起事物才具足的,若非是同等的事物就不见得具足这样的作用,若用菜刀去切割虚空肯定就不会有作用了;在我们佛教胜义谛的观点中讲一切法都是虚幻的,但是这些虚幻假法在相应同等的缘起法中就会有它相应的作用和力量,如上所举之菜刀一样。若修行佛法者通过信心和祈祷等方法和佛相应,那么就可以感受到佛的加持。加持力的存在与否,关键是你承认不承认万物的作用力,既然万物都有各自的作用力,那么佛和菩萨们怎么会没有呢?譬如,一个贫穷者(譬如凡夫)无力致富,但后来这个贫穷者却想办法和世界首富(譬如诸佛菩萨)拉上了关系(如以诚信等祈祷),那么这个贫穷者必然会因此而获得富翁亲戚的帮助而脱贫。

在近几年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让敦珠法王和十六世DB法王对一杯水做加持,加持后结果表明这一杯水的矿物元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没有加持的时候增加了好多的有益身体的元素。佛教的咒语是宇宙的能量符号,所以若能持诵相应就可以聚集很大的能量,以此能量可以给别人做加持。

然而,密宗以‘加’为加被之义,‘持’为摄持之义。谓加持即表如来之大悲与众生之信心。亦即佛日之影现于众生之心水中,称为‘加’。行者之心水能感佛日,称为‘持’。并谓佛与众生之本性原是平等而且圆融,因此,如来之大悲大智应众生之根机而加被之,众生则受如来之加被力,两者遂能相应一致。此称生佛加持。又,行者依阿阇黎受灌顶,修三密妙行,使本尊之三密与行者之三业互相摄持,此称三密加持,或称三密瑜伽。后来亦有将加持转指消灭罪业或清净供物、香水、念珠等的咒禁作法。又,佛之威神力加持祈祷中之修行者,亦称加持,一般称此为加持祈祷,如祈安的带加持、消除亡者之罪的土砂加持即是。

  

问:大修行者能代替众生消业吗?

答:佛说定业不可转也,对于生老病死等定业是不可以转的。所谓大修行者代众生消业,是能代替众生受不定的业力,而不是定业。

 

问:念佛必须打死七吗?

答:这种念佛法在净土宗是有的。但是这种打饿七的做法是要有次第的,不是随随便便地就可以。一般来说是以七天不吃饭为一期修法的圆满,若超出了七天就是不对的。这个期间共需二十一天来完成。前七天是前行,中间七天是正行,后面七天是后行。在开始的头七天要逐步减少饭量,到第七天时就可以完全将饭食断掉。从第八天到第十五天就只能喝水不能吃饭,最后从第十六天开始吃一点稀饭,然后逐步增加,到期满时就要恢复原来的饭量。这样就是圆满如法的饿七修法。念佛也不见得就要非打饿七,这是要看修行者的意乐。不过若能这样修一下也是很好的,在打饿七的期间行者会体会到一些平时体会不到的东西。切记不可时间过长,时间太长会损坏身体的。过去在各大丛林里都是按照以上所说的方法打饿七的。(在弘一大师年谱里记载着他在杭州跑虎寺打饿七的经过,我们可以参照整个打饿七的规矩)

 

问:请问我平时念佛老是提不起正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答:念佛提不起正念有两种可能:一、业障显现,有时念佛者虽然念佛很精进可是没有什么效果,心中老是妄念纷飞,用尽了方法都不起作用,这样就是业障的显现。若是这样,就要先修忏悔法把罪业忏悔掉;二、念佛方法不对,现在佛教界念佛的人很多,可是真实掌握了念佛方法的人很少,念佛四十八法有好多摄心的窍诀。若想念佛得力,就要观察自己念佛的方法对不对,还有要观察自己有没有修法的业障,若了知了这些就可以施法对治了。

 

问:修行必须按次第修吗?

