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释迦牟尼佛入胎到涅槃

释迦牟尼佛转法轮(22-26)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转法 轮(22-26)

迦毗罗城的悲运(22-22):

佛陀应身的年龄,随着春花秋月在增加;佛陀的态度,更慈和、更沉着、更庄严

  外面有异教徒的迫害,内部有提婆达多的捣乱,伟大宗教家的佛陀,虽能使异教徒的迫害,徒然显出其笨拙和愚昧;提婆达多的捣乱,徒然是自取灭亡;但世间上绝不会因此就相安无事。这个世间是光明与黑暗的世间,是善与恶、佛与魔的世间,娑婆世界上永远是不会没有问题。

  佛陀对宇宙观的说明是成住坏空的相续,对人生观的看法是生老病死的轮回。世间上的一切森罗万象,没有一项能脱出佛陀对宇宙和人生所下的定律!

  佛陀早就知道一件不幸的事情终会到来,这与佛陀本身虽然无关;但与佛陀的祖国却有存亡的关系。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时常发生战争,大小国家林立,做王的人总是有占领他国的野心。

  佛陀的祖国迦毗罗卫国,因为近邻强大的憍萨弥罗国的兴起,常常威胁其安全。好在憍萨弥罗国的波斯匿大王受佛陀的感化,自他皈依佛陀以后,就从未想到要发动战争。

  而且,迦毗罗卫国自从净饭大王逝世以后,王族中英勇的摩诃那摩大将继承政权,因此,迦毗罗卫国还能维持着小康的局面。可是世间法总是无常变幻的,那还是波斯匿王没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向释迦族的女子求婚,释迦族中一面自尊心很强,觉得自己是优等种族,不肯把女子嫁于他族;但一面又畏惧波斯匿王的势力,那时王族的摩诃那摩就自告奋勇的说道:

  “万事皆由我来负责,给波斯匿王发怒起来很是麻烦,在军事上我们是不能胜过他,在政治上我们没有他的国家安定,我想出一个办法,我家中女侍奴隶之中,有一个叫做末利的女孩,十分美丽,就说她是我的女儿,把她嫁给波斯匿王!”

  就是这样,波斯匿王把末利立为第一夫人,迦留陀夷常称她是天下第一美人。

  佛陀成道后知道这件事,对于用欺骗的手段来做人,来从事政治,其结果一定是非常不幸,佛陀深深不以为然。佛陀认为欺骗的种子种下去以后,迟早总要结出灾难的果实。

  末利夫人在波斯匿王很多妃子中被立为第一夫人,波斯匿王就是因为她是释迦族中的王女。

  末利夫人生了孩子叫做琉璃太子,到琉璃太子八岁的时候,奉他父亲波斯匿王的命令,到射术有名的迦毗罗国来学射。

  那时,适值迦毗罗城新建成一个巍峨堂皇的讲堂迎接佛陀说法,释迦族中把讲堂当为神圣之地,敷设整齐的坐具,挂着美观的幡盖,洒出芬芳的香汁,燃烧名贵的檀香,准备等候佛陀的圣驾光临。

  琉璃太子和其他的孩童一起在讲堂中游玩,释迦族中的人见到他时大怒,认为女侍奴隶所生养的孩子走入讲堂,污秽了圣地,著令把琉璃太子早日送回,凡是琉璃太子在讲堂中足迹所到之处,一律掘土七尺,重换净土。琉璃太子知道后大怒,他发誓说道:

  “等我做王的时候,一定要消灭释迦族。”

  佛陀回国说法时,知道这件事,觉得释迦族在形式上这样过份自高自大,国家的前途一定会自取败亡。

  佛陀是体悟宇宙真理的圣者,他要顺着法性生活,他对不幸的人不是没有慈悲,他知道真理是不应该执着,不应该分有你我的。但人间的佛陀,他的心里仍然是热爱着祖国。

  众缘和合,不幸与灾难的果实真的快要成熟。

  有一天,波斯匿王出外巡视,琉璃太子和叛逆的迦梨耶那大臣忽然集合军队就把王的侍卫杀死,夺去王冠与王所佩的宝剑。

  波斯匿王和末利夫人,见到侍卫被杀是出于琉璃太子之手,大为惊慌,他懊悔似的对末利夫人说道:

  “早知如此,快点将王位传给他就好。”

  末利夫人用种种好话安慰波斯匿王,劝他先到迦毗罗卫国暂避琉璃太子的锋芒。

  波斯匿王的年龄已八十岁,不久因病死在迦毗罗卫国,释迦族中用王者的葬礼将他厚葬。

  琉璃太子知道父王死讯以后,认为今后应是自己的世界,他就公然的宣布继承王位,他的哥哥只陀太子他都不放在眼中。

  迦毗罗卫国的悲运就这样的注定而不能避免。

  琉璃王有一天问大臣们道:

  “如果有人侮辱尊贵的国王,轻视国王是不净的人,他的罪应该如何处罚?”

  “他的罪应该万死!”众大臣的回答。

  因此,琉璃王坚决的发出宣言道:

  “释迦族伤害我的自尊心,侮辱我的人格,把我看为不净的人,他们罪该万死,我一定要讨伐释迦族!”

  琉璃王要征讨迦毗罗卫国的风声传出以后,释迦族中得悉这个情报,异常惊慌!

  当佛陀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认为这是迦毗罗卫国人民共业的果报成熟。佛陀叫人不要造业,播下种子一定会有现行。佛陀能救人,但人的业报不能不受。有罪业的人,不忏除前愆,佛陀虽可救度一时,但最后他还是要受完业报。

  佛陀想到为了祖国,只有尽心帮忙,因此就独自的离开大众,一个人在琉璃王军队必定经过的道中一棵枯树之下静坐,等待琉璃王和他的军队。

  琉璃王对佛陀没有好感,但想到他是佛陀,不下车不行,因此勉强的下车说道:

  “佛陀!那边的山上有枝叶繁茂的大树,坐在那边才荫凉,这棵大树已枯萎凋零,坐在这儿给太阳晒,非常不好。”

  佛陀威严的回答琉璃王道:

  “你说得不错,但是,亲族之荫,更胜余荫。”

  虽然是凶恶残暴的琉璃王,听到佛陀这慈悲的声音,也不能不感动。佛陀的话中是指他要灭亡迦毗罗卫国和释迦族,祖国和亲族之荫都没有,还要其他的甚么荫呢?因此琉璃王心中想:过去,国与国用兵,遇到沙门,总是回兵,何况现在遇到佛陀?他这么想后,就告诉佛陀愿意即刻下令回军。

  琉璃王回军后,佛陀没有欢喜,更没有兴奋,他知道因果、业,是世间上自然的法则。

  不久,琉璃王第二次又带兵征伐迦毗罗卫国,途中又遇到佛陀坐在枯树之下,只得再回军;当第三次琉璃王再出兵的时候,还是遇到佛陀坐在枯树之下,他仍然下令回军;琉璃王第四度出军时,佛陀知道释迦族共业的果报是不可避免,也就回去,他对迦毗罗卫国的人不忏悔觉悟,致有今日的危难,很表惋惜,又很同情。

  阿难看到佛陀像有甚么事情放在心中,就很恭敬的问道:

  “佛陀!自从我跟随您出家学道以来,我从来没有见过您的面容,像今日这样的不高兴和没有精神。”

  佛陀轻轻的回答道:

  “阿难!七天之内,释迦族中要遭遇悲运,佛陀面容颜色的改变,是为国家和亲族服丧!”

  目犍连尊者进言道:

  “佛陀!为了营救迦罗毗罗城,我们应该出力帮忙!”

  佛陀看看目犍连尊者,然后就用仁慈的口吻说道:

  “目犍连!释迦族中受宿世的罪业之报,这是因缘果,你不能为他们代受!”

  目犍连尊者凭着自己的神通,对佛陀的话不能完全接受,他要发起保卫迦毗罗卫国的运动。

  琉璃王第四度出军,包围了迦毗罗城。

  目犍连先以神通力营救城中的人民,用钵盛装五百人的释迦族从天空出来,出得城来一看,五百人都化为血水,到这时候目犍连尊者才真正觉悟到佛陀所说因果法则的真理不可违背,就是神通也敌不过业力

  释迦族退在城中,关闭城门,起初还能以射术制敌,但后来觉得敌众我寡,逐渐的感到不支。

  琉璃王传令对迦毗罗城中的臣民说道:

  “开城门的人,赦免他的死罪,反而有赏;否则,城破之日,血洗全城!”

  城中的臣民,互相计议,有的主张开城投降,有的主张抵抗到底,有的则忙着私自逃命,大家都不听指挥,摩诃那摩到这时候也无法统领大众。

  在这紧要的关头,有一个只十五岁的少年,名叫奢摩,自告奋勇的从军参战,他听说琉璃王亲自在城外督促指挥攻城,即刻爬上城楼,他的射术神出鬼没,敌人四散奔逃,琉璃王逃入地洞之下才免去危险。但释迦族中这时有人批评奢摩是匹夫之勇,少年的奢摩大怒,他也出城向别国逃亡。

  留在迦毗罗城中的人都是一些无勇无谋之人。

  主张降与主张战的人分成两派,会议的结果是开城门投降的人多;当城门开放的时候,琉璃王带领那些如虎如狼的部下入城。琉璃王入城以后,把守卫城门最坚强的五百人杀死,把主战的三万人生擒俘虏,琉璃王要想杀死这么多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即刻下令预备把这三万人的足埋在土中用大象来践踏而死。

  这样的死法是非常的凄惨,因此摩诃那摩执政不忍的对琉璃王说道:

  “不管怎么说,名义上你总是我的孙子,现在最后我对你有一个要求!”

  “甚么要求呢?”琉璃王目光炯炯的问。

  摩诃那摩说道:

  “现在你要杀死这么多的人,很不容易,我要求你把他们放去一部份,让我潜到水底下去,你就叫他们逃命,等我从水底下上来,没有逃得及的,请你再杀!”

  琉璃王大笑着说道:

  “这很有趣,我答应,你就下水去吧!”

  当摩诃那摩潜入水中的时候,琉璃王当即下令准许大家逃命,逃命的人互相撞击,奔走呼号,有的跌倒,有的从身上而过,那凄惨的现象真不忍目睹,但琉璃王却笑着以为好玩。当三万人奔逃的所余不多时,琉璃王才着急起来,他奇怪摩诃那摩怎么这样长久的时间都不出水。

  琉璃王命令一个水手到水中去调查。

  潜水的人上来流着泪,感动的说道:

  “启禀大王!摩诃那摩王爷是永不会出来,他为了帮助救济他人的生命,把头发缚在树根上,抱着树根死了!”

  残暴的琉璃王,到这时候才黯然的没有开口。

  摩诃那摩的孙儿,波斯匿王的太子琉璃王,就这样占有了迦毗罗卫国。

  琉璃王极为专横,后来杀死他的长兄只陀太子,疏远谏臣,怠于政治,不久,宫城忽然被火焚烧,琉璃王和他的爱妃都被大火烧死。这时,已向佛陀忏悔皈依的摩竭陀国的阿阇世王,受着情势的需要,就把憍萨弥罗国和迦毗罗卫国归入自己的版图。

特别的教化(22-23):

伟大的佛陀,施恩惠给众生,到处普洒甘露法雨,滋润着众生枯干的心田。佛陀的教示,又是苦海中的法船,能够接引众生从生死的此岸,到达涅槃彼岸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在四十九年佛陀弘化的生涯里,最初直畅本怀,讲说《华严经》二十一日,后因观机逗教,又再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槃经》共八年,这是大会的宣讲,至于对个人特别的教化,佛陀不知说过无量数次,感化无量数人,兹节录一些特别的教化,以见佛陀的慈悲。

  周利槃陀伽的觉悟

  那还是佛陀住在祇园精舍的时候,有一天佛陀走到精舍的门口,见到有一个比丘在大声号哭,有很多人都在旁边笑他的愚痴。这个比丘的名字叫做周利槃陀伽,是个不聪明的人。但佛陀知道他的正直,所以很同情他,重视他。佛陀就问周利槃陀伽道:

  “你为甚么要在这里哭泣?”

  “佛陀!我的性情是一个愚钝的人,我随同哥哥一同出家,哥哥前时教我背诵一偈,我记不得,哥哥说我对于修道没有希望,他今日命令我回家,不准我住在这里,我给他赶逐出来,所以在这里哭,恳求佛陀慈悲救我!”

  佛陀听后很慈祥的安慰他道:

  “有这样的事吗?你不要挂在心上,你跟随我到我住的地方来,自己知道自己是愚,这就是智者;愚钝的人是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

  佛陀回来,命令阿难教授周利槃陀伽,不久,阿难也回说没有办法。

  因此,佛陀只得亲自来教,佛陀教他持诵‘拂尘除垢’的偈句,而他仍然是记不得,大家都说这个人修道无望,但佛陀对一切众生都不会失望,因此,佛陀又告诉周利槃陀伽道:

  “你用笤帚扫地,并为比丘们拂拭衣履和杂物上的灰尘,一面做事,一面持念偈颂。”

  周利槃陀伽依照佛陀的吩咐,为比丘大众服务,但比丘们反而怪他扰乱修行,不准周利槃陀伽扫除杂物,和拂拭衣履,佛陀告诉大家说这是我教的,大家不要阻挡。

  以后,周利槃陀伽扫地的时候,大家都同情他,大家都帮着教他念‘拂尘除垢’的偈句。

  周利槃陀伽认真的工作,一心的持颂,遂将这句‘拂尘除垢’的偈颂记得。日久工夫深,他渐渐体味到这句偈颂的意义。他想:‘尘垢是可从两方面去看,一是内的,一是外的。外面的尘垢是看得见的灰土瓦石,是容易清除的;内心中的尘垢是贪嗔无明烦恼,这是要用大智慧才能清除。’

  周利槃陀伽了解到这时,他的心内渐渐清明起来,过去不能明白的现在渐渐明白。他又想:‘人的欲就是尘垢,智者一定要除欲,不把这个欲断除不能了生死,这是很可耻的事。以欲而生出种种灾难苦恼的因缘,束缚人,不能自由。没有欲,心才能清净,才能自由解脱,才能见到真理。’

  周利槃陀伽这么想,渐渐息下三毒的心,使之进入平等的境地,不起爱憎之念,没有好恶之心,脱出无明的壳,他的心遂豁然而开。

  周利槃陀伽觉悟以后,很欢喜的走到佛陀的座前,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我现在了解,我已拂除心内的尘垢。”

  佛陀也很欢喜,嘉许周利槃陀伽,佛陀就对大家说:

  “诵很多的经文,不了解到经义不行,受持一句偈颂,照着实行,一定就能得道,你们看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陀伽从此成了祇园精舍中有名的比丘,很受大家的尊敬,但周利槃陀伽的生活不变,每天仍然扫地的时候小声的持诵着:“拂尘除垢!”

  担粪的尼提出家

  有一天佛陀带着阿难在舍卫城行化,当佛陀走到城郊的时候,迎面有一个给人受雇担粪的尼提走来,尼提远远的一见佛陀,非常恐慌,他的心内很崇拜佛陀,但他自卑得不敢见佛陀。他觉得伟大崇高清净的佛陀,是人天的师范,而自己是秽贱得罪业深重的人,绝不能亲近到佛陀。可是佛陀知道尼提的心,因此叫阿难先走,佛陀特地绕道来逢尼提。

  尼提想避开佛陀,但佛陀却又迎面而来,他恐缩的想东躲西藏,反而把盛粪的桶弄翻了,路上都是污秽,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就跪在道旁合掌向佛陀致歉说:

  “佛陀!真对不起!”

  “尼提!”佛陀喊他的名字。

  尼提疑惑他的耳朵,他想:佛陀会叫他的名字,他做梦也不敢想。佛陀又再亲切的说道:

  “尼提!现在你就跟我出家去好吗?”

  尼提大惊道:

  “佛陀!我尼提是卑贱污秽的人,您也许可我和您出家吗?您的僧团中都是刹帝利的王子和婆罗门的修道者,我能和他们一样,做您伟大佛陀的弟子?”

  佛陀微笑着说道:

  “尼提!没有那样的事,我的法好像清净流水,能够洗清一切污秽;我的法好像炽烈的大火,没有大小好恶的分别,皆能够烧毁;我的法好像大海,不论什么都能包容。只要接受我的法,就能离种种的欲。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这都没有问题。贫富、贵贱、种姓,这是虚妄的假名;肉体,是四大五蕴假合的色身,没有智慧,不来修行,谁也不能得救!”

