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注疏一 法会因由 善现起请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法会因由分第一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①,佛②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③,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④俱。尔时,世尊⑤食时⑥,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⑦。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注解] ① 如是我闻一时 现在传世的佛陀说的一切经书,是在佛灭度后的第一个结夏安居,在七叶窟举行有五百位大阿罗汉参加的第一次经律结集时,由阿难背诵出来,由大伽叶记录整理而成的。句中的“我”字,即是阿难自称。 《龙胜论》载:世尊将辞世时,阿难向世尊请教:“如来在世亲自说法,人皆信受。如来灭后,一切经首当立何言?”世尊答:“当置‘如是我闻一时’六字”。如是,表明实有这回事;我闻,表明是如来说的,是我听闻的;一时,指某一日,表明佛说这经法的时间。 ② 佛 佛是梵语音译,意为大觉大悟的人,这里专指释迦牟尼。释迦牟尼,释迦族人,姓瞿昙,名悉达多。公元前565年生,公元前486年灭度。29岁出家修道,出家前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太子。 ③ 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古印度拘萨罗国都城名舍卫城,以国都名称国名,称舍卫国。娇萨罗国的给孤独长者在舍卫城南购得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园林,修建精舍,施与释迦牟尼为居止说法之处,以太子和长者二人名字命名祗树给孤独园,简称祗树园。释迦牟尼在此说法二十五年。 ④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 佛成道后,最初在鹿野苑听佛说法的,是净饭王派来随侍的五个臣仆,这是最早随佛出家的五比丘(出家男子称为比丘)。第二批,拜火教的迦叶波三兄弟带领徒众一千人,随佛出家。第三批,舍利弗和目犍连各带徒众一百人,随佛出家。第四批,舍耶长者等五十人出家。到舍卫城时,出家僧团已发展到一千二百五十多人。 ⑤ 世尊 人们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作第二人称使用时都称世尊。 ⑥ 食时 当时僧团规定一天的上午至于中午前为食时。 ⑦ 乞食 为了磨炼心性,也为了广结佛缘,规定僧尼必须着衣持钵乞食。 [释净慧注疏] 如是 信辞也。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辞无繁约,非信不传。故建言如是。 我闻 证闻也。亲承曰我闻,传受曰所闻。此曰我闻,则亲承音旨也。 一时 化辰也。即法王启运之日,大众嘉会之时。 佛 化主也。大师之名,以觉为义。一自觉,二觉他,三觉满。异凡夫故自觉,异二乘故觉他,异菩萨故觉满。三者备矣,受佛名焉。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化处也。国是游历之境,园是依止之所。住国为化在俗之徒,住园为统出家之众。舍卫,此云闻物国,胜物多出此土,嘉名远振诸国,故曰闻物国也。祇陀是太子之名,此云战胜。太子载诞之时,王破敌军之贼,官人闻奏,遂以名。给孤独是国臣之号,本名须达。须达内慈而外富,赈贫恤寡,乡人美之,因以号焉。园是须达所买,树是祇陀之施。树为别物,园即总名。君上而臣下,不可直称独园;园总而树别,不可但言祇树;故兼之也。买园施树,事在别也。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同闻也。比丘有三义:一曰怖魔,二曰乞士,三曰破恶。怖魔在初,乞士居次,破恶最后。夫创轨玄门,即达降魔之志,故剃发染衣,天宫动而魔怖也。身为道器,身安即道隆。故已沾法服,须乞食以资身也。圣人道长,凡夫道消,故所修已满,即破恶以证果也。 尔时世尊 上明通序以证信,下明别序以发起。世尊,化主也。成实论云:具上九,号故曰世尊。 食时 化辰也。旭旦即始营,未毕,晚日则饭食复终。莫若辰午之间,正是初成之际。此辰行乞,故曰食时也。 着衣持钵 化仪也。外道或不着衣,或以手捧食。为破裸形外道故,所以着衣。为破手捧外道故,所以持钵。被僧伽梨衣,故曰着衣。执四天王所奉之钵,故云持钵。 入舍卫大城 化处也。此城家九亿,纵横十二由旬,故言大也。园南而城北,自外以适内,故言入。 乞食 化事也。由从之而乞食,则成彼之福田故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 化等也。夫舍富从贫,即益贫不益富;舍贫从富,即益富不益贫。舍富从贫,故大迦叶所以被呵;舍贫从富,故须菩提所以置钵。今佛不尔,故云次第乞也。 还至本处 知足也。由知足故乞不过量。由乐静故还归本所也。 饭食讫 化终也。金刚之体,岂资于食?为益物故,现同饭也。 收衣钵 上叙行涂乞食,下明敷坐入静,欲令众生生福故,所以行涂而前乞。欲令众生生智故,所以入静而后说。收衣钵者,屏外缘也。制僧伽梨衣,为入聚落。受四天王钵,为贮资粮。还至本处,故衣须收。饭食事讫,故钵须置也。 洗足已 行涂所以秽足,敬定所以清身。 敷坐而坐 正入静也。将欲说法,故敷师子之坐,即事入定,宜结跏趺之坐也。 [白话解] 确实是我亲见亲闻的,当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随佛在一起的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人。一次,到了化缘乞食的时候,世尊披起袈裟,托着饭钵,入舍卫大城乞食。在舍卫城中,顺次一家又一家,沿门乞讨,然后回到祗树给孤独园,吃过饭,收拾好衣钵,洗完脚,敷开法座,盘腿安坐。善现起请分第二