答:是的。其实不仅是佛教的修行要按照一定的次第修学,即使是这个世界上做任何的事情都有一个次第。如:平时做饭炒菜,放油盐、作料、蔬菜等也是有先后之次第的,若颠倒炒菜的次第乱来,就会使做出来的菜很难吃。世间法的各种知识的学习也要遵循次第,不可能连小学都没有念的人就能学习博士生的课程吧?佛法和世间法相比,则佛法更是甚深,所以若修行没有次第错乱而修,就很容易会走入邪道。尤其,佛法非常甚深难懂,若不遵守修学次第,而进行闻思修,则纵然你是比较聪明有智慧的人,也不可能通达实证佛法。所谓:闻思修,戒定慧,信解行证这都是修法次第。所以修行佛法就要有次第地修学。

 

问:佛教对于算卦看相阴阳风水等如何看待?

答:佛法是改造命运的殊胜方法。阴阳风水等都是一种窥视运数的方法,它虽然能窥视运数,但是没有究竟改造运数的方法,所以佛教是不赞成去搞这些的。俗话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佛家承认命数的说法,但佛家是要改造命数超越轮回的,所以我们学佛者不可以学这些和信这些的。

若行者是为了寻找到一处容易成就道业的地方,而抉择风水的话,那么就可以依据我们佛经中所讲的方式去观察,如《大梵天王内秘密经》中就列出了四十二种择地之法。

 

请问法师:请问‘瑜珈’是什么意思?

答:[瑜珈]简单地说就是禅定止观之意。若广说,如《解深密经》卷三分别瑜伽品所述,瑜伽即以奢摩多(止)、毗钵舍那(观)为其主体。就中,‘奢摩多’以无分别影像为所缘,令心极平等寂静,‘毗钵舍那’以有分别影像为所缘,于所知义中周遍观察;又,于见道方面,止观双运,以一切法事边际为所缘而证得之,于修道方面,更进修止观平等,至佛果而以所作成满为所缘,始转得清净法身。此谓以止观为主之一切观行,即称为瑜伽。

 

问:请问结缘和了缘的定义何在?

答:[结]是结交之意;[缘]是缘份之意,而缘份是有好多种的。如:善缘和恶缘。我们佛法中讲的结缘是广结善缘。以自己的一颗爱心去帮助别人和他们结一个善缘。[了]乃是了断、了结之意,也就是说把以前结的业缘都了断干净,这叫了缘。

 

问:个人修行和大众集体修行有什么不同?

答:一般的初学佛者和大众共修比较好些,因初学者在大众共修中可以向他人学到东西,也可以通过共修而看到自己的缺点。初学者因为定力不足且教理不明,所以要在大众的共修中才能很好地改掉习气毛病,而且亦能增长见闻和智慧。已经对教法和修法窍诀都能掌握的行者,就要去依止于清净处闭关修行。所以已经入道的行者就要远离愦闹,而安止于静处修行。

 

问:听说修行佛法离不开善知识的引导,但是在如今的时代中如何选择明师?

答:所谓的明师:就是真实具足佛法修证而且通达教义的善知识,为善知识者还要具足广大的菩提心和清净的戒律,还能详尽善巧地宣讲教理,亦能以简捷的窍诀方式引导弟子。如《华手经》卷十云:‘若有四法,当知是为善知识也,何等为四?一能令人入善法中,二能障碍诸不善法,三能令人住于正法,四者常能随顺教化。’凡具足此四种条件之师可称为明师,亦是具相之善知识,又如《涅槃经》卷二十三云:‘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是义故名善知识。’自己通达佛法教义,亦能如是修证,还能以慈悲心教化众生者即是明师善知识也。

所以,明师就是真正具德的大善知识。佛法深奥难懂,若没有善知识引导学习,纵然再有智慧也不会成就佛法之修证。若没有善知识为行者讲述佛法教义以及修行窍诀,行者虽经多时精进修学亦是很难成就道业。故佛说:‘善知识者乃是一切功德之源泉,行者成就道业所有功德皆来源于善知识。’如《法句经》云:‘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履绳,能挽拔汝等出生死故也。’

 

问:请问什么是专修和杂修?