  尼提很欢喜,默默的跟佛陀回到祇园精舍,佛陀叫阿难把尼提带到城外的大河边上洗身洁心,然后换着袈裟。伟大的佛陀不舍众生,尼提从此就出家了。

  闻二百亿的修行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一位名叫闻二百亿的比丘,亦名二十亿耳,他本是一个有名的音乐家,出生在富豪的人家为子,父母爱如珍宝,他父母对他幼年的抚育,都不肯让他足踏在有土的地上,所以闻二百亿足下生长很多的黑毛。有一天听闻佛陀说法,很受感动,发愿披剃出家,过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头陀生活。他的双亲非常反对,但阻止不了闻二百亿对修行的热心。

  因此,娇生惯养的闻二百亿,在刻苦的修行之下,身体渐渐的衰弱了,但他仍不开悟,后来他感到自己也难以支持,就想还俗做佛陀的护法,以布施来求悟。

  佛陀知道闻二百亿的心,就走到他修行的地方来,对闻二百亿道:

  “你出家用音乐来帮助我宣化,长养你和大家的信心,这是很好。但你现在又欢喜独自勇猛的修行,除坐禅以外,别的事都引不起你的注意。我想问你,你弹琴,假若弦子太紧的时候怎样呢?”

  “佛陀!琴弦太紧是会断的!”闻二百亿回答。

  “太松呢?”

  “没有声音!”

  “修行也是和弹琴一样,”佛陀慈悲譬喻说法道:“不要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太松都容易出毛病。把心放得平和些,凡事都有程度。”

  闻二百亿遵奉佛陀的指示修行,心就安静下来,不久就开悟证得阿罗汉果。

  

  调马师改往修来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你是什么样的人,佛陀就向你说什么法。佛陀像晨钟一样,小叩则小鸣,大叩则大鸣。

  有一天,有一个训练马的调马师,带着诚恳求道的心来请求佛陀指示他的迷津。佛陀明白他的身份,就向他问道:

  “你很懂得管马,马的性情,在你都已经知道,我来问你,你对于那些马,究竟用几种方法去调伏呢?”

  调马师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我调马有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

  “假若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你又怎么办呢?”佛陀进一步问。

  “那就没有办法了,只有把它杀掉。”调马师回答后又再反问佛陀道:“我想拜问佛陀,您是用什么方法调御众生呢?”

  佛陀回答道:

  “我也是这三种方法,一是柔软,二是刚强,三是柔软刚强。”

  “假若这三种方法都不能调伏时怎么办呢?”调马师复用此话来问佛陀。

  佛陀肯定的答道:

  “那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呢?也只有把他杀掉!”

  调马师听后惊疑的问道:

  “佛陀!您的教法中杀生不是犯戒的行为吗?”

  佛陀庄严真实的说道:

  “你说得不错,在佛陀的教法中,杀生是不净业,是要受因果的轮回。不过我的所谓杀,与你流血的杀不同,因为众生用柔软,刚强,以及柔软刚强的办法都不能调伏时,就不足再和他交谈,不必教授,不要睬他。一个不能教授,不听教诫的人,还不是等于杀掉了一样吗?”

  调马师了解到佛陀的意思,俯伏低头,要求皈依佛陀,受持五戒,从此改往修来,不再虐待动物,更不杀生。

   鸯崛摩罗忏悔皈依

  舍卫城的北方不远,萨那村庄中有一位婆罗门的摩尼跋陀罗,他有弟子名叫鸯崛摩罗,很尊重老师,凡是老师说的话他都相信听从。在弟子中老师特别爱他,因此遭受其他弟子们的嫉妒,谣传他和老师的妻子有关系。摩尼跋陀罗并不听这些谣传,但他的妻子看到鸯崛摩罗聪明伶俐,确实心中常常燃起爱情之火。

  有一天摩尼跋陀罗外出的时候,他的妻子就走来诱惑鸯崛摩罗,鸯崛摩罗知道这是不合伦理的事,弟子一定不可以和师母有暧昧的行为。他就说道:

  “师母!你的年龄比我大,我把你看成是我的母亲一样。这还是清净的地方,我希望你不要乱说乱来!”

  老师的妻子见到鸯崛摩罗非但不理睬她,而且羞辱她。因此她由爱生恨,随即撕破自己的衣服,抓乱自己的头发,等摩尼跋陀罗婆罗门回来时,哭闹着要自杀,他的丈夫问她为什么,他说是鸯崛摩罗缠着她要行非礼的事。她所以这样来说,目的还是怕鸯崛摩罗先告诉她的丈夫,她为了自己,不惜一切毁坏这青年的名誉。

  摩尼跋陀罗很生气,把鸯崛摩罗叫到面前说道:

  “你跟我所学的虽然都已教你,但有一个秘密你还不知道,你要想得到这个秘密,必须要杀死百人以上,把他们手指穿系挂在颈项之中,才能觉悟。”

  “老师!杀一百人以上,这不是儿戏,王法也不准杀人。”鸯崛摩罗嗫嚅着说。

  “你这个愚痴的人,你懂得什么?你要知道杀人才能洗雪你的罪恶,难道你不想作婆罗门,不想升天吗?”

  鸯崛摩罗不敢违背老师的话,把心一横,像发狂似的到处持刀杀人。

  比丘出外见到此事,回去报告佛陀,佛陀听到以后就说:

  “真可怜!我马上出去救他!”

  有些弟子很恐怖,但佛陀像没有事一样。

  佛陀向鸯崛摩罗杀人的地方走来,路旁边有个割草的人对佛陀说道:

  “呵!您不是大圣佛陀吗?前面您最好不要去,那边有一个人在等着杀人!”

  佛陀微笑着点点头道:

  “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就是知道前面有人要杀人才去的,假若世界上都是我的敌人,我也一点不怕,何况是一个人呢?”

  佛陀庄严的向前走着,佛陀不是不爱惜生命,而是知道自己的力量可以折服他,使他得度。

  佛陀一到,鸯崛摩罗带着杀气前来,但当他注意一看,顿时给佛陀的精神力压息下他的狂怒。佛陀的威仪,使他不知不觉的掷去手中的刀,问道:

  “您是一位那里来的不可思议的人?”

  “我是佛陀,我现时住在祇园精舍,将来住在世间上一切处,进入大涅槃,活在每个人的心中,我怜愍到你,所以才来救你。”

  鸯崛摩罗听后,不由得不在佛陀之前俯伏叩头。佛陀又说道:

  “你跟我来,你做我的弟子好吗?”

  “人家都怕我,见到我就跑,难道您能允许吗?”

  “忏悔就能得救,忏悔能消除过去的罪业。太阳的光明照护一切,泥水进入大海就能变为清净,大地吸收粪尿能成净水。你不要挂念,只要你能改过自新。”

  鸯崛摩罗就这样做了佛陀的弟子,变成人间的清净者,得到永远的平和。

  佛陀的慈悲,怜愍到任何人;佛陀绝不愿舍弃一个可以救的人。慑服恶逆,开导迷途,佛陀实在是像太阳、像大海、像大地的圣者。

  鬼子母的改心

  佛陀在大兜国说法的时候,那个国中有一女人,生有很多的孩子,她很爱自己的孩子,但又很欢喜偷食人家的孩子。

  大兜国中的父母人人忧虑,担心会失去他们可爱的孩子。

  比丘们把街上的情形报告佛陀,佛陀早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女人,佛陀知道这国中有一个鬼子母,喜欢偷食人的孩子。这不是讲几句话就能叫她改心,佛陀随即叫一位比丘等鬼子母不在家的时候,把她最小的爱子嫔伽罗抱来精舍之内。

  因此,鬼子母回家不见了她最爱的幼子,悲哀哭泣不止,好多天之内像发狂似的不进饮食。佛陀有一天特地找个机会去逢到她,问道:

  “你为什么要这么伤心的啼哭呢?”

  鬼子母见到是佛陀,暂时停止啼哭,揩拭着眼泪道:

  “因为我不在家的时候,我那最可爱的孩子给人偷去了。”

  “别人盗去你的孩子,你不在家中看守,你到什么地方去了呢?你出去是做什么呢?”

  佛陀这么一问,鬼子母心跳起来,原来她失去孩子的时候,也正是她在偷人家孩子的时候,这是当然的果报。鬼子母给佛陀一问,才知道自己的残忍与错误,一念悔改的心生起,即刻五体投地的顶礼佛陀。佛陀又问道:

  “你爱你的孩子吗?”

  “嫔伽罗是我最爱的,一刻都没有离开过我,我无论怎样不能少了他,少了他我不能生活。”

  佛陀乘机就开示她道:

  “你既爱你的孩子,别人也爱自己的孩子:你失去自己孩子知道伤心,可是你盗食别人的孩子,别人也和你一样哭泣。你现在希望找到你的孩子吗?”

  “如果谁能把嫔伽罗给我,叫我怎样我都愿意。”

  佛陀知道鬼子母改了恶的心,就说道:

  “我能帮助你找到你的孩子,你是不是懊悔你过去盗食人家的孩子是罪恶的行为呢?”

  “我很懊悔!佛陀!请慈悲指教我,我一定遵照佛陀的指示去做。”

  佛陀说道:

  “你从今以后,第一不要乱杀生,第二不要乱盗取,第三不要乱邪淫,第四不要乱妄言,第五不要乱饮食,并且要用慈母的天性,照顾天下的孩子。”

  鬼子母诚恳的接受佛陀的教诫,佛陀归还她的孩子嫔伽罗,她内心的欢喜不能用言语文字形容,她发愿从此做天下孩子们的保护者。

十大比丘弟子(22-24):

佛陀的弟子,有在家与出家之分,在家的弟子,千千万万,其数之多,很难用数目去统计,就是出家的弟子,光是证得阿罗汉果的常随众的比丘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之多,其他分散在各地的以及后来出家证果的尚不算在内,在这些弟子中,更有最特出的所谓十大比丘弟子。

  十大弟子,各有专长,他们所修学的道行,各有各的成就,被人公认的是:

  舍利弗──智慧第一  目犍连──神通第一

  富楼那──说法第一  须菩提──解空第一

  迦旃延──论议第一  大迦叶──头陀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难陀──多闻第一  罗侯罗──密行第一

  这十位尊者,帮助佛陀教法的宣扬,都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直到今日,他们和佛陀同样的令我们后人景仰!

  现在简单的把他们的事迹叙述如下:

  智慧第一舍利弗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佛陀最信任的就是他,当罗侯罗年幼的时候,佛陀曾叫罗侯罗拜他为师,跟他受沙弥戒;祇园精舍建立时,奉佛陀的慈命前去督促工程的也是舍利弗。在北方的舍卫城,佛陀的法驾尚未到达,他就能先把外道慑伏,著令他们等候皈依佛陀。

  说起舍利弗的智慧,据传当他母亲怀妊的时候,忽然就变得智慧过人,在当时婆罗门教中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就是舍利弗的母舅拘絺罗(长爪梵志),在辩论时他都辩不过舍利弗的母亲。舍利弗在没有出世以前,他的母舅和母亲就觉察到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寻常的人物。

  后来长爪梵志皈依佛陀,就是因为他知道他的外甥,如果不是遇到大觉完人,他不会拜他为师,就因为他能信任舍利弗这一点,所以他才勇敢的舍去迷妄,皈投到佛陀的座下。

  舍利弗的智慧虽然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百依百顺,从来没有对佛陀的教示,生过反感。

  有一次舍利弗带领沙弥的罗侯罗从外面托钵乞食回来,佛陀见到罗侯罗的面色很不好看,知道他心中一定有不平之气,佛陀叫他到身旁,问他有什么事感到不能满足。

  少年的罗侯罗,低着头含羞的告诉佛陀说道:

  “佛陀!上座和中座比丘,到外面托钵乞食,信众们都布施上等的美味,我们初进道的沙弥,信众们在米饭中总用胡麻渣和野菜渗合起来布施给我们。人的身体,对于饮食是不分年龄和戒行,都有同样的需要。我们的长老们在他们的受用之外,却不顾我们,让信众对于供养生起分别的心。佛陀!吃了胡麻油,和酥酪,身体健康,才能增长力气,才能安心修行;但我们每日只吃些胡麻渣和野菜,营养不足,老感觉身体困倦,如何能精进修行?”

  佛陀听罗侯罗这么一说,当即制止他,用教训的口气说道:

  “这样的事情并不要你说,如果想到我们在修行时,能够受到信众一麻一麦的供养,已经算是过份了。”

  虽然佛陀是这样教示罗侯罗,但佛陀知道信众们对沙门是这样分别的供养,心中很不欢喜。

  佛陀叫罗侯罗走后,又再把舍利弗请来,佛陀和颜悦色的对舍利弗说道:

  “舍利弗!你今天受了不净食,你知道吗?”

  舍利弗一听大惊,赶快把当日所受的饮食从肚中吐出来。他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自从我皈依佛陀以来,我就依着佛陀的乞食法而去行化,我不敢不依佛陀的乞食法而另外行乞。”

  佛陀向舍利弗讲说六和敬的僧团,长老应如何爱护关怀年少的比丘或沙弥,舍利弗一点不平之气都没有,他对佛陀的教法只有感恩的接受。

  佛陀以后更加信任嘉许舍利弗。

  除佛陀外,舍利弗在僧团中是最受尊敬的人。

  舍利弗渐渐的年老,有一次在祇园精舍结夏安居以后,为着宣扬佛法,他请求佛陀准许他出外云游旅行,佛陀当即很欢喜的允许,并褒奖舍利弗乐于利人的心。但当舍利弗走出祇园精舍不久,一个比丘走到佛陀的座前说道:

  “佛陀!舍利弗不是为弘法才去旅行的。他是因为侮辱我,对我感到惭愧,才出外去旅行。”

  佛陀最不喜欢人在背后毁谤他人,所以一听之下,即刻着人去把舍利弗追回,并招呼阿难,把大众一起集合在讲堂中,大家不知为甚么要集合,舍利弗也不知为甚么佛陀又叫他回来,大家心中都感到不可思议。

  佛陀见到舍利弗归来时,很严肃的在大众前问舍利弗道:

  “舍利弗!你去后不久,有一个比丘来说你侮辱他以后才出外旅行的,是真有这样的事吗?”

  舍利弗温和而恭敬的答道:

  “佛陀!我从生下来到今天已将近八十岁的年龄,在我的记忆里,没有杀害过生命,没有妄说过语言,除去为真理宣扬,从没有为私人利害得失和他人论短较长,今天是安居最后的日子,三个月来,我日日忏悔,我的心像碧波一样的澄清,在这个时候,我那里会轻视他人?

  “佛陀!大地上的泥土是最能忍辱的,无论甚么不净的东西加之于他,他都不会拒绝,粪便、脓血、痰唾,他都甘受如饴;我今日的心,可以向佛陀表白,好像大地似的愿意忍辱而不愿违逆人意。

  “佛陀!清清的水流,不管好的东西,或是坏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把他洗净,我没有憎爱之念,我的心今日好像水流一样。

  “佛陀!扫帚是用来扫除尘埃,当扫除的时候,是不会选择好恶,我今日的心,实在没有生起好恶的分别。

  “佛陀!受您的教示,住于正念的我,绝对不会轻视其他的比丘,我对佛陀这么说,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事,那个比丘也知道他自己的事,如果是我的过失,我愿向那位比丘忏悔,以便消除我良心上的谴责。”

  将近八十岁的舍利弗,对佛陀不亢不卑的作这样如实的禀告,听话的大众,没有一个不被感动。

  佛陀对那位毁谤舍利弗的比丘说道:

  “你毁谤长老的过失,现在不能不忏悔,你没有为僧团的和合设想,你有心要使僧团生起纷争,你假使不诚实的悔过,你的头脑将会分裂!”

  毁谤舍利弗的比丘,立刻跪在佛陀的座前,对佛陀恳求道:

  “佛陀!请求慈悲怜愍我,给我忏悔新生的机会!”

  佛陀庄严的说道:

  “你去向舍利弗忏悔!”

  那个比丘俯伏低头的跪在舍利弗的面前,舍利弗用手抚摸着那个比丘的头,慈祥的说道:

  “比丘!忏悔在佛陀的教法中,其效是非常之大,人能悔过,能够改往修来,实是很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忏悔,你以后再也不要犯罪!”

