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文章背景颜色设置

佛经入门

佛教典籍简介:《大乘起信论》

浏览: 次 

背景色: 未选择

  佛教典籍简介:《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一卷。马鸣菩萨(100-160顷)造,南朝陈代真谛(499-569)译。

  马鸣菩萨,付法藏第十二祖。印度佛教四大思想家之一。佛教诗人。中印度舍卫国娑枳多城人,与贵霜王朝迦腻色迦王有深厚因缘。初习外道法,后与胁尊者对论,深有所感而皈依佛门。博学三藏,明达内外典,于北印度宣扬大乘佛法,受四民崇敬,时称“功德日”。尝将佛陀的生涯以梵语写成叙事诗《佛所行赞》,为古典梵文学美文体的先驱,佛传文学无出其右者,曾广泛流传于古印度。另撰有《大庄严论经》、《尼干子问无我义经》、《事师法五十颂》、《大宗地玄文本论》等。姚秦鸠摩罗什译有《马鸣菩萨传》一卷,记述其生平事迹。

  本论旨在阐明如来藏缘起的义理及菩萨、凡夫发心修行的相状,是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为大乘佛教根本思想的重要论书。

  本论共分五篇,即由因缘分、立义分、解释分、修行信心分、劝修利益分等五篇组织而成,论脉结构分明。

  □因缘分:说明撰写本论的八种因缘。是为序分。

  □立义分:阐明本论大纲,提示大乘佛法一心、二门、三大的要义。

  □解释分:显示正义,详细论述一心、二门、三大的义理;对治邪执,发挥真正的义理;分别发趣道相,说明进趋的相状。

  □修行信心分:陈述四信、五行的实践法门。

  上述三分为正宗分。

  □劝修利益分:举示利益,劝人实行。是本论的流通分。

  总说本论的大要,是在于阐述一心、二门、三大、四信、五行。兹略述其梗概如下:

  “一心”,是绝对唯一的本体或实体,是众生心,也就是如来藏(真如)心。本论说大乘法就是众生心,依众生心(法),显示体、相、用,以说明大乘法。因为世间万有都是真如的显现,此众生心能含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二门”,就是指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这是依一心建立一切法,从二门来说明。此二种门,由于真如不离生灭,生灭亦不离真如,所以各能总摄一切法。心真如门是说众生心性的本体不生不灭,远离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故名为真如。此中又包含离言真如与依言真如二种。本论依众生心建立生死流转与解脱还灭,一切以心为根本。因此,在心真如门中,以真心为根本;于心生灭门则揭示生灭心的体性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依如来藏故有,依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而成,并由此真妄和合的阿赖耶识生起三细(无相业相、能见相、境界相)、六粗(智相、相续相、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业系苦相)、五意(业识、转识、现识、智识、相续识)、六染(根本业不相应染、能见心不相应染、现色不相应染、分别智相应染、不断相应染、执相应染)而流转于迷界,这是流转门;还灭门则是自迷界之中,依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阶次的修行,而还至涅槃真如界。

  “三大”,是指体、相、用三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于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常恒不变。相大,谓如来藏具足大智慧、光明等无量性功德。用大,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此一心具有三大,体、相、用都是无限的,所以策励修养此一心,必能脱离迷界,而达于悟的境界。

  “四信”,谓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此说主要在成就信心。信根本,即信真如,因为真如是宇宙万有的根本,故乐念之。信佛,是相信佛有无量功德,常念、亲近、供养、恭敬,使发起善根,愿求一切智。信法,是信教法中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诸波罗蜜。信僧,是相信僧能正修,行自利、利他,常乐亲近诸菩萨众,受教如实修行。总之,真如是根本,佛、法、僧三宝则是真如的显现。

  “五行”,谓修行有五门,以此五门成就上述所说的信心。五门是:施门、戒门、忍门、进门、止观门。止与观,是指禅定、智慧二波罗蜜,所以五门相当于六波罗蜜。

  本论是属真常唯心系,是彻底的唯心论。为历来各宗所依据重要经论之一,大乘佛教的主要宗派如华严、天台、禅、净土密宗等皆深受其影响,隋代的昙延、慧远曾撰书以宏阐本论的宗旨,道绰于其《安乐集》中屡屡引用本论,三论宗的吉藏、天台宗的智顗亦对本论推崇备至;唐朝时,元晓、法藏、澄观、宗密等华严家争相为本论作注疏;至湛然作《金錍论》,本论渐成为天台家造章疏时所必依用的经论;此外,宋代延寿的《宗镜录》、四明知礼《十不二门指要钞》、《教行录》等亦每每依准本论的旨意。密宗所奉为重要论书的《释摩诃衍论》,相传就是龙树菩萨为阐释本论而作的。

  本论的真谛译本今收录于《高丽藏》第十七册、《碛砂藏》第十七册、《大正藏》第三十二册,另有唐朝于阗沙门实叉难陀重译的二卷本,此两种译本大同小异,然以真谛译本流行较广,且历代的注疏都采用真谛本,新译本仅有明代智旭一人为之作注,即《起信论裂网疏》。除汉译本外,本论的英译本也有两种,一为一九○○年在美国刊行的 Asvaghosa‘s discourse on the awakening of faith in the Mahayana,为日本铃木大拙所译;一为一九○七年于上海发行的 The awakening of faith。 本论注疏繁富,较著名的有隋代慧远的《起信论义疏》、新罗元晓的《起信论疏》、唐代法藏的《起信论义记》,三书合称为《起信论三疏》,其中又以法藏的《义记》最为重要。此外,另有《起信论疏》(真谛)、《一心二门大意》(智恺)、《起信论同异略集》(新罗见登)、《起信论笔削记》(子璿)、《起信论纂注》(真界)、《起信论直解》(德清)、《起信论续疏》(通润)等,亦为历来学者所重。

  近代的研究著作则有太虚大师的《大乘起信论别说》、《大乘起信论略释》,丰子恺着《大乘起信论新释》、印顺导师的《大乘起信论讲记》等。

  □试论述一心二门的意旨。

  □如何修行五门?

  □试述本论对佛教的影响。

喜欢 (0)
阅读文章如发现错字或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点此报错

热点推荐

精华推荐

  •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均来自网络,本站不发布任何信息

特别声明:本站服务器置于海外,仅供海外华侨浏览

所有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参考。

WWW.JUEWU.ORG

觉悟佛教网

没有版权,欢迎转载

关于本站

2019-现在