答:所谓专修就是行者已经对自己修行的法门窍诀,以及戒律取舍都能如理受持,这时就要专修自宗一法而深入。如:修学禅宗之人,当获得禅宗善知识的印证后,就应当寻觅无人之处断绝一切世间外缘而闭关精修。再如:净宗行者,在具足了佛法基础正见和正信后,而且也对净土之念佛法门的各要诀掌握了,如此之时就当摒弃一切外缘,放下闻思的佛事,而一心闭关念佛,如是之修即是真正的专修。当今很多净宗行者,在自己并未具备专修的条件时,便不去闻思教法,学修戒律等基础教言,他们把这种行为称为‘专修’,其实这不能叫专修,这叫盲修瞎练。

所谓杂修就是今天修一个法明天修一个法,而每一个法都没有成就,这样就是杂修。现在有好多的修行者都是这样。还有就是修法的主次不分明,颠倒了主次的地位。在修行中若是将主修的法和辅助的修法混淆而修,如此是为杂修,即为主辅不分也。

 

问:请问在佛法中修行什么叫易行道?什么叫难行道?

答:佛陀的教法分为两种:一种是佛陀智海中流露的甚深般若空见,这种法门被历代大德称为智者所行道(难行道);一种是佛陀悲心流露的方便之法。这是佛陀为了方便引导众生而设立的法门,虽然说这种法门是适合中下根的人修行(易行道),但并不是最究竟的。易行道之教法,如小乘、权教、以及净土等念佛法门。在大乘中一般来说都是把净土法门列为易行道,因为这个法门不用全断烦恼即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后,蒙阿弥陀佛加持而获得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之修证,终其一生即可获得等觉菩萨之果位。

 

问:在佛教中对女性的地位如何看待?

答:佛陀的教法最是讲究平等的。法界中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同一本体的,每一个众生的自性并没有高低贵贱、男女、老幼的差别,所以从究竟本性上来说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如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但若从因果业力上来说,女性的业力要比男性更重一些,所以佛经中说:‘女人五漏身,男儿七宝躯。’虽然从业力上说有如是差别,但佛教中还是平等对待女性的。正因为平等对待女性之故,佛陀才针对女性的毛病和习气制定了不同的戒律,这些戒律的制定是更慈悲女众的表现,为了真实地利益女众才会如此。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佛教史上记载有好多女性修行者是具足成就的圣者,《净土圣贤录》中也记载有很多女性成就了往生极乐的道业。所以,不能因为客观上女性的业力重一些,就因此看不起女性或者诽谤女性。

 

问:如何正确看待广结善缘这个问题?

答:广结善缘这个问题,有好多人都认识错误了。修行者随缘与一切众生相处之时,皆以善心对待之,这样就是结善缘,而不是攀缘。好多人都把结善缘刻意地执着了,以一种攀缘的心去和别人结缘,这样就不是正确地结善缘了。而且每天到处找善事做,这样就使我们的暇满人生浪费在人天善法中,而不能成就解脱道。做善事结善缘是要在随缘中去做,而不是浪费了自己宝贵的修行时间到处找着去做。

如能随缘随力地和众生广结善缘,则在今生或者是来世都会令自己的佛法事业更加圆满。

 

问:请问‘方便出下流’这句话在佛教里如何看待?

答:[方便]这一词在佛教里是指为了利益众生,而行的一种善巧言说或是行为。而[方便出下流]即是指若泛滥无度地行‘方便’之法,则会导致出现很多不如法的现象和行为。本来修行佛法要严格地守持戒律和清规,若真实是为了利益众生,也有一些戒律和清规是可以方便开许的。但目前的佛教界中,有很多所谓的修行人,为了获得名闻利养而无视清规戒律,不能严格律己而教他人。自己不守持清规戒律还告诉他人,说什么这是‘方便’。还有本来出家人对待前来道场的居士们,也要依常住之清规来约束,可是某些出家人不敢得罪在家人,怕断了自己的供养,对在家人的要求就不严格,而且还会将这种行为说成是‘方便’。所以说,这样就是由于擅自行什么方便,而引生的不如法的行为。这种不如法的行为就是所谓的‘下流’。在我们佛教里虽然说不执着一切,但是要严格地守持清规戒律。

如果一味地滥用方便,则就会出现不能律己严他的事情。

 

问:好多修学者在一起共修时,对世间八法都很执着,而以此生起烦恼,应该如何对治?