  舍利弗的态度,舍利弗的话语,听的人都大为感动。

  有一次佛陀带领弟子出外游行布教回到舍卫城时,被大众讥为六群比丘的弟子们,已先佛陀和大众到达祇园精舍而占有比较好的坐卧处,并且还对人说:

  “这是我们师父的,这是我们应有的地方。”

  舍利弗在佛陀回来以后,也赶到祇园精舍,见他过去的坐卧处都给六群比丘占去了,舍利弗没有办法,就在树下静坐了一夜,佛陀早晨起来,听到树下有咳嗽的声音,佛陀问道:

  “谁在那里?怎么不在室内静坐?”

  年老的舍利弗回答道:

  “佛陀!是我舍利弗。因为昨天跟随佛陀回来的人很多,精舍都被住满,我在树下住一宿没有关系。”

  佛陀听后,就此因缘,对比丘们说法道:

  “诸比丘!我问你们,在我的教团中,要甚么样的人才可以受上等的床座,上等的水,上等的饮食呢?”

  比丘们有的说要由刹帝利或婆罗门出家的才可以,有的说要持律修行者才可以,有的说要布教说法者才可以,最后,佛陀庄严的对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往昔在雪山中有鹧鸪、猿猴、大象同在一起,他们虽是朋友,但不互相尊敬,后来觉察这样不对,才对年龄最长的恭敬,依他的教诫,这样,他们身坏命终时,都转生善处。诸比丘!你们要崇敬法腊的年老者,在现世受人称赞,后世也才能生在善处。诸比丘!我的教法中,没有阶级的高低,但我的教法中有法腊戒长的长老,你们要奉事礼拜,供养,长老们是应受第一的床座,第一的水,第一的饮食。”

  佛陀的法语,舍利弗听了很感激,诸比丘听了也很感动!

  舍利弗的老友目犍连,有一次在布教的途中被裸形外道暗害,舍利弗得知这个消息,心中很伤感。

  佛陀知道目犍连被裸形外道暗害,心中也很难过,佛陀从巴连弗城渡过恒河,到毗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树林,告诉大众说,三月后自己要进入涅槃,大家一听,像天崩地裂一声,都感到宇宙眩转起来,其悲哀的程度,比父母死亡犹有过之。

  佛陀在这三月中,到祇园精舍、竹林精舍、重阁讲堂、瞿师多精舍、鹿母讲堂等地巡回一次,佛陀想在涅槃以前,希望相逢的人和他相逢一下,希望要讲的话讲一下,就在这时候,舍利弗想先要涅槃。有一日,他在禅定中想:‘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都是在佛陀以前进入涅槃,现在佛陀涅槃的日期渐渐到了,我是应该先佛陀而进入涅槃比较好。’

  舍利弗心下这么想,他即刻走到佛陀的座前,跪下来说道:

  “佛陀!我现在想进入涅槃,请佛陀允许!”

  佛陀注视舍利弗,好久,才说道:

  “舍利弗!你为甚么要这么快就进入涅槃?”

  舍利弗禁不住伤感的样子回答道:

  “佛陀!我听说在最近的不久,您就要进入涅槃,我是不忍心见佛陀涅槃的,而且,我常常听佛陀这么说,过去的诸佛,他上首的弟子,必先于佛陀之前涅槃,我想,现在正是我进入涅槃的时候,我恳求佛陀允许!”

  佛陀又再问道:

  “舍利弗!你知道你要涅槃的时候,但你要在甚么地方涅槃呢?”

  “我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我百岁的母亲还健在,我想见到母亲,在生养我的房中进入涅槃。”

  “我不禁止你,舍利弗!你可以照你的想法去做。不过,你是我弟子中无比的弟子,你走的时候跟大家最后说些教示吧!”

  佛陀命令阿难,集合比丘大众送舍利弗,而且舍利弗也要向大众说告别的言辞,大家都很快的集合而来。舍利弗先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从过去生中,就希望能值遇佛陀住世的时代,我终于满足我的愿望,我没有比遇到佛陀再欢喜的事。几十年来,承受佛陀的慈悲教导,使愚痴的我得开慧眼,获证圣果,天下的言词,也道不尽我内心的欢喜和感激。现在,我去世的时候近了,我马上就要舍弃世间上的束缚,可以进入自由自在的境界。我像负了很远的重荷,现在就要放下来的人,解脱五体的束缚,不受诸有的苦恼。这是我和佛陀最后的告别,佛陀!请接受我的顶礼!”

  舍利弗合掌顶礼,空气非常静默,严肃。

  佛陀点点头,舍利弗静静的站起来向外退出,直等到看不到佛陀的时候,才转身而去。

  诸比丘都捧着香华送舍利弗,这是寂静、庄严的行列,流着眼泪的人也不少。

  舍利弗走了一程,对大家说道:

  “请大家在此止步,不要再送了,只要均头沙弥跟我来就好。各位请回,自己修行要紧,希望努力精进脱离忧苦的境界。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上,实在是很稀有的,好像优昙钵罗花的开放,要几千万万年才能遇到一次。人生是难得的,正确纯洁的信心更难养成,我们能够出家,能够听闻佛陀的正法,更是百千万亿身中稀有的事。希望大家更进一步来精进,诸行无常,更战胜这个苦,到达无我涅槃的境地,那才是我们永远的归宿,那才是一个寂静安乐的世界。”

  舍利弗说法的时候,大家想到这是舍利弗最后生离死别的遗言,想压制着悲哀也不能够,眼泪总是涔涔的流下,都异口同声的问舍利弗道:

  “你是佛陀的首座弟子,是我们比丘中的长老,以后要你领导我们从事佛化工作的事情还多,你为甚么要这么早就进入涅槃呢?”

  舍利弗明白大家的心,仍然很安静的说道:

  “大家不要伤心,这个世间是无常的,大家不都是常听佛陀这样说吗?须弥山有崩坏的时候,大海有干涸的一日,如同芥子那么微细的关于我舍利弗色身的死亡,这是当然的,这就是世间的实相。我仍然要叮嘱大家的就是要一心修道,脱离苦海走向极乐清凉的世界最要紧。从事佛陀教法救世的工作,世世代代,只要众生想灭苦求乐,为了他自己,他就会来延续佛陀的慧命。”

  舍利弗的话,很令大家感动,大家知道这次和舍利弗分别,以后就永远不能相逢,他虽然吩咐大家回去,但大家总是跟在他的身后。舍利弗并不喜欢他们有这样依恋不舍的态度,又再断然拒绝他们的送别,大家无法,只得目送长老舍利弗背影,仍然不想回去。想到以后再也见不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眼泪滔滔的就流个不停,他们虽然是已经觉悟,但人情还是不会变的。

  舍利弗走后,佛陀在室内坐禅,更加发挥精神力,默默的和世间挑战,室内充满着静寂凄清的气氛。

  舍利弗离开佛陀和僧团以后,起伏在心里的思潮,不禁感慨万千,但并不紊乱,更是增加心内的澄明,他此刻像站在雪山的峰顶,全宇宙都浮现在他的心中。

  舍利弗一步一步的向前走,均头默默的一步一步的在后面跟随。

  舍利弗到达故乡的村庄,已将近日落黄昏的时候,他遇到他的外甥优婆离婆多,舍利弗问他道:

  “祖母在家吗?你去告诉他说我回来了,请他把生养我的房间打扫洁净,我休息一下就来。”

  “好的!”优婆离婆多见到舅父的归来,非常欢喜,他即刻就先去祖母的住处将舅父回来的消息告知。

  舍利弗回来做甚么,他的外甥是不知道的。

  舍利弗的母亲听到很久没有回来的儿子回来,非常高兴,舍利弗虽然是将近八十岁,但在他已有百岁的母亲心中,仍然是把他看成小孩子。

  把生养舍利弗的房间打扫清净,他的母亲觉得很奇怪,但母子的相逢使她欢喜兴奋得不再考虑个中的缘故。

  舍利弗回到家了,和家人一一的问好,全家都异常欢喜,他的外甥替他洗足,送他进入净室,舍利弗入净室后,才把回来涅槃的消息告诉大家。

  他的母亲和家人大惊,均头则不慌不忙的照顾。

  “这是没有关系的,你们放心。”舍利弗说,他再加重语气认真的说道:“母亲!我的心很落实也很安稳,我今生逢到我的老师救世主佛陀,接受他的教导而依着实践的我,已经从生死的迷海中得救,我已经从烦恼囚笼中解脱,没有什么可恐惧的事。我所以归来,就是为了进入涅槃。我是佛陀上座的弟子,我应该先佛陀而进入涅槃,请你们安心,人间谁没有死?像我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涅槃实在是最幸福的事!”

  舍利弗又把佛陀的法语转诵一些给母亲听,他的母亲很懂得他的意思,向舍利弗道:

  “你讲得很对,不迷进入涅槃,没有生死之患实在是无上的幸福。那就请你安静一回吧!”

  舍利弗的母亲虽然这么说,但她退归自己的房中,内心禁不住一阵悲哀,眼泪也流下来!

  舍利弗对沙弥均头道:

  “你到那边房中去,我一个人在这里就好。”

  舍利弗回来涅槃的消息传遍村庄的时候,已是半夜三更,但居住在左近皈依过佛陀的人都聚集而来,他们要拜见舍利弗向他问好,并要听他的说法。

  均头引大家坐在一个地方等候,告诉他们等尊者休息一会再见。

  更深夜静,舍利弗的净室中没有一点声音。

  东方发出晨曦,黎明渐渐的到来,舍利弗喊均头的名字,问道:

  “有甚么人来了吗?”

  “是的,听到尊者要入涅槃而来求见的人。”均头在回答。

  “那么,你去把他们请来。”

  “好的,他们很喜欢见到尊者。”

  均头对大家说,尊者愿和大家相见。

  大家以为不能见到舍利弗尊者的生容,听到这个消息极为兴奋。大家静静的,放低声音,不敢咳嗽,集合到舍利弗生养的室中来,这是神圣的相逢,舍利弗对大家说道:

  “你们来得很好,我也想和你们见一面。四十多年来,我接受佛陀的教示,到各地弘法,在这之间,万一我有罪过,希望大家最后给我宽恕。我在老师救世主佛陀的身边四十余年,我对恩师从来没有生过一念的不快,或是一念的不满,我是越来越感激佛陀。我在这个世间上,对有如大海那么深广的恩师的教示,还有深深不解的地方,今天想起来对救世主的恩师实在无限的抱歉。不过,以我被人称誉的那一点智慧,我是了解到佛陀的慈悲,我遵照佛陀的教示而行,努力精进,我也获得正觉。我没有我执,我今日向你们告别,我要进入寂静的涅槃境界,我愿跟随佛陀之后,永远不生不死的长住在宇宙之间。”

  大家听到舍利弗的说法,看他那安静的样子,想到这就是将要去世的人吗?真叫人不解!

  大家很恭敬佩服,又很感伤,均头请大家礼拜出室,舍利弗安住禅定,右劦而卧,遂入涅槃。

  舍利弗的百龄老母很悲伤,但又感到这样美的去世进入涅槃是很幸福,她对于自己的将来之死,也自信能欢喜迎接它的来临。

  舍利弗涅槃后的七日,把他的遗骸荼毗,均头沙弥捧着他的遗骨回到竹林精舍,把一切经过先告诉阿难,阿难流着眼泪带着均头详细的报告佛陀,佛陀默默的听着。

  佛陀知道阿难起初看到目犍连被裸形外道暗害,现在又看到舍利弗涅槃,心中一定万分的伤感,佛陀就问道:

  “阿难!你悲哀挂念什么呢?难道舍利弗涅槃不可贵吗?难道他接受我的教法,把我的真理带走没有留下来吗?”

  阿难恭敬合掌回答道:

  “不是!佛陀!我不是这样的悲哀挂念。尊者舍利弗,奉持戒仪,智慧很高,善于说法,勇于布教,他永远是那么热忱的为教工作,这不但是我们知道,连异教徒都在赞叹的。想到现在尊者舍利弗既然不在,为了正法的流布,为了千万年后的教团,受他早于涅槃的影响,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悲哀挂念,我想也是大家的悲哀挂念。”

  佛陀知道这个事实,但佛陀静静的说道:

  “关于这个你不要挂念,舍利弗虽然不在,法是不会失的。无常本来是世间的实相,生灭是自然的道理。大树要砍倒以前,先要砍掉大的树枝;宝山在崩坏以前,先要崩倒大岩,目犍连和舍利弗在诸比丘之内先入涅槃,这也是法的自然顺序。佛陀不久也要顺着法性进入涅槃,你们不要失望;佛陀的教法是不会与人去的,佛陀千千万万年永久活在信的人的心中,佛陀会永久照顾他。你们要皈依法,皈依我所说的真理,不要皈依其他。进入涅槃,去极乐世界,是第一重要的工夫!”

  佛陀说了以后,集合诸比丘,从均头沙弥的手中,接过舍利弗的灵骨,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这个灵骨,在数日前,就是为众生说法施教的大智舍利弗。他的智慧广大无边,除佛陀以外无人可比,他证悟法性,少欲知足,勇猛精进,常修禅定,为教为人,没有我执,不喜相诤,远避恶人,降伏外道,宣扬正法,他已获证解脱,无诸苦恼。

  “诸比丘!你们看,这就是佛陀亲弟子的遗身!”

  佛陀讲说时,大家不知不觉的对舍利弗的灵骨都五体投地的恭敬顶礼。

  神通第一目犍连            

  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

  当初他和舍利弗尊者同是婆罗门的种姓,听闻佛陀的因缘法而带领一百弟子和舍利弗同时皈依佛陀。

  目犍连尊者在佛陀的座下,是最激进的弟子,凡是推动佛法遇到阻力的时候,他是最反对妥协忍让的人,他有神通,和外道斗法是百战百胜。

  但是,神通不是根本之法,佛陀常常呵斥自恃神通的弟子,因为神通对于了生脱死毫无关系。

  目犍连尊者不听佛陀的指示,迦毗罗城被围困时,他以神通往救释迦族,结果他才知道神通敌不过业果。最后他为了布教殉难,神通不能救他,这正是他现身说法,给后人的警诫。

  目犍连的神通,耳朵听声音,不分远近都能听到;眼睛看东西,不分内外都能看到;甚至人心中的念头,他也能知道。

  关于能看到人的心,目犍连和莲华色女有过一段故事:

  有一次目犍连经过一座园林,有一个中年的美人莲华色女,带着媚态走近目犍连,也向目犍连点头招呼道:

  “目犍连尊者!有时间吗?我可以和你谈谈吗?”

  目犍连注意一看莲华色女,不但看到她的面容,而且看到她的心。原来莲华色女是一个卖笑的女人,她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现在受外道的煽动,想以她的美色来诱惑目犍连,破坏目犍连的戒行。

  莲华色女虽然是半老的徐娘,但她的美色却是世间稀少的,假若是别的男人,在她的魅力之下,一定会动心,可是在目犍连之前,她却找错了对象。

  莲华色女的心地不完全是黑暗罪恶的,不过,她不知道她有善美的良心,因为她过去有不幸的遭遇,所以助长她玩弄世间的性情。

  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看清莲华色女心中的企图,因此就站下来说道:

  “可怜的女人!你的遭遇已经是那么的不幸,你怎么还不知道自己的苦恼?你现在打扮得这么么妖媚,自以为你很美丽,可是我看你的身体不但是丑陋的、是污秽的,而且我更知道你的心中有着非法的企图!

  “你的身体,骨与骨的相连,筋与筋的交错,全身像弯曲的蛇一样。赤的血、黑的血,流动在你的体内。在你的皮肤当中,汗液、泪水、粪便,从九孔中不时的排泄出来。你不知道人的身体不净,装饰着外表自以为得意,迷于虚妄的美丽,好比老象沉溺于污泥,越陷越深。”

  莲华色女用惊奇的眼光看目犍连,她不觉忏悔似的流泪说道:

  “尊者!你说的话很对,我装饰着污秽的身体来迷惑人,实际上我自己也讨厌自己的身体,不过,我是一个没有办法的人,无论怎样我已经不能得到救济,我将来会给恐怖的因果所缠。”

  目犍连又安慰她道:

  “你不要自暴自弃,不管过去如何,只要忏悔前愆,是没有不可救的。衣服污秽时用水洗,身体肮脏时也可以水洗,心里不净时,可以用佛法洗。再污浊的百川,只要流到大海里去,大海水总会洗清百川流入的那些水,我的老师,大圣佛陀的教示,能够洗净污秽的人心,使每一个人都能够悟道得救!”

