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教知识

心地(佛教名词)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心地(佛教解释)

  指人的存心、用心;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 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

基本解释

  1. [intention]∶指人的存心、用心

  心地善良

  2. [mind]∶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心能生万法,如地能长万物,儒家用以指心性存养

  愿问第一义,回向心地初。——杜甫《谒文公上方》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朱子全书·学二》

  欲广福田,须凭心地。——《镜花缘》

  3. [mood]∶心情,心境

  心地轻松

  4. [breath of mind]∶心胸、气量

  总能够似宝玉这般人材心地?——《红楼梦》[1]

基本含义

  以大地来比喻心,谓心如大地,能产生世间、出世间和善恶等法。《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八:“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又《大日经疏》卷三:“如世人举趾动足皆依于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起行,故名此心为地。”总之,心地有三义:一是心万法之本,能生诸法。二是修行者依心而修行。三是身口意三业中,心业最胜。后宋儒也指心性存养为心地,《朱子语类辑略·持守》:“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今用以表示多种意义:一、指人的用心、存心或居心,如“心地善良”、“心地坦白”、“心地单纯”等。二、指心胸、器量,如“心地狭窄”、“心地宽阔”等。“心田”与“心地”相类似。如《五灯会元·沩山灵佑禅师》:“今时人但直下体取不会底,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一解,将为禅道,且没交涉。名运粪入,不名运粪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又如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后见于诗文中运用,如唐·白居易《狂吟》:“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禹振声)

  1.心为万法之本,能生一切诸法,故曰心地。2.修行人依心而起行,故曰心地。

引证解释

  1. 佛教语。指心。即思想、意念等。佛教认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万物的大地,能随缘生一切诸法,故称。语本《心地观经》卷八:“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坛经·疑问品》:“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七:“我自观心地,莲花出淤泥。” 唐 王缙 《东京大敬爱寺大证禅师碑》:“开心地如毛头,扫意尘於色界。”

  2. 宋 后儒家用以称心性存养。

  《朱子语类》卷六七:“盖其心地虚明,所以推得天地万物之理。” 明 高攀龙 《语》:“然人之心地不明,如何察得人心术?”

  3. 居心,用心。

  明 叶盛 《水东日记·陈古庵经纪梁氏》:“朋游中,惟邻居同年 陈汝同 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托也。” 梁启超 《上粤督李傅相书》:“故倡民权之人,其心地最纯洁。” 曹禺 《雷雨》第四幕:“你是个少爷,你心地混帐1

  4. 器量,胸襟。

  《水浒传》第十七回:“ 王伦 那廝,心地褊窄,安不得人。”《红楼梦》第五八回:“也有心地狭窄犹怀旧怨的。”

  5. 心情,心境。

  唐 司空图 《偶诗》之五:“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应平。”《元诗纪事》卷十引 元 黄肖翁 《题水村图》诗:“幽人心地本翛然,此境相谙七十年。”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打定主意之后,心地倒十分轻松了。”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否认一个年青女子的心地是和一个中年男子是不相同的。”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