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基础知识

佛教中常说的“须弥山”在哪?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

佛经中经常提到“须弥山”,有人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须弥山应该在印度;也有人认为须弥山是喜马拉雅山,或冈底斯山;我国大部分群众则认为须弥山是昆仑山。

所以须弥山到底是哪座山,如今又在哪?

须弥山其实是音译,意译为“好光山”“妙高山”“好高山”,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山,佛教宇宙观沿用了这一称呼。

佛教的宇宙观是主张多个世界的,一千个单位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这是一佛的化境。

每一世界最下层是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就是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的大地;而须弥山就在这个世界的中央。

印顺《妙云集》中的《须弥山与四洲》谈到:“须弥山中心的世界观,是佛教古典的一致传说。佛教的传说,以须弥山为中心,九山(连须弥山)八海围绕着;在须弥山的四方海中有四大洲;日与月与月,旋绕于须弥山的山腰。”

 

真实的“须弥山”是怎样的?

在《长阿含经》卷十八《阎浮提洲品》中说,须弥山高出水面八万四千由旬(由旬,长度单位,有一由旬等于四十里、六十里、八十里等说法),水面之下亦深达八万四千由旬。其山直上,无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宫殿,山基有纯金沙。其山顶有三十三天宫,为帝释天所居住之处。

 

敦煌壁画中各式各样的须弥山,共同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上有天宫或佛说法,下有海水,山中间有日月和双龙。

一般都有阿修罗站在中间,手托日月,阿修罗比较特殊,站在一边。双龙形象变成了人身蛇尾缠绕在一起,应该是借鉴了中原传统的伏羲女娲的形象,日月中的三足鸟和蟾蜍玉兔也是中国传统。

 

须弥山四周又有七座金山,皆为方形,依序围绕前座,高度亦为前座之半,每座金山之间为内海,充满八功德水。

七金山外隔着碱海是一座圆形的铁围山,位于金轮之上的边缘。在碱海的四方分布着四个大洲,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分别由四大天王守卫,即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据传说,我们所处的世界就是南瞻部洲。

喜欢 (1)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