  莲华色女很欢喜,又像不信似的说道:

  “佛陀的教示真是这么慈悲伟大吗?尊者!你还没有知道我的过去,我说出来你一定避面不愿听,我的过去实在是太不幸太罪恶了。”

  “你说出来听听也好。”

  莲华色女就很羞惭的叙说她的过去道:

  “尊者!我的名字叫莲华色女,是德叉尸罗城中长者的姑娘,在我二八年华的时候,父母为我招赘了夫婿。不久,父亲不幸去世,失去丈夫的寡母,就同我的丈夫私通,我知道时,真是肝肠寸断。我那时已和我的丈夫生养一个女孩,一气之下,我就舍弃女孩出走。脱离家庭后,我在人海中飘泊了几年,我又改嫁一个丈夫,过了几年幸福的日子。有一次,我改嫁的丈夫出外经商,他从德叉尸罗城回来时,瞒着我以数千的黄金购买一个小妾,他起初守着秘密,不给我知道,把那个姑娘藏在他朋友的家中,后来我知道时,哭闹着要看看那姑娘长得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她要夺去我丈夫的爱情?可是,尊者!我不看则已,一看差点使我闷绝倒地,原来那个小姑娘就是我和前夫所养的女儿。

  “尊者!当我知道这样的事实后,叫我如何不悲伤呢?我想到我的罪恶怎么是这样的深重?当初,我的母亲既争去了我的丈夫,现在,我的女儿又和我合争一个丈夫,我还有什么面目见人呢?从此我又离家出走了。我讨厌世间,我讨厌人类,我做了卖笑的淫女,我要玩弄世间,玩弄人类,我就是这样打发着我罪恶的生活。

  “尊者!只要有钱,我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不用我说,尊者已经知道我为什么来此要向你的戒行挑战,现在我该如何向尊者忏悔才好?”

  目犍连听莲华色女叙述她的身世以后,他并没有轻视她的心,反而他看到莲华色女的心此刻很真、很善、很美。他用怜愍同情的语言对她说道:

  “莲华色女!我听完你所讲的关于你的身世,虽然是一段可恨的因缘,但能依着佛陀的教示而行,这样的因缘是有结束的时候,遥阔的大海,无边的大地,是能藏纳污秽的。只要你能忏悔过去,精进佛道,过去的一切没有问题,此刻你获得佛陀救济的机缘已到,你跟我去见佛陀吧!”

  莲华色女很欢喜,她以这样的因缘做了佛陀的弟子。

  后来,在佛陀女众弟子的僧团中,莲华色女成为模范的比丘尼;比丘中是目犍连神通第一,比丘尼中就莲华色女神通第一!

  改过自新,是离苦得乐的不二法门。在大圣佛陀的教法中,那怕他过去是有十恶五逆大罪的人,只要他精进修道,回心忏悔,总是可以得救的。

  目犍连不但是神通第一,大孝大慈更是闻名,他曾入地狱救母,七月十五日盂兰盆会相传至今。他曾劝弟布施,以神通力带弟往六欲天中,令其知道布施功德不会唐捐。他曾代佛陀讲说七佛通偈,七佛通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他和舍利弗好像是佛陀的左右手,佛陀特别信赖的就是舍利弗和他。

  目犍连和舍利弗献身推动佛陀的法 轮,贡献最大,佛陀的教法能于很短的时期遍及全印,他俩实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光荣归于佛陀,他们从未为自身的利益着想。

  佛陀教法的隆盛,信仰的人当然欢喜,但不喜欢佛陀教法隆盛的不但是提婆达多,还有更多的异教徒。尤其自从阿阇世王皈依佛陀以后,他对其他的异教很是排斥,这更增加异教徒憎恨佛法的兴隆。

  异教徒是不敢来压迫佛陀,他们现在不但畏惧佛陀的威德,而且也畏惧国王的势力。最后他们想到先除去佛陀的两臂,那就是舍利弗与目犍连。

  目犍连在弘法的途中,经过到伊私阇梨山,他在山中静坐时,给当时的裸形外道见到,他们就集合很多的人从山上投下石头,石头如雨般的下来,目犍连无常的肉身被打成肉酱,但裸形外道两三天中不敢走近目犍连亡身的地方,他们惧怕目犍连的神通力。可是目犍连为了传播佛法的种子,为了给后世做个为法牺牲的榜样,他的色身真的是与世长辞了。

  比丘们不久知道目犍连殉教的消息,有的垂头丧气,有的要为目犍连向异教徒报仇,有的就请问佛陀道:

  “佛陀!目犍连尊者是那么了不起的人,他过去在跋伽国布教时,恶魔以神通进入他的腹中,他能安静的告诫恶魔说,佛陀的弟子,除非业力现前,恶魔是不能害的,恶魔惧怕他的神力就又出来。现在这么一位有神通的尊者,真的是业报现前吗?他的后果怎么这样的不幸呢?”

  佛陀体证到宇宙的真理,他没有像比丘们那么激动,佛陀安静的告诉大众说:

  “对啦!肉体是无常的,业报是要了结的。只有目犍连尊者,亡身的时候不迷而进入涅槃。生死的问题,在觉悟者之前是不成问题。有生就有死,死是不必惊慌惧怕,要紧的是对于死时有无把握?目犍连为着宣扬如来的教法,他的牺牲真是无限之美!”

  知道目犍连被害的阿阇世王大怒,下令搜捕杀害目犍连的凶手,很多裸形外道,在阿阇世王的激怒之下,都被投进火坑!

  说法第一富楼那            

  富楼那尊者在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是说法第一!

  佛陀的弟子中有着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到处帮助佛陀宣化,受人热烈欢迎的比丘,其数实在很多,而富楼那能在大众中被大家推举为说法第一,这说明富楼那尊者说法不但有美妙的言辞,深厚的信心和威仪的态度,而且他更有布教家的精神。

  有一次,富楼那尊者在听完佛陀的一座经后,等大家散去,就很恭敬的跪在佛陀座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

  “佛陀!我们做弟子的人,能有佛陀做我们的老师,奉行正法,真感到机缘的难遇,和无上的荣幸。我想,我和大家皈依佛陀,不是为了生活上的衣食问题,也不是为了把佛陀的教团当做我们避难的乐园,我们是为了救自己永久的慧命,宣扬佛陀的正法于人间,利益一切众生,才是我们的职志。我现在请求佛陀慈悲,允许我到输卢那国去布教!”

  佛陀听富楼那说后,很欢喜他的请求,但伟大布教家的佛陀,知道布教的艰难,就照实告诉他道:

  “富楼那!教化众生,利己利人、宣扬正法,我很嘉许你的志愿。但是我又不能不告诉你,布教不一定要到输卢那国去,你最好另外选择一个教区,明天就启程,我们欢送你!”

  富楼那不明白佛陀的意思,怀疑的望望慈祥的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不明白佛陀的意思,凡是有众生可度的地方,不是都可以去布教吗?现在弟子发愿到佛化尚未普及的输卢那国去布教,佛陀为甚么要叫我另换其他的教区呢?”

  佛陀解释道:

  “富楼那!我告诉你,输卢那国是一个偏僻的小国,因为交通的不便,那里的文化还没有发达,民性非常暴戾,打骂成为风习,外国去的人,很容易在那里丧身失命,你现在要去那样的地方布教,难道是不怕危险吗?”

  富楼那给佛陀的话一说,反而微笑着,坚决有力的表明他的志愿道:

  “佛陀!您老人家慈悲爱护我们弟子,我们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感激。我为了感谢佛陀的恩惠,我更欢喜愿意把我区区的一切奉献给佛陀,奉献给正法和一切众生。我正是因为输卢那国是一个边地的野蛮国家,没有人发心前去教化他们,所以我才觉得非要到那边去传教不可。到那边去,我知道有一切危险随时会加之于我,但为了正法的宣扬,区区我的个人安危,实在不值得去顾虑。请佛陀慈悲允许,让佛陀之光庇护我,准我前去开辟人间的净土吧!”

  佛陀面容放射出慈祥之光,感动并高兴富楼那为法忘躯的精神,但佛陀仍想试试富楼那有多大的毅力,所以又很亲切的问道:

  “富楼那!你说得一点不错,做佛陀的弟子,布教和修行是第一!不过,我要问你,你到输卢那国去布教,假若他们不肯接受你的教导,破口大骂你,你的感觉如何呢?”

  富楼那没有考虑的回答道:

  “佛陀!他们骂我,我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毕竟还不完全是野蛮的人,光是骂我,还没有动用棍棒打我!”

  “假若他们用拳头、瓦石、棍棒打你呢?”佛陀又再慈悲的试问着。

  “我仍然觉得他们很好,”富楼那回答:“因为他们只是用拳头、瓦石、棍棒打我,还没有忍心用刀杖刺伤我。”

  “假若他们用刀杖把你刺伤呢?”

  “我还是觉得他们很好,因为他们还有人性,并没有残酷的把我打死。”

  “假若他们把你打死呢?”佛陀又再进一步追问。

  “这我就要更感激他们,他们杀害我虚幻的色身,帮助我进入涅槃,帮助我以身命报答佛陀的恩惠,这对我虽无大妨碍,遗憾的就是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佛陀大喜,称赞道:

  “富楼那!你不愧是佛陀的真弟子,修道、布教、学忍辱,你的心境都能平安。做佛陀的弟子,从事弘法利生的事业,的确要有你这样的精神,布教师应具十德:

  一、善知法义德  二、能为宣说德

  三、处众无畏德  四、辩才无碍德

  五、方便巧说德  六、随法行法德

  七、具足威仪德  八、勇猛精进德

  九、身心无倦德  十、成就威力德

  “富楼那!帮助佛陀宣扬真理,布教师的精神与肉体的素质同时重要,在精神方面,先要对三宝确立不动摇的信仰,再以慈悲、沉着、才智、健康为助;在肉体方面,先要有健康的身体,再以品行、风度、声音、辩才为助,你都已具备了这些条件,你可以到输卢那国去布教,我很放心也很欢喜你去!”

  富楼那听完佛陀的开示,受到佛陀很大的鼓励,他很感动,加强了他对布教不退转的决心,他顶礼佛陀以后,在比丘们欢呼送别声中向输卢那国而去。

  不久,富楼那在输卢那国收有五百弟子,建有五百伽蓝,他在僧团中说法第一的美誉就这样传开出去了。

  富楼那尊者不是只求自利的人,他精进佛道,勇猛修行,有一次佛陀特别告诉他成就菩萨的四种法门,佛陀道:

  “富楼那!修学佛道的比丘,先要成就菩萨四法,才能于正法中得不退转,是那四法呢?

  “第一、听到未曾听过的法门,思量义理,不可即刻批评。

  “第二、希求多闻,深生欲心;于空闲处,深生乐心;求断嗔恚,修集慈观;为断贪欲,修不净观;为断愚痴,修因缘观。

  “第三、要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即能成就无依止智,对于一切法不念不分别,才能为众生宣说大法。

  “第四、要广行布施,严持戒行,勇于忍辱,精进菩提。

  “富楼那!你能成就此菩萨四法,当能常为诸佛称赞!”

  富楼那尊者是佛陀座下的名布教家,因此很得佛陀的欢心,常受到佛陀的赞美!

 解空第一须菩提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解空第一的是须菩提尊者。据说当须菩提出生的时候,他的家中就有空生的征兆,佛陀在般若会上,发挥究竟的空理,对它能彻底解悟的,也首推须菩提。

  有一天,佛陀忽然不在僧团中,所有的人到处寻找,都不知道佛陀的去处。大家非常惊讶,阿那律以天眼观察,告诉大家说佛陀到忉利天去为母说法,大概要三个月的时间,佛陀才会回来,大家见不到佛陀,都非常的思念,每个弟子们都有一日三秋之感。

  三个月过去,佛陀重降临人间,佛陀还未到达僧团时,知道的人都争先恐后的出去迎接,此刻须菩提正在灵鹫山的崛中缝衣,他知道佛陀下降人间,当即放下衣服想赶快去迎接,正在这时候,他忽然又再回到自己原来的位置,心中想道:‘我现在去奉迎佛陀的圣驾,是为了什么呢?佛陀的法身,不是在眼耳鼻舌身意上可见,我现在去迎接佛陀,把佛陀的法身当做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和合,这是没有认识诸法的空性,不认识诸法的空性,就见不到佛陀的法身。因为佛陀的法身,诸法的空性,是没有造作主,也没有所造作。如果要想见佛陀,则一定先要了解五蕴四大总是无常的,明白所有的一切东西是空寂的,知道森罗万象的诸法是无我的。没有我,也没有人;没有作,也没有所作。一切法是空寂的,法性是无处不遍的,佛陀的法身是无处不在的,我皈依奉行佛陀的教法,我想不应该被事相所迷。’

  须菩提因有这样认识,他就不去迎接佛陀,坐下来又再缝衣服。

  佛陀的归来,在比丘尼中神通第一的莲花色比丘尼第一个抢先迎接佛陀,她对佛陀说道:

  “佛陀!弟子莲花色首先前来迎接佛陀的圣驾。”

  佛陀微笑着回答道:

  “莲花色!我的回来,迎接我的不能算你是第一人,须菩提尊者观察诸法的空性,才是真正迎接见到我的人,见法的人才能第一个见到佛陀,第一个迎接佛陀。”

  莲花色比丘尼听佛陀这么一说,才知道在佛陀的教法中,对宇宙人生真理的体会,自己很惭愧,还不及须菩提尊者。

  有一次佛陀在般若会上,对须菩提说道:

  “须菩提!你很有辩才,深能体会真空的道理,你可以向在场聚会中的菩萨们,解说般若波罗蜜相应之法,满足他们的所学,是很好的事。”

  佛陀这么说时,在座的会众心中都在猜想道:‘须菩提尊者是以自己的智慧辩才来宣说如是甚深之法呢?还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来宣说呢?’

  须菩提知道会众中的心意,他就说道:

  “佛陀的慈命是不能违的,弟子们来说教,不论甚么深浅的教法,如果要能说得契理契机,这皆是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承受佛陀的威神之力说教,劝人修学,才能获证到法的本性,才能和法的实相相应,才能和佛陀的心意相通。我以佛陀的威神之力,现在来宣说修学菩萨道的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理,这不是以我的智慧辩才之力所能胜任。”

  须菩提说后,顶礼佛陀,对佛陀禀告道:

  “佛陀!我受佛陀的敕命,来说明菩萨与般若波罗蜜多的相应之法,但是甚么法才名为菩萨呢?甚么法才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呢?我不见有法名为菩萨,也不见有法名为般若波罗蜜。即使这两个法的名称我也没有去分别。我以这样的认识来表达菩萨说般若波罗蜜的相应之法,佛陀!我能够满足菩萨们的所学吗?”

  佛陀很欢喜的回答道:

  “须菩提!菩萨只有名为菩萨,般若波罗蜜只有名为般若波罗蜜,所谓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的名称,亦只有名称而已。这个本是不生不灭,不过为了便于宣说才假为立名,这个假名,不是在内,不是在外,也不是在内外之间,本来就是不可得。譬如讲‘我’,亦唯有假名,‘我’的本体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有为的诸法,是如梦、如响、如影、如幻、如阳炙、如水中月的。可是,须菩提!菩萨要证得不生不灭,仍然要修学菩萨法与般若波罗蜜法的假名与假法。

  “须菩提!菩萨修学般若波罗蜜,色受想行识的常与无常,乐与苦,我与无我,空与不空,有相与无相,有为与无为,垢与净,生与灭,善与恶,有漏与无漏,世间与出世间,轮回与涅槃,都是不可执着和分别的,其他一切诸法都是这样。

  “须菩提!为甚么要这样呢?因为菩萨修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对诸法起分别之想,应住于空,住于无分别。菩萨修六波罗蜜等其他诸行,也是不见菩萨的名;不见般若波罗蜜,也不见般若波罗蜜的名。菩萨只有求一切智,知道一切是诸法的实相,而这个实相才是不垢不净的。

  “假若菩萨能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知道名相是权巧而假为安立,则对色受想行识和其他一切诸法,都不生起执着,对智慧不生执着,对神通也不起执着,对甚么都不生起执着,为甚么要对一切法都不执着呢?因为有执着就是不可得。

  “须菩提!照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对一切法都不起执着时,才能增加完成六波罗蜜的修行,才能进入修行者的正位,才能住于不退的地位,具足神通,畅游佛国,化益众生,供养诸佛,庄严清净佛土,自己安住自在解脱的境界。

  “须菩提!你有这样想吗?色,是菩萨吗?受想行识是菩萨吗?眼耳鼻舌身意是菩萨吗?地水火风空识是菩萨吗?远离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地水火风空识的人是菩萨吗?”