佛的日常起居(行、住、卧、坐)无时不在体现并宣说实相般若(智慧),但只有那些证得佛果的“圣人”才能领悟,一般的凡夫俗子以及善男信女都不能了悟这种般若妙法。为使大众开悟,须菩提从座位上站起,请求佛为众生解说佛法。 [原文] 时,长老①须菩提②,在大众中,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③善护念诸菩萨④,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善提⑥心,云何应住⑦?云何降伏其心⑧?”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注解] ① 长老 位居上座的比丘,称为长老。 ② 须菩提 舍卫城人,是佛十大弟子之一,佛赞须菩提解空第一。 ③ 如来 如本来实际面目,就是如来。能如实地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达到主客观高度统一,就说见了如来。你能见如来,就可成为如来佛。在佛经中,如来又是佛的称号之一。 ④ 菩萨 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修习自觉觉他的菩萨行的人,都称为菩萨。 ⑤ 善男子 善女人 发心向佛的人,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⑥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罗三藐三,意为无上正确;用般若智慧观照禅中的玄妙境界,从而净化心灵,建立无分别智,得诸法实相,这样的殊胜境界,称为菩提,意译觉悟,又译智慧,又译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常译为无上正等正觉,简译为无上菩提、无上觉、无上道。 ⑦ 云何应住 此处意为应抱什么态度,应立什么观点。 ⑧ 云何降伏其心 人的心境最难调御,心似猿猴,意像野马。坐禅如何能达到至静境界,说来容易做来难。云何降伏其心?怎样才能收住这个心猿意马?唐三藏往西天取经,靠观音菩萨的金箍咒,才能拴住顽猴孙悟空。须菩提虽然已修成解空第一的阿罗汉,对这问题还未得自在,所以请问如来。 [释净慧注疏] 时 长老须菩提 上明序分,言兴致之由。下明经体,彰即坐之益。长老,尊称也。须菩提,此云善吉,亦曰空生,生时其室尽空,故曰空生。父母问师,师云:唯善唯吉,故言善吉。 在大众中即从坐起 但尊人重法,理自不可端拱。况即事请道,所以侧身避席。 偏袒右肩 既表师资之仪,示有驱策之相。亦是随从国法,即以右袒为恭。 右膝着地 屈曲伏从,示无违拒之貌。 合掌恭敬 敛容祗肃,显有专一之心。 而白佛言 希有 世尊 既欲请道,宜先叹德。叹德之意,即为请益之基。希有世尊之言,命章总叹之谓也。 如来 如目真如。来目无分别智,如以不异为义,来以至处为功,三世诸佛皆以无分别智,乘真如之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也。 善护念诸菩萨 善付嘱诸菩萨 菩萨者,此云道心众生。护念,约转*轮时,化深行菩萨。付嘱,约般涅槃时,化浅行菩萨。护念者,护是防其自身与智慧力,令成就佛法。念即缘其所化弟子与教化力,令成就众生。化力有三:一神通轮,二记心轮,三正教轮。神通转变,故能使背邪以归正;记心言实,故能使除疑以生信;正教示理,故能使舍恶以修善。付嘱者,付是将浅以授深;嘱即教深以化浅。浅行菩萨于功德有二种:一已得,二未得。已得者欲令不舍,未得者欲使增修。故将浅以付深,嘱深化令不退也。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言善者,为异阐提、外道之流。男女者,即简二根阍阉之类。 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阿名无,耨多罗名上,三名正,藐名遍,后三名知,菩提名觉,总曰无上正遍知觉。正是如理智,遍是如量智,知是无分别智,觉是无分别后智。如理智缘真,故言正;如量智缘俗,故言遍;无分别智断二种无知,故言知。无分别后智出眠梦之表,故言觉。此四智即佛果之正体。人若发心远求此体,名曰发菩提心。此立为问之本。 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 夫法门虽旷,不出大乘之与小乘、因德之与果德。此经显大乘法门,明菩萨正行,所以请因而不请果。由因成必得果故,亦举果以明因耳。大乘明因有三:一应得因,二加行因,三圆满因。所应得者谓菩提心,所可行者谓十度行,所须满者谓三德果。发心因乎佛性,起行因乎发心,圆果因乎加行。故以佛性为应得之因,发心为加行之因,加行为圆满之因。此文应具三问:初问应云何住,此请加行因,言欲发菩提心,住何心而成发。次问云何修行,此请圆满因,言欲修菩萨行,起何行而成修。后问云何降伏其心,此重请圆满因,言欲灭正行障,降何心而成灭。然因既有三:但请后二,何也?夫初因本有,本有者非佛事。后二新生,新生者是佛事。非佛事者,有说亦有,无说亦有。由此义故,不待问而自成。是佛事者,有说则有,无说则无。由此义故,必因请而方立也。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服其心。” 赞而后述,重其言也。 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诫而后许,专其意也。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长老蒙许,言志愍也。 [白话解] 这时候,在大众中,须菩提从座位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双手胸前合十,恭恭敬敬对佛说:“我们敬爱的稀有的世尊啊!你一向无微不至地关怀爱护诸菩萨,谆谆教导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修学无上菩提,要保持什么心态,确立什么观点,怎样才能降伏像猿猴、似野马的心?” 佛说:“好哇,真好哇!须菩提,你说得不错,如来很关怀爱护诸菩萨,常用心教导诸菩萨。你好好听着,我现在告诉你:善男子、善女人发心修学无上菩提应持的态度及怎样降服像猿猴、似野马的心。” “是,世尊,我很高兴,很想听你说哩!” ♡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解 前言
下一篇:金刚经注疏二 大乘正宗 妙行无住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