答:若修行者在一起修行不能守持六和敬,而以世间八法的心态在一起共修,这样只能是造业。若面对这样的事情,就要请善知识为大众开示,令他们明了自己此生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他们对世间八法很执着,是因为对轮回之过患没有究竟地认识,所以才会耽着世间八法。若要想对治世间八法就要恒时修学无常观,发起出离心。

若是大众在一起实在是放逸得不行,那么就要远离这样的团体,如《自我教言》云:‘不可去处有三种,众人聚处不可去,冤仇争处不可去,玩乐之处不可去。’

 

问:请问何为戒、定、慧三学?

答:‘戒’全称戒律。亦名尸罗。汉意为清凉之义。因为众生在三界中受三业炎火的焚烧,无有丝毫自在。而戒律能令众生断恶向善防非止恶,故能斩断恶缘令众生置于清凉之地。戒为断粗重烦恼的利斧,久久持戒就能使我们断去粗重恶习。定为止息之意,就是止息一切妄念。但是一般来说都称为‘禅定’,既是静虑止息妄念之意(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思惟修习、弃恶(舍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功德丛林(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寂静审虑之意,指将心专注于某一物件,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对象则各异。禅及其它诸定,泛称为禅定;又或以禅为一种定,故将修禅沉思称为禅思。修行者依定力开发自性的智慧。慧:是指智慧。佛教最后的目的在于获得悟的智慧。不论三学或十无学法、六波罗蜜,均将智慧置于最后。但智慧有下列诸类︰世俗欲界的有漏智慧、初步证悟的智慧、声闻阿罗汉的智慧、辟支佛(缘觉)的智慧、菩萨种种阶段的智慧、佛最高的智慧等。而形容智慧的用语也有下列多种:慧、智慧、般若、波若、智、智慧、阇那等。修行者若不能依教法建立正见智慧,于修道中就会有很多的障碍。故此三学是佛教的纲领,不管修什么宗派都要依三学而修。

 

问: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接受密宗的灌顶?

答:若想求得密宗圆满的灌顶,先要对密宗具足一种如金刚般的信心,还要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若不具足这三种心态就得不到真实的密乘戒体,也不会得到灌顶的。在入密宗前最好先要对密宗有个了解,尤其是对密宗的戒律要了解。若不知道密宗的戒律就盲目地去灌顶,灌顶后也没有去学习密乘戒,这样就会很轻易地触犯密乘戒。触犯密乘戒若不忏悔就要堕入金刚地狱。

另外,在求灌顶时应当观察自己对传灌顶的上师有没有信心,若没有信心最好还是不在这个上师名下灌顶。因为一旦接受某位上师灌顶后,就已经和这个上师有了师徒关系,若在没有信心的情况下结下了师徒关系,以后就很容易触犯师徒间的戒律。在密宗的三昧耶戒中,第一条就是不得打骂、诽谤、舍弃、欺辱上师,密宗弟子一旦拜了某位上师为师之后,就终身不得舍弃和打骂、诽谤、欺辱上师,若做了这样的事情就会破密乘第一条根本戒,这条戒律是最可怕的一条戒律,一旦触犯了这条戒是没有办法忏悔的,将来必然要堕金刚地狱。无论修什么法都没有办法忏悔这样的罪业。所以在求法之时先要观察上师,看自己能不能对这个上师具足信心,不具足信心就不要轻易地去求法。

 

问:没有受持在家菩萨戒,可以看在家菩萨戒的戒本吗?

答:可以的。因为在家菩萨戒虽然名为菩萨戒,若是以它和究竟的菩萨(梵网菩萨戒、虚空藏菩萨戒等)戒来相比,在家菩萨戒就只能算是大乘戒的基础了。有好多人说没有受这个戒,就不可以看在家菩萨戒的戒本,这样的说法在经论里没有记载和教证。一般来说不让看这个戒本就是为了遮止未受戒者,对已经受戒者观察过失而造口业。若是为了学习戒律而去看在家菩萨戒的戒本是可以的。

 

问:请问在持戒中吃五种荤菜和饮酒犯戒吗?