  须菩提回答道:

  “佛陀!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明知故问而说道:

  “须菩提!你说这以上都不名为菩萨,这是甚么缘故呢?你可对诸修习菩萨法者说明。”

  “佛陀!本来所谓众生者,是不可知不可得的,不论什么菩萨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识是不可得,说有这个法,说没有这个法,远离这个法性都不名为菩萨。”

  佛陀听须菩提的回答,很高兴的称赞道:

  “对啦!须菩提!所谓菩萨,所谓般若波罗蜜,皆是不可得,菩萨虽要修习,但本无修习。须菩提!我再问你,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是菩萨义吗?”

  “佛陀!色受想行识等都不是菩萨义!”须菩提深有了解的回答。

  佛陀又再很欢喜的嘉许须菩提道:

  “须菩提!你说得太对啦!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时,色受想行识等的诸法或常或无常,或有为或无为等,皆是不可得,菩萨应以海阔天空的心情去修习般若波罗蜜。

  “须菩提!你说你不见到菩萨与菩萨名的法,法与法界,法界与眼界,眼界与意界,这些相对的诸法并不是对立的。是甚么原因呢?离开有为而说无为这是不能够的,离开无为而说有为也不能成立的。须菩提!菩萨这样修习般若波罗蜜,不见甚么法,就能无诸恐怖;把心不停于法,就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菩萨的心的作用,也是不可得和不可知。因此,这个心,不停于任何一物,也才没有后悔的事。须菩提!如你所说,菩萨应如此修学般若波罗蜜。菩萨修习般若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也不得菩萨的名,这才真名菩萨,真名般若波罗蜜,这是为菩萨所说之教。”

  须菩提对性空的真理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他解空第一的盛名就这样在僧团中受着大众的尊敬。

  论议第一迦旃延            

  迦旃延尊者在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是论议第一!

  真理不辩不明,迦旃延尊者能用很巧妙的方法,很简短的言辞,把问难的人说得心悦诚服。

  有一次,迦旃延走在街上托钵行化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向迦旃延招呼以后就问道:

  “迦旃延尊者!今天巧遇到你真是难得的机缘,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你,希望你以客观的态度破除我的疑惑!”

  “你对甚么问题生起了疑惑!”迦旃延问。

  “尊者!我看世间上,刹帝利与刹帝利相争,婆罗门与婆罗门相争,这是甚么原因才使他们相争呢?”

  “是贪欲在蛊惑!”迦旃延回答。

  “婆罗门和婆罗门相争,刹帝利和刹帝利相争,是为了贪欲。那么,尊者!我再问你,你们沙门和沙门相争,又是为的甚么原因呢?”

  “是我见的执着!”

  婆罗门的修道者闭起眼睛来想了一会,很满意迦旃延的回答,但他又再提出问题来问道:

  “尊者!你的回答很公正,不过,我想知道世间上什么人才能够离开贪欲与我见呢?”

  迦旃延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现在舍卫城说法的我的老师佛陀,他是应供、正遍知、无上正觉者,他没有贪欲的烦恼,没有我见的执着,是人天的师范!”

  婆罗门的修道者很感激迦旃延的说法,他当即要求他介绍皈依佛陀,作在家学佛的居士。

  又有一次,也是有一位婆罗门的修道者,他听说迦旃延论议第一的大名很不服气,他从很遥远的地方特别赶来访问迦旃延,他想就以辩论来问倒迦旃延,他一见面就问道:

  “尊者!我听人说,本是婆罗门的迦旃延,现在作沙门,不再拜耆宿的婆罗门,不起座相迎,也不与座,我听了这么说,深不以为然。所以我特地来问你,假若是真的这样,我想这不是正法,是不应该的。”

  迦旃延尊者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你说的是事实,由婆罗门皈依正遍知佛陀的我迦旃延,是不再向婆罗门的耆宿礼拜,这是很合乎法理。已经证得圣果的我,你不可用年龄的老少来衡量,假若是一个年龄八十或九十多的婆罗门,耽于爱欲,陷于贪嗔邪见之中,年龄虽长,这样的年龄有什么用呢?”

  婆罗门给迦旃延这么一反问,无话可对,深感羞愧,他也舍弃邪见,请迦旃延介绍,皈依到大觉佛陀的座下。

  迦旃延就是这么一位善于议论和巧说的尊者,和他谈话,不要几句,总会叫你心悦诚服的相信他的说法。

  很多当时的外道,在迦旃延巧妙的议论之下改邪归正,接受佛法的信仰。

  有一次,迦旃延在阿槃提国宣化佛法的途中,遇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啼哭,迦旃延看了后很不忍,怕她因为什么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就上前去问道:

  “妇人!是什么事使你伤心,在这里啼哭,告诉我,我是佛陀的弟子,我可以帮你解决问题!”

  妇人更是放声哭道:

  “你是不能帮助我解决困难的,告诉你有什么用呢?世间是不平等的,贫富如此的悬殊,我是一个苦命的穷人,一生都是受苦,我给贫穷的苦折磨得真不想活了。”

  迦旃延很同情的开示她道:

  “妇人!你不要伤心,世间上穷人很多,不仅是你一个人。同时,穷人并不一定是苦或不幸,富人也不一定是快乐。你看那些拥有奴婢田宅的富人,他们仍然天天为贪欲烦恼受苦。为人只要能够平安的生活就好,贫穷有什么值得悲伤呢?”

  妇人不耐烦的哭着说道:

  “你是一位出家的沙门,你能看得开世情而我不能。你要知道,我是一个大富人家的奴婢佣人,穷年累月的做着苦役,衣食不周,自由没有。而我那黑心的主人,悭贪暴恶,没有丝毫慈心,我们做事稍有差迟,打骂交加。想到我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这些痛苦都是由于贫穷所致,你想,我怎么不痛哭我的苦命呢?”

  “妇人!”迦旃延说道:“既然如此,你不用悲伤,我告诉解脱贫穷发财的方法,这个方法很简单,你既是为贫穷受苦,那你可以把贫穷卖给别人!”

  “贫穷可以卖给别人?”妇人奇怪得叫起来,他问尊者道:“贫穷可以卖给别人,那么世间上就没有穷人了,有什么人肯得买穷呢?”

  “卖给我!”迦旃延回答。

  “贫穷可以出卖,而且也有你肯买,不过世人不懂出卖贫穷的方法。”

  “要布施!”迦旃延开示道:“你要知道人生的贫富各有因缘,贫穷的人所以贫穷,是前生没有布施和修福;富贵的人所以富贵,是前生有布施和修福,因此布施和修福是卖贫买富最好的方法。”

  妇人听后,智慧开朗,从此明白了致富之道。但她又苦着脸向迦旃延尊者问道:

  “你说得不错,我的确明白了发财的方法。不过,我极其贫困,我是一无所有的人,今此水瓶,还是我那爱财如命的主人所有,你叫我怎么好布施呢?”

  迦旃延尊者把自己的钵交给妇人说道:

  “你持此钵,取一点净水布施给我。”

  妇人如教奉行,欢喜踊跃,后来妇人即升忉利天享乐。

  迦旃延尊者长于议论,感化很多的人皈依三宝,奉行佛教。

  头陀第一大迦叶            

  大迦叶尊者是佛陀弟子中的头陀第一!

  头陀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凡是修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乞食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餐,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惟,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着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的人就是要过这样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这样理想的头陀修行者,就是尊者大迦叶。

  大迦叶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他就被人称赞是志气清高,不着欲染的青年,即至父母为他娶亲,他竟和他的妻子分床而卧。后来在竹林精舍听闻佛陀说法,生大信心,皈依佛陀,佛陀曾说过若非明彻宇宙的大觉者,是受不起他称老师的。

  大迦叶尊者是过着舍富乞贫的托钵生活,有一次他在王舍城行化的途中,见到一位贫困的老母,穷得衣不遮体,食不解饥,卧在街巷阴暗的地方,大迦叶尊者很怜愍她,就向她行乞说道:

  “老母!我看你穷苦的情形,心中很是难过同情,你为什么这么穷苦,都是你过去悭贪没有布施的关系,我是佛陀的弟子,是人间的福田僧,现在望你多少布施一点食物给我,让你种种福田,将来免除这贫困的生涯。”

  穷苦的老母回答道:

  “呵!你是一位尊者,我很荣幸得你向我说法,不过你要我布施供养你食物,这是叫我感到非常困难的事情。说出来不怕尊者见笑,我三日来没有粒米充饥,现在所有的是很少的米汁,臭恶难闻,人家将要弃去而为我讨来,这怎么可以用来供养你尊者呢?”

  “这是没有关系的,”大迦叶说:“你就把米汁给我一点吧,我是舍豪富乞贫穷的大迦叶,我很欢喜的接受你的供养。”

  贫穷的老母,闻言大喜,即刻取出米汁供养,大迦叶恐怕老母不信,就当着老母的面前,把米汁一饮而光,老母后来以此功德,寿终之时即生天享乐。

  大迦叶尊者利人的悲心很值得人敬仰,但弘法的热情,比起舍利弗和目犍连等显然不如,当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没有涅槃前,就常劝说他忘去自我,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尊者总是坚定的回答他们道:

  “我实在是不行了。弘扬正法,教化众生,全不是我的分内之事了。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我充其量顶多在自己的生活中,竖立起更艰苦卓绝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那些艰钜的任务,全赖你们去担当了。”

  舍利弗和目犍连听了这些话,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一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佛法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去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长老大迦叶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的劝说,他都不会停止。

  大迦叶尊者,不惧狂风暴雨,不怕日晒夜露,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冢间,他的年龄逐渐的衰老,佛陀很同情怜愍他,有一天当他到祇园精舍的时候,佛陀就劝他安住在祇园精舍。

  可是,他反而向佛陀说道:

  “佛陀!不行,我不能住在祇园!佛陀的慈悲,弟子深深了解和感激。不过,弟子住在这里,一定非过团体的生活不可,那时我的头陀苦行,是会感到很大的不便。这里无论是静坐、经行,闻法,样样都合乎理想,清风明月,鸟语花香,环境真是太优美了。但我修头陀行者的人,住在这里是十二分的不宜。这里闻不到一点尸臭,看不见半根白骨,生活过得是这么适宜舒服,对于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无论如何不适合。我很乐于冢间的生活,那里,长年累月的独自一人,或在树下,或在露天,或经行观尸,或补破衲衣。欢喜乞食行化,得自由的进城,不愿意乞食行化,得随便找些野果草根充饥。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自由。

  “当然,有人会说我这样的生活太过于自利,像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迦旃延尊者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 法 轮,让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一股勇气和毅力,但我不会忘记佛陀给我的恩德,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能否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僧团的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德行。头陀的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如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不贪名闻,不求利养,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的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所以欢喜愿意居住深山丛林,或是冢间,决不舍弃苦行,决不能长住在祇园!恳求慈悲的佛陀,能够原谅我大迦叶的固执。”

  佛陀听完大迦叶的禀告,很是欢喜同意,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好得很啦!你们诸比丘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吗?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尊者的修行,给佛陀称赞,从此,他在僧团中受着普遍的尊敬!

 天眼第一阿那律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比丘弟子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和摩诃那摩(摩诃男)是兄弟,同是甘露饭王所生的王子,当初他弟兄二人约定,兄不出家,弟即出家;弟不出家,则兄出家。后来阿那律和跋提王子等七人同时皈依佛陀,披剃出家做了沙门。

  阿那律长得很英俊,没有出家时就有很多王族的少女希望嫁给他,但阿那律却不易为爱情女色动心。

  出家以后,有一次阿那律从祇园精舍往拘萨罗国去的途中,路上没有比丘的宿处,没有办法,他只好向民间投宿,这人家有一位年轻的少女。

  阿那律走到少女的门前说道:

  “天快黑了,路很远,想在贵府投宿一夜!”

  少女一见大喜,即刻迎接阿那律入其内舍,阿那律尊者没有想到其它,他在内舍中结跏趺坐,一心的念佛念法念僧,希望早点天明,以便赶路。

  夜半,灯光渐渐的黯淡,朦胧的月色照在窗前,门声响处,年轻的少女走到阿那律的床前,温柔多情的说道:

  “你是一位沙门,我知道,但我见了你,怎样也压制不住我对你的爱情。近来有很多有名有财的长者婆罗门,向我求婚,都为我一一拒绝,但我看到你端正秀丽的容貌,我不怕羞的自愿将身许你,你就住在我的家中不要他去。”

  阿那律尊者双目闭得紧紧,像高耸的山岳,巍然不动,少女即以手向前推动他,阿那律严肃的把眼睁开,他就庄严的诃斥欲的种种不净,少女生大惭愧,当即皈依三宝,受持五戒,作了在家优婆夷。

  阿那律尊者虽然不为爱欲所迷的美名令人敬仰,但有一次当他听闻佛陀说法因疲倦而打瞌睡,遭受到佛陀的批评。

  佛陀讲法以后,把阿那律尊者叫到身边,问道:

  “阿那律!你出家学道是为了畏惧王法恐怖盗贼吗?”

  “不是!”阿那律回答。

  “那么,你为甚么要出家学道呢?”

  “为着厌离生老病死,解脱忧悲苦恼。”

  “我看你出家学道的信心很坚固,但是当我在说法的时候,又看到你在睡觉。”

  阿那律跪下来,合掌说道:

  “佛陀!从今以后,尽形寿,我也绝不在佛陀的座前睡眠,希望慈悲的佛陀原谅我一次懈怠的愚痴。”

  从此,阿那律从清晨到黄昏,从黑暗又到天明,他都用功办道,绝不睡眠,经过一段时间,阿那律的眼睛坏了。

  佛陀很挂念,有一天佛陀找到阿那律,告诉他道:

  “阿那律!修行不及固然不行,但太过了也是同样的不行。”

  “我在佛陀的座前已经宣过誓,我不能违背我的誓言!”阿那律恭敬的而又坚决的回答。

  “你不要挂念这个,眼睛是大事。”

  佛陀虽然慈悲的这么告诉阿那律,但阿那律仍然不肯睡眠。

  佛陀又再叮咛劝说道:

  “阿那律!一切众生为食物而生存,如果不食就不能存在,眼睛也要饮食,眼睛的饮食就是睡眠。所以,阿那律!你去睡,不要挂念其他,就是涅槃也要饮食。”

  “涅槃吃甚么?”阿那律怀疑着问。

  “不放逸!”佛陀回答说:“不放逸能够到达无为的境界,但是在这以前仍然睡眠。”

  “佛陀!眼睛是以睡眠为食物,不过我不睡眠没有关系,请佛陀放心!”

  就这样,阿那律的眼睛不久就瞎了。

  佛陀想到以自己对阿那律讲了一句话,能使他精进修行以至双目失明,阿那律对佛陀尊敬的心,到达甚么程度不难想像而知。

  佛陀打算着如何才能令阿那律重见光明。

  有一天阿那律想缝衣服,但因眼睛看不到,无法把线穿进针孔,他很希望有一个人帮助他。

  佛陀知道他的心意,走来说道:

  “阿那律!你把针线拿出来,我来替你穿。”

  阿那律很惶恐、惊慌,佛陀为他把针线穿好,看不见东西的阿那律,眼眶中浮出几滴晶莹的感动的泪珠。

  佛陀把针线穿好,阿那律想请人来做衣服,佛陀阻止着他道:

  “你不要烦心,我来替你做就好。”

  在一天以内,佛陀就为阿那律把三衣缝好。

  佛陀和失去肉眼的阿那律坐在一起,慈悲的安慰他、并教他如何修定就可以见到光明。

  阿那律信任佛陀的话,他不久就得到天眼,不分远近,不论内外,他都能看到,在佛陀的弟子中,从此阿那律是有名的天眼第一!

  阿那律很欢喜感激,佛陀的欢喜更是难以形容。

  有一次,阿那律走到佛陀的座前,顶礼佛陀后说道:

  “佛陀!我常这样想,少欲知足,常行精进,这是我们修道者必备的条件;忘记小我,弘法利生,这是我们弟子应尽的责任。佛陀!关于我们如何修学觉道,进取涅槃,恳求佛陀多予慈悲开导!”

  佛陀很欢喜的说道:

  “你说的都是实在的话,你所挂念的问题是学大人(菩萨)的问题,我为你说八大人觉,你可于昼夜至心诵念: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三觉知心无厌足,惟得多求,增长罪恶,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第四觉知懈怠堕落,常行精进,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第五觉悟愚痴生死,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无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第八觉知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

  “阿那律!前面所讲的八事,这是诸佛菩萨大人的觉悟,修学觉道的人,要用慈悲的心,多来修福修慧,乘着法身的船,划到涅槃的彼岸,再来人间,广度众生,就能脱出生死,永远安乐。”

  阿那律含泪听着佛陀说法,更增强学道的决心,佛陀的爱,深深的藏在阿那律的心底。

 持戒第一优波离             

  优波离尊者是佛陀弟子之中的持戒第一!

