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四划以上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四划以上
愿生于妙喜佛土
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见阿閦佛品第十二第四十九章
能欢喜发心修学无动,没、生不动,平等不二,必生清净妙喜无疑。
慢幢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三我慢心一起,自负其高,犹如幢的高耸,所以将慢心比喻为慢幢。
慢他心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忏悔品第六之六对人傲慢。
慢法
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菩萨品第四第二十章
《俱舍论》说有七种慢:一、慢,二、过慢,三、慢过慢,四、我慢,五、增上慢,六、卑慢,七、邪慢。令心高举,总立慢名。行转不同,故分七种。
僧佉毗舍师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六章
僧佉,意译为数论,这派人主张数是万法的本源。数论派是附佛外道。毗舍,意译为胜论,这派人以实质、属性、作用、共性、自性、关系作为分析事物的基本原则的方法。胜论派是外道。这两派都主张实有一个轮回的主体补特伽罗。
僧伽梨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六第十六章之一
又名袈裟,僧人披的外衣。
僧祗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六第十六章之三梵文Asanknya,音译阿僧祗,表示一个很大的数。一阿僧祗为一千万万万万万万万万兆(一兆为一百亿),即是1045,1后面带着四十五个零。
熏以成业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十四第三十九章
身口意三业,意业起着最根本的作用。由于三业的熏陶,人们便形成了一种思维的习惯势力,把这种习惯势力称为业力。
遮五种肉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九章
佛门禁食肉,也有灵活性,对体弱病残的出家修行者网开一面,允许食五种肉,不见杀,可食;不闻杀,可食;不疑杀,可食;猛鸟食余,可食;自死,可食。
演说菩萨修行渐次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普眼如何如何是正方便
前说知幻即离,不作方便,亦无渐次。或有人说:我已知道了,无须修行了。因此,普眼菩萨欲使教法圆足,请问世尊开始入门之法。
蕴之与界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
这里指五蕴十八界。
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合称五蕴,又称五阴,诸经用这五蕴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这是为了教化世人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眼、耳、鼻、舌、身和意,称为六根;与六根顺次对应的是色、声、香、味、触和法,称为六尘,六根六尘合称十二入;与六根、六尘对应的识相,顺次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称为六识;六根、六尘、六识合称十八界。这也是为了阐析客观事物在心中形成识相的过程而施设的一种理论。
犛牛爱尾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三
犛牛即是牦牛。犛牛最珍爱自己的尾巴,以犛牛爱尾比喻舍本逐末。
慧可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付嘱品第十之六
(公元487—593年)河南洛阳人,俗家姓姬,少为儒生,通达老庄易学,后精研佛典。四十岁时拜达摩为师,从学六年,得付心印。
慧目肃清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弥勒何得永断轮回
慧目能照,即妄成真,心不动摇,是谓肃清。
稽首十方诸佛名字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圆觉如何安立道场
以名召体,观而礼之。准勒那三藏礼佛观门,有七礼法|一、我慢礼。二、唱和礼。恭敬礼,敬从心发,运于身口。四、无相礼,深入法性,离能所相。五、起用礼,观身与佛,皆从缘起,如幻如影,普运身心,遍礼一切。、内观礼,但礼身内法身真佛,不缘他佛。七、实相礼,若内、若外、若凡、若佛,同一实相。见佛可礼亦是邪见,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名平等礼。
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净诸业障远离四有为相
藏识种子,缘起现行,遇境则发,相续流转。因对幻境,犹有我执,慧军魔众,交相登场。阿赖耶城,难得清净。末那参将,我慢顽强。由六识将。镇六根门。内将外贼,频通游戏。时时偷号,惑我法王。往往侵强,扰我观境。虽外怯般若。昼伏夜行。而内挟无明,昼夜不断。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九第二十七章
摩诃迦叶即大迦叶,原是王舍城婆罗门大富长者之子,皈依佛后证得阿罗汉,在灵山法会上佛拈花示众,众弟子不解其意,大迦叶破颜微笑,佛乃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于大迦叶。大迦叶及其妻妾出家后都修得紫金光聚,紫金光比丘尼,即大迦叶在家时的妻妾。
摩尼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三章之一
摩尼是梵文音译,俗称如意宝珠,是用琉璃、水晶或各种宝石做成的装饰物。
摩登伽女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一第一章
淫女。
薝蔔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四章之二
产于印度的一种金黄色的花朵。
颠倒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文殊师利因地如何发心
心识狂乱,背觉合尘。倒有所执,颠但荒狂。
颠倒
于禅宗七经出处: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第五第二十二章
凡夫以为这无常的身是常,是一种颠倒。修习小乘法后,破了常想,又执着无常,这又是一种颠倒。其实,佛法非常非无常,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总是颠来倒去,不识如实之法。
繁兴永处那伽定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机缘品第七之四
那伽是梵音,意译为龙。那伽定,想龙那样定。行住坐卧,言默动静,无不在定慧中了。
辩音菩萨
于禅宗七经出处:圆觉经答辩音几种具体修习
此菩萨善能辩别随类圆音。佛以一音,逗于万类。前已统明三观。随机单复不同。未审诸菩萨所修,为一人具三?为各人各一?为前后、为同时、为依次、为超次?辩音菩萨知众生心,乃提请世尊开演。
磨衲
于于禅宗七经出处:坛经护法品第九之三
袈裟的一种。相传乃高丽所产,以极精致的织物制成。磨,指紫磨,属于绫罗类。
燃灯佛
燃灯佛是最古的佛。燃灯,把灯点亮,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曹山本寂禅师以见燃灯佛比喻参禅,分三种情况:一、未懂回光反照自性,或听人说过反照自性而不实行,这人未见燃灯佛。二、见了燃灯佛,至静中已见心光,却沉缅六尘境界,贪着禅乐,这人未得燃灯佛授记。三、身、心、情、识俱忘,常觉不迷,明心见性,便说这人已得燃灯佛授记。
檀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八章
意译布施。出世间上上的施,不只是施财施物。施则要舍,包括喜怒利衰荣辱甚至生命都能舍;不求名,不图报,不求福德,也不执着功德,这样才能修成功德;行上上方便,以法施化度他人,则是最大的功德。
檀越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严经卷第一第一章
向僧众施舍财物饭食的在家之人,意译施主。
瞿昙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三第七章之一
释迦牟尼的别称。
藏识意俱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八章之一
藏识,指长期虚妄熏习而成的藏识种子,‘意’,指第七识末那识,即专管思维的思量识。藏识种子接触到内外尘影,即时显出现识,思量识缘此现识作意思量,以既有的知识做参照物,进行对比、推断,从而生起意识。所以说‘藏识意俱’而生意识。
羼提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四第八章
意译忍辱。这是忍辱负重,是为了无上菩提和普度众生的大事业而修炼心性,不是忍辱偷生。
魔业烦恼
于禅宗七经出处:楞伽经卷第二第四巷之二
魔业,指心中邪念所造的业障。《六祖坛经》付嘱品说:“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楞严经·卷第十八》详细描述了色阴区宇十大幻相。受阴区宇十种魔心,想阴区宇十大天魔,行阴区宇十外道论,识阴区宇十种妄立因果。最后指出这五十种微细魔事,都是在禅定中自心生起的境界。如果清除心中尘垢,不落邪见,则所有阴魔、天魔、见魔、全都消灭,摧碎无余;大力鬼神丧胆逃逸,魑魅魍魉无生之理。
♡ 喜欢 (0)上一篇:禅宗七经词句注解索引 十三划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