答:在戒律中的杀盗淫妄酒这五条戒若触犯了,就会有破根本戒的重罪。吃五种荤菜虽然没有直接违背戒律,但其罪过却是相当可怕,如《楞严经》卷八云:‘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间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其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消。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做佛身,来为说法,诽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渐次。’破了五条根本戒虽然罪过很重,若不忏悔就会堕入到地狱受苦,但破戒不见得就会堕入魔道,而吃五辛菜是要堕入魔道的,而最终还会堕入无间地狱。故凡是修行佛法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吃五荤菜。吃此五种菜还会在七天之内念佛、念经、念咒都没有功德。

对于喝酒的事情,佛陀在五戒中已经很明确地将饮酒遮止了。

 

问:佛教所讲的看破放下是不是消极的呢?

答:佛教所讲的看破放下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这是你们自己理解错误了。佛教所说的‘看破’是指看破世间那些虚妄不实的东西,为什么要看破呢?若我们不能看破世间种种幻相,我们就会被这些幻相所迷,从而不能了悟人生真谛,由不悟人生真谛之故,就会在生活中产生迷茫。世间凡夫无论是谁在面对生活之时,或多或少都会有迷茫的时候,这是因为他们被生活中的幻相迷惑了,使自己不知道活着的真意是什么。所以他们才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生活中才会产生诸多的烦恼。只有看破了才能真正地知道人生的真谛,才能在人生中不迷茫,因此看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所谓的‘放下’即是指放下错误颠倒的思想和行为,令自己在生活中永远安住在智慧中,不被愚痴以及世间幻相所迷惑,因此放下是为了获得更精彩的人生。

 

问:请问修学佛法是必须要依止善知识吗?据我所知,好象其它宗派不用拜依止师,只有密宗的修行者才需要依止上师,修净土宗也需要这样去依止师父吗?

答: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要有善知识的摄受,若修行无有善知识的摄受,纵然再有智慧亦不能了知佛法深意。这就如同有人问:‘小孩子长大非得靠大人养活吗?’小孩子不可能自己有存活的能力,同样一个修学佛法者也不可能自悟佛法,关于这一点,龙树菩萨早就在《大智度论》中说过的。愚僧在前文中也已经讲过善知识的重要性了,因此就不再赘述了。即使是修学净土宗的行者,也是需要依止善知识的。如果不依止善知识,连最起码的佛教正信都不可能建立起来,更别说要学习其它宗派了。若不依止善知识,又如何能知道净土的殊胜?大家之所以知道净土宗非常殊胜,这也是通过依止听闻净宗大德的宣讲才了知的,所以怎么就能说净土宗的行者就不需要依止善知识呢?又,净土宗有好多的念佛方法,若想真实地念佛与佛相应,就要依止一位通达净土修法的师父,依他所授之法修行就可以了,若没有依止得法之净土宗之法师,光是靠自己忙修瞎练的话,很难得念佛之真实功夫。所以说一切宗派都要依止善知识才可以修学。

 

问:听说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真有极乐世界存在吗?

答:这个问题要从性空和缘起上来解说。在性空上说一切诸法皆无有自性,故极乐世界亦无有实在的自性可得。从胜义谛之空性意趣中来说,则连佛性都是名言假立,何况极乐世界?但是在诸法的缘起上来说极乐世界是存在的,这个存在是相对于娑婆世界的存在,只是相对的存在。如: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究竟胜义谛来说,此世界是虚妄不实的,本来无生的。但若以世俗中之众生的角度来说,这个世界是存在的,而我们承认的这个存在也只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并不是绝对的存在。所以极乐世界也是这样的。二者不同之处在于,极乐世界是依弥陀悲心愿力而建立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依凡夫众生的业力而形成的。一个是业力形成,一个是愿力形成,业力形成的是浊恶之秽土,而清净愿力形成的是清净佛国。所以极乐和娑婆有如是差别,并不是从胜义谛中有差别,而是在世俗缘起的名言中建立的差别。故若从绝对的胜义谛中来说,极乐世界虚妄,娑婆世界也是虚妄无生的。因胜义谛中是不得安立一切法的,只有在缘起名言中才安立这些假相。所以极乐的存在与否是要看从哪种角度来观待了。

 

问:一个法师讲法为什么有时候讲得究竟,有时候讲得不究竟,这是为什么?