  优波离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是出生在首陀罗种姓的族中,他本是理发匠,靠着替人剃除须发,维持生活。

  虽然优波离是一个理发匠,但他心地纯良,本性忠厚,故能得到刹帝利的释迦王族的信任,着他在王宫为跋提王子等理发。

  跋提王子因见优波离工作细心,很是喜欢他,优波离对跋提王子也很尊敬。

  当初,佛陀成道后回到故乡迦毗罗城的时候,跋提王子等因为给佛陀德慧的感召,都毅然的舍弃虚妄的王子的尊荣,皈投到佛陀的座下出家。

  尊贵的王子身份可以跟佛陀出家,优波离很悲哀,他怨恨自己不幸的命运,生在下贱的首陀罗族中做人,他不敢妄想,下贱的首陀罗是不会有资格皈依大圣的佛陀出家做弟子的。

  所以当跋提王子等七人去出家披剃的时候,优波离除了伤心啜泣以外,他实在不敢说一句不平的语言。

  适巧,他的哭泣给舍利弗尊者看到,舍利弗问明原委,就对优波离说道:

  “优波离!请你不要伤心,佛陀之法是不分智愚、贫富、以及身份的,关于这些,不是问题,请你不要挂在心上,佛法如大海,不厌众流,不弃涓滴,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信仰佛陀,他就有资格接受佛陀的慈悲,佛陀的庇护。佛陀的教示是持戒最要紧,证得涅槃正觉是第一!你跟我一起到佛陀的座前去,佛陀一定很欢喜的准许你出家。”

  优波离畏缩的迷糊的走到佛陀座前,佛陀很欢喜就安慰他说道:

  “优波离!我知道你的根器不小,过去在迦叶佛时,你就是在他的持律的诸弟子中最为第一!在我的教法僧团中,将来仍是你持戒第一!在你来此以前,跋提王子等七人向我要求出家,虽然我准许他们做我的弟子,但他们要经过七日的修行,我才为他们剃度。经过七日,等他们忘记王子的身份,知道是我的弟子,他们才有礼貌和你见面,我现在先许可你出家。”

  优波离出家后,先知先觉者佛陀所说的预言没有错,优波离严持戒律,而且更懂得持戒的意义。

 多闻第一阿难陀             

  阿难尊者是佛陀十大比丘弟子中的多闻第一!

  阿难尊者在当时的僧团中年龄最轻,相貌非常端严,聪明而多闻,佛陀很欢喜他。

  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等当初要出家作比丘尼,佛陀的僧团制度,本来是不允许女人加入,就是因为阿难一再的为她们请求,佛陀想到事实不可违背,只得方便允许,用八敬法来补救僧团中容纳比丘尼加入的缺点。

  因为阿难对女子的出家,很是尽心的帮忙,加之他的人缘很好,女子对他非常的恭敬。有时,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的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们总是请阿难最先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可是论大迦叶的年龄、法腊、戒行,总是强过阿难,而比丘尼们总是不管这些。

  阿难很得到女人的欢迎,他有一次托钵途中,曾给摩登伽女迷惑,佛陀很关心他,用方便叫摩登伽女也出了家。阿难常有这些事给佛陀麻烦,但阿难有善良的心地,强记的智慧,肯得帮助人,所以很得到佛陀的欢心。

  佛陀常常单独的和阿难说教,有一次佛陀住在跋耆国重阁讲堂的时候,曾教阿难对三宝要有坚定的信仰,不坏信仰比严持戒律更是要紧。又有一次,阿难遵照佛陀的指示,礼拜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曾见阿弥陀佛大放慈光,他真是幸运的宠儿,他比别人更易受到佛光的庇护。

  阿难是佛陀的侍者,他常常亲侍在佛陀的左右,当初大家请他出来侍奉佛陀,他曾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绝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他不能侍奉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去见。

  目犍连尊者把阿难的希望转呈给佛陀,佛陀很欢喜的赞叹道:

  “阿难真是很有品格的比丘,他所提出的要求,都是避免讥嫌的预防。因为阿难是怕比丘们批评说,阿难是为了穿衣才侍奉佛陀的,或是阿难是为了食物才侍奉佛陀的,他知道预防,才有这样的要求。信者来见佛陀的时候,佛陀说法的机缘是否成熟的时候,阿难都能够知道,他实在是一个很聪明贤能的人。”

  阿难做了佛陀的侍者以后,他就经常的跟随在佛陀的身后到各地弘化,以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

  佛陀的年龄渐渐的老了,有一天在布教的途中,佛陀坐在一棵树下休息,对阿难说道:

  “阿难!为了挽救沉沦在苦海中众生的慧命,布教家是什么辛苦都不应该推辞的,你和我常在各地行化,你已逐渐养成信心、慧心、慈悲心。我现在渴得很,想喝一点水,你把我的钵拿出来,到那边的河流中盛一点水来给我喝。”

  阿难走到河边,过一会,空着钵回来,禀告佛陀道:

  “佛陀!我到那边的河流中看过,河水很混浊不清,我听人说,今天有很多车马在上流渡过,所以河流中的水,盛来洗脚是可以,但绝不能够吃,拘孙河离这里并不远,到那边的地方再喝水、洗浴也可以。”

  佛陀又再威严的吩咐道:

  “阿难!拿水来!不要紧,你就把那样的水拿来!”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再去取水,不可思议的,这时候的河水澄清得如明镜一般,阿难一见大喜,他很为佛陀的威德神力感动。

  有一天,阿难在一夜之中梦见七项希奇古怪的事,心中很惊慌,他走到佛陀的座前,照实的禀告道:

  “佛陀!我的心中有疑难的事要想请佛陀开示,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本是独头意识的活动,或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本不必为梦计较。但我昨夜梦见的七事,都是很奇怪的,所以现在要恳请佛陀慈悲为我解说。我所梦的七事是:

  “第一、我梦见大江河海,都给烈火焚烧起来。

  “第二、我梦见太阳将没,娑婆世界上一片黑暗,我吃力的头顶着须弥山峰。

  “第三、我梦见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

  “第四、我梦见比丘,法衣不全,踯躅在荆棘之中。

  “第五、我梦见繁茂的旃檀大树,有很多山猪爬掘树根。

  “第六、我梦见年幼的象子,不听信大象之言,践踏青青的绿草,搅浊清清的河流,大象无法,只得避而远去,独至清水美草之处,象子遨游不知,等到水草乏绝的时候,都因饥渴而死。

  “第七、我梦见百兽之王狮子死去,飞虫鸟兽不敢接近侵食,但从狮子的身内,自有虫出,还食狮王身上之肉。

  “佛陀!这都是些奇怪的梦,我真不明白,怎么会做这些怪梦呢?”

  佛陀听完阿难所讲的梦中七事,像有很多忧愁似的,不胜感慨的回答道:

  “阿难!梦境由心造,但有时梦境确是未来事情好坏的征兆。你梦中的七事,早在我意料之中。我现在分别为你解说:

  “第一、你梦见大海江河都为烈火焚烧,这是象征着未来僧团中的比丘,违犯佛教,取得供养,复起斗争。

  “第二、你梦见太阳将没,娑婆世界一片黑暗,你吃力的头顶着须弥山峰,这是说佛陀九十日后,当入涅槃,大众比丘,诸天人民,将要你来为他们启受经教。

  “第三、你梦见比丘不依佛制披搭袈裟,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比丘开演说经大会,持着佛陀深法,口头宣讲而不奉行。

  “第四、你梦见比丘法衣不全,踯躅在荆棘之中,这是佛陀涅槃以后,未来世中,有很多比丘没有法衣,穿着俗人的服装,弃戒乐俗,育养妻子。

  “第五、你梦见繁茂的旃檀大树,有很多山猪爬掘树根,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比丘,不发心宣扬佛陀正法,只顾为自己的生活打算,贩卖如来,以经忏佛事为生。

  “第六、你梦见年幼象子,不听信大象之言,践踏青草,搅浊河流,最后反而饥饿而死,这是说佛陀涅槃以后,未来僧团中有持戒长老,明经比丘,教诫年少后学,讲说罪福,追人如影,但年少后学之人不肯信受奉行,死后堕入地狱。

  “第七、你梦见百兽之王的狮子死去,飞虫鸟兽不敢接近侵食,后为狮王的肉身之内,自有虫出,还食狮王身上之肉。这是说佛陀住世广说甚多经法,佛陀涅槃以后,没有外道能坏佛陀正法,但由我的在家出家七众弟子,自坏我法。

  “阿难!你梦中的七事就是未来佛教的症兆。”

  佛陀说后,那佛陀之光好像都要黯然的样子。

  多闻的阿难,听佛陀叙说未来圣教的前途,心中很难过!

 密行第一罗侯罗            

  罗侯罗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密行第一!

  罗侯罗是佛陀在做太子时所生,他是净饭大王的王孙,佛陀离国出走,终于成就正觉的佛果,未来迦毗罗卫国国主的王位,本可以由罗侯罗继承,但在有公天下主张的佛陀,对年幼孩童做万民之主,很不以为然,所以佛陀就方便叫罗侯罗出家。

  幼童出家,佛陀的僧团中当初没有这样的情形,为罗侯罗出家才开出沙弥的制度,佛陀并叫罗侯罗礼拜舍利弗为师。

  罗侯罗出家只有十五六岁的年龄,佛陀的说法,他还不能完全领受,因此他还没有到达悟道的境界,对于新的僧团生活,他并不感到快乐,但也没有说过不满的话。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对父亲的教示,唯有尊敬服从。

  罗侯罗每天早晨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以后就研究修习佛陀的言教,有一天罗侯罗将外院扫除以后,回到自己的室中,就在这时,他自己的寝室为一个作客的比丘占去,把罗侯罗的衣钵都抛在门外。

  佛陀的僧团中,是有一人一室的规定,别人把自己的寝室住去,应该怎么办,罗侯罗感到茫然无措。不过幼年的罗侯罗,很懂得佛陀忍辱的教示,他没有办法,就痴痴站在庭院之外。其时忽然落起滂沱大雨,罗侯罗没有去处躲藏,他就进入厕所,虽然空气不好,他也安静的端坐着,那时正有一条黑色的毒蛇从洞中爬出在厕所的上面,罗侯罗一点也没有留神注意。

  佛陀在静坐中忽然想起罗侯罗,很快的就走来罗侯罗住的地方看他,室内没有罗侯罗,只见到一位旅行云游的比丘,佛陀就走到厕所的地方,先咳嗽一声,里面也咳嗽了一声,佛陀问道:

  “里面是甚么人?”

  “是罗侯罗!”

  “出来!我对你讲话!”

  罗侯罗想不到这时能听到佛陀的声音,赶快从厕所中出来,不知不觉的就抱住佛陀,双目滔滔的流泪,但又知道自己用手拭去。

  佛陀明知故问罗侯罗为甚么坐在厕所里,罗侯罗照实的禀告,佛陀就叫他到自己住的室内。

  罗侯罗的欢喜,像是在地狱里见到佛陀。

  年幼的沙弥,确确实实要年长的比丘照顾,佛陀以此因缘就规定沙弥和比丘可以同室。

  以后的罗侯罗,常常跟随在舍利弗的身后,舍利弗带着罗侯罗托钵乞食,曾给佛陀批评是不净食,因此舍利弗后来特别关怀到年轻沙弥所受的供养。又有一次,舍利弗带着罗侯罗在王舍城中乞食,路上一个恶汉用沙投入舍利弗的钵里,并且用棍棒打破罗侯罗的头。

  舍利弗回过头看看罗侯罗,罗侯罗现出咬牙切齿的面容,鲜血一滴一滴的流出来。

  舍利弗安慰他道:

  “罗侯罗!如果是佛陀的弟子,应有忍辱的精神,心中不怀嗔恨的毒,常以慈悲心怜愍众生。佛陀常教诫我们,对于个人的荣辱毁誉,要能忍辱的才算行着佛陀之教。所以,罗侯罗!压制着愤恨的心,严守忍辱,世间上没有比这更有勇气。天上人间,不管如何大的力量也不能胜过忍辱!”

  罗侯罗听完师父舍利弗的开示,走到水边,水里现出他的颜面,他默默的掬水洗去血迹,见到这情形的舍利弗,心中很安慰又很难过。

  罗侯罗忍耐着走到舍利弗的身后说道:

  “我想到刚才的疼痛,此刻已不把他放在心中,不过,这个世间上有着太多的恶人,到处都布满了可厌的事物。我并不对世间生气,只想到这世间上没有办法的人太多。佛陀开导我们对人对世间要有大慈大悲,但世间上狂暴的人就轻视我们。沙门比丘守忍辱积聚高德,而狂愚的人反而轻蔑我们,他们反而尊敬那些残酷的人。佛陀真理的慈悲教示,他们倒反而以为是臭的死尸。天降甘露给猪,猪还爱在臭的地方。佛陀宣讲的真理,慈悲的言教,对那些凶恶的人来说,也没有甚么效果。”

  舍利弗听后很欢喜,把罗侯罗说的话回来告诉佛陀,佛陀也很高兴,很称赞罗侯罗今天很好,说的话很对,佛陀又再说道:

  “不知道忍的人,就不能见到佛陀,是背法远僧,常堕于恶道之中轮回。能忍恶行才能平安,才能消除灾难之祸。有智慧的人,见到深远的因果,克服嗔心,多行忍辱,佛法的精神,佛法的真义,和世俗的看法不同。世间上认为珍贵的而佛法认为下贱。忠与佞不能相容。邪是嫉正的,恶的不喜欢善的,贪欲的人不高兴无欲之行。在这情形之下,修道者唯有忍辱。忍是助道的增上缘,可使你早得解脱证果。忍像大海中的舟航。能够渡一切灾难;忍又是病者的良药,可救人生命之危。我能够成就佛陀,独步三界,受人天的敬仰,是我心能安稳,知道忍辱德行的可贵!”

  舍利弗和罗侯罗听佛陀这些法音,都含着眼泪,感激佛陀。

  到十七八岁的罗侯罗,性情很温和,品行很端正,但十七八岁的少年最喜欢调皮,罗侯罗有时候也常和人开玩笑。他虽不是害人,但讲虚妄的言语是真的。佛陀明明不在,国王大臣信者来拜访的时候,罗侯罗告诉他们说佛陀在那里,等他们去看佛陀时,罗侯罗就很开心的嬉笑。有一天,佛陀知道以后,特地走到罗侯罗修行的地方来。佛陀叫罗侯罗盛水洗脚,罗侯罗奉命把水拿来,佛陀洗后,指着水对罗侯罗说道:

  “罗侯罗!这盆里的水可以喝吗?”

  “佛陀!洗过足的水很污秽,不能喝的。”

  “你就是同这个水一样,水本来是很清净的,好比你本来是王孙,远离世间虚假的荣华,出家做沙门,可是又不精进于道,不清净身心,不守口慎言,三毒的垢秽填满在你的胸中,等于清净的水里有着垢秽一样。”

  罗侯罗低头不敢仰望佛陀,默默的不作声,佛陀招呼他把水拿去倒,等罗侯罗倒水回来,佛陀问他道:

  “你拿这个盆盛饭来吃可以吗?”

  “不可以的,佛陀!洗手足的盆是不净的,这上面有垢秽,不能装东西吃!”

  “你就是和这个盆一样,虽然做了清净的沙门,不修戒定慧,不净身口意,大道之粮怎么能装入你的心中呢?”

  佛陀说后,用脚把盆轻轻的一踼,盆就滚滚的转起来,罗侯罗很怕的样子,佛陀问道:

  “你怕盆子坏了吗?”

  “佛陀!不是!盆是很粗的用物,坏了也不要紧。”

  “罗侯罗!你不可惜这个盆,正等于大家也不要爱护你一样。你出家做沙门,不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行为的结果,是谁也不爱护你,不珍摄你,就是到命终的时候也都不能觉悟,迷中更增加迷。”

  罗侯罗全身流汗,他努力的想以后要来改变改变自己的心。

  从此,罗侯罗一改既往调皮的习气,严持戒律,精进修道,每日勤于密行,但始终不能开悟。比丘们很觉不可思议,就问佛陀道:

  “佛陀!罗侯罗热心修道,小罪都不犯,怎么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佛陀坚决回答道:

  “守戒净心,持身端正,一定可以证道,获得解脱。”

  佛陀对罗侯罗能否觉悟的问题,没有挂在心上。

  罗侯罗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取得比丘的资格,有一天他和佛陀同去乞食行化的时候,佛陀告诉他说道:

  “世间上森罗万象的事物,以及人的身体心念,甚至称讥毁誉,利衰苦乐,都要作无常之想,千万不要执着。”

  罗侯罗听到佛陀这么简单的几句话,廓然大悟,好像心地豁然开朗了。他告别佛陀,一人回到精舍中坐禅思惟。

  佛陀行化乞食归来,走到罗侯罗坐禅的地方,佛陀又对他说道:

  “用慈悲的心来对人对事,心量就可以大起来,把一切众生容纳在心中,就可以灭恶,数息观心,可以获得解脱。”

  机缘成熟的时候,罗侯罗从此就觉悟了。

  对于罗侯罗的觉悟,佛陀很欢喜,很安心,好像肩上放下了重荷!

