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知识

数息观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数息观(佛教解释)

  数息观在印度话是安那般那,为佛陀所教导禅定修行法的门之一,由于此观法对治散和不净观(对治贪欲)一样很有力,所以被称为“二甘露门” 这两个甘露之门可以让我们获得禅定,同时,如法的思维可以获得无漏的智慧,所以称为甘露门。它也是我们汉传佛教修行人修定的基本法门。

名词详解

  (杂语)五停心观之一。数出入之息,停止心想散乱之观法。梵名,阿那波那。

  又云: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意译为念入出息、念无所起、息念观、持息念。简称安般、数息。乃五停心观之一,八念之一,十念之一。即计数入息或出息次数,以收摄心于一境,使身、心止息。此为除散乱,趋入正定之修法。

数息观
数息观

  又将数息观细分,有算数修习、悟入诸蕴修习、悟入缘起修习、悟入圣谛修习、十六胜行修习等五类。

  [杂阿含经卷二九、修行道地经卷五、大安般守意经卷下、俱舍论卷二二、瑜伽师地论二七]

  梵语 a^na^pa^na-smr!ti。又作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念安般、安般守意。意译作念入出息、念无所起、息念观、持息念。简称安般、数息。乃五停心观之一,八念之一,十念之一。即计数入息或出息之次数,以收摄心于一境,使身、心止息。此为除散乱、入正定之修法。梵语 a^na,原为遣来之意,转指入息;apa^na,原为遣去之意,转指出息。亦即先入息、后出息之调息(呼吸)法。然亦有主张“先出息、后入息”之方式,而意译为“念出入息”者。又若将数息观细分,则有算数修习、悟入诸蕴修习、悟入缘起修习、悟入圣谛修习、十六胜行修习等五类。(杂阿含经卷二十九、修行道地经卷五、大安般守意经卷下、俱舍论卷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

  禅定的修持方法之一。指计算出息(呼气)或入息(吸气)之次数,令心摄于一境,以对治散乱的修持法。为五停心观之一、八念之一、十念之一,与‘不净观’同为初心入道的修法。音译阿那般那观、安那般那念、阿那波那、安般守意、安般念、安般;又称念出入息、念无所起、息念观、持息念、息念、数息。《俱舍论颂疏论本》卷二十二云(大正41·942a)︰‘经言阿那阿波那念。阿那者,此云遣来,谓持息入,是引外风令入身义;阿波那者,此云遣去,谓持息出,是引内风令出身义。’《杂阿含经》卷二十九云(大正2·206a)︰‘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中略)若比丘修习安那般那念,多修习者得身心止息、有觉有观、寂灭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修行方法

  首先开始调身、调息、调心,这三条是一致的。

  我们先调身。先端身正坐,正坐就是半跏趺或双跏趺坐。如果是半跏趺坐,把左脚放到右脚上,拉近身体就可以了。如果有人要用双跏趺坐的话呢,也可以,如果你的单跏趺,可以盘半个小时的话呢,你可以上双跏趺。在单跏趺的基础上把右腿从下面拉上来。接着就是正手,就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重叠起来,放在小腹之前。

  次正头。平面正坐,头要不偏、不斜、不低、不昂。不要太昂,也不要太低。然后闭口,唇齿相拄,舌向上腭。接着就是闭眼睛。眼睛微微闭上。有的人喜欢半睁半闭也行。这样就是调身。保持身体的不宽不急。

  接着就是调息。息有四相:风、喘、气、息。什么是风相呢?就是坐的时候,鼻中气息出入觉得有声音。这就是风相,这是不调的,这个是不正确的。喘相,就是在坐的时候,息虽然没有声音,但是它被节制了、不畅快,叫做喘相。第三种情况就是气相。气相,在坐的时候,这个息虽然没有声音,而且出入也不节制,但是不够细。

  风、喘、气这三种情况都是不调相。第四种,息相,是调相。什么是息相呢?呼吸既没有声音,而且很通畅,不节制,而且很细、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这个情况就是息相。

  在数息时达到息调相才能入定,守息则定。前面的不调相时,你要是呼吸声音很大,那么数息时会“观风则散”,你的心则定不下来;“观喘则结”,“观气则劳”,这个气要是很粗的话,还不能观,只能数。到了这个息相现前的时候才能够守息,守息就能得定。

  我先把调息的这四种情况给大家讲了一遍。现在身调好了,怎么去调息呢?热气起心,当我们的心很细的时候,这个息也就细了。息调好后,众犯不生,息心亦定。

  调的方法有三种:一个是安心,就是将你的注意力先放在肚脐下面二指,在腹部的中间,就是肚脐稍微下一点,先把心安在这个地方。接着全身放松,放宽胸心,然后观想,气息遍入毛孔,出入无障。

  这三种情况做好后,你不要着急,气息自然慢慢地就调匀了,你的呼吸就很自然了。

  这个呼吸一定是很自然的,不要去控制呼吸,调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丹田的部位,把身体放松,全身心放松;当然也不能太松,太松容易瞌睡。

  身体不能垮下来,要自然挺起,然后观想气从遍身的毛孔出入无障,你的呼吸就像毛孔在呼吸一样,只是“就像”,这是“像这样”,这是你的“观想”。这样你的心就会渐渐细下来,这就是调息。

  调身和调息、调心是一致的,在讲话中稍微有一点次第,但其实是一致的,是同时的。我们调心时,这个心要宽急得所,不要太放松,心要是太放松的话,容易昏沉。如果心的念力太精进的话,容易紧张。心既不要太紧张,也不要太松懈、不要太懈担心要不宽不急,这是心调相。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上一篇:第六识

下一篇:地藏七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