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希拉考古遗址—伊斯兰堡—巴基斯坦寺院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塔克希拉考古遗址
中文名称: 塔克希拉考古遗址
英文名称: Taxila
198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 (III) (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届会议报告。
介绍
塔克西拉古城遣址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30多公里处,是一座建于2500年前的古城。公元前7世纪这里已是繁华城市。公元前5世纪,古城所在地区成为波斯大流士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3世纪,由于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信奉佛教,塔克西拉进一步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学者云集的佛教、哲学和艺术研究中心。唐代高僧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将塔克西拉译作“坦叉始罗”。公元6世纪,玄奘描述当时的塔克西拉是“地称活壤、稼穑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气序和畅。崇敬三宝”。我国晋代高僧法显于公元405年至411年也访问过此地。今天,轮廓鲜明的古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坚固高大的城垣、精巧别致的佛塔、金碧辉煌的寺院庙宇和大量形象逼真的人物浮雕,分布得错落有致,显示了这座城市的昔日盛况。
塔克西拉古城址出土的遗物中,以反映希腊风格和佛教艺术者为最著名。那一枚枚印有希腊国王头像的古钱币表明,曾有39个希腊君王和2个希腊女王流治过这里。具有古印度风格的金银饰品,反映了孔雀王朝和贵霜王朝鼎盛时期的繁荣。还有伞形宝塔,和中国宝塔同出于一个艺术源流。最引人注目的是千百尊大大小小的健陀罗王朝时期的石雕和泥塑佛像,明显地带有希腊雕塑风格,却又自成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健陀罗艺术风格。
在离城堡不远处,有一个单独的院落,这里原是小王公住的地方,唐玄奘西行取经时,曾经在这里住过。城堡另一头的山坡下,完整地保留着一个石砌的台子,这个台子就是当年玄奘讲经的地方,被人们称为讲经台。讲经台呈斜坡状,可同时容纳数千听众,居高临下,声乐顺风而下。在离塔克西拉博物馆不远的姚连村旁有一座90多米高的小山,山顶有一个姚连寺。据说,在贵霜王朝佛教鼎下两层,下层佛塔遗迹上,雕刻多姿多彩的人像、狮像及佛像。塔上刻有梵文等文字。寺内有几十个小房间,是参禅打坐的斗室,还有厨房、餐厅、浴室和仓库等,庙内还保存着当年佛教徒使用的小石磨。
1980年,在这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至3000年的陶器,这说明这座古城可能是南亚地区人们最早聚居的都市之一。
评价:
从锡尔凯波(公元前200年)到锡尔孙凯的防御工事可以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瑟赖盖拉的坟墓中看出,从公元一世纪起,塔克希拉成为印度河畔的一座城市,为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波斯、希腊,和中亚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二世纪,交替对其产生影响,逐渐成为了佛教中心。
达磨尔吉卡,这是一处堪称巨大的寺院,从遗存的基址上,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寺院的规模之大。 "这里有巴基斯坦最大的佛塔,它的中文名字叫'法王塔'。"王邦维先生说。“法王塔”Dharmarajika stupa,也称为“大塔”great stupa,传说是阿育王为纪念佛陀成道所建,是巴基斯坦境内一处极为重要的佛教遗迹,世界文化保护遗产。其实该塔并非佛塔,应该是为了纪念佛教转轮王丘就却所建的转轮王葬塔。丘就却(?~约75)Kujūla Kadphises;ChiuChiuChueh贵霜帝国的创立者。即迦德菲塞斯一世(约15~65在位)。原为大夏的贵霜侯。此塔建于丘就却死的那一年,而且就立在丘就却统治贵霜王朝时代的重要城市。事实上除了法王塔出土的铭文内容可以证明,这是一座纪念丘就却为佛教转轮王之葬塔外,法王塔的建筑型制也能证明此塔是一座转轮王塔。至今立在地上的法王塔仍能见是一座下部具有方形基台,上部是呈一半圆形如覆盆状的大型建筑物。看起来象个大土堆,如宝箧印陀罗尼经所说,“如朽土聚”!塔堪称雄伟,虽然经历过一千多年的风雨冲刷,残存的塔身也有10多米高。
《大般涅盘经后分》将佛教的葬塔分为四种,即佛塔、辟支佛塔、阿罗汉塔及转轮王塔。这四种塔,按该经的说法,基本上是以塔之“层级”及“无复层级”作为判别塔类的方法。该经说佛塔高十三层、辟支佛高十一层、阿罗汉塔高四层,而转轮王塔则“无复层级”或无层级。什么叫做“层级”呢?日本法藏馆编的《总合佛教大辞典》对佛塔的建筑结构作了这样的说明:“最低部称之为基或露盘,呈方形状;基台上置有一如覆钵状之半圆形物称之为覆钵;覆钵之上有剎柱,即安置相轮的位置。”基台及覆钵的部位是古代各种塔的基本建筑结构,覆钵的位置一般是做为安置舍利的地方。佛塔、辟支佛塔、阿罗汉塔与转轮王塔的建筑结构不同的地方就是,前三者有剎柱及相轮,而转轮王塔只有基台及覆钵,故后者被称之为“无复层级”的建筑物。
这个法王塔只有基台和覆钵的结构,这种结构就是《大般涅盘经后分》所言之转轮王塔的“无复层级”的建筑结构。
焦里安Jaulian(又译作“乔里央”、“毫林”、“招莲”)佛教遗址。焦里安(Jaulian)的讲经堂遗址在一座山上。据说当年玄奘讲经之时,南亚次大陆各地佛教徒纷纷前来,最盛时讲经堂内曾有千人之众听经。
讲堂共分为两层。与中国式的庙宇有很大差别,全是泥砖建造,极其古朴。第一层大堂中间是高僧的坟冢,雕刻了神态各异的佛祖。靠下面是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四周密密地排着一个个狭小的打坐间,中间厅堂里则分布着很多打坐台,我们只能在打坐台之间的弯曲夹道中小心穿行。看得出来,坐在中间打坐台上的僧人,在级别上应该高一点,他们已经可以把个人小间里的打坐,挪移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中间打坐台也有大小,玄奘的纪念座属于最大的一种。这一层的壁上还有很多破残的佛像,全都属于犍陀罗系列,破残的原因可能很多,不排斥后来其他宗教兴盛时的破坏,但主要是年代久远,自然风化。这些佛像有些是泥塑,有些由本地并不坚实的石料雕成,这与希腊、埃及看到的"大石文化"相比,有一种材质上的遗憾。这是没有办法的,一种从两河流域就开始的遗憾。
西尔卡普遗址
♡ 喜欢 (0)上一篇:塔赫特巴希—巴基斯坦寺院
下一篇:如来寺—巴西寺院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