  佛陀是人间最圆满的人,不是颠倒人情的人,佛陀实在是有高度情感的圣者!

  佛陀的大弟子实在不止这以上叙述的十人,而且这只限于比丘,兹再将佛陀最负盛名的四众弟子列之于下:

 负有盛名的比丘:

 法腊第一──憍陈如    姓贵第一──迦利豪陀子跋提

 美言第一──罗鸠吒迦拔提 狮吼第一──宾头卢

 解脱第一──周利槃陀伽  无想第一──摩诃槃提

 禅定第一──疑者离婆多  精进第一──苏那考利毗沙

 美音第一──二十亿耳     所得第一──斯波离

 信心第一──婆迦利      得解第一──俱絺罗

 幸运第一──鸠吒陀那     诗才第一──婆耆沙

 领众第一──优楼频罗迦叶   交际第一──迦留陀夷

 无病第一──薄拘罗      记忆第一──优婆离

 教诲尼众第一──难陀迦    教比丘第一──劫宾那

 负有盛名的比丘尼:

 法腊第一──摩诃波阇波提  智慧第一──计摩

 神通第一──莲花色     持律第一──波吒遮罗

 说法第一──法与      禅定第一──难陀

 精进第一──苏那      天眼第一──古俱罗

 捷慧第一──跋陀若陀罗   信心第一──芝伽罗摩多

 负有盛名的优婆塞:

 布施第一──须达    说法第一──质多

 供养第一──郁迦    医护第一──耆婆

 信实第一──那鸠罗   不坏信心第一──修罗庵婆多

 负有盛名的优婆夷:

 布施第一──毗舍佉   多闻第一──郁多罗

 看病第一──须彼耶   信仰坚固第一──迦帝耳

 传三宝第一──迦利

从越只国到毗舍离国(22-25):

佛陀有一次离开王舍城的耆阇窟山,度过恒河进入越只国,在那边说教的次数很多,经过很多的乡村,又经过很多的市镇,佛陀知道以应身佛陀住世度化的因缘,总要有完的时候,佛陀很想把要教示的完全教给大家。

  佛陀在越只国教化以后,曾把住在越只国的比丘集合起来作过一次训话,无非是叮咛大家学道,要记好并遵守圣戒、圣定、圣智慧、圣解脱的四种微妙之法,然后转道毗舍离国去时,又先在巴连弗城说法。

  巴连弗城的佛教信者,听说将近八十岁的佛陀,法驾亲自前来说法,想要逢佛陀的人,不分远近都抽暇赶来。佛陀端坐在一棵树下,见到佛陀圆满之相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向前致最敬礼。

  信者们商量,临时搭一个帐蓬作大讲堂,敷设法座,请佛陀说法,佛陀很欢喜接受他们的善意。

  佛陀在临时的大讲堂中对大众说法道:

  “信仰我的教法的信众们!你们信奉我的教法,第一要皈依三宝,皈依佛陀、教法、僧伽,才是佛教的信徒。皈依三宝以后要严持五戒,不乱杀、不乱取、不乱淫、不乱说、不乱吃,是为五戒。受戒的人有五种功德:第一是所求皆能如愿,因为不正当的不求,第二是所有净财益发增加,第三是到甚么地方都能获得众人爱敬,第四是美誉传播四方,第五是死后得生天上;守此五戒者若再加多培植福德因缘和念佛,便能往生不退转的西方极乐世界。若是不念佛又再犯戒,有五种损失,第一求财不能顺利,第二就是得财也易散失,第三到处受人轻视,第四恶名到处传遍,第五身坏命终之时堕落地狱。”

  除此以外,佛陀又说些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教理,增强他们的信心,佛陀的观机说教,听的人没有一个不感激。佛陀说完法后,大家都恋恋不舍的不肯解散,他们怕将来再不能逢到佛陀。

  等到大家散去以后,已是更深夜静,佛陀带着阿难就在临时的讲堂中进入禅定。

  第二天早晨,阿阇世王派大臣雨舍来访问佛陀。

  因为阿阇世王和越只国因不愉快的事在一气之下想发动战争,为了对战事有必胜的把握,阿阇世王想知道越只国的情形,很多的臣下告诉王说,佛陀在越只国说法很久,最好派人前去请问佛陀。

  雨舍大臣奉了王命,他想到为了要和越只国发动战争的事,去请问佛陀关於越只国的情形,实在是很不恰当的事。但王命是如此,雨舍想不告诉佛陀关于战争的话,只问些越只国的情形就好。

  大智大觉的佛陀,并不是不知道雨舍的来意,佛陀等雨舍顶礼以后,先不向他讲话,对着在身旁为佛陀打扇的阿难问道:

  “阿难!你见过越只国的人集合在一起谈论过政治的事吗?他们的政治是不是自由平等呢?”

  “我听过他们谈论政治的事,他们的政治非常自由平等!”阿难回答。

  佛陀点头说道:

  “是不错的,越只国上下全国人民,非常团结,外国的侵略不会有胜利的把握。阿难!还有你听到过吗?越只国的人很有教育,从来不做不法的事,一切都很合礼度,你有听这样的话吗?”

  “佛陀!我知道越只国的教育非常普及,无论男女老少,他们都讲求知识,都很守法爱国。”阿难明白佛陀的意思,顺着佛陀的意思回答。

  佛陀又再点头说道:

  “如果是这样,老少都受教育,都知道守法爱国,他国的侵略,是不会胜利的。阿难!你还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孝顺父母、和睦乡亲、尊师重道、敬老恤贫,一切都合乎义理人情的话吗?”

  “佛陀!我知道越只国的民风很厚,他们都奉行佛陀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教法。”

  佛陀非常欢喜的再说道:

  “阿难!如果是这样,他们的国家和人民以伦理道德行事,那就会平安幸福,不会畏惧外国的侵略。阿难!你还有听说越只国的人民,信仰宗教、恭敬沙门,全国上下都讲究道德的话吗?”

  “佛陀!我听说过的,越只国的人民对佛陀的教法有着甚深的信仰,相信因果,受持五戒。”阿难知道佛陀的心,他不考虑的回答。

  佛陀像是没有别人在身边,又叫阿难道:

  “阿难!假使是这样,越只国一定是国泰民安,他国的侵略者如要发动战争时,定有甚多的顾虑。阿难!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民,不说邪语、不谈妄言、家庭圆满、清净无缺的话吗?”

  “佛陀!越只国的人民,慈颜爱语,我是知道的,他们私人的事,隐恶扬善,公家的事,大家讨论得失。”

  佛陀加重语气说道:

  “阿难!假使是这样的话,公私分清,各人自爱,他国是不敢侵略的。阿难!你有听说过越只国的人,喜欢供养沙门、多做功德慈善事业、乐于布施的话吗?”

  阿难恭谨的答道:

  “佛陀!我们比丘都喜欢行化在越只国,在越只国的佛化事业,很容易推动。”

  佛陀慈悲严肃的结束对阿难的问话,佛陀再说道:

  “阿难!你和我到过越只国,知道那边的国情,你和我的意思一样,越只国不畏惧他国的侵略!”

  大臣雨舍,听到这里的时候,非常佩服,实际上佛陀的话很含蓄。

  像这样给雨舍大臣的回答,真是一位大圣者的佛陀。

  雨舍了解佛陀的意思,所以他作礼对佛陀告辞道:

  “佛陀!我很懂得越只国的人民,同一信仰,同一思想,同一意志,同一行为,他们全国上下团结一致,是不会被征讨而亡国的。像佛陀说越只国有那七个条件,他国对他是无可奈何的。谢谢佛陀,你很忙,失礼得很,我先告辞了。”

  佛陀知道这场战争可以避免,心中非常欢喜。

  佛陀招呼阿难把巴连弗城的比丘、比丘尼、及皈依过的信徒,再集合到临时讲堂中来,佛陀要以住世的余力教示弟子。

  比丘等都集合好时,佛陀对大家说道:

  “诸善男子善女人!我现在要和大家说七不退法,你们好好谛听,好好思惟,好好记着,甚么是七不退法呢?

  “第一、对正义的话要常常讲。

  “第二、上下和爱,彼此尊重。

  “第三、奉法作事,不要违背法制。

  “第四、要尊敬学识渊博和努力弘法的比丘。

  “第五、真心的信仰要坚固,主要的要有孝敬之心。

  “第六、名利的事先人后己,财宝不要余留。

  “第七、修学涅槃正道,不要顺从欲情。

  “这七不退法,不管男女老少都应共同奉行,世间是无常的,但法是不坏的。另有七法也要记住,照这个进行,长养善心,就不会违背法理。

  “第一、事要求少,但做得要多。

  “第二、态度沉静,不好多言,说话仁慈,不出恶语。

  “第三、睡眠要少,不要懒惰,身常行慈,不害众生。

  “第四、为大众作事,不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面。

  “第五、不要自赞毁他,意常行慈,悲愍他人。

  “第六、不要和恶人同在一起,多亲近善知识

  “第七、求法、守法、弘法,不忘真理运动。

  “诸善男子善女人!我的弟子如能奉行此七不退法,千万年后佛陀的教法一定会和日月同光,普救世人!”

  佛陀恳切的叮咛,无非是希望在他涅槃以后,他的弟子听到他的狮子吼声,心能清净,发起欢喜勇猛为法之心。

  佛陀第二天要离开巴连弗城的时候,问阿难道:

  “阿难!巴连弗城是谁设计建筑的?”

  阿难回答道:

  “这个城是雨舍大臣兴建的,他是恐怕越只国前来攻打,为了防备,所以建设这座城。”

  佛陀听阿难说后,对这座城下预言道:

  “对啦!阿难!国防也很要紧。这个城很合乎正理,这个城是贤人住的地方,商业会繁盛,正法可实行,用来防守,不是用来侵略,敌人打来是不会破。如果将来城有坏的时候,必定是三事当中的一事:一是大水的泛滥,二是大火的焚烧,三是城中的人和敌人共谋,除此以外,巴连弗城是不能破的。”

  佛陀渡过恒河,出了巴连弗城,雨舍大臣对佛陀深深尊敬,为了纪念佛陀,佛陀走过的城门,就改名乔达摩门,佛陀渡过的河,就叫做乔达摩河。乔达摩,那是佛陀在俗时的另一个姓名。

  佛陀到达毗舍离国的时候,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赶来跟随佛陀,佛陀带领着他们,就在毗舍离国开布教的工作。

  有一天,住在毗舍离国城内的一位女子,名叫庵摩罗,是当时有名的美人,而且家财万贯,拥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数,当她听说佛陀和比丘们光临到毗舍离国的时候,她很欢喜的乘着宝车,带着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

  佛陀过去就知道庵摩罗女的名字,人家都说她的魅力很大,现在远远的看她乘着华丽的马车,打扮得花枝招展,佛陀就告诉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你们看到前面来了很多的女人吗?那个坐在车上的美女,她的聪慧丽色,很能燃起修道者的爱情之念。你们此刻要正心,用内省的工夫,观察无常、苦、不净、无我的真理,不要把自己的心给她夺去。”

  庵摩罗女走到佛陀的座前,佛陀和比丘们端坐在树下,庵摩罗女下车一看,佛陀的慈容,那佛陀的威德之光,顿时将她娇媚的态度除去,她带着纯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请慈悲接受信女庵摩罗的顶礼。”

  佛陀等她礼拜以后,叫她坐在旁边,佛陀说道:

  “庵摩罗!你的心很纯真善良,表现到面容上来的也是美貌端庄。你年龄很轻,积有财宝,具有女德,更增加你的美丽。而且,听说你很信仰我的正教,真是难能稀有的事。男人有智慧,乐好正法,这没有什么稀罕,但女人意志比较薄弱,虚荣心重,爱欲情深,而能信仰正法,这真是可贵之至!

  “在这个世界上,法喜之宝充满在人间,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着的财和色,并不是不坏的宝,正法才是永远不变之宝。赫赫威名的英雄,病的时候就会失去他的威武;青春的年华,也是向着年老和死亡之途而去。修道的人才会处理生命,才不会给无常老死侵害。

  “有爱的欢聚,就有别离的痛苦,不爱的在我身边而不离开,世间上的万事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心意,只有把正法长存我们的心中,才真正能听我们的话。靠住正法的力,才能离开与生俱来的苦恼。女人要坚强起来,精进正法的道行,努力正法的事业,不要为女人的弱点打败,要紧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点挑战的精神!”

  庵摩罗女听佛陀的法语,像黎明的钟声,敲醒她昏迷的梦乡,心生欢喜,唤起了乐法的智慧,坚固了向道的信心,当即至诚恳切的皈依佛陀,受持五戒。

  庵摩罗女临走的时候,恭请佛陀到她的家中受供,佛陀告诉以住世的因缘不久,还要向别的地方去教化推辞,庵摩罗女听了更是依恋不舍,再三的坚请佛陀,一定要到她的家中供养,佛陀察知庵摩罗女乐法的诚心,令众生喜,满众生愿,佛陀也就很欢喜的答应。

  年老的佛陀,身旁绕着剃除须发的比丘;年轻的庵摩罗女,带领穿着华丽服装的侍女,这身份,好似在两个世界里的人物一样!

  庵摩罗女先向佛陀拜辞,内心充满欢喜,急急的乘车回去准备,她在途中发生一件不寻常的事。

  庵摩罗女的一行人走在途中,迎面遇到五百人穿着五色的服装,乘着五色的车马,双方都不避开,尤其庵摩罗女走在马路当中,她像是目中无人的直向前走,结果把那五百人车马之上的旗帜撕破不少。

  这一行五百人,他们本是离车族的乡党,为了迎接佛陀,他们也是急匆匆的赶来,他们穿着白色的服装,就乘坐白马拉的车;穿着青色的服装,就乘青色装饰马车;穿着赤、黄、黑的服装,车马总也是赤黄黑的装饰,以这样整齐的打扮来迎接佛陀,可以说是很隆重的场面。

  一去一来的车马和人,都是洋洋得意,等到庵摩罗女这边把他们的车马旗帜相碰撕破时,离车族的人大怒,其中代表离车族的师子长者,大怒道:

  “你们是那里来的粗野的女人?依靠谁的势力是这么目中无人?你看!把我们的车马上的旗帜都撕破了!”

  庵摩罗女不慌不忙,很安静的说道:

  “对不起得很!明天佛陀要行化到他国去,今天我恭请佛陀到我的家中供养,急得很,所以碰坏你们的旗帜,失礼!失礼!”

  离车族的人,一听这话大惊,急忙问道:

  “你说的什么话?佛陀今天住在你们的地方?”

  “对啦!”庵摩罗女扬扬得意的回答。

  “让给我们好吗?我们给你十万黄金!”

  庵摩罗女摇摇头道:

  “不行!我已经和佛陀约定!”

  “那么再加十六倍以上的黄金给你!”

  庵摩罗女又是骄傲的摇摇头:

  “不行!你把国中所有的宝物给我也不行,佛陀已经答应我,不管你们怎样都没有办法,对不起得很!”