答:作为一个法师讲法时,必须要善加观察听法人的根基,然后对机而讲法。正所谓:‘善观根器而说法,犹如医者知其症。患者生信而服药,此时方为真究竟。’若讲法者不能对机说法是为不圆满,还有可能毁坏听法人的善根,这样就会触犯菩萨戒。马鸣菩萨说:‘如无垢衣涂妙色,最初应当说惠施,令彼善心已调柔,然后开示空性理。’对不是根器的人讲甚深空性法是要触犯菩萨戒的,对这样的人就要善巧方便地讲一些缘起方面的法,而引导其生起信心即可,当此人的心逐步调柔了,而且对甚深法义也有了信心时,才可以为他讲空性究竟之法。如佛护阿阇黎云:‘若对愚者说空性,当成颠倒不涅槃,如饮金翅龙王乳,反令毒害更增长。’对那些愚痴不具闻空性法根基的人,宣讲空性法要的话,只能令他更加颠倒,而不能悟入涅槃实义。就如同金翅鸟和龙王的乳是非常地殊胜,可是这样殊胜的乳也要有殊胜的琉璃器具才能盛得下,一般的器具盛这样殊胜的乳就会马上破裂。空性之法虽然殊胜无比,但是对不是根器的人讲就会适得其反,令彼人对佛法生起邪见而断失善根。故真正善巧的法师不是只会讲究竟法,应对不同根器的众生讲不同的法。讲了义究竟之法是针对根器较好之人,讲方便不了义法是针对根器不好之人。

 

问:请问初学者选择哪一个宗派修行好呢?

答:初学者不需要马上选择宗派。初学者需要的是正确的闻思修,依闻思建立佛法整体的定解,乃是初学者所需具足的基础。待自己对各宗派有所了解后,再选择自己比较适合的宗派一门深入。故说‘不起伺察且安止,非理修学空人生,正法亦为恶趣因,事与愿违堕三涂。’

 

问:修行得到神通好吗?

答: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好笑,神通本身没有好与不好的概念,关键是谁得到。若是菩萨圣者等具足神通,则可以利益无边众生。若是一个无智凡夫得到神通,则可以依此而造业。具足定力和智慧的人得到神通,是非常好的事情,可以用神通方便地度化众生。这就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如果是大人得到了,则会用此刀做很多利益生活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得到了,那么这个小孩子很可能用这把刀伤害自己。所以神通本身不能用好坏来定义,只是因具不具智而有差别,如《楞严经》卷九云:‘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尽三惑,纵得神通。皆是世间有为功用,习气不灭,落于魔道,虽欲除妄,倍加虚伪。’若修行人没有断掉贪嗔痴三毒烦恼,纵然得到了一些神通也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一点的习气都没有断除,不具足智慧的人得到神通只会被神通迷惑,而生起种种执著,最后还会以神异迷惑众生,这样就会堕入魔道,本来我们修行是为了成就佛道,可是由于自己的妄执神通而反堕入魔道。

 

问:我一直在寻找一颗真心,什么是真心呢?

答:所谓的真心就是一切众生所拥有的如如本性,也是一切万法的本源,但是这个真心是无有任何形象的,但她可以在我们有情众生的六根门头现种种的妙用,因此一切时中的动用施为,无一不是真心的妙用,然而众生迷在用中,而不知此用以及种种觉受皆是真心妙用,而故枉做骑驴找驴的蠢事。

所谓之‘真心’亦只是假名,因真心亦是名言中假立,并非实有之法。佛陀为了对治妄心而说真心的假名,让我们自己回光返照自性真心,而灭去妄心,妄心既灭,真心的概念亦不存在,故对妄说真,真心只是假立,若执着真心有相可得亦是颠倒。

若以寻觅之心寻找真心,如是则纵经无量劫也是找不到的,因为真心自性不离妄心,离妄心外真心亦不可得。故欲得明悟真心当于妄心起处当下契入即可。

 

问:见性的是什么心?

答:见性的心即是觉性本身,觉性乃是明而自觉的,所以见性者即是觉性,非是离觉性外还有一个心可得。佛陀说:‘有佛果自性可得证者,’是为作大善巧方便而说,并非是实有一个佛或者是自性。见性之心乃自性光明自现自照之妙用,此心于觉性不二。《楞严经》称此心为‘奢摩他微密观照,’即是一分觉性光明也。如古德云:‘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

能见性的心乃是自性光明之觉照,此觉照乃是无作无为之寂照,非是能躁动之心。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