  庵摩罗女说话的时候,她的面容一点抱歉的样子都没有,反而很高兴。离车族的五百人很生气,大家商量的结果是一起去恳求佛陀再说。

  这样,他们就和庵摩罗女分别,当他们要走近佛陀时,佛陀像早就知道似的指着他们对弟子道:

  “诸比丘!前面又来很多人,他们是离车族的乡党,假使你们要看吒利天的人游戏,看他们就可以知道。你们不要羡慕他们,那不过是外表而已。你们要紧的是正心诚意,精进不懈,如果能打倒贪心,驱除烦恼,到什么地方,遇什么场合,都不会失败。具备诸威仪,要行的时候行,要停的时候停,行住坐卧,适宜中道,治心不乱是第一,不是看表面就知道的。”

  佛陀是怕弟子们看来人那么华丽的场面,心中就生起卑屈的念头,佛陀慈悲安慰到大家的心,大家都是跟随佛陀多年的大比丘,就是佛陀不说,大家也并不感到卑屈,反而觉得有大圣佛陀做老师,是无上的光荣。

  离车族的乡党,走近佛陀,急忙下车,向佛陀礼拜,并请佛陀开示,佛陀就向他们说教道:

  “在这个世间上有五项难得之宝,第一是佛陀出现于世,能相逢听闻说法;第二是信仰佛陀的正法,能来修学不懈;第三听闻佛陀说法,思惟考究,得光明智慧解脱;第四一心奉行佛陀之教,脱出六道轮回;第五听闻佛陀正法,知道生死因缘,断情绝欲,进入涅槃。你们现在逢到佛陀住世,亲闻佛陀说法,以后就看你们如何做法,而来精进勇猛到达彼岸。”

  五百人离车族的乡党,听完佛陀的法语后,一致要求佛陀到他们的地方接受他们的供养,佛陀以庵摩罗女请约在先的话推辞了,离车族的人虽然是感到非常遗憾,但能亲闻佛陀说法,也就很高兴的回去。

  佛陀带领比丘们当晚住在庵摩罗女的地方,第二天,庵摩罗女拿出很多的东西出来供养诸比丘,吃饭后洗手,都是用金瓶盛水注在佛陀的手上,佛陀洗完手后,庵摩罗女向佛陀说道:

  “佛陀!毗舍离城中的花园,以我的这个花园最优美,我现在供养给佛陀,请佛陀怜愍到我,慈悲的纳受。”

  佛陀很欢喜的接受下来,命令不少跟随的弟子留在毗舍离国说法度生,自己和阿难等,就和毗舍离城告别。

最后的弟子及遗教(22-26):

伟大的佛陀,应身的年龄到了八十岁的时候,带着阿难行化到遮婆罗塔的地方,许多比丘也都来聚会在这里,佛陀就对大家说道:

  “诸比丘!今天在这里和你们相遇很好,我告诉你们,自从我成道证得正觉以来,爱护比丘及一切弟子,教化大众,赐福给大众,把欢喜布施给人,以慈悲对待一切众生。我说法度生,没有想到过辛苦和休息。

  “我要讲的,对你们都已讲过,我没有想你们弟子是我的,众生是我的,我可以命令大家,我不过是你们当中的一个,常常和你们大家在一起。我要讲的都讲,佛陀没有秘密,我不会给人压迫,要人来服从我。

  “我应身的年龄老了,旧的车子要坏,用修理来保养,不是永久的办法。我在三个月后,于拘尸那迦罗成的娑罗双树间依着法性进入涅槃,获得无上的安稳,我会永久的照顾到你们,照顾到未来一切信仰我的众生。”

  佛陀涅槃的确实日期一发表,弟子们大惊,在弟子们的心中,顿时觉得日月无光,天地旋转起来,佛陀又再说道:

  “你们不要伤心,天地万物,有生就是无常之相,无论怎样逃不了这个定律。我过去不是向你们说过吗?所爱的必定有散失的时候,会合必有别离的时候,人间心物所合的身体,既是无常的,就不能如人们所想的自由。肉体的生命不能永久长存,我不是常这样说吗?

  “要佛陀的应身永久的住于世间,这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我是宇宙真理的示现者,我当然不能违背法性。你们假若要我永久住于世间,而你们却不依着我所指示的教法而行,就算我活了千千万万年,又有甚么用呢?你们若能依我的教法而行,就等于我永久活在你们的心中。我的法身慧命,会遍于一切处和你们及未来的众生共在一起。

  “你们要坚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要皈依其他。不懈怠的修学圣道,解脱烦恼,住心不乱,这就是我真正的弟子。”

  佛陀说后,又启程经过波婆城的阇头园的地方,曾接受金银匠的淳陀供养的旃檀茸,旃檀茸是菌类,是不消化的食物,佛陀吃后觉得非常不好,但佛陀仍慈悲的为他解答四种沙门的不同,淳陀很是感动。

  佛陀说沙门有四种:一是行道殊胜的沙门,二是善说道义的沙门,三是靠道生活的沙门,四是秽道的沙门。同一样的沙门,有真、有伪;有善、有恶;不能见到不善不贤的沙门就毁谤到整个的沙门。好像良田的禾苗,里面也会杂着几根稗草。站在在家信徒的立场,多亲近善知识,但不应批评沙门,好坏善恶在家信众最好不管。

  以后,佛陀就在竹芳村的地方示疾,但佛陀没有停留,仍然在途中行化。有一天,佛陀的慈颜,现出不可思议的光辉,比平常更圆满、更清净、更庄严,像日月一样,光明灿烂;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阿难问佛陀说道:

  “佛陀!自从我侍奉您以来,今天第一次见到佛陀的慈颜比往日更光泽,那无量之光像要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照透一切的样子。”

  佛陀回答道:“是的!佛陀的光色有两次特别不同,一是初成佛道证得无上正觉的时候,二是将要进入涅槃的时候。”

  阿难听了!觉得欢喜,又觉得黯然!

  佛陀在播散真理种子的途中行走着,后面不少的人跟着,他们跟在又老又病的佛陀身后,好像都在流泪。其实,假若世间上有真正健康的人,慧命永无老病死的人,那就是救世主大圣佛陀其人!

  佛陀在路上行走着,阿难很畏惧的流泪问道:

  “佛陀!您入涅槃以后,应该用甚么方法来做葬式?”

  佛陀安详的回答道:

  “他们皈依的人都会帮忙,你不要管,放心做自己的事。不过,我也可以告诉你一些方法,供你参考,大家也都希望知道,免得在很多的人中,会生出异论来。所以我有讲给你们听的必要。那么,我就讲转轮圣王的葬法吧!”

  “转轮圣王的葬法是怎样呢?”阿难伤感流泪不止。

  佛陀静静的答道:

  “先以香汤洗体,然后用新的净的棉花包裹起来。在这之上再包五百毛毡,装入金棺,在棺内浇上麻油,然后把金棺纳入铁椁之中,外面再用旃檀的香廓围绕,上面堆积名香,四周放鲜花……”

  佛陀说到这里时,像沉思了一会,又道:

  “佛陀可以自己用三昧真火荼毗,你们收拾舍利,在十字路口建立塔寺,给过路的人知道思慕、信仰。”

  佛陀不是自己要求塔寺的人,他是为众生才说建塔寺的遗言。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

  “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来也会盛行在西方。我于今夜将入涅槃。”

  阿难和大家听了都流泪不止,后来大家商量光是这样啼哭没有甚么用,要紧的提出有关如何使未来正法久住的问题来请示佛陀才是。经过商量以后,公推阿难请问佛陀道:

  “佛陀!我们弟子大家禁不住伤感之情,有四个问题最后请示佛陀:

  “第一、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谁为师呢?

  “第二、佛陀住世的时候,我们依佛陀安住,佛陀涅槃以后,我们依甚么而安住呢?

  “第三、佛陀住世的时候,凶恶的人有佛陀调伏,佛陀涅槃以后,凶恶的人如何去调伏呢?

  “第四、佛陀住世时,佛陀的言教,大家易生信解,佛陀涅槃以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呢?”

  佛陀慈祥恺悌的回答道:

  “阿难!你代表大家提出这四个问题来问我,确实非常重要。

  “你们不要这么悲泣,要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还是在世的话,一定不会像你们这样;大迦叶此刻还在途中,我涅槃前他是来不及赶到。你们要认识法性,佛陀如果以应身住世的话,这终是无常之相,唯有佛陀进入涅槃,你们依法而行,才是佛陀常住在世间!

  “我现在答覆你们的四个问题,你们好好的记着:

  “第一、你问我涅槃以后,依谁为师;应依波罗提木叉(戒)为师。

  “第二、你问我涅槃以后,应依何安住,应依四念处安住。

  “第三、你问我涅槃以后,恶人如何调伏,应默摈置之。

  “第四、你问我涅槃以后,经典如何叫人起信,应在一切经首安‘如是我闻’之句。

  “阿难!你们应常常思慕佛陀的生处,佛陀的悟处,佛陀的说法处,佛陀的涅槃处。要紧的是身常行慈,口常行慈,意常行慈。别的不用挂心,现在不要悲伤,赶快去娑罗双树间为我敷座设床。”

  佛陀的话,听得阿难和大家更感动!更伤心!

  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左近有五百力士听说佛陀将要进入涅槃,大家都来向佛陀顶礼。这以后,又有一个外道须跋陀罗,年龄已一百余岁,在外道中是很有学识道德的长者。然未闻正法,始终没有开悟。这一天听说大觉佛陀要在这里涅槃,想到慧灯将要熄灭,法船将要沉没,他不得不带着勇气匆忙的前来向佛陀请教,以打破他胸中一向的疑团。

  须跋陀罗到达娑罗双树,穿过重重跪在地下皈依佛陀的人,正当阿难侍奉着佛陀,阿难一见来者是个外道,怕他是来和佛陀辩论,赶快向前阻拦道:

  “请你不要再来打扰佛陀,佛陀今夜将要涅槃。”

  须跋陀罗向阿难尊者要求道:

  “正是因为听说佛陀将要涅槃我才来的。我此时已感觉到佛世难遇,正法难闻,请你帮忙,我心中有个疑团一定要佛陀才能解决!”

  这时候,阿难是再三的辞谢,须跋陀罗是再三的请求。大悲的佛陀,不舍众生,听到求道者的声音,即喊阿难道:

  “阿难!他不是来和我论战的,他是须跋陀罗,是我最后的弟子。让我去除他的疑惑,让他来和我见面。”

  阿难没有办法,只得带须跋陀罗引见佛陀,须跋陀罗很是欢喜的问道:

  “佛陀!世间上所有的沙门、婆罗门、六师外道,都说自己是一切智人,又说除他以外,其他的宗教都是邪宗邪教。自己所行的是解脱大道,别人都是错入歧途。这样互相非难,这正邪究竟如何分别呢?是非究竟以甚么为标准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才能得到解脱呢?”

  佛陀欢喜微笑着回答道:

  “须跋陀罗!你问得很好,我很高兴为你解答,世间上无论那一个修行者,如果他不知道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三法印,他就不能认识诸法的根本;他如果不修学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的八圣道,他就不是真正的修道者,就不能获得自在和解脱。

  “须跋陀罗!世间上谁的法中有三法印和八圣道呢?我以真实的话告诉你,唯佛陀的法中才有八圣道,唯有佛陀的教法中才有真正解脱的沙门,唯有佛陀才是一切智人。

“须跋陀罗!观察外道的教法,他们不依三法印,没有八圣道,当然就没有解脱的修道者。虽然他们说有,那不过都是妄言。

  “须跋陀罗!我八十年前四月初八日降生在王宫,后来受教育时也曾被六师外道所迷。我十九岁的那年二月初八日出家,三十一岁的那年十二月初八日在菩提树下成道,今天是八十岁的二月十五日,我于午夜在此娑罗双树间涅槃。

  “须跋陀罗!从我成道的时候起,这个世间上才真正的有沙门;我涅槃后,留正法于人间,信仰的人定能获得解脱,佛陀才真正是一切智慧之源。”

  须跋陀罗听闻佛陀的真理之音,心中的迷雾顿时开朗,当即证得阿罗汉果,他顶礼佛陀的圣颜,发愿作佛陀住世最后的弟子,并就在佛陀身旁先入涅槃,大家见了都很感动。

  佛陀以吉祥卧的姿势卧在娑罗双树之间床上,很多的弟子围绕在佛陀的四周,大家都是揩鼻抹泪。这时,风息林静,鸟兽没有鸣声,树木之皮流出水滴,百花都萎谢凋零。整个的世间都现出寂寞萧条的现象。

  佛陀心如止水,和平常说法没有两样,静静的向诸弟子作最后的遗教:

  “诸比丘弟子!我涅槃以后,你们要尊敬珍重波罗提木叉,善为受持,不要遗忘。戒就是指导你们的大师,你们持戒,如贫穷的人得到宝物,如黑暗中燃起明灯。这和我住世,没有甚么不同。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弘通正法,从事自利利他和救人救世的真理运动,不要贪图财利,不要贩卖贸易安置田宅。你们修道利人,自有人供养,不用为生活操心。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奉行正法,不要占相吉凶和咒术仙药,不要结好贵人,亲厚媟慢,你们应该节身时食,清净自活;要端心正念求度,不要显异惑众。

  “诸比丘弟子!你们更应该节制六根,不要让六根追逐六尘,以免放逸堕落。好像管理凶悍的恶马,一定要用辔制,不然,将会把人牵坠入陷坑之中。恶马之害,只有一世,六根之害,殃及累世,这是不能不谨慎注意。

  “诸比丘弟子!眼耳鼻舌身意的六根,是以心为主,大家要好好制心,心的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好像人的手中拿着蜜器,动转轻躁,观看到蜜,不见前面举步就有陷坑。放纵心意,好像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能够丧失一切善事,所以你们要精进修道,把心栖于安静的境界。

  “诸比丘弟子!你们接受到饮食供养,应当作服药之想,好和坏都不要增减。不要起贪嗔之心,饮食不过是为资养色身,除去身体的饥渴。受食要如蜜蜂在花上采蜜,但取其味,不损食香,不要多求,以免坏其善心。

  “诸比丘弟子!假如有恶人前来伤害你们,你们当自摄心,不要起嗔恨的念头;更要护口,不要说恶毒的语言。你们要知道放纵嗔恚的心,就能妨碍修道,破诸善法,坏好名闻,失去一切功德之宝。忍的美德,持戒和苦行都不能及。能够行忍的人,才是有力大人!假若不能用欢喜之心,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就不能称做有道的智慧之人。

  “诸比丘弟子!你们不要有骄慢的心,不要有谄曲的心,不要有欺诳的心,不要有悭吝的心,心宜端正,以质直为本。

  “诸比丘弟子!你们应当知道多欲的人,苦恼亦多;少欲的人,才是住于安稳的世界。你们要脱离苦恼,就要知足,知足之法,才是幸福安乐之道。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勤于精进弘法修道,则事无大小,就没有困难之处,好像涓涓的细流,也能凿石穿山,进入大川巨海;否则,对于弘法的家务,利生的事业,常常懈废,如同攒木取火,未热而息,虽然要想得火,火怎能自动跑出来呢?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不忘正念,一切烦恼恶魔就不能侵入。你们要做勇猛的将军,披着重铠,持着禅定的刀刃,征服六尘境界的魔军;佩着智慧的利剑,知道世间生灭的法相,降伏一切诸有的苦患。

  “诸比丘弟子!在生死的大海中,你们要撑好智慧的法船,渡过愚痴爱执的浊流,燃着智慧的灯光,走过无明闇冥的世间。常以闻思修的智慧,才能进入三魔地。

  “诸比丘弟子!你们要记好我说的法,不要忘失。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咎不在医;我又如善导,导人善道,闻者不行,过不在导。

  “诸比丘弟子!我所说四圣谛十二因缘,是宇宙人生真理,今我将要涅槃,如有疑者,可速问我,我当为你们解答。”

  夜是静静的,没有别的音声,只有佛陀说法的音声,月光分外明亮,流星划过长空,诸比丘弟子呼吸不敢有声,聆听佛陀最后的法语。最后佛陀问大家对四圣谛、十二因缘有不解的地方,可提出来问。如是三问,大家都默默无言,因为都没有疑惑,当时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就对佛陀说道:

  “佛陀!我们了解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真理,在这个世间上,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陀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的教法不可令异。”

  佛陀非常安静,没有一点疲倦的样子,这就是将要进入涅槃的佛陀吗?叫人真难以了解,诸比丘弟子都在黯然的啜泣。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 释迦牟尼佛降魔

    降魔(1-1) 降伏魔军与魔女: 太子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发出坚固的誓愿以后,世间上...

  • 释迦牟尼佛转法轮(1-7)

    转法 轮(1-7) 初转法 轮教团成立(1-1): 佛陀踏着慈悲的步伐,独自向迦尸城而来,...

  • 释迦牟尼佛入胎

    入胎(1-4) 佛陀住世时的印度社会: 很多人都以为今日学佛的人,是逃避现实,消极...

  • 释迦牟尼佛出生

    出生(1-6) 蓝毗尼园中太子降诞(1-1): 日子在欢乐中过去,王妃摩耶夫人十月怀胎...

  • 释迦牟尼佛出家

    出家(1-8) 太子立志去出家(1-1): 从此,净饭大王又在太子的宫中,增添